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华;陈杰;李长德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表达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抽取正常志愿者静脉血分离并培养PBMC,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Hcy,培养不同的时间,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测定IL-6蛋白表达水平;收集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NF-κB活性的变化.结果: (1)Hcy实验组IL-6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且IL-6水平随Hcy剂量升高而升高,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0~48h).(2)Hcy可诱导PBMC NF-κB活化,出现核易位.结论: Hcy能促进PBMC IL-6蛋白表达,并诱导NF-κB激活.
作者:刘中柱;李华;李振海;王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模型的制备模拟脊髓损伤, 研究其病理和影像的变化及脊髓组织的病理分析, 为后期的干细胞治疗提供了实验信息.方法: 8 周龄SD大鼠, 咬除T9~T10 棘突及相应椎板, 用纤维剪刀将脊髓完全横断,将分离的肌肉缝合封闭椎管缺损,缝合皮肤, 制成脊髓损伤模型.分不同的时间进行行为学评分及病理和影像学的检测.结果: 假手术组在不同时间行为学评分较高, 而实验组评分很低.脊髓损伤区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和影像学的改变.结论:在实验组中大鼠脊髓损伤区无脊髓组织残留,且出现明显的组织和影像改变,在行为学上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适用于脊髓再生的研究,从而为进一步研究脊髓损伤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模型.
作者:杨建华;陈杰;李长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毕业实习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把在校学到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使学习深化和升华的过程.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正处在规模拓展和模式变革之际,且医学生毕业实习教学质量受到学校和医院、社会众多因素的影响,面临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因而引起社会、医疗卫生部门和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着重探讨医学生毕业实习教学质量的现状,并就提高毕业实习质量等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作者:史亚琴;倪衡建;周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者,女,38岁,因左乳腺无痛性肿块,于2005-11-10来我院门诊普外科就诊.触诊:肿物直径约1.5cm,活动欠佳,下部与深部组织粘连.肿物行针吸细胞学检查,吸取物外观:棕黑色粘稠液,涂片3张,自然干燥,瑞-姬氏染色(片号 05111016).镜检:大量成堆及散在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细胞形态特征:瘤细胞大小不一,不规则形或椭圆形;核圆形或椭圆形,偏位,染色质粒状,核仁大明显,可见双核瘤细胞;浆中充满黑色素颗粒,大小及粗细不均,大者如墨滴,小者如尘埃.为上皮细胞型[1].诊断:恶性黑色素瘤.
作者:曲灿华;李升;陆景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改进α-(乙酰氧基)苯乙酰氯的制备方法.方法:以扁桃酸为原料,经二步反应制得α-(乙酰氧基)苯乙酰氯.结果:制得α-(乙酰氧基)苯乙酰氯,总收率93%.结论:改进后的工艺操作简便,收率高,适合大规模生产.
作者:张玲;曲有乐;张环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头发微量元素锌、铁、铜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组和对照组头发锌、铁、铜的含量.结果: RRTI组头发锌、铁、铜含量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缺锌、缺铁、缺铜等微量元素有密切关系.
作者:杨学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广泛应用,病理学研究产生了划时代的飞跃.根据标记物的不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分为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免疫酶细胞化学技术、免疫铁蛋白技术、免疫金-银细胞化学技术、亲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免疫电子显微镜技术等.不同的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各具有独特的试剂和方法,但其基本技术方法是相似的,都包括抗体的制备,组织材料的处理,免疫染色,对照试验,显微镜观察等步骤.下面以美国Zymed公司CSA 试剂盒免疫组化染色步骤为例谈几点体会.
作者:孟庆媛;刘东璞;郭梦凡;林明华;王抒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寻找一种能长期保存菌种的方法,以便更好地为科研、教学以及临床诊断提供标准菌株.方法:将需保存的菌种纯化后,用接种环取一定量分别置于装有保护剂牛奶的菌种管、合成菌种保养液小试管和接种到高层半固体琼脂中,经真空熔封菌种管、试管加盖橡皮塞后-20℃保存和进行培养后置-4℃冰箱保存.结果:在连续3年的实验期内合成保养液保存菌种的效果佳,且各菌生化反应、形态结构、染色特性等均与标准菌株相符.结论:合成保养液保存菌种时间长方法简便,适用各种微生物菌种的保存.
作者:林君荣;李慧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血脂的关系.方法: 选取代谢综合征患者35例,另选健康对照组20例,常规测量身高、体重,所有实验对象空腹采血离心取血清测定脂联素、甘油三酯(TG)、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代谢综合征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清TG、CHOL、HDL-C、LDL-C、BMI、显著升高(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代谢综合征组中血清脂联素与TG、CHOL、LDL-C、BMI、年龄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P<0.05).结论: 低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脂类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作者:张兰英;张海英;牟春平;李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HF患者61例,正常对照组25例.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sVCAM-1浓度,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清TNF-α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HF组血清sVCAM-1、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sVCAM-1、TNF-α水平随心功能不全的加重而明显升高.各病因组之间sVCAM-1、TNF-α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sVCAM-1与血清TNF-α呈正相关(r=0.282, P<0.01).结论:CHF患者血清sVCAM-1、TNF-α水平明显升高,并与CHF严重程度有关,提示sVCAM-1、TNF-α可能在CHF的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张海英;陆春风;张兰英;王立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儿女,28个月,17h前周身疼痛、畏寒、发热,体温高时达39℃,于22日晨起7点患儿出现恶心、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呈非喷射状,发热、嗜睡而且发现面部躯干及四肢出现出血点,即来我院门诊就诊,查体:体温39.2℃,脉搏140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测不到,精神萎糜,咽部充血,四肢末梢湿冷,颈强,心率140次/分,心音较弱,肺脏听诊正常,检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7.4×109/L,中性粒细胞88.3%,血肌酐129.3umol/L,尿素氮8.3u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8.0mmol/L,瘀斑涂片:检出革兰阴性双球菌,确诊为: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休克型),积极予以退热合剂、天林、地塞米松、低分子右旋糖酐、碳酸氢钠、654-2及能量合剂、甘露醇、速尿、强尔心等,治疗后体温:37.2℃,脉搏100次/分,呼吸24次/分,四肢末梢逐渐转暖,血压:35/20mmHg,但仍嗜睡,颈强,而且皮肤瘀点、瘀斑迅速增多.扩大,以双下肢增多为主,大的直径约2.0cm,于14∶30收入传染科住院治疗.予以青霉素、氯霉素、甘露醇、速尿等综合治疗.
作者:李焱;李秀娟;李承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发生、发展并试用胰激肽原酶干预治疗,为糖尿病性心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建立3个月、6个月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组)放免法测定糖尿病组血浆及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II(AT II)、测定心脏重量指数、dp/dtmax比值,与对照组、胰激肽原酶干预组相比较.结果: 糖尿病组心肌局部AT II 6个月明显增高,血浆AT II 3个月、6个月持续增高;心脏重量指数3个月、6个月持续高于对照组;心脏dp3个月、6个月进行性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胰激肽原酶干预组心肌局部和血浆AT II变化不明显,心脏重量指数明显下降,血压明显下降;+dp/dtmax, -dp/dtmax均有所上升.结论:AT II在糖尿病性心肌病模型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发病早期应用胰激肽原酶在一定程度上可阻抑糖尿病心肌病的发展进程.
作者:李丽疆;李雅江;杨玉红;谭丽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术后病人应用硬膜外镇痛泵的镇痛效果、副作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腹部手术后应用硬膜外镇痛泵患者60例,观察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程度、相关副作用的发生率及相关护理方法.结果: 52例(86.7%)腹部手术患者对镇痛效果表示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8例(13.3%)患者对镇痛的效果表示不满意;其中有5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3例发生尿潴留,1例发生皮肤瘙痒,未有发生呼吸抑制及血压下降者.结论:对腹部手术的患者而言,硬膜外镇痛泵的术后镇痛效果显著,有提前预防作用,但也有一些副作用,加强护理对防止副作用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辉;曹艳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早期干预对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急性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3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15例.康复组在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正规的康复训练,每天1次,每次30~50min,其余时间由家属协助训练,对照组只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2组平均治疗30d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有一定的改善,康复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治疗早期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ADL能力.
作者:张伟;吕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以4-吡啶酮为原料,合成头孢西酮中间体3,5-二氯-4-吡啶酮乙酸.方法:4-吡啶酮与次氯酸钠迅速合成3,5-二氯-4-吡啶酮,再与一氯乙酸脱HCl制得3,5-二氯-4-吡啶酮乙酸.结果:制得3,5-二氯-4-吡啶酮乙酸.结论:该方法合成的目标产物纯度99.5%,收率89%.
作者:张环宇;曲有乐;周淑晶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耳穴埋豆是一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采用中药白芥子、王不留或菜籽等,按耳穴位置埋在压痛点处,加以固定,可通过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可以调整脏腑功能和人体内分泌系统,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在祖国医学典籍中,关于耳穴治疗疾病的理论和治疗应用早已有所论述.如针刺耳轮治疗炸腮,针刺耳的背部治疗眼疾和皮肤病,手捏耳垂治小儿惊风等.近年来挖掘传统中医技术操作,耳穴埋豆在临床上广为应用,2003~2005年我们对住院患者应用耳穴埋豆法,解决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便秘、少寐,钠谷不香等问题,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欣;尚晓颖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在三腔两囊管压迫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2例肝硬化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2例采用术前,术中及术后心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插管.比较两组患者紧张程度,插管耐受程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紧张程度,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而对恶心效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接受三腔两囊管压迫术治疗的患者遵医行为及消除紧张有重要作用,可显著提高置管的成功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纪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卒中抑郁症及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82例伴有抑郁障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8分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圣*约翰草提取物300mg/次,3次/日口服,连用8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周进行HAMD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AMD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有明显效果,对躯体患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作者:王璇;李善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索药物分析理论教学新的方法和形式.方法:在巴比妥类药物分析和药典概况理论课教学中对部分学生采用PBL教学法,同时以同年级的其它学生为对照.结果:PBL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和提高在自学、团队合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多方面能力,所涉及的内容书面测试掌握较好,平均成绩较高.结论:在药物分析理论教学中采PBL教学法可行.
作者:方洪壮;孙长海;任恒鑫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腹膜后纤维化是以腹膜后组织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伴纤维组织进行性增生为特征,其中以输尿管周围纤维化粘连,包绕压迫上尿路引起肾积水和肾功能衰竭为常见.由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故早期诊断困难,所以提高该病早期诊断率和寻找有效治疗方案尤为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5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疾病转归,现总结如下.
作者:郝鹏;冯亚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