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稳定及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胱抑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何玉辉;姚晨姣;熊斌;刘娟;王淑燕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胱抑素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和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在病情监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42例,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2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0例,并选造影正常者65例作为对照;测定血清胱抑素浓度,统计分析血清胱抑素与冠心病诊断、冠脉病变程度和危险分数间的关系.[结果](1)血清胱抑素水平在稳定性心绞痛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稳定性心绞痛组[(1.62±0.37) mg/L]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1.07±0.38) mg/L] (P< 0.05).(2)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胱抑素与冠状动脉危险分数相关,相关系数r值为0.372(P< 0.05).(3)血清胱抑素水平随冠脉病变SYNTAX积分(www.syntaxscore.com下载)的增加,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结论]血清胱抑素水平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并可以作为冠心病病情监测的指标.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蕨麻对急性低压缺氧大鼠脑组织保护作用及Caspase 3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蕨麻对模拟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下大鼠脑组织保护作用及caspase 3表达的影响.[方法]78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低压缺氧组、蕨麻乙醇提取物高[3.6 g·(kg·d)-1]、中[1.8 g·(kg·d)1]、低[0.9 g·(kg·d)-1]剂量组和尼莫地平[0.02 g·(kg·d)-1]组,每组13只.除常氧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在减压舱内模拟海拔7000m缺氧12h.测定脑含水量变化,HE染色观察大鼠脑皮质病理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脑皮质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RT-PCR检测caspase 3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caspase 3蛋白水平.[结果]与低压缺氧组比,蕨麻乙醇提取物[3.6 g·(kg·d)1]组大鼠脑皮质形态结构接近常氧对照组,超微结构损伤显著减轻;脑组织的含水量显著降低;脑皮质caspase 3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P<0.01).[结论]蕨麻乙醇提取物能够减轻低压缺氧导致的脑水肿,保护脑组织,此作用可能与其下调脑组织caspase 3表达有关.

    作者:杨虎;张永亮;龚海英;李灵芝;高宏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miR-155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miR-155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39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采用qRT-PCR法检测了miR-155的表达,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miR-155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肝细胞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155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miR-155表达与肿瘤分化、转移、静脉侵犯相关,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卫星灶、肿瘤数量、AJCC分期及AFP无明显相关.肝细胞肝癌组织中miR-155高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的患者(P=0.017),miR-155高表达是影响肝癌患者总体生存的独立风险因素(P=0.003).[结论]miR-155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与肿瘤转移相关,提示miR-155可能参与了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miR-155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肝癌预后参考指标.

    作者:郭跃虎;何明艳;刘建武;王波;赵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瘢痕体质致输液港断裂后化疗药物外渗1例的原因分析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atally implantable central venous access pores,TIVAP)是一种完全植入于皮下供长期滞留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它主要由硅胶或聚氨脂材料的导管系统和供反复穿刺的钛合金穿刺座组成,现已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和胃肠外营养等领域[1],可以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和难度,防止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是肿瘤患者静脉输液的永久性通路.但在临床使用和维护过程中我们发现,输液港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输液障碍和个别的导管断裂等常见问题.2013年10月,我科1例患者在留置VAP 2个月后进行化疗时发生导管断裂,致使化疗药物外渗皮下,经过积极处理,患者肩颈部皮肤未发生疡烂,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静;李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北京市卫生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分析

    近年来,我国较大规模的突发事件频发,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亦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巨大、深远的影响.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将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国家和北京市卫生部门高度重视北京市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与完善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本研究对北京市卫生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情况进行了归纳分析,对进一步加强北京市及我国其它省市卫生应急救援能力规范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作者:于宝国;单学娴;韦薇;樊毫军;侯世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中青年肺部感染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的变化

    [目的]探讨中青年肺部感染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变化,以期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住院的中青年肺部感染患者184例,同时随机抽取同期健康体检中青年患者5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散射比浊法分别测定感染组和对照组血清前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部感染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0.177±0.073) g/L vs (0.264±0.063) g/L,P<0.05];肺部感染组C反应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其血清水平明显升高[(60.683±68.677) mg/L vs (3.522±1.847) mg/L,P<0.05];根据年龄将肺部感染组患者分为<40岁、40~50岁和51~59岁3个年龄组,不同年龄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1±0.067)g/L vs (0.173±0.075) mg/L vs(0.193±0.075) mg/L,P< 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前白蛋白与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r=-0.487,P< 0.05).[结论]中青年肺部感染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可能作为中青年肺部感染患者疾病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指标.

    作者:高敏;王丹;赵海滨;杨长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对急进高原淋巴细胞线粒体DNA氧化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平原短期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T)对青年男性急进高原淋巴细胞线粒体DNA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30例世居平原青年男性随机分为无运动训练组(NT,n=15)和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组(HIT,n=15).HIT组受试者进行HIT训练,以90%~95%心率贮备强度快跑3 min,间歇以45%~50%心率贮备强度慢跑3 min,重复6个循环,7次/周,共2周.训练后所有受试者同批次急进高原,在移居高原24 h检测淋巴细胞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中8-氧鸟嘌呤脱氧核苷(8-oxo-deoxyguanosine,8-oxodG)含量、线粒体复合体活性、8-氧鸟嘌呤DNA糖基化酶(8-oxoguanine DNA glycosylase-1,OGG1)蛋白表达.[结果]与NT组比较,HIT组淋巴细胞OGG1蛋白表达、线粒体复合体Ⅰ、Ⅱ、Ⅳ和ATP合成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mtDNA中8-oxodG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平原阶段短期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可提高机体高原低氧环境下淋巴细胞线粒体抗氧化能力和能量代谢水平.

    作者:申去非;彭朋;段富强;秦永生;薄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全麻并发恶性高热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37岁,体质量65 kg,ASA分级Ⅰ级,入院诊断为“左后交通动脉瘤”,拟于静吸复合全麻下行“左后交通部动脉瘤夹闭术”.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麻醉手术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家族史无特殊,术前体温正常,体格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术日给予静脉注射咪唑安定3 mg、芬太尼0.2 mg、丙泊酚80 mg、维库溴铵6 mg麻醉诱导后,插管顺利,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对称,机控呼吸,静-吸(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七氟醚)复合维持麻醉.常规有创血压监测(右桡动脉)、CVP、ECG、sPO2.固定插管后,手术医师行头架固定时诉患者有不自主活动,给予追加维库溴铵2 mg.

    作者:鹉日歌牧乐;李海针;刘晶晶;李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肝移植术后化疗引起骨髓抑制患儿1例护理体会

    化疗是治疗肿瘤的手段之一,但同时也对细胞造成损伤,目前有很多药物可供抗肿瘤使用,治疗效果较为关键,能够更好的降低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也提高了疗效,绝大多数的抗肿瘤药物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1].化疗药物造成骨髓抑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并影响进一步治疗,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2].笔者对本科肝移植术后化疗引起骨髓抑制患儿给予综合性护理,其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春艳;孙雅静;王颖;张莉莉;徐舫;毛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骨科院际学术交流会议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骨科院际学术交流会议的作用和效果,及参会人员对会议的满意度,为制定提高学术交流会议效果和满意度的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按照分层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学术会议参会代表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共有157例研究对象纳入统计分析,可以很好的了解“科研研究进展”满意率达到86.62%;其次是“交流新的实验方法”和“交流新的临床技能”,比例均为82.80%.院际交流会议的总体收获评价为“很大”的比例为39.55%,“较大”的比例为58.21%.[结论]学术交流会议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建立学术交流会议的反馈机制非常重要.

    作者:李爽;任轶;吕艳伟;田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某医院2013年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内多重耐药菌的种类及分布情况,为控制医院感染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3年住院患者的各类标本进行病原学鉴定和耐药菌分析.[结果]2013年度鉴定出多重耐药菌共374株,检出率为15.22%(374/2 457);菌种构成前5位为:铜绿假单胞菌116株(31.02%)、鲍曼不动杆菌111株(29.68%)、肺炎克雷伯菌74株(19.79%)、大肠埃希菌27株(7.22%)、奇异变形杆菌9株(2.41%);标本来源以呼吸道为主,感染的高危科室为ICU;葡萄球菌属中未发现万古霉素的耐药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65.25%和66.18%;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中的鲍曼不动杆菌仅对氨基糖苷类的阿米卡星较为敏感.[结论]临床分离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分离株的耐药性十分严重,医院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以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作者:洪少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电烧伤截肢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电烧伤截肢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60例电烧伤截肢患者进行调查,问卷调查结果与常模进行比较.[结果]电烧伤截肢组应对方式评分与常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婚姻、社会医疗保险和文化程度是影响采用不同应对方式的重要因素(P<0.01).[结论]回避、屈服是电烧伤截肢患者的主要应对方式.在临床工作中,心理行为指导和应激干预工作应予重视.

    作者:龚辰炜;张晓启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内部监管对提高医院物价管理水平的效果探讨

    医院物价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正确执行国家医疗收费标准和物价政策的关键环节,对医院能否合理、合法、规范收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影响医院物价管理体系的因素很多,其中,加强内部监管力度是一个重要方面.1 影响医院物价管理的不利因素[2,3]1.1 对物价工作重视不够医院要生存和发展或多或少都与经济效益挂钩,易造成少数医院领导对科室为追求经济利益而违反物价政策的做法不重视,以至于造成物价管理混乱,易损害患者利益,引发医疗纠纷.

    作者:郑燕敏;房民;包春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STS教育理念在武警部队健康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目前,科学-技术-社会(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STS)相融合的教育理念在现代教育的各领域中已全面渗透,影响力逐步扩大.在STS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紧贴部队实际需求,设置科学的专业课程内容,打造多元化的实践技能培训方式,制定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将STS教育理念融入到武警部队健康教育人才培养中.

    作者:高萍;李浴峰;夏芹;曹春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对进修人员综合素质培养模式的实践总结

    自2010年起,针对世界卫生发展趋势和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我院以积极推进卫生事业科学发展为己任,依据胡总书记提出的“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给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对我院进修人员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建立以培养“综合素质”卫生技术人才的目标,对进修人员实施全面培养.

    作者:刘月红;王松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武警疾控机构卫生防疫保障能力探析

    卫生防疫保障能力作为卫勤保障能力的一个关键要素,其水平的提升对于鼓舞士气、促进战斗力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在广泛调研基础上的归纳总结法.课题形成前,通过走访武警卫勤领导及疾控相关人员,发现对卫生防疫保障能力认识不统一,对其内涵、基本要素、建设路径等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在此情况下,通过查阅文献和内部资料、走访专家学者并与武警部分疾控领导座谈交流征询意见,几经反复,形成了本研究的基本结论[1].

    作者:王启栋;李增德;李浩庭;国文;李震宇;杨君;曹德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预测113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转移与否是判断临床分期、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乳腺癌患者淋巴结清扫,术后易出现淋巴水肿、上肢疼痛等并发症.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可在术前应用超声定位可疑的前哨淋巴结进行病理活检,然后确定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可以避免手术创伤过大而影响术后恢复及生存质量[1].本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利用无创检查方法判断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金帅;白桦;黎功;王文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手法矫正联合丹参穴位注射治疗梨状肌综合征90例

    梨状肌综合征是发生在坐骨神经自骶丛神经分开后,在走经臀部肌肉的肌纤维间隙离开骨盆达臀部之前,因梨状肌本身病变引起的嵌压综合征.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传统治疗包括药物、手法、封闭、针灸等,无效者部分行手术切断梨状肌,效果不一,且易复发[1].近年来,笔者及所属科室在临床实践工作中试图应用手法联合丹参穴位注射治疗该病,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游昌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甲基化变异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通过对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在血管瘤组织的表达及其甲基化状态的测定,初步探讨其与婴幼儿血管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血管瘤患儿手术切除的血管瘤标本(其中增生期和消退期标本各30例)及30例正常皮肤组织(包茎患儿包皮环切术切除的包皮组织).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fic PCR,MSP)测定Tie2基因甲基化状态;应用qPCR 、Westem blotting检测Tie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30例增生期血管瘤组织、30例消退期血管瘤组织及30例对照组织中Tie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发生甲基化的例数分别为25、14、0例.3组Tie2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84.70%、46.64%、0.增生期血管瘤组织甲基化发生率显著高于消退期血管瘤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消退期血管瘤组织甲基化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增生期和消退期瘤体中Tie2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包皮组织(P<0.05),其表达在增生期和消退期瘤体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婴幼儿血管瘤中存在Tie2基因异常甲基化,且其表达升高,可能参与了血管瘤的发生与发展机制.

    作者:陈向;畅海升;刘茵;马斌;韦淑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甲状腺滤泡癌与滤泡性腺瘤声像图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甲状腺滤泡癌和滤泡性腺瘤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总结各声像图特征对两者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1例经病理证实的滤泡性腺瘤和滤泡癌的患者的术前甲状腺超声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包括每个结节的大小、回声、边界、晕环、有无液化或钙化、结节是否有海绵状改变,CDFI血流信号模式及颈部是否存在可疑淋巴结,运用独立样本和卡方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分别是结节的液化程度、实质部分回声均匀度、晕环的完整性和血流模式(P=0.022、0.003、0.000和0.011).滤泡癌和滤泡性腺瘤的大小、回声、边界、边缘、钙化模式、颈部是否有可疑淋巴结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节不发生液化、实质部分回声不均匀、晕环的厚薄不均,完整性差和周边-中心杂乱血流是甲状腺滤泡癌区别于滤泡性腺瘤的超声声像图特点.

    作者:匡继红;付刚;宋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可溶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对缺血再灌注泛素-26 S蛋白酶体系统活性的影响

    [目的]建立动物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缺血再灌注模型中泛素-26 S蛋白酶体系统活性及总泛素蛋白表达的变化,检测sRAGE对缺血再灌注泛素-26 S蛋白酶体系统活性及总泛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制C57BL/6J小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Evans blue/2,3,5-triphenyhetrazolium chloride (TTC)双染色检测心肌缺血范围;检测泛素-26 S蛋白酶体系统活性:糜蛋白酶样、半胱天冬酶样、胰蛋白酶样;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总泛素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梗死区面积/危险区面积%明显增加(I/R:36.3%±2.3% vs.Sham:0%),泛素-26 S蛋白酶体系统活性明显降低(半胱天冬酶样:0.74±0.04 vs.1.00±0.07;胰蛋白酶样:0.61±0.05 vs.1.00±0.02;糜蛋白酶样:0.63±0.06 vs.1.00±0.07),总泛素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2.73±0.14 vs.1.00±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sRAGE预处理能够明显降低梗死区面积/危险区面积%(I/R+sRAGE:18.0%±1.1% vs.I/R:36.3%±2.3%),明显升高缺血再灌注的泛素-26 S蛋白酶体系统活性(半胱天冬酶样:1.25±0.09vs.0.74±0.04;胰蛋白酶样:1.05±0.06 vs.0.61±0.05;糜蛋白酶样:1.12±0.06 vs.0.63±0.06),同时明显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总泛素蛋白表达水平(2.17±0.09 vs.2.73±0.14).[结论]sRAGE能够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泛素-26 S蛋白酶体系统活性降低及总泛素蛋白表达的增加.

    作者:郭彩霞;江雪;曾翔俊;杜凤和;陈步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武警后勤学院

主办:武警后勤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