学术投稿

3种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

张宇;吴莉莉;李金伟

关键词:白菜, 油菜, 青菜, 纸色谱法, 试管试验法, 薄层色谱法
摘要:目的:通过对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白菜、油菜、青菜有效成分的研究比较,探索十字花科植物所含化学成分规律,为寻找新药源奠定基础,为植物化学分类学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对白菜、油菜、青菜分别进行水、醇、石油醚提取,对其检液有效成分进行纸色谱法、试管试验法、薄层色谱法检测.结果:三种植物均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糖、黄酮、生物碱、三萜皂苷、挥发油等成分.结论:芸苔属白菜、油菜、青菜三种植物有效成分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双侧唇裂继发唇畸形的综合治疗

    目的:探讨双侧唇裂术后继发唇畸形的整复治疗方法.方法:2002-01~2004-12我们为12例双侧唇裂术后继发唇畸形患者进行了整复治疗.其中术前行牙槽突裂髂骨松质骨修复8例,牙正畸治疗4例,前牙义齿修复3例.完成上述治疗后行唇部二期整复手术.手术方法采用自上唇中央唇红瘢痕缘切口,行人中嵴、人中凹及唇峰唇珠重建术.结果:患者唇部外形均获得较明显的改善,随访3个月~2年,临床效果良好.结论:对双侧唇裂术后唇继发畸形采用综合治疗,强调二期手术前牙和基础框架的搭建,再采用手术方法整复唇部软组织畸形,效果自然稳定.

    作者:段峰;李德超;关键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生理学教学中多方位联系临床的实践探索

    为改变传统生理学教学中生理学知识与临床知识脱节的现象,本文作者在生理学教学实践中从理论课教学,实验课教学,病例讨论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等多方位的将生理学知识与临床相联系.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提高和加强了生理学的教学效果,强化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作者提出在生理学联系临床的教学实践中要掌握恰当的切入点,生理学教师要具有一定的临床基础.

    作者:王秀国;朱志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35岁以下女性乳腺癌110例临床分析

    女性乳腺癌好发于40~60岁,发生于青年者少见,临床上容易误诊.本文收集35岁以下女性乳腺癌110例,就其病史、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

    作者:刘学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治疗髓室底穿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CS/n-HA)复合材料作为髓室底穿通封闭修复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建立髓室底穿通模型,通过HE染色观察,比较CS/n-HA复合材料、n-HA、Dycal、丁香油氧化锌膏剂4种材料的组织修复能力.结果:4种材料中以CS/n-HA组织修复能力强,且随时间延长效果更加明显.结论:4种材料中CS/n-HA组织修复能力强,炎症反应小,愈后好,有牙骨质样物质将穿孔处封闭,应是理想的髓室底穿通修复材料.

    作者:杨青岭;李文婷;王健平;李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桩核冠桥修复不同就位道多根管磨牙桩核制作的临床探讨

    牙重度磨耗,牙体组织大面积缺损,甚至残根、残冠,如果牙根有足够长度,牙周健康情况较好,可以获得一定的固位力、支持力,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可用桩核冠桥修复,使得原来不能保留的牙得到保留,修复体美观、舒适,深受医生和患者的欢迎.

    作者:杨红岩;段蔚泓;刘继光;王健平;迟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门诊生殖泌尿系统病人支原体检测及耐药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支原体感染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Mycoplas ma IST试剂盒对495例NGU患者进行支原体分离鉴定,并进行6种抗生素耐药性检测.结果:NGU患者支原体阳性率为47.9%,其中解脲支原体(Uu)感染率为43.2%,人型支原体(Mh)感染率为1.6%,Uu、Mh混合感染率为3.0%.对氧氟沙星耐药率高占53.7%,其次为红霉素占51.4%;对四环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耐药率比较低,分别为5.6%、4.7%、0.5%.对原始霉素我院末发现耐药.结论;在我院氧氟沙星、红霉素不宜作为治疗支原体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的首选药物.

    作者:韩红萍;蒋金芬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致中间综合征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有机磷杀虫药中毒引起中间综合征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选择近5年来有机磷杀虫药中毒237例,其中29例发生中间综合征组,其余的208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血清钾、镁、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过氧化脂质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间综合征组血清钾、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过氧化脂质、L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间综合征的发生与低钾低镁有关,与氧自由基对细胞膜的损伤亦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武杰;刘美春;阎忠庆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40例困难气管插管临床体会

    目的:依据40例困难气管插管的体会,探讨困难气管插管麻醉的临床特点和插管方法.方法:张口困难16?40%),声门显露不清15例(37.5%),气道解剖异常9例(22.5%).均采用慢诱导麻醉.结果:20例经鼻盲探插气管成功;13例经口明视插管成功;7例经上述两种方法失败,行环甲膜穿刺引导插入6例,气管切开术1例,未发生意外和严重并发症.结论:困难气管插管宜选用慢诱导麻醉,根据其困难程度与设备条件选择合适的插管方法,以提高插管成功率.

    作者:张弓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肺内孤立性结节的X线胸片与CT诊断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肺内孤立性结节在X线胸片与CT上的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3cm肺内孤立性结节18例,全部病例先摄X线胸片再做CT扫描,对<2cm结节再做薄层扫描.结果:下列征象对恶性病变诊断有帮助:母子灶,结节分叶征,棘状突起和毛刺征,空泡征,肺结节合并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而小卫星灶,均匀致密的钙化,结节边缘光滑、规整,<3cm病灶如出现空洞都以良性病变为多见.结论:通过对肺内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病例常规X线胸片与CT进行分析探讨,可以达到优势互补,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了解.

    作者:赵国军;张艳霞;刘洪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自由基与抗衰老的研究概况

    衰老一般是指机体生长发育成熟后,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下降,组织器官逐步发生退行性改变,并终走向死亡的过程.

    作者:贾秀月;高艳华;赵晓莲;栾海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比较胺碘硐、胺碘硐联合氯沙坦对阵发性房颤复发的预防作用

    目的:比较胺碘硐及与氯沙坦联用对阵发性房颤患者房囊复发预防的远期效果.方法:85例阵发性房囊,随机分为胺碘硐组(Ⅰ组n=40)和胺碘硐+氯沙坦组(Ⅱ组n=45),随访时间为2年,初级终点为房颤复发.比较二组治疗后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6、12、18、24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Ⅰ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低于Ⅱ组,Ⅰ组左心房内径大于Ⅱ组.结论:胺碘硐与氯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对预防房颤复发优于单用胺碘硐,并抑制左心房扩大.

    作者:范蕾;李艺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心肌钙蛋白-T在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意外发生中的作用

    心血管意外事件是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据报道缺血性心脏病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占总病死率的40%左右,而这些缺血性心脏病中大约25%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塞(AMI),因此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诊断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作者:李吉河;崔岩;陈晶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82例体会

    目的:探讨高压氧综合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应用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痊愈77例(94%),显效、好转5例(6%),迟发性脑病9例,无死亡.结论:高压氧治疗ACOP患者清醒快,有效率100%.

    作者:王学英;刁鑫;刘玮;任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1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患者共1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肤)56例,;对照组(拉米夫定)60例,两组病例均系血清HBsAg、HBeAg、抗-HBc、HBV DNA阳性者.两组病例均采用拉米夫定每日1次,每次100 mg口服,疗程12~15个月,其中治疗组联合5%葡萄糖250 mL+胸腺肽100 mg静脉滴注,每周2次,时间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两组在总有效率方面相比差异有显著性(x2=5.33,P<0.05).结论:拉米夫定与胸腺肤的联合治疗,无论在HBeAg、HBV DNA阴转,及血清转换方面似有提高.且患者耐受良好.

    作者:杨良;井绪臣;刘艳卉;李启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异位妊娠破裂超声诊断与临床应用

    宫外孕是生育期妇女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急,危险性大,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后穹隆穿刺,HCG试验及彩超检查.明确诊断为宫外孕.

    作者:刘晓艳;刘文波;曹玉贤;李月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有限元法在脊柱外科研究中的应用

    有限单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是一种在工程科学技术中广泛应用的数学物理方法,用于模拟并解决各种工程力、热、电磁学等物理场问题.

    作者:王显钢;高艳华;赵晓莲;贾琳琳;刘一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药物性肝病54例临床分析

    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liverdiseae,DILD)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肝脏受药物毒性损害或发生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

    作者:张筠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正丁酸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正丁酸钠拮抗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先分成5组(n=8):假手术组,缺血组,预处理组、治疗1组、治疗2组.分别于缺血再灌注6h前后给药观察血清AST、ALT、TNF-α水平及肝组织HMGB-1含量变化,并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缺血再灌注组中HMGB-1的含量高,预处理组、治疗1组、治疗2组这三组中相应时间点的HMGB-1含量、AST、ALT水平、TNF-α含量均较缺血再灌注组中低,预处理组较治疗1组、治疗2组效果显著且肝细胞病理损害较轻.结论:正丁酸钠预处理组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赵海峰;孙备;陈国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口腔颌面部爆炸伤1例抢救护理体会

    口腔颌面部是人体的暴露部分,极易受到外伤、火器、爆炸等损伤.由于颌面部腔窦多,如口腔、上颌窦、鼻窦等.

    作者:张华英;齐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贝诺酯合成的工艺改进

    目的:探索贝诺酯的佳合成工艺.方法:在合成乙酰水杨酰氯时以DMF为催化剂,然后用聚乙二醇(PEG)为相转移催化剂酯化而得贝诺酯.结果:合成了贝诺酯,总收率为95%.结论:此方法缩短了时间,提高了产率,降低了成本.

    作者:韩立伟;白术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