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治疗研究现状

戴育兰;高月平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医药疗法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指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其他部位所引起的症状和体征,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约使5%~15%的妇女受累,在盆腔疼痛和不孕妇女中本病的发病率高达60%~80%,本病患者80%有痛经,50%合并不孕.给育龄妇女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巨大的影响.下面就近几年来中医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甘草酸亚铁的制备及含量测定的研究

    铁是形成血红蛋白所必需的物质,人体摄入铁不足或损失过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缺铁性贫血.治疗这类贫血宜用铁制剂,尤以口服铁剂为主.甘草酸亚铁是一种口服铁制剂,本文对其制备方法及含量测定进行了探讨.

    作者:刘燕华;胡旻;刘文琴;徐坚;李鹃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高等中医药院校美育教育的思考

    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大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江西中医学院美育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中医药院校美育教育实施的培养途径,增强其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进行了探索和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作者:李红勇;徐辉;时洪洋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维C银翘片中绿原酸含量限度的制定与探讨

    维C银翘片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20册,是由金银花、连翘、荆芥、维生素C等13味中西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功效.临床用于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等症.金银花在处方中属君药,其主要有效成分绿原酸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

    作者:杨建冬;李存金;陈厚平;陈卫东;郭飞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自然环境对人体体质的研究进展

    环境包括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社会环境和个人居住的小环境.在环境中,有许多因素时时刻刻地作用于人的机体.人体借助其内在的调节和控制机制,与各种环境因素保持着相对平衡,表现出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但是这种适应能力是有限的,当有害环境长期作用于人体,或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引起疾病.自然地理环境不同,气象活动、生活环境、人之体质受其影响也就不同,疾病也就不同.许多学者对此做了详细研究,现将其综述如下:

    作者:薛丽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近五年川芎嗪眼科应用研究概述

    川芎嗪是从中药川芎中提取的有效生物碱四甲基比嗪.本文仅就国内近五年来对该药应用于眼部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文献作一综述,以探讨该药用于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依据和机理.

    作者:叶明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浅析肾气丸在《金匮要略》中的运用

    肾气丸源于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故又名金匮肾气丸.该方由干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肉桂、附子8味药组成.本方性温,味以甘酸辛为主,具有甘温、酸温、辛温而微淡微苦的特点.有温补下元、壮肾通阳、化气行水、消肿止渴、引火归元、纳气固本等功用,对于由肾阳虚损所致的多种病症,有很好的疗效.方中重用干地黄滋阴补肾为君药;臣以山茱萸、山药补肝脾而益精血;加以桂枝、附子之辛热助命门以温阳化气.

    作者:职小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驳骨丸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的HPLC测定

    目的:探讨驳骨丸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索氏提取法提取延胡索乙素,HPLC法测定其含量,选用ODS色谱柱,以甲醇:水(65: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 nm.结果:延胡索乙素在0.56~16.8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8),平均回收率为99.87%,RSD=0.32%(n=5).结论:HPLC法测定驳骨丸中延胡索乙素,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驳骨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汤启勋;李雁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柴胡疏肝散及其提取物对慢性应激大鼠下丘脑CRH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及其提取物对大鼠下丘脑CRH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多相性应激模型,放免方法检测下丘脑CRH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下丘脑含量显著升高;而水提醇沉液和原方高剂量组可下调下丘脑CRH含量.结论:柴胡疏肝散、水提醇沉液可能通过调节丘脑CRH含量调节HPA起抗抑郁作用.

    作者:周莺;裘晓红;陈煜辉;吴丽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苎麻的药用开发价值

    苎麻(Boehmeria nivea)为荨麻科苎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银苎、苎根、山麻、天青地白草等,是一种重要的纤维性经济作物,同时,也是我国民间治疗疾病的良好药物.苎麻叶甘寒,无毒,凉血、止血、散瘀,治创伤出血、咯血、尿血、肛门肿痛、乳痈、丹毒、脱肛不吸、赤白带下、妇人子宫炎.苎麻根清热止血,解毒散瘀,除有与叶相似功效外,还治热病大渴、跌打损伤、蛇虫咬伤等[1].现代医学对苎麻的药用功能、药效成分等进行了一些研究,发现苎麻具有较高的医疗保健和药用开发价值.

    作者:熊维新;李开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浅谈小型一步制粒机在中药制粒中关键因素的控制

    一步制粒技术起源于德国,早在化学工业上有所应用,上世纪60年代首次用于片剂的制粒[1].该项技术将传统工艺中的混合、制粒和干燥三个工序简化为一个工序,在同一设备-流化床中完成.一步制粒制备的颗粒流动性好、颗粒间色差小、可压性较佳,同时污染小,生产效率高,便于自动控制,符合GMP要求[2].

    作者:李润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温病新感和伏气学说的讨论

    新感和伏气是温病学说中久有争论的问题.笔者认为新感和伏气是温病病因学说的发展.邪伏部位的问题,不能形而上学地去理解,也不应机械地划分,应该根据临床出现的证候,去掌握病位所在.新感和伏气学说在温病的辨证施治中,可以执简驭繁,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之不足,是应该很好地加以发掘研究和探讨的.

    作者:孙浩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参麦注射液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及心功能影响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03例CHF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予以西医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100 mL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2周为一疗程.两组均于治疗前后采静脉血用免疫荧光定量法快速测定BNP浓度,并观察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BNP浓度较治疗前下降,心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治疗后BNP下降及心功能的改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有效降低CHF患者的BNP浓度,改善心功能.

    作者:寿璐;楼正家;诸葛丽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刺五加对黑腹果蝇寿命的影响

    目的:研究刺五加对黑腹果蝇寿命的影响.方法:在培养基中加入刺五加煎剂,培养黑腹果蝇,观察半数死亡时间、平均寿命以及高寿命与对照间差异程度.结果:5%刺五加煎剂能有效延长雌雄果蝇半数死亡时间、高寿命以及雌果蝇平均寿命.结论:刺五加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作者:陶少武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舌诊的历史沿革

    是什么原因促使古代的医家在脉诊已经获得稳定的诊断地位后,又要建立舌诊?舌诊建立和金元时期的热病病机学说与之关系如何?本文以病机学为切入点,概括说明运用舌诊来判断外感病与内伤病的病机的主要学术沿革.

    作者:梁嵘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灵枢经》《黄帝内经太素》传本与史崧传本之异文例释

    本文将<灵枢经><黄帝内经太素>异文根据形成原因和形音义联系归纳为通假字、联绵词异文、古今字、异体字、正俗字、避讳字、正讹字、同义近义关系八种基本类型并加以分析例释.

    作者:郝娟;沈澍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火针半刺法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了解火针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予火针加西药;对照组单纯用西药,两组均治疗14天.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3.33%、80.00%,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止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火针治疗带状疱疹是一个安全、高效的方法.

    作者:聂斌;蔡少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水飞蓟的药学研究进展

    水飞蓟Silybum marianum L. Gaertn.又名水飞雉,是菊科水飞蓟属植物,以瘦果入药.原产南欧、北非.具有保肝、降血脂、防止糖尿病、保护心肌、抗血小板聚集等生理活性.临床多用于肝病的治疗.近年来,对水飞蓟有较为广泛的研究,本文对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何召允;代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虫草参芪膏质量标准的研究

    虫草参芪膏是由青海三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中成药,主要由冬虫夏草、黄芪、丹参、枸杞、人参、麦冬等组成.具有补气养血、益肾助阳之功效,用于气血亏虚、肾阳不足所致的气短懒言、身倦乏力、头晕眼花等症.为制定本品质量标准,应用TLC法对本品中主要药物进行了定性鉴别.结果表明该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虫草参芪膏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安景斌;张建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医古文训诂刍议

    在各种版本的<医古文>教材和各家医学文选中,注解大多精辟,然而也难免存在一些瑕疵,影响了对原文的确切理解.这里就其中常见的几个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希望有助于医古文学术的发展.

    作者:谢季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厚朴饮片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厚朴饮片质量控制标准.方法:在测定四个产地各10批次的厚朴、姜厚朴饮片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及其有效成分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并进行显微和薄层鉴别等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各指标的质量控制标准.结果:厚朴、姜厚朴饮片各指标平均值,水分分别为8.31%、8.47%,总灰分分别为3.77%、3.79%,酸不溶性灰分分别为1.58%、1.89%,70%乙醇溶液浸出物分别为20.67%、21.55%,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总量分别为4.34%、3.62%.结论:建议厚朴、姜厚朴饮片的质量标准暂定为:水分7%~13%,总灰分不得高于5.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高于3.0%,70%乙醇溶液浸出物不得低于18.0%,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之和分别不得低于2.5%、2.0%.

    作者:钟凌云;易炳学;龚千锋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