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瑞兰;刘鹏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在临床中已取得了肯定的疗效和进展,临床中所选腧穴也各有特色,有单一选穴,也有以某一穴位为主的多个穴位的联合使用,现将相关报道综述如下:
作者:洪媚;陈华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在四探的基础上,寻找了运气南北政中干支划分、运气对应六减五原理、脉不应不是脉象不应以及南北政都是位南面北的依据.并分析了运气南北政中相应与不应的全貌表现.以利于解释其中的疑难、解除其中的迷惑.
作者:晏向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脑血管疾病患者症状分布规律及中医证候分类特点.方法:以<中国青年报>为载体,对全国各地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从问卷中筛选出数据可靠的脑血管疾病问卷进行症状频数统计和聚类分析,数据分析在SAS8.2软件上进行.结果:213例脑血管患者的103项症状可聚为23类,中医气虚、肝郁和肾虚症状的发生频率均大于50%.结论:采用变量聚类分析方法可较好的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症状的分布规律进行科学分类,分类结果与中医辨证理论较吻合;脑血管疾病患者以气虚、肝郁和肾虚证候常见.
作者:宣江雷;金石;吕爱平;林色奇;查青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确定阿胶补血颗粒(当归、黄芪、大枣)中多糖的理想提取工艺.方法:以多糖提取率、提取浸膏得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提取溶媒,以溶媒量(A)、提取次数(B)和提取时间(C)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确定提取溶媒为水,B因素和C因素对多糖含量的影响有显著性意义,A因素的影响不大.结论:理想提取工艺为A3B2C3,即提取2次,每次2 h,加水量为10倍量.
作者:简晖;刘帅英;龚建平;罗晓健;胡鹏翼;张国松;肖雄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素问·灵兰秘典论>从古代官职作用出发,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进行分析论述.延续这种思想,以<灵兰秘典论>为起点,剖析总结五脏生理功能的佳状态,以对养生保健、疾病治疗起一定的导向作用.
作者:吕方舟;刘春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牙痛治疗的中药配伍及方证对应规律.方法:收集已出版发行的名中医牙痛医案,采用关联规则和链接分析方法进行统计,数据分析在SAS9.1.3软件上进行.结果:四诊信息与中药、病因与中药、证候与中药之间有对应规律,中药链接分析显示牙痛治疗有两个核心组方,以浙贝母、赤芍、连翘、金银花、蒲公英、菊花为第一核心中药组方,石膏、知母、生地黄、牛膝、牡丹皮为第二核心中药组方,两组方与牙痛的中医治疗理论非常吻合.结论:采用关联规则、链接分析能较好的挖掘牙痛医案中的中药配伍规律和方证对应规律.
作者:欧阳志强;蒋力生;王如意;吕爱平;张启明;查青林;ZHA Qing-lin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氯化羟胺/盐酸胍裂解蜂毒的效果. 方法:用氯化羟胺、氯化羟胺/盐酸胍两组溶液裂解蜂毒,以溶血实验检测反应后的溶液与新配制的蜂毒溶液的溶血活性,后进行比较.结果:氯化羟胺/盐酸胍裂解蜂毒溶液的溶血活性明显弱于新配制的同样浓度的蜂毒溶液的溶血活性.讨论:氯化羟胺/盐酸胍溶液裂解蜂毒时破坏了磷脂酶A2.
作者:郑成峰;万泱;徐彭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植物名实图考>是清代吴其浚所编著,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全书共分38卷,12大类,共载植物1714种.对每种植物的描述,包括颜色、形态、性味、用途(尤其是药用价值),凡以往本草有记载的植物,都加以收录,相对<本草纲目>增加了519种.
作者:周秋亚;尤志勉;姚振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化学实验对医学生学好化学,以及后续课程如<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实验的能力培养均有一定的影响.为此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就提高医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对策与方法浅谈如下.
作者:喻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陈素庵妇科补解>是南宋高宗时名医陈素庵所著,后为其十九世裔孙文昭补充解说的一部妇科著作.翻阅本书,受益颇多,感该书医论独到,观点清晰,言简意赅,遣方用药严谨考究,非常贴近临床,兹就个人观点对其中的调经特色作一分析.
作者:赖毛华;尤昭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从心与脾胃在生理上的联系、心系病证与脾胃的病理关系及典型病例等方面阐释了心系疾病从脾胃论治的理论依据和临床实践,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及治病求本、辨证论治的深刻内涵.
作者:丁成华;曹晓瑞;马丽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宽叶金粟兰的地上和地下部分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分析比较研究,为宽叶金粟兰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宽叶金粟兰不同部位的挥发油,应用气相-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和鉴定,并用归一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宽叶金粟兰的地上部分挥发油中鉴定了45个化合物,地下部分挥发油鉴定了46个化合物,两部分共有的化合物16个,共鉴定了75个化合物.结论:宽叶金粟兰的地上和地下部分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相差较大,但主要化学成分都是倍半萜类化合物.
作者:匡蕾;罗永明;李创军;严鹏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733年山南道分为东、西两道,为了对山南道、陇右道出产的药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唐代文献的角度分析、总结了山南道、陇右道各州府的药物出产情况及各地的优质药材,并论述了各地的药物进贡情况.
作者:王婧;张瑞贤;张慕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87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电针组,分别用热敏灸和电针治疗,每日1次,周六、日除外,总共治疗10次,对比观察二组腰痛改善情况.结果:热敏灸组45例共治愈23例,治愈率51.1%,好转22例,无效0例,且有15例不到10次即提前结束治疗;电针组42例,治愈11例,治愈率26.2%,好转31例.两组的治愈率比较,χ2 =4.72,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热敏灸治疗对慢性腰肌劳损有较好疗效,且疗程短,无痛苦,病人接受度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樊莉;徐振华;朱晓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回溯中医学的发展史,难免不由衷钦佩对中医学乃至世界医学做出卓越贡献的古代先贤.葛洪、华佗、孙思邈、李时珍……他们光照千秋的伟大成就使古代中国医学领先世界,他们是中医学的优秀继承者和创新家,是子孙后代的光辉榜样.
作者:王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通过研究喻昌黄疸证治特点,并考察其前后医家相关论述,重新审视喻昌在黄疸蓄血理论、外感内伤、阴阳黄论、湿热(寒)论等建立和发展中的历史作用,肯定其在黄疸证治史中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作者:李董男;王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介绍了蕴含中国医学成就的朝鲜巨著<医方类聚>于朝鲜李氏王朝时的成书经过及流传情况,原书辗转流传到日本,并于文久元年重新覆刻,以后又回传韩国,并先后在韩国、台湾及中国大陆重新刊印.
作者:梁永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F)发病急,炎症介质瀑布样释放,导致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目前认为MODF免疫抑制阶段存在急性虚症与Th细胞失衡相关[1,2],大部分的实验证明急性肺损伤(ALI)时存在Th1细胞向Th2细胞漂移,影响ALI结局的是过度和持久的宿主防御反应而不是促使损害产生的病因[3].本实验通过黄芪、参附的预防治疗,观察组织形态学、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FN-γ、IL-4等指标,探讨扶正固本的中药是否通过调整Th细胞失衡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起到预防作用.
作者:朱黎红;任自力;石亚洁;祝晓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对青天葵组织培养从外植体、培养条件、方法和结果等方面做了较全面的总结,青天葵是可以通过组织培养达到快速繁殖目的的.并对组培品种和野生品种进行了比较,发现组培品种并没有退化,而且组培品种在产能和产量上都优于野生品种.青天葵组培的研究对其工业化大量生产,提高产量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魏智强;杜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医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在发展演进的过程中,与传统文化的各种形态、各个方面彼此碰撞,交融渗透,同源共生,声气相通,一方面不断吸取中华文化的知识营养,在基因谱系上深深烙下了传统文化的印记,一方面不断丰富充实中华文化的内容,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中华文化更具魅力和丰采.
作者:蒋力生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