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剑;和中浚
目的:介绍运用折光原理快速判断中药柱层析过程中始终点的方法及其在大孔树脂精制丹参有效部位的应用.方法:通过丹参提取物经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精制有效部位,水-30%乙醇-80%乙醇梯度洗脱,间隔取样,在线监测洗脱液折光率并分析变化规律,同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丹酚酸B、丹参萜类成分含量作参比,判断洗脱过程的始点和终点.结果:丹参有效部位精制过程中洗脱的始终点为:水洗终点第4BV(折光率0),即30%乙醇洗脱始点,30%乙醇洗脱终点第8BV(折光率10.5),即80%乙醇洗脱始点,80%乙醇洗脱终点第10.75BV(折光率19.5).结论:折光法准确可靠,便捷快速,在中药柱层析处理过程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作者:王跃生;王金钱;陈银芳;孙艳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丹参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右胫骨中段骨折、小夹板外固定模型,造模168只,分为丹参组和空白组,分别于给药后1、2、3、5、7、14、21天七个时相点处置动物,抽血用RT-PCR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GEF)mRNA的表达.结果:丹参组给药后VGEFmRNA表达较对照组高.结论:丹参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可能与其促进骨折区组织VGEFmRNA表达有关.
作者:吴春华;彭太平;邹来勇;刘胜才;张玮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清升与浊降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体现,在人体处于病理状态下,清气不能升,浊气不能降,清浊相干,则出现各种疾病,因此,升清降浊法是中医的一个重要治法.现将升清降浊法的理论基础及临床意义阐述如下.
作者:李际强;王河宝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收载药物1892种,所附方一万多首,集明以前医药学之大成.该书有许多条文记载了养生内容,本文拟从食疗养生思想,药物养生思想两方面研讨<本草纲目>的养生思想.
作者:邓小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的精神情志障碍性疾病.根据WHO的研究报告和中国卫生部的有关资料:有20%的人有抑郁症状,有7%的人患有重性抑郁症;抑郁症已占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位.
作者:肖爱娇;庄剑青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以问卷的形式对全国100名老中医成才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从性别、籍贯、学历、学医年龄、独立行医年龄、成名年龄、启蒙方式、学医动机、学医形式、主研医籍、学习中医医籍的关键、学好中医的关键、关注的诊疗模式、成才后的启示、推崇的古代和现代医家、对中西医关系的看法、对四大经典的重视程度以及人文修养、生活嗜好、业余爱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中医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作者:黄利兴;刘英锋;查青林;鲁纯纵;张慧;张光荣;蒋力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大青叶抗大肠杆菌O111B4内毒素作用.方法:体外实验按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体内实验按热原检查法进行.结果:体外试验发现大青叶氯仿提取物的1%溶液稀释64倍后仍有破坏内毒素作用,体内试验发现经药物作用后的内毒素按家兔每公斤体重注入40EU剂量,不能产生典型的致热反应.结论:大青叶氯仿提取物有抗大肠杆菌O111B4内毒素作用.
作者:黄继全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中医曾在我国人民的保健和治疗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在却处于青黄不接、阵地不断萎缩和衰退的局面,中医的科学性受到无端的质疑和责难,发展受到诸多限制.
作者:王治英;孟长海;宰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系统总结<内经>的经络诊察体系.认为<内经>经络诊察体系的基础是十二经脉病证、奇经八脉病证以及特定穴理论等.经络诊察的方法有问、审、切、循、按等,经络的病理改变主要有络脉颜色的改变、经脉循行部位形态的改变、经络循行路线的寒热变化以及经络循行通路的感觉反应的改变,并以此确定了刺络放血、巨刺、缪刺等治疗方法,后世依此形成了经络电阻测量、知热感度等检测方法及热敏灸等治疗方法,并将形成经穴药理学等新学科.
作者:徐振华;符文彬;刘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土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的野生种及柳叶牛膝的根、根茎,具清热解毒、活血散瘀、祛湿利尿的功效.民间常用其新鲜的根煎水服,治疗感染、淋症等,或直接捣烂外敷治疗局部红肿热痛等,每获良效,一般不用土牛膝的干燥陈品.
作者:袁精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本草纲目>汇集了民间的单方、验方、各地的医药饮食文化、民间治病疗疾的奇技异术、各类防疫保健习俗和民间涉医熟语.上述内容使<纲目>具有民俗学与本草学双重价值,且李氏对上述资料博取慎观的态度值得后人借鉴.
作者:罗宝珍;林端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利用中医药治疗肾炎现代临床研究文献探讨肾炎中医四诊信息的规律性.方法:收集整理中医药治疗肾炎现代临床研究文献,采用频数分析与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文献中四诊信息的规律性.结果: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肾炎四诊信息可以分为四类:疾病诊断相关症状或体征、疾病诊断相关症状或体征的中医特征性描述、疾病诊断不太相关的全身症状或体征、疾病诊断无关的舌脉象.症状出现频率高的是疾病诊断相关症状.运用聚类分析将这28项症状和舌脉象聚类为2类,能分别代表中医气阴两虚、外感风邪和气阴两虚、外感风寒证候类型.若将这28项症状和舌脉象聚为10类,则分别代表中医治疗慢性胃炎辨证过程中证候分类的常见症状或舌脉象的组合.结论:从统计学角度出发,肾炎现代文献中的中医四诊信息具有规律性,同时该规律性与中医学辨证理论一致.
作者:查青林;喻建平;罗翀;于烨;刘学文;吕爱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正交设计对黄连中盐酸小檗碱提取工艺的优化作用.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安排试验,以总生物碱量、小檗碱量、干浸膏得率为指标,考察醇浓度、醇用量、回流时间、提取次数对其影响.结果:佳工艺条件为药材加6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回流1小时,该结果在验证试验中得到验证.结论:正交设计优化的提取工艺可充分提取黄连中盐酸小檗碱及生物碱类化合物.
作者:齐宁利;朱卫丰;廖正根;颜冬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免煎祛萎宁颗粒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方法:将145例CAG患者随机分为免煎祛萎宁颗粒剂治疗组(84例)和胃乃安胶囊对照组(61例)进行临床和病理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91.67%,病理总有效率69.05%,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症状积分、腺体萎缩比较P<0.01,肠化生比较P<0.05);治疗组清除HP总有效率59.32%,优于对照组55%,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免煎祛萎宁颗粒剂对CAG具有改善、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逆转病理变化的作用.
作者:曹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川花膏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以重物坠落法造成大鼠足背部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以川花膏涂抹大鼠足背部,以其基质和扶他林涂抹作为对照,观察对足背部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影响.结果:川花膏加以按摩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早期比单纯川花膏外用治疗效果好,P<0.05;川花膏按摩组和川花膏组与扶他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动物实验证明川花膏有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孟宪军;谢忠礼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索栀子与其变种雀舌栀子、重瓣栀子及变型水栀子之间的亲缘关系.方法:从56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2个引物对栀子及其近缘类群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应用SPSS10.0分析软件中的Jaccard方法计算任意两样品间的相似系数,用组内聚类方法计算得出聚类树状图.结果:共得到251个有效位点.聚类分析显示,栀子与重瓣栀子先聚类,然后与水栀子聚类,后与雀舌栀子聚类.结论:重瓣栀子与栀子亲缘关系近,雀舌栀子与栀子的亲缘关系远.
作者:葛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咖啡酸锗对H22肝癌小鼠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其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H22肝癌小鼠模型观察咖啡酸锗的体内抗肿瘤作用,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咖啡酸锗对小鼠H22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高、中浓度组抑瘤率分别为57.0%、40.4%(P<0.01),电镜下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特征.咖啡酸锗处理后肿瘤组织中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强,bcl-2表达降低(P<0.05).结论:咖啡酸锗对H22肝癌小鼠具有明显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同时能够促进肿瘤组织中bax蛋白表达,抑制bcl-2蛋白表达,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作者:黄越燕;隋燕霞;肖纯;黄桂林;刘春花;周志愉;杨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越鞠丸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抑郁(CUMS)小鼠模型的影响,揭示该方对抑郁症的药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实验分组: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简称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简称对照组)、越鞠丸组,每组12只.越鞠丸组小鼠给予该方水煎液灌胃;对照组予阿米替林等容积混悬液灌胃;空白组、模型组均予等容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8天.记录5分钟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并记录5分钟内小鼠的激惹次数及检测5-HT的含量及血浆皮质醇浓度.结果:越鞠丸组小鼠行为学指标明显改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升高抑郁症模型小鼠脑组织中的5-HT含量,降低血浆皮质醇含量是越鞠丸作用的部分机理.
作者:闫东升;周小琳;石和元;丁凤敏;王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银杏叶口服液和片剂对心脑血管疾病血瘀证候、血液流变学、血脂的影响.方法:以银杏叶片为对照,采用按中心分层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对242例受试者进行研究,观察血瘀证、血液流变学、血脂变化.结果:两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1),血瘀证候总有效率银杏叶口服液组95%,银杏叶片组96.1%,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比粘度(低切)、全血比粘度(高切)、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都有改善(P<0.05、0.01),血脂指标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过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银杏叶制剂有改善血瘀证候、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调脂作用,是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作者:裘维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宋代君臣多留心方书,为一时之风尚,郭思亦为热心于普及医药知识的官吏之一.他有感于<千金要方>篇卷浩大,一州一县,也未有几家能拥有此书,即便是有,也难以日日示人,贫苦之人无法看到.为普及与传播<千金要方>的内容,郭思作<千金宝要>,并刻于巨石之上,其撰集特色为:临床各科均有涉及,但重点撰集了<备急千金要方>中各科的急症,重视妇人、小儿的健康护理,用药简、便、廉,目的是使老百姓遇急病、常见病,仓卒之下,翻检此书,便于施行.
作者:李玉清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