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马云枝教授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经验总结

荆雷;马云枝

关键词:马云枝, 帕金森病, 独活寄生汤, 颤证, 中医药疗法
摘要: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症状,属于中医学颤症范畴;全国名中医、博士生导师、国家二级教授马云枝老师从事临床40余年,承古拓新,对于帕金森病的病因病机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见解,认为该病的病因为五脏俱虚,尤以肝脾肾三脏亏虚为主,属本虚标实证;善于用独活寄生汤加减以扶正祛邪缓解症状,笔者经过对马云枝老师近几年门诊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用药总结,发现独活寄生汤对延缓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有着明显的作用.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通窍活血汤治疗痰瘀 互结型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讨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通窍活血汤治疗辨证为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月收治的辨证为痰瘀互结型高血压患者中的80例,按照其入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使用福辛普利进行治疗,治疗组使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通窍活血汤联合福辛普利治疗,经过治疗后,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血压变化.结果 在治疗后,2组患者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治疗疗效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压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通窍活血汤治疗辨证为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的治疗效率较好,能够有效降低和控制患者血压,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郝振华;贺红梅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葛根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作用分析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以糖类、脂类、蛋白质等多种物质发生代谢紊乱,从而导致多种疾病合并出现为临床特点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目前的发病率已达20%左右.中医对该病治疗具有很大的潜力.通过分析葛根的传统中药药性及现代药理研究,探讨葛根作为一种常用中药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理论优势及临床可行性.

    作者:李杭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海蛸愈糜散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115例

    目的 观察自拟海蛸愈糜散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随机筛选胃镜确诊病例230例,分别设立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海蛸愈糜散治疗,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胶体果胶铋胶囊、克拉霉素胶囊治疗,2组一个疗程均为7 d,治疗2个疗程复查.结果 治疗组治愈54例,好转5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3%.对照组治愈41例,好转56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84.3%.经统计学处理,2组治疗方法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海蛸愈糜散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疗效较好,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杨维平;杨洁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穴位敷贴联合艾灸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中药穴位敷贴联合艾灸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8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90例.对照组只用艾灸治疗;实验组穴位敷贴联合艾灸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情况.结果 穴位敷贴联合艾灸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艾灸治疗组(P<0.05).结论 应用中医外治法穴位敷贴联合艾灸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简便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朱磊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腕踝针法治疗紧张型头痛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腕踝针法对紧张型头痛患者的镇痛疗效.方法 将64例紧张型头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腕踝针留置止痛,按照患者的疼痛痛点进行分区,并根据选区原则进行选区,定位后进行针刺,针刺要求患者无酸麻胀痛感,成功后进行医用胶贴固定,留针1 h或以上,长不超过24 h.观察组、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止痛药物对症治疗.分别对头痛患者进行评估,采用数字疼痛分级法判定疼痛程度并计分,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显效,有效例数大于对照组,疼痛程度小于对照组.结论 腕踝针留置法能有效缓解紧张型头痛,其疗效优于药物止痛,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娜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消化内镜筛查早期大肠癌个案报导

    目的 阐述大肠癌的疾病特点,明确消化内镜筛查、诊断、治疗早期大肠癌的必要性,以期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阐述1例早期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术前检查及术后病理结果,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结果 因大肠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不易发现,消化内镜有助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结论 消化内镜筛查有利于预防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临床应广泛应用.

    作者:刘晓芸;崔伯岩;商健;肖铃;高扬;侯松涛;张俊仲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针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0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灸)和对照组(热熨)各50例,共100例,治疗周期为3个月,每月观察1次,采用积分评估.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后2组临床中医主观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值得社区推广应用.

    作者:刘芳;杜郁华;陈雁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偏头痛研究进展

    中医非药物疗法是中医治疗的特色和优势体现,通过对偏头痛的中医非药物疗法相关文献进行搜集和整理,对针刺疗法、推拿疗法、运动疗法等多种中医非药物疗法进行概述,五音疗法是一种独特的音乐治疗方法,在疼痛类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有望在偏头痛的中医非药物治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有助于发挥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优势,提高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蔚;江云东;江燕;杜渊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掀针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掀针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方法 60例周围性面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掀针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疗效、平均痊愈时间及平均有效时间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平均痊愈时间为(17.64±6.56)d.结论 掀针疗法治疗小儿面瘫简便易行,家长易于接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郑波;卞菊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中医情志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究分析手术室护理中中医情志护理效果.方法 抽选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采取中医情志护理实施于50例研究对象的手术室护理中,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比护理前,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P<0.05).结论 中医情志护理实施于手术室护理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其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云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抑郁症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

    目的 通过抑郁症中医证候文献研究分析抑郁症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 对近20年有关抑郁症的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按照循证医学原则,通过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二次录入核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结果 抑郁症患者出现频率≥5%的常见中医证候有肝郁脾虚、心脾两虚、气滞血瘀、肝郁气滞、心肾不交、肝郁痰阻6个;证候要素有16个,其中病位类证素6个,病性类证素10个.结论 抑郁症常见的中医证候共有6个,通过证候要素对抑郁症进行中医证候的研究,可以找到证与征之间存在的一定规律性的关系,继续深入开展证候要素的研究对抑郁症中医治疗标准化研究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德智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所接收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独活寄生汤加减法治疗,观察组实施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独活寄生汤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可以使不良反应发生率得以有效减轻,具有显著治疗效果.

    作者:丁佳和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益气解毒胶囊的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 建立益气解毒胶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益气解毒胶囊中黄芪、白术、防风、黄芩进行定性鉴别;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益气解毒胶囊中的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黄芪、白术、防风及黄芩TLC鉴别图谱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黄芩苷进样量在98.5~1970 n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2%,RSD=1.22%.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便易行,专属性强、重复性好,能有效的控制益气解毒胶囊的质量.

    作者:周晓荣;孟霜;冯振宇;赵建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应用针刺结合 艾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RA)应用针刺结合艾灸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8年2月80例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数字随机抽取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艾灸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患者主要症状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关节肿胀度、双手握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应用针刺结合艾灸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疼痛,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王莉红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自拟生津通便散治疗老年性习惯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老年性习惯性便秘采用生津通便散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习惯性便秘患者15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各75例.对照组予以普瑞博思治疗,观察组采用自拟生津通便散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病情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排便时间及排便次数均少于对照组,排便困难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病情好转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老年习惯性便秘患者自拟生津通便散治疗可有效加快其相关临床症状的好转,进而促进疾病恢复,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董正军;崔赛赛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浅谈

    目的 总结多年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经验.方法 收集分析多年从医的医案,整理并总结本人对痛经病因病机的认识、治疗特色及验案,探析治疗本病的临床经验.结果 原发性痛经的主要病因病机是血瘀、血虚、寒凝、气滞、肝郁、湿阻或素体本虚,阻碍冲任胞脉气血运行或胞宫失养,出现经期及行经前后小腹部疼痛,故治以畅通气血、荣养胞宫为主,兼顾散寒行气、疏肝解郁、化湿祛痰、补益气血,并介绍了其用药特点.在治疗上,主张辨证论治,用药精简,标本同治.结论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效果明显,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柳艳鸣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中西医联合疗法对脑血栓患者临床疗效 和生存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究对于脑血栓患者采用中医联合诊疗对其临床疗效和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2年1月—2012年12月时间段内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88例脑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的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前者给予传统的溶栓、降血脂及降血压等西医治疗,后者在相同的基础上根据中医的辨证观点给予针灸和汤剂治疗,比较2组研究对象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和随访的预后评价结果等.结果 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u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亦显示患者经过中西医的结合疗法后运动功能显著得以改善;离院后通过对患者的后续随访结果显示整体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后期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年生存率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5年时间内死亡风险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本研究结果初步证实对于脑血栓患者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式相对于单纯传统的西医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远期预后评价结果亦显示疗效突出,患者的耐受性较好,值得诊疗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曹祖盛;刘鑫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奥美拉唑治疗 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反流性咽喉炎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90例反流性咽喉炎患者视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在奥拉美唑的基础上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将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进行对比,观察2组的安全性以及疗效.结果 接受治疗前,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不明显,P>0.05.经过治疗,2组的积分均有所降低,P<0.05;但参照组的降低程度低于研究组,P<0.05.在治疗期间,参照组的安全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78%)低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P<0.05.参照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00%)低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56%),P<0.05.结论 将柴胡疏肝散加减与奥美拉唑联合用于反流性咽喉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不但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得以明显改善,且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临床疗效较高,建议推广.

    作者:李敬杰;张青山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在突发性 耳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突发性耳聋行中药联合穴位按摩的护理观察.方法 从本院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药联合穴位按摩.对比2组患者听力功能评分、护理满意度、不良情绪评分、中医症状评分以及听力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后,观察组听力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和听力改善情况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情绪评分和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应用中药联合穴位按摩后,可有效改善患者听力功能评分,并有利于降低患者不良情绪评分和中医症状评分,提高护理满意度,预后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应用.

    作者:马红丽;张丽萍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桑白皮汤治疗泪液分泌不足型干眼症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桑白皮汤治疗泪液分泌不足型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被临床确诊为泪液分泌不足型干眼症患者参与本次研究,采取数字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采用桑白皮汤进行治疗)和对照组(用复方氯化钠滴眼液治疗),每组患者皆为30例.治疗1个月之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中医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3.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则为70.0%,中医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经过治疗后,中医治疗组患者泪液分泌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 用桑白皮汤治疗泪液分泌不足型干眼症,能够提高患者泪液分泌量,改善患者眼部干燥症状.

    作者:史孝红 刊期: 2018年第19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