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强;白福玉;董艳丽
笔者自1992~1999年间,采用活血祛瘀法为主组成祛瘀止痛方药,治疗36例痔疮病人,获得一定疗效,并与采用痔疮膏外用的35例作对比观察,现小结如下
作者:崔国兴;朱晓秋;单志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并发不可逆耳聋报道很少,我院近年来共收治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淑芹;李淑芹;洪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我院于1995~2000年收治的624例患者(均经特异性抗体检测确诊)中,16例合并精神分裂症(均经精神病医院专家会诊后确诊)占25%,为提高对HFRS并发精神分裂症的认识,现将16例作-简要分析并就发病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杜凤梅;姜顺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头孢哌酮钠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其性能稳定,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毒副作用低,近年来临床应用广泛.自1999-12~20001-05,我院先后收治了5例因静点头孢哌酮钠期间因饮酒而发生较严重的双硫仓样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凤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近年来,保留胸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中不乏几种术式,如行胸大肌离断或劈开的Party术,kodama术等,本文介绍的是通过改变术侧上肢位置实现的改良根治术.2001-07-11
作者:孙宽学;夏红卫;于善海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72例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80例不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30例抑郁症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具有每次发病时间长,易复发的特点.临床表现抑郁症状以无助,无望及精神运动性迟滞突出,以疑病妄想,罪恶妄想,虚无妄想多见,加用抗抑郁剂治疗,起效时间,症状改善时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对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上加用抗抑郁剂,是缩短疗程的有效途径.
作者:刘肃;王欣欣;高柳成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是一种起源于骨髓多能干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一般采用马利兰及羟基脲治疗,近几年采用急性白血病联合化疗方案与a-干扰素治疗,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我院自1991年开始应用CA方案联合a-干扰素(IFN-a)治疗CGL 17例,现将10年观察结果汇报如下.
作者:李志;李艳红;周晓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美尼尔病又称内耳眩晕病,属中医眩晕范畴.笔者自1996-03~2000-03,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收治本病46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33例进行比较,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奚志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病人在内窥镜检查时,因情绪紧张及术中强烈的刺激,常常可引起病人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存在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尤其在高血压病及心脏疾病的患者中,出现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更大.本文总结近10年心血管病人在内镜术前含服硝酸甘油片剂2040例,均安全可靠,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景成;王悦友;董来春;王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眼眶爆裂骨折的CT征象,达到对本病早期诊断的目的.方法:分析110例眼眶爆裂骨折的CT特点、好发部位和发病原因.按眼眶爆裂骨折的CT表现分为三型:(1)单眶壁爆裂骨折;(2)多眶壁爆裂骨折;(3)混合型爆裂骨折(合并其他面部直接骨折的眼眶爆裂骨折).结果:眼眶爆裂骨折好发于内侧壁,占81.3%,其次为下壁及顶壁,共占13.2%.眼眶爆裂骨折的直接CT征象是眶壁骨质连续性中断、断端移位、曲度失常、凹陷和粉碎.结论:本病的CT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忠军;梁淑艳;张克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泪道阻塞引起的溢泪症是一种常见的眼病,在沙眼尚未得到良好控制的我国的农村,流泪和溢泪尤为普遍.泪道阻塞虽然不算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它造成的溢泪和溢浓会对工作和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角膜溃疡、内眼术后感染等[1].我院自1999年采用国产KTP-Nd:
作者:刘洋;王秀娟;胡东燕;崔秀英;曲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心脏神经症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功能失调引起心身疾病,从事脑力劳动者发病较常见,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过程中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主观感觉痛苦,躯体症状重,缺乏客观诊断证据.本病病程长,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易漏诊、误诊.现将我院1997-03~2000-03共收治73例心脏神经症患者,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谭国君;丛岭;赵春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利必非是由新一代苯氧酸衍生物、氯贝丁酯类降血脂药物非诺贝特利用微丸技术制造的产品,能有效地降低血中TG(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升高HDC(高密度脂蛋白),使体内血脂全面平衡,我院自2000-06以来应用利必非缓释胶囊,治疗脂代谢异常,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立军;李兆民;杨茂林;刘玉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颅内蛛网膜囊肿(IAC)约占颅内占位性病变的1%[1].本组占颅内占位性病变的0.92%.本文报道我院1991-07~2001-01收治的19例颅内蛛网膜囊肿,并讨论如下.
作者:李进京;朴松鹤;李进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测量体温是临床护理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常用的有直肠测温法、口腔测温及腋窝测温法.但是,对老年人、极度消瘦腋窝空虚者,意识障碍和小儿采用这三种方法均有不方便之处,为此,我们试用一种腹部测温法,并与腋窝测温法进行临床对照,以探讨其实用性.
作者:陈宏;张彦春;宁红;叶翠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新一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45例EH病人(EH组)用培哚普利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并与20例正常人(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①培哚普利治疗前,EH组血小板大聚集率、血浆血栓素B2(TXB2)和丙二醛(MD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明显降低(P<0.05);②培哚普利治疗两个月后,EH组血小板大聚集率,TXB1及MD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S0D水平明显升高(P<0.05);③培哚普利降压总有效率为82.2%.结论:培哚普利在有效降压的同时,不仅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机体抗氧化能力,而且还可以逆转内皮功能障碍,因而对EH病人的靶器官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杨光远;刘明远;范磊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肺部感染是重度颅脑损伤的常见并发症,经常导致严重后果.预防肺部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就本科近年收治的22例并肺部感染的原因、预防及护理措施探讨如下.
作者:马立馨;郑岩;闫秀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液佳库存量,为采供血机构的血液采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1997~1999年,各年度用血总量、各型血液的日平均量、采血后供血周转率、因过期报废的血量及A、B、0、AB各型血液占用血总量的百分比及每年1~12月,各月份临床用血量等作了回顾性分析;结果:一年之中,各月份临床所需血液量有所不同,在需要量较少的月份,由于血液库存量相对过多,往往导致过期报废;结论:就采供血机构而言,A、B、0、AB各型血液的库存量以保持在4~8×日平均量为宜.
作者:肖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中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值与胎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6例ICP做肝功能测定,并将其与围产儿结局进行对照研究分析.结果:血清TBA与ALT、AST呈正相关;36例ICP中发生早产13.9%、难产58.3%、胎儿窘迫38.9%.结论:血清TBA是诊断ICP的佳方法.
作者:孙月艳;尤桂芳;明岩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应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评估培哚普利(Perindopril)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的24h降压效果.方法:轻、中度EH病人36例,服用2周安慰剂,坐位舒张压仍在95 114mmHg者给与培哚普利4mg/d治疗8周.及治疗2、4、6、8周末测诊室血压,于服安慰剂末及治疗8周末应用ABPM.结果:培哚普利治疗8周,降压总有效率为8 3.3%;24h各时点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不伴有心率及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值分别为80.6%和86.7%.结论:培哚普利能平稳、有效的控制EH病人24h血压,且病人总体耐受良好.
作者:刘明远;杨光远;卢春凤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