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林;栾宏佳;赵崇海;马凯宇
目的: 研究不同居住方式的小鼠在外界精神压力刺激下产生的调节功能的不同,我们测量了不同居住方式的小鼠在精神压力下的血皮质酮浓度.方法: 将实验小鼠分为两组,一组群体居住,另一组单个隔离居住,比较其不同时间的压力刺激后的血皮质酮浓度(corticosterone,ng/ml).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两组皮质酮浓度均增加(P<0.01); 隔离居住小鼠血浆皮质酮浓度高于群体居住组且负反馈功能调节紊乱.单独隔离居住加重了精神压力刺激下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并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axis)的调节延迟,ACTH水平降低.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居住方式对面对相同压力的反应,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作者:张淑萍;张纯;刘惠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一次性产品应运而生,我院自2000年10月开始,在开胸或者开腹手术中使用了3L手术切口层保护器,来保护切口获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占芬;王波;王红微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应用纳米中药作为微生态调节剂治疗抗生素所致的菌群失调.方法:观察治疗前后小鼠肠道菌群、粪便及毛发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前后菌群失调有明显的改善,粪便由稀便转为正常,毛发也与治疗前相比有较大改善.结论:纳米中药04对肠道菌群失调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作者:李美玉;吴庆田;王春敏;杨春佳;宋淑娴;李立秋;侯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 体外循环技术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难治性中央型肺癌5例,在常规体外循环下,手术采用胸骨正中切口,主动脉插管加右心插管建立循环,手术在无血状态下从容地根治肿瘤和清除纵隔淋巴结.结果: 本组中5例重度侵犯周围血管组织的肺癌病人,均在体外循环的支持下完整切除,4例顺利出院,1例死于术后呼吸功能衰竭,手术中并发症减少,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在中晚期肺癌的手术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结论: 体外循环技术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降低了难治性肺癌病人的死亡率,扩大了手术适应证,本组病例获得了良好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
作者:战鹏;王诗海;朱晓峰;周钢;邹志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医学微生物的实验课在整个微生物的教学中,能对理论课起到加深理解和验证作用,并指导今后临床病原微生物的检出、鉴定及合理用药,由此可见,它的作用不可低估.
作者:王春敏;李丽秋;李俭;杨春佳;李美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内皮素-1在头端延髓腹外侧区(the rostral ventrolateral medulla,rVLM)对心血管活动及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脑立体定向技术和微量注射的方法,用15只猫,观察了内皮素-1在该处对肾神经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肾神经放电活动也增强.结论:Rvlm内的ET-1参与了交感神经活动的中枢性调节,其效果随含量的变化而改变.
作者:李电刚;张建华;李凯霞;马奎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丹奥(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奥扎格雷钠作用机制.方法:治疗组92例,用丹奥注射液治疗,对照组85例,用小剂量阿斯匹林片100mg一日一次口服.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肌力恢复情况及工作和生活能力.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显著高于对照组(80%),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治愈率(29.3%)较对照组 (15.3%)明显增高,两者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丹奥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降低致残率.
作者:黄作义;金玉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现代临床输血已由全血输注转入成分输血,冰冻机采血小板开创了成分输血的新模式,随着临床血小板要求的增加,新鲜机采血小板已满足不了临床的需要,加之保存期短,易发生细菌污染而引起输血反应,给临床使用带来不便.而冰冻血小板应用临床后,经观察除具有新鲜血小板的优点外,还具有保存期长,无污染危险,使用方便的优点,有利于危重病人的抢救.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丽颖;迟佳庆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为了提高医学教育中的双语教学能力,本文通过组织医学专业教师参加英语自修学习小组,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将外语学习与专业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经过三年的努力试点实践,结果显示:医学教师自我学习为主,组织集体学习为辅,外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是提高医学教育中双语教学与科研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作者:盛延良;宋汉君;罗佳滨;张昆;贾秀月;王伟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模型的制备模拟新生儿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研究其病理生理变化及脑组织的病理分析,为后期的神经外科治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方法:7d新生小鼠右颈总动脉结扎后,置于 8%低氧浓度和37℃环境温度下,分不同的时间取出,送回母鼠身边继续哺乳,再分不同时间病理检测.结果:在缺氧缺血30min,海马区出现病理改变,随着缺氧时间延长病变范围逐渐扩大且加重.结扎侧的海马锥体细胞为小鼠在缺氧时的敏感部位,其次为大脑皮层和基底节.结论:海马的损伤先于大脑皮层和基底节,但缺氧90min整个鼠脑病变改变较明显且死亡率较低,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新生儿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模型.
作者:杨建华;马杰;吴庆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丹参与黄芪配伍提取物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CCl4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予以丹参与黄芪配伍提取物灌胃治疗,观察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及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模型组大鼠ALT、AST、Hyp显著升高,Alb显著降低,肝纤维化病变明显,给药组ALT、AST、Hyp明显降低,Alb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并能明显减轻大鼠肝细胞损害和胶原纤维增生的程度.结论: 丹参与黄芪配伍提取物有较好的保护肝功能和防治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陈廷玉;卢春凤;李艳军;王淑香;谭宏;郑淑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实现医院医保网络的管理.方法:加强医保信息系统的建设.结果:医保信息系统能为人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结论:医保信息系统的建设正积极推动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作者:何春俐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脑梗塞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筛选更有效的治疗药物,是临床医务工作者关心的重要课题.我院于2000-06~2003-06 用通脉酯治疗脑梗塞46例,均经CT证实,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培河;吕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不经分离同时测定牙周康胶囊中甲硝唑和芬布芬两组分的含量. 方法:双波长法.结果:牙周康胶囊中甲硝唑和芬布芬两组分的平均回收率及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00.75%,0.78% ; 100.34%, 0.59%.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结果可靠,重现性好.
作者:侯巍;杨铭;焦淑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线粒体被视为细胞的动力工厂,人体所需的能量ATP是由线粒体通过氧化磷酸化提供的,合成ATP的基础是形成质子梯度.有关其形成机制,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是Mitchell创立的化学渗透假说(chemiosmotic hypothesis)[1].在线粒体生成能量的过程中,人们发现电子和质子在不同部位会有漏出现象,于是产生了电子漏和质子漏的概念,围绕这一点人们做了大量研究,而关于电子漏、质子漏在运动和衰老进程中的产生、作用和之间的联系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以下是对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近况予以介绍.
作者:徐辉;魏晓东;欧芹;张涛;张鹏霞;王景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血沉(ESR)测定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的方法是魏氏法.目前为了方便,检测血流中的血沉常采用温氏法,以魏氏法正常参考值作为温氏法的正常参考值.其结果经常升高,与临床表现不符,不能对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现将我室魏氏法和温氏法结果作一比较,旨在说明两者的差异,并阐明原因,以资参考.
作者:张斌;王佳秋;崔丽;王跃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本文以硬膜外自控镇痛(PCIA)法应用吗啡和曲马多治疗对照,其镇痛效果均确切,吗啡治疗组镇痛时间较长,应用剂量及按键次数较少,但副作用、消化道反应及尿潴留等较重.
作者:郭琦;顾亚军;刘敬东;刘长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细胞培养中污染不可避免,应用电镜技术检测传代细胞中的细菌污染,既快速又准确.方法:利用电镜,根据细菌的形态及其鞭毛、噬菌体等指标的其中一项判定细菌的污染.结果:该检测结果为传代细胞的应用提供了可靠地保证.
作者:佟春玲;姚海涛;张小波;魏凤香;侯丽岩;金玉珍;王超;张淑红;李向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临床上宫腔操作在计划生育手术中占较大比例.当遇到难度较大的宫腔操作时,单凭医生手感和经验来操作,易发生并发症.为使此类手术准确安全地完成,自2001-02~2003-05,采用超声引导下进行宫腔操作手术共84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昕;王薇;郝伟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支气管肺炎为小儿常见病、多发病,是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致死原因.我科于2002-03~2003-03采用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支气管肺炎42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清付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