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美玉;马静;付丽媛;王曼;赵维维;王秀霞
目的:探求硝苯地平联合归脾汤在治疗先兆早产中对孕妇的宫缩、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归脾汤在消除服用硝苯地平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A组静滴加口服盐酸利托君,B组口服硝苯地平片,C组口服硝苯地平片加归脾汤。分别记录三组患者症状、体征变化、宫缩抑制情况、延长孕期天数及新生儿结局。结果硝苯地平与盐酸利托君在治疗先兆早产方面疗效相当,且硝苯地平在用药过程中无明显降血压作用,对孕妇及胎儿未见不良影响,口服方便,价格低廉,患者更易接受。结论归脾汤在改善服用硝苯地平后导致不良反应方面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用药过程中对小腹疼痛,腰酸胀痛,以及头晕耳鸣,神疲肢倦,心悸气短,心烦少寐等气血两虚之证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秦奇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加桂附地黄汤加味防治肾病综合征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肾病综合征复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玉屏风散加桂附地黄汤加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血肌酐等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复发率为3.13%,对照组2年复发率为13.33%,观察组2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屏风散加桂附地黄汤加味防治肾病综合征复发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楠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当于中医的“痹症”“痛症”“痿症”等范畴。该病的发生与五脏病变相关,而痰瘀形成难化,多责之于脾肾二脏,脾肾两虚是本,而痰瘀之象是标,是本虚标实之证。脾肾亏虚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本,故健脾补肾是本病的关键,豁痰化瘀是本病的重要手段,标实重视“痰瘀”,其脾肾两虚、血瘀、痰浊贯穿本病的始末,临症“见痰休治痰,治病必求本”,提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之一思路。
作者:冬梅巴提布尔;Ba Ti Bu Er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酒精性肝病患者酒精戒断综合征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98例酒精性肝病AWS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所用方案分组,研究组55例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照组43例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肝功能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91%大于对照组65.12%,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酒精性肝病患者酒精戒断综合征疗效影响显著。
作者:张秋玲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对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过程中中医四联疗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对本院在2012年7月—2013年7月间收治的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82例进行研究,将8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与治疗组41例,分别采取常规输卵管通液技术和中医四联疗法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输卵管通畅度。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75.61%);治疗组的输卵管通畅度(82.93%)高于对照组(63.4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过程中,中医四联疗法的应用效果突出,适合普及推广。
作者:杨春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御寒暖胃膏贴敷胃经穴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TNF-α、PCNA表达的影响,探讨御寒暖胃膏贴敷胃经穴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御寒暖胃膏贴敷胃经穴组、药物对照组,采用综合干预方法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大鼠模型,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胃黏膜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存在腺体萎缩和一定程度的细胞异型增生,大鼠胃黏膜细胞中TNF-α、PC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P<0.05);与模型组比较,御寒暖胃膏贴敷胃经穴组和药物对照组大鼠胃黏膜组织的病理损伤得到明显修复,大鼠胃黏膜细胞中TNF-α、PCN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御寒暖胃膏贴敷胃经穴可以促进CAG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修复,该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胃黏膜细胞TNF-α、PCNA的表达水平来实现的。
作者:谢宇锋;陈赟;冯军;杨宗保;吴云天;王曙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分析化痰通腑汤治疗中风急性期临床疗效。方法从医院收治的中风急性期患者中随机抽调92例,按1:1比例划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采用化痰通腑汤治疗,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用化痰通腑汤治疗中风急性期疾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段士攀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了解鼻咽癌康复者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更好地为治病和康复服务。方法采用中医问卷结合辨证方法对309例鼻咽癌康复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结果气郁质132例,阴虚质123例,血瘀质111例,湿热质94例,气虚质77例,痰湿质73例,血虚质27例,特禀质22例,阳虚质15例,平和质7例。其中偏实质(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占88.97%,随年龄增大而血瘀质比例增加;偏虚质(气虚质、阳虚质、血虚质、阴虚质)占78.32%。血虚质男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和质和特禀质男、女性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郁质比例高,随着生存期延长和年龄增大逐渐减少。结论鼻咽癌康复者中医体质类型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气郁质、阴虚质、血瘀质、湿热质是鼻咽癌康复者常见的体质,年龄、生存期与性别对气郁质、瘀血质和血虚质体质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张灵芝;高奇峰;赖红花;周小军;丘奕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肢端坏疽护理应用的重要性。方法选取72例糖尿病肢端坏疽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外科护理,治疗组在其基础上重视中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后治疗组病情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创面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肢端坏疽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灵霞;郑伟;刘媛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自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6例心血管疾病伴焦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9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1.3%,二者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能显著提高对合并焦虑症的心血管疾患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用药安全、方便,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俊干 刊期: 2016年第14期
教学与科研是高等学校的两项核心职能,两者统一协调、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但两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矛盾与冲突,两者关系理论地位不清楚,实践中的严重偏差,从而导致了各种不合理现象的产生。高校青年教师因其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特点,在处理两者关系时往往出现偏差。只有正确理解和处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才能成为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中的中坚力量。
作者:武鑫;高剑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临床中应用整体护理结合耳穴压豆方式干预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开展的时间为2011年3月—2015年6月,组中共纳入研究对象200例,均为该段时间内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围绝经期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不同时间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100例,进行耳穴压豆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100例,在耳穴压豆治疗的同时加强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98.0%,对照组为7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SCL-90评分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评分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围绝经期患者进行耳穴压豆方式治疗结合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的促进患者治疗和恢复,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应用。
作者:罗玖莲;刘小静;罗建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灸法配合中药失眠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0例采用灸法配合中药失眠贴治疗;对照组20例只采用中药失眠贴治疗,疗程15天。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5.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灸法配合中药失眠贴治疗失眠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阿九会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及薄层色谱法测定壮阳作用药酒中枸橼酸西地那非非法添加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及薄层色谱法。结果薄层色谱法:GF254薄层板,以正己烷-乙醇-氨水(30∶70∶1)为展开剂,在碘蒸汽中熏5分钟后,置254nm紫外灯下检视。高效液相色谱法:C18柱,流动相为0.05mol/L磷酸三乙胺(取7ml三乙胺用水稀释至1000ml,用磷酸调至3.0)-甲醇-乙腈(58∶25∶17),检测波长290nm。结论此高效液相色谱法及薄层色谱法测定壮阳作用药酒中枸橼酸西地那非可靠有效。
作者:何涛;胡佳;张韬;于世海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中药调脂消斑方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痰瘀阻络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中药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照组26例(阿托伐他汀钙)。比较治疗前、后血脂水平,颈部动脉内膜厚度、斑块厚度、狭窄率水平,观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完成随访60例,2例对照组患者因肝功异常退出。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TC、LDL水平较前下降( P<0.05)。治疗组患者颈部动脉内膜厚度、斑块厚度及狭窄程度均较治疗前下降( P<0.05)。治疗组,无严重心脑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中药调脂消斑方联合他汀药物能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改善患者颈部血管粥样硬化程度,且耐受性佳。
作者:范欣;张建君;杨希;张铎;冯丽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伤寒论》中当归四逆汤以其确切的临床疗效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报道甚多。在风湿病领域中,基于血虚寒厥的病机特点,用当归四逆汤治疗血虚寒痹证、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雷诺氏综合征、大动脉炎效果显著。现汇总整理了近几年该方治疗风湿病报道文献,冀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作者:汲宗惠;张婷婷;赵云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夜啼为儿科特有病种,古医籍中又称儿啼、躽啼,是儿科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多发生于新生儿及6个月以内“脏腑柔弱”“全而未壮”的婴儿。在夜啼的治疗上,西医缺乏明显有效的方法,而中医认为,夜啼主因脾寒、心热、惊恐等原因所致,通过辨证,采用中医治疗小儿夜啼往往能取得较快较好疗效。通过跟随导师,观察发现,在临床上小儿夜啼多数由“寒”所引起。
作者:石婵;胡淑萍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痹症又称顽痹,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中医“顽痹”相当于现代医学风湿免疫性疾病,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同时也是一种顽疾,病情顽固,缠绵难愈。史正彬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其临床实践及研究,以“久病必瘀,久病必虚”为理论指导,提出从脾胃论治,施以温通之法,多有奇效。
作者:邱娟;王运华;史正彬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验证采用中药联合内镜治疗腹泻型大肠息肉疗效要明显优于单纯手术切除息肉的方法来治疗腹泻型大肠息肉。方法针对100例腹泻型大肠息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50例确诊患者,经电切息肉后口服加味神术散治疗,后复查大肠镜;对照组50例,单纯手术切除息肉,后复查大肠镜。对每一位患者自入院后病情进行定期观察,在此期间两组未再服用任何可影响息肉生长的药物。结果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组中只有1例患者有息肉复发现象,复发率仅为2%。对照组有10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32%。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中药联合内镜治疗腹泻型大肠息肉要优于对照组单纯手术切除。结论加味神术散联合内镜治疗腹泻型大肠息肉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邢学义;王志;李群霞;樊明红;石萍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对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采用羚羊角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接诊的患化脓性扁桃体炎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患儿则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羚羊角汤联合治疗。观察及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羚羊角汤能够有效提高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亚南;常向辉 刊期: 201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