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血糖昏迷误诊为脑梗塞12例临床分析

张艳梅;郑庆元

关键词:低血糖, 脑梗塞, 误诊
摘要:低血糖症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但老年人低血糖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不典型,而仅表现为脑部损害证状,常常误诊为急性脑梗塞而延误治疗时间,导致严重后果.我院神经内科自1995~2005年共收治12例低血糖昏迷.均被误诊为脑梗塞,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总结分析如下.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那格列奈H晶型的合成

    目的:以反-4-异丙基环己基甲酸、氯化亚砜、D-苯丙氨酸为原料制备那格列奈B型晶,再转为H型晶.方法:通过改变反应温度、时间,溶剂等条件来完成那格列奈H晶型的制备.结果:目标产物那格列奈H型晶制备总收率为60%.结论:该合成路线终产品纯度、收率均有所提高,且转晶完全,操作简便适合工业化生产.

    作者:张环宇;曲有乐;张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对肝素抗凝血中GGT等三种酶活性改变的探讨

    用血浆代替血清作常规化学分析,样品可尽快分离,减少其样品放置所造成的误差,结果将更为真实可靠,为探讨抗凝剂对待测物的影响,本文对肝素抗凝血与血清三种酶活性进行了分析比较,以确定采用不同的待测物对临床相关酶活性进行检验,作如下探讨.

    作者:刘晓丽;郑明野;孙淑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大连地区涎腺肿瘤337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检测不同类型的涎腺肿瘤的不同年龄组男女发生率的不同以及评价良恶性肿瘤的症状和表征的区别.方法: 我们从肿瘤发生的年龄、性别、部位、诊断类型、病史和临床表现几方面对337例涎腺肿瘤的蜡块标本进行研究.结果: 良性肿瘤约占全部被研究肿瘤的79.5%,恶性肿瘤为20.5%.良恶性涎腺肿瘤在发病率上几乎无性别差异.腮腺发生的肿瘤占大涎腺的大多数,为57%(192/337).本次研究中,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和腺样囊性癌位居涎腺肿瘤的前三位.多数肿瘤无论男女都在20~59岁的年龄段.结论: 本次研究回顾分析的涎腺肿瘤的发生率相似于其他地区,主要发生在大涎腺,其中主要是腮腺,小涎腺中主要是发生在腭部.肿瘤的快速增长并不是恶性肿瘤特有的,疼痛和活动度差却有较高的恶性肿瘤倾向.儿童没有发现涎腺肿瘤.

    作者:杜启涛;马卫东;王海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阿扎司琼预防颅脑外科手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探讨

    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它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痛苦,在生理上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增高颅内压、伤口裂开和水电解质紊乱等,并且还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全麻手术后呕吐还可以发生酸性胃液误吸,危及生命.因此,PONV日益受到关注.本研究旨在观察颅脑外科手术中应用阿扎司琼、格拉司琼预防PONV的效果.

    作者:程岩;董丽华;杨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巨大椎管蛛网膜囊肿行腹腔分流1例

    患者男,20岁,1年前左膝部痛,10个月前左髋部痛,近两个月左下肢无力,近1个月加重,查体见脊柱腰1~2压痛阳性、左下肢压痛阳性、左下肢肌力减弱.辅助检查腰部磁共振检查发现腰椎管内囊性占位性病变,为短T1、长T2信号,范围由腰1至腰5的长梭型病变,腰穿在3~4间进针为脑脊液,压力为220mmHO2.

    作者:顾志成;王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护理程序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

    冠心病心绞痛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的急剧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1].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我们将护理程序应用到心绞痛患者中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万京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茵栀黄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急性病毒性肝炎是临床常见病,但治疗尚有一定难度.我院自2004-01~2005-12,用茵栀黄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4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桂华;王秀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Vitapex根充糊剂治疗乳牙根尖周炎、牙髓疾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Vitapex糊剂治疗乳牙根尖周炎、牙髓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实验对治疗乳牙根尖周炎、牙髓疾病采用Vitapex糊剂进行根管充填来为实验组,氧化锌、替硝唑、丁香油调制成糊剂为对照组.结果: 经过0.5~2年的观察,用Vitapex糊剂进行根管充填为实验组总有效率94%,与对照组(90.7%)无显著差异.结论:Vitapex糊剂是治疗乳牙根尖周炎,牙髓疾病的理想根充材料之一.

    作者:滕立群;朱立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维库溴铵前处理对琥珀胆碱的肌震颤及肌松效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维库溴铵前处理对琥珀胆碱肌震的预防作用及对其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36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成3组,Ⅰ组静注琥珀胆碱1mg/kg(对照组).Ⅱ、Ⅲ组静注维库溴铵18μg/kg后3.5min分别注入琥珀胆碱1mg/kg和1.5mg/kg.结果:维库溴铵前处理能有效地消除琥珀胆碱引起的肌震颤,但使1mg/kg琥珀胆碱的起效时间延长、阻滞程度降低、气管插管条件变差、肌松恢复时间性缩短.当琥珀胆碱的剂量增至1.5mg/kg时,肌松效应恢复满意.结论:维库溴铵前处理使琥珀胆碱的肌松效应减弱,故琥珀胆碱的插管剂量应增至1.5mg/kg,以获得满意的肌松.

    作者:田稼斌;张万杰;陈晓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白内障术前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前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95例231眼白内障术前行超声检查.结果:根据晶体混浊程度不同,超声表现为皮质性、核性、绕核性、完全性白内障,部分病例合并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混浊等病变.结论:白内障术前超声检查, 可为临床医师决定手术方案及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孙鹏;张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老年人带状疱疹病毒脑炎1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带状疱疹病毒脑炎(HZVE)的发病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0例HZVE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人除表现有脑炎症状外,均有典型的三叉神经支配区皮肤疱疹,多数病人脑炎症状出现于皮疹之后,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病人多易被误诊;脑脊液白细胞可中度增加,以淋巴细胞为主,抗病毒等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老年人患三叉神经区带状疱疹时,如果出现发热、头痛、精神异常等症状,应考虑有HZVE的可能,及时做腰穿明确诊断,早期抗病毒等治疗.

    作者:赵玉华;岳绍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良、恶性滋养细胞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50例滋养细胞疾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并对良、恶性滋养细胞疾病的血流改变进行了观察分析,旨在探讨其在良、恶性滋养细胞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晓潇;王薇;王良;黄雪兰;郑春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医学免疫学课堂教学艺术性的探讨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具有内容多、涉及面广、内容更新快等特点.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要求我们培养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学生要具有深厚的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本课题为医学免疫学课堂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的掌握知识的佳教学艺术性方法,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罗文哲;王建杰;梁立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

    我院从2001-10~2004-08对106例(140只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米成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白血病细胞双侧乳腺浸润1例

    患者,女,32岁,妊娠34周.以面色苍白,四肢乏力,双侧乳腺肿胀,于2004年4月30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查体:双侧乳腺整体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凸凹不平、表浅静脉怒张.表浅淋巴结不大,由于妊娠的原因肝、脾不能清楚触及.血象:Hb 79g/L、RBC2.29×1012/L、PLT96×109/L、WBC110×109/L、分类原始细胞占86%.

    作者:李永海;周丽艳;张文陆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前交通动脉瘤破裂V级病人14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破裂V级病人的手术指征.方法:对14例V级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病人急诊实施开颅动脉瘤夹闭.结果:10例病人恢复良好,神经功能恢复(71.4%),3例术后出现脑积水,但神经功能基本恢复(21.4%),1例术后10h临床死亡(7.1%).结论:前交通动脉瘤破裂V级病人如果发病时间短,年龄偏低,实施早期手术治疗,病情可望恢复.

    作者:杨文佳;崔延昆;王维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新居装修后不同时期室内空气中TVOC含量的卫生学评价

    目的:通过对8户新居装修入住家庭的不同时期空气中TVOC含量进行测量,作出环境卫生学评价,进而提出改进建议.方法:使用PGM-5210型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仪进行现场直读.结果:根据我国推荐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8户新装修居室的TVOC含量基本达到标准.结论:加快降低新装修居室的TVOC含量必须采取必要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

    作者:关宝生;白雪;梁衍锋;丁秀文;王红丽;刘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戊四氮慢性致痫大鼠海马区NF-kB、I-kBα动态表达及地塞米松的影响

    目的:研究戊四氮慢性点燃大鼠即癫痫形成过程中海马区NF-Kb及其抑制蛋白I-kBα的动态变化及作用,并同时探讨地塞米松的抗痫作用机制.方法:将81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非用药组(P),用药组(D)即地塞米松干预组,除对照组外,均给予戊四氮(PIZ)35mg/kg·d腹腔注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时间点(4,7,11,15d)海马区NF-Kb、I-kBα的蛋白表达,同时行为学观察和脑电图确定痫性发作.结果:注射PIZ的各组大鼠海马区NF-Kb的表达随着注射时间逐渐增加,并于第15天达到高峰,且用药组相同时间点NF-Kb表达较非用药组减少(P<0.05); I-kBα蛋白量随着PTZ的注射逐渐减少(P<0.05),并于第15天降到低,用药组相同时间I-kBα蛋白的减少较非用药组少(P<0.05);且地塞米松明显改善了大鼠点燃时的痫性发作程度,延长了发作潜伏期.结论:慢性癫痫的形成过程中海马区神经细胞中存在NF-Kb 的激活及其I-kBα的减少;NF-Kb介导了癫痫形成过程中的炎症反应过程,同时,地塞米松可能通过抑制NF-Kb活性发挥抗痫作用.

    作者:刘淑华;金玉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大鼠维生素D心肌损伤模型中VEGF的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探讨维生素D心肌损伤模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和蛋白的表达情况. 方法:大鼠维生素D灌胃,制作心肌损伤模型,制作心室肌病理切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维生素D心肌损伤模型组VEGF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结论:维生素D致心肌损伤可导致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增高.

    作者:江旭东;李晖;张义秀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6-甲基-4-苯基-3,4-二氢香豆素的制备

    目的: 改进6-甲基-4-苯基-3,4-二氢香豆素的制备方法;方法:以对甲酚和肉桂酸为原料,经脱水、环合制得标题化合物;结果:合成产物经熔点确证,收率达94%;结论:此合成工艺简便,更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周淑晶;栾芳;王桂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