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993~2011年寿光市肺结核疫情资料分析

隋英杰;王景刚;汤美霞;赵磊;韩玲

关键词:肺结核, 疫情
摘要:[目的]了解寿光市肺结核流行特征和流行趋势,为制订结核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寿光市1993~2011年肺结核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3~2011年累计报告肺结核发病4 163例,年均发病率为20.62/10万.1993~1998年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999年始逐年下降,至2001年降至13.95/10万,此后又逐年上升,2004年骤然上升至26.75/10万,此后居高不下.1993~2011年年均发病率,男性为28.87/10万,女性为12.15/10万(P<0.01);0~17岁为3.50/10万,18~34岁为29.11/10万,35~59岁为18.46/10万,≥60岁为37.98/10万(P<0.01);城区为14.99/10万,农村为21.93/10万(P<0.01).[结论]1993~2011年寿光市肺结核发病率较高,老年人、男性为高发人群,农村为高发地区.
预防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2009~2011年烟台市龙口监测点蚊密度监测资料分析

    [目的]掌握烟台市蚊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为制定蚊类防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1年烟台市的龙口监测点蚊虫密度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1年烟台市监测点累计捕获蚊类7 652只,平均蚊密度为2.36只/(灯·h).蚊虫平均密度[只/(灯·h)],牲畜棚为5.62,农户为1.67,公园为1.85,居民区为1.34,医院为1.33;2009年为2.45,2010年为2.72,2011年为1.91;5~10月分别为0.26、2.57、3.21、4.32、3.12、0.70.捕获的7 652只蚊类中,淡色库蚊占68.86%,三带喙库蚊占6.43%,中华按蚊占17.39%,白纹伊蚊占7.32%.[结论]2009~2011年烟台市龙口监测点的牲畜棚为蚊类主要孳生场所,7~9月为蚊密度高峰季节,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与中华按蚊.

    作者:于涛;孙晓东;王桂强;王德杰;杨秀山;孙坚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011~2012年日照市游泳池水水质卫生状况分析

    [目的]为保障日照市辖区内游泳池水的卫生和安全,加大对游泳池水的监管力度.[方法]分别于2011和2012年的7~8月对日照市辖区内游泳池水水质现状进行监测分析.[结果]采集21家游泳池水水样162份,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池水温度、pH值、浑浊度、游离性余氯、尿素7项指标均合格的116份,合格率为71.60%(116/162).其中2011年合格率为68.97%(60/87);2012年合格率为77.33%(5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游泳池水质的监督、监测,加大对游泳场所管理者的卫生宣传、培训等工作.

    作者:陈建文;丁凤兰;秦鹏;陈杰;郑淑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1993~2011年寿光市肺结核疫情资料分析

    [目的]了解寿光市肺结核流行特征和流行趋势,为制订结核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寿光市1993~2011年肺结核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3~2011年累计报告肺结核发病4 163例,年均发病率为20.62/10万.1993~1998年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999年始逐年下降,至2001年降至13.95/10万,此后又逐年上升,2004年骤然上升至26.75/10万,此后居高不下.1993~2011年年均发病率,男性为28.87/10万,女性为12.15/10万(P<0.01);0~17岁为3.50/10万,18~34岁为29.11/10万,35~59岁为18.46/10万,≥60岁为37.98/10万(P<0.01);城区为14.99/10万,农村为21.93/10万(P<0.01).[结论]1993~2011年寿光市肺结核发病率较高,老年人、男性为高发人群,农村为高发地区.

    作者:隋英杰;王景刚;汤美霞;赵磊;韩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009~2011年青岛市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转诊及追踪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青岛市2009~2011年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病人的转诊和追踪情况,为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1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青岛市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病人转诊、追踪到位情况相关数据及结核病防治规划月、季报表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1年青岛市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病人和疑似病人2 482例,转诊到位率为58.50%,追踪率为100.00%,追踪到位率为93.98%,病人总体到位率为97.50%.2009~2011年转诊到位率分别为57.69%、60.78%和57.09%;结防机构追踪到位率分别为92.93%、93.61%和95.64%;总体到位率分别是97.01%、97.49%和98.13%.62例追踪未到位病人中,查无此人占54.84%,外出占19.35%,拒绝就诊占9.68%,其他原因占9.68%.[结论]2009~2011年青岛市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病人的转诊到位率比较低,追踪到位率和总体到位率比较高.

    作者:孙海燕;吴洁;王忠东;任志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ApoAI-CⅢ-AIV基因簇多态性对痛风伴胰岛素抵抗患者高脂血症的作用

    [目的]研究痛风伴胰岛素抵抗相关基因载脂蛋白AI-CⅢ-AⅣ(ApoAI-CⅢ-AIV)多态性,探讨该基因簇多态性对痛风伴胰岛素抵抗患者高脂血症的影响.[方法]痛风及痛风伴胰岛素抵抗病例均来自2008年2~12月在山东省随机选取的5个医院内科确诊的患者(分别为55、52例),同时,选取同期在该医院内科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48人).3组年龄、性别等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应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及生化分析方法,探讨ApoAI-CⅢ-AIV基因簇不同基因型与基因频率的分布,以及基因突变与血脂之间的相关,分析痛风伴胰岛素抵抗患者高脂血症与ApoAI-CⅢ-AIV基因簇之间的关系.[结果]痛风伴胰岛素抵抗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SUA)、血糖(FBG)及血浆胰岛素(FNS)水平高于痛风患者及健康志愿者(P <0.05或<0.01).痛风伴胰岛素抵抗患者ApoAI-CⅢ-AIV基因簇-75位点A、+83位点T等位基因的频率及Xmn I位点突变型等位基因X2的频率较健康志愿者明显增高(P<0.05).ApoAI-CⅢ-AIV基因簇MspI 1位点具有A/A基因型者血清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载脂蛋白AI(ApoAI)水平较具有G/G基因型者显著升高,ApoAI-CⅢ-AIV基因簇XmnI位点具有X2X2基因型者血清TG水平较具有X1X1基因型者为高(P<0.05).痛风伴胰岛素抵抗患者TG水平升高是MspI 1位点A等位基因及XmnI位点X2等位基因两个多态位点联合作用的结果.[结论]痛风伴胰岛素抵抗患者ApoAI-CⅢ-AIV基因簇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变化导致脂蛋白水平等相应改变,且与两个多态位点的协同效应有关.该基因簇与痛风伴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提示痛风患者应积极预防控制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相互作用.

    作者:贺圣文;赵心童;赵仁宏;王守训;王玉良;沈晓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007~2012年阳城县农村地区癫痫防治管理项目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农村癫痫防治管理项目实施的效果.[方法]2012年5月,阳城县农村癫痫防治管理项目实施结束前1个月,对在访癫痫患者和家属进行调查,并与项目实施前(2007年7月)对同一人群同样内容的调查结果比较.[结果]调查苯巴比妥药物规范治疗的300例癫痫患者,年人均医疗费支出<600元者所占比例,管理期间为97.00%,管理前为25.67%(P%0.01);管理后各项癫痫认知和态度问题的正确率均较管理前明显提高(P<0.01).癫痫发作时全身性抽搐、意识不清者所占比例和发作持续时间长者所占比例,管理前分别为94.33%、87.00%,管理治疗后分别为33.00%、11.33%(P<0.01);出现局部症状或先兆后意识丧失或全身抽搐者所占比例,日常工作正常者所占比例,生活满意者所占比例,管理前分别为41.33%、24.33%、33.00%,管理治疗后分别为63.00%、73.00%、93.00%(P<0.01).管理期间治疗5、4、3年者的显效率分别为82.33%、73.68%、64.71%(P>0.05).[结论]实施农村癫痫防治管理项目可提高癫痫患者对癫痫的认知水平,减轻医疗负担,癫痫发作症状明显好转.

    作者:王红社;杨肖红;焦青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008~2011年滕州市食管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滕州市居民食管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对策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经胃镜、临床病理检查确诊的86例新发食管癌住院患者,并选择91例同期住院的非肿瘤住院患者为对照,进行影响食管癌患病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a=0.05的水平上,进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有8个因素,即经常摄入肉蛋类食品者不易患食管癌,OR值为0.39;喜硬食、经常吃腌制食品、进食快、饮酒、有精神刺激史、有食管癌家族史、好生闷气者易患食管癌,OR值分别为2.18、2.36、2.05、2.11、2.36、3.00、1.84.[结论]肉蛋类食品摄入不足、喜硬食、经常食用腌制食品、进食快、饮酒、精神刺激史、食管癌家族史、好生闷气是本地食管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丁慧敏;马洪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010年潍坊市干洗店消毒与健康相关基本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潍坊市洗涤机构与消毒和健康相关的基本情况,为开展洗涤机构消毒质量监测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山东省疾控中心统一制定的“山东省洗涤机构基本情况调查表”对13个县(市、区)所有的洗涤机构进行现场调查.[结果]调查90家洗衣店,采取消毒措施的洗涤机构占洗涤机构总数的75.55%;衣物分开收发的占74.44 %;店内地面有冲洗设施的占44.44%;进行空气消毒的占15.56%;对盛放衣物的容器进行消毒的占20.00%.仅5.56%的洗衣店配有洗眼器,21.11%的洗衣店具有相对完善的通风设施,55.56%的从业人员佩戴了个人防护装具,6.67%的洗衣店有专门的有毒有害气体排放装置,11.11%的从业人员上岗前进行了健康查体,13.33%的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结论]与消毒和公众健康相关指标合格率较低,衣物存在二次污染,不能保证消毒质量;从业人员劳动保护相关指标合格率极低,对从业人员身体健康造成隐患.

    作者:李林;胡永泽;韩秀琴;孙坚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009~2011年许昌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资料分析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分布规律,为今后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对2009~2011年许昌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1年许昌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8 382例,年均发病率为144.14/10万.病例中,重症病例1 718例(2009年265例、2010年742例、2011年711例),占9.35%,重症年均发病率为13.45/10万,死亡5例(2009年3例、2010年2例),重症病死率为0.29%.1 718例重症病例中,男性占64.49%,女性占35.51%;散居儿童占90.92%,幼托儿童占8.44%,学生占0.64%;<1岁的占8.56%,1岁占45.58%,2岁占29.05%,3岁占11.12%,4~10岁占5.70%;4~7月发病的占84.87%.2009~2011年累计检测重症病例咽、肛拭子或粪便标本1 718份,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率为61.70%,2009~2011年阳性率分别为75.85%、62.80%、55.27%.1 060份病毒核酸阳性标本中,EV71核酸阳性的占67.36%,CoxA16病毒核酸阳性的占6.32%,其他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的占26.32%.[结论]2009~2011年许昌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发病率较高,多为EV 71型病毒感染.

    作者:阎亚林;俎炳灿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1980~2011年高县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高县1980~2011年乙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80~2011年高县共报告乙型病毒性肝炎9 171例,死亡11例,年均发病率为60.33/10万,平均病死率为0.12%.年均发病率,1980~1984年为74.65/10万,1985~1989年为112.11/10万,1990~1999年为55.45/10万,2000~2004年为49.25/10万,2005~2011年为30.09/10万.1980~2011年年均发病率,男性为79.07/10万,女性为41.59/10万(P<0.01);<5岁为51.58/10万,5~19岁为132.75/10万,20~39岁为88.03/10万,40~59岁为29.33/10万,≥60岁为11.92/10万(P<0.01);城区为76.35/10万,农村为56.43/10万(P<0.01).1980~2011年的9 171例乙肝病例中,农民占49.31%,学生占14.94%,托幼儿童占8.41%,散居儿童占0.14%,工人占12.63%,其他人员占6.14%;1~12月发病的分别占6.12% 、8.72% 、9.80%、9.54% 、9.61% 、8.46%、8.66%、9.50%、7.39% 、7.62%、7.07%、7.51%.[结论]高县乙肝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5~39岁农民是乙肝发病的重点人群.

    作者:王代良;陈青;张敏;郑远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006~2009年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休退学原因分析

    [目的]为探讨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休退学原因及发展趋势,为高校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找该校2006~2009年学生休退学人数、学生来源,分别进行比较,并按疾病与非疾病原因进行归类.[结果]盘锦职业技术学院2006~2009年各年级总人数为33 529人,休、退学的学生共116人,休、退学率为3.46‰,休学率为2.39‰,退学率1.07为‰.2009与2006年因病所致休退学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因非病因素所致休退学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休退学的疾病因素主要以精神障碍性疾病和病毒性肝炎为主.[结论]提示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相应制度,采取一切措施,保证每一个贫困生得以完成学业.

    作者:邵亚坤;郑洪岩;于秋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004~2011年高州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高州市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特征,为传染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高州市2004~2011年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高州市2004~2011年累计报告法定报告传染病22种、16 952例,死亡115例,年均发病率为127.21/10万,平均病死率为0.68%.传染病发病率,2004年为92.26/10万,2005年为113.42/10万,2006年为118.31/10万,2007年为128.85/10万,2008年为145.70/10万,2009年为121.86/10万,2010年为160.22/10万,2011年为133.87/10万.2004~2011年传染病年均发病率,0~14岁为49.21/10万,15~64岁为125.00/10万,≥65岁为464.40/10万;男性为为175.76/10万,女性为76.80/10万;城区为43.55/10万,农村为290.92/10万;居前的传染病为肺结核(78.36/10万)、乙肝(14.18/10万)、梅毒(9.66/10万)、淋病(3.23/10万)、手足口病(9.46/10万).[结论]高州市2004~2011年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肺结核、乙肝、梅毒、淋病、手足口病为防治工作的重点.

    作者:吴小玲;胡乐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青岛市四方区居民体质指数、腰围与慢性病相关指标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成年人体质指数、腰围与血压、血糖、血脂等慢性病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2011年多阶段随机抽取四方区2个街道办事处的6个居委会社区18~69岁社区居民600名,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查600人中,超重发生率为36.33%,肥胖发生率为17.67%,腰围超标者占60.67%.随着体质指数与腰围的增加,血压、血脂和血糖平均水平呈上升趋势(P<0.05),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患病率也随之增长(P<0.05).所有调查对象的BMI和WC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和空腹血糖(FPG)水平均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437、0.495、0.399、0.208、0.275、-0.310、0.344和0.506、0.514、0.453、0.214、0.299、-0.385和0.340,(P<0.01).[结论]青岛市四方区18~69岁居民超重、肥胖患病率和腰围超标率较高,肥胖和腹型肥胖均可增加罹患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的危险性.

    作者:田小草;汪韶洁;朱志刚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福建省首次检出1株赖氨酸脱羧酶阴性的伤寒菌

    [目的]防止漏检赖氨酸脱羧酶阴性的伤寒菌株.[方法]2012年5月在一发热病人血液标本中检出1株沙门菌,用沙门菌显色培养基、强、弱选择培养基分离,对菌株进行系统生化、API20E、美国BD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血清学试验确认.[结果]分离培养、生化特性、血清学试验均符合伤寒沙门菌,只有赖氨酸脱羧酶阴性.经微量生化等系统鉴定为1株赖氨脱羧酶阴性的伤寒菌.[结论]必须注意鉴别赖氨酸脱羧酶阴性的伤寒菌.

    作者:陈建辉;陈爱平;林杰;罗朝晨;谢芳钦;郑恩惠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010~2011年福建省登革热病例资料与发现能力分析

    [目的]总结登革热防治经验,及时早期发现病例,防止暴发疫情的发生.[方法]对2010~2011年福建省报告的登革热病例资料进行病例发现能力的分析.[结果]2010~2011年福建省累计报告42例登革热病例,其中实验室诊断病例40例,临床诊断病例2例.登革热年平均发病率0.06/10万,2010年为0.07/10万,2011年为0.05/10万.42例登革热病例分布在福建省9个设区市中的6个市的18个县(市、区),其中泉州市21例,福州市11例,莆田市6例,漳州市2例,厦门市1例,三明市1例;发病时间为8~10月22例,占52.38%;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12~54岁,中位数29.5岁;商业服务人员17例;境外感染的输入性病例41例(经厦门口岸入境的30例、经福州口岸入境的7例、经广州口岸入境的4例,28例入境前已发病),本地感染病例1例;从发病到诊断时间间隔均数为5.95d.41例输入性病例中,28例入境前已经发病,经检验检疫发现9例,33例经医院发现(其中15例通过首诊医生发现).[结论]福建省登革热病例绝大多数在境外感染或发病,首诊发现率较低.

    作者:吴生根;陈武;欧剑鸣;詹美蓉;翁育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由食用烧鸡引发多起沙门菌食物中毒的调查

    [目的]为及时查清沂源县内同日4处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进行食物中毒的病原溯源,为监督执法提供执法依据.[方法]根据GB 4789.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的方法和有关的参考资料[1,2],对可疑食品进行沙门菌检测.[结果]经培养,从剩余烧鸡、现场送货的烧鸡及患者的呕吐物、腹泻物中分离到8株沙门菌,并进行了血清学试验、噬菌体裂解试验和毒力试验,证实该菌株为肠炎沙门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病原学检验结果,按照WS/T 13-1996沙门氏菌中毒诊断标准[3],确定为该次4处中毒事件是由于食用被肠炎沙门菌污染烧鸡而引起的多起食物中毒.

    作者:于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008~2011年吕梁市离石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吕梁市离石区近4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1年离石区手足口病网络直报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1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618例,重症病例1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56.39/10万.报告发病率,2008年为138.85/10万,2009年为29.77/10万,2010年为56.60/10万,2011年为11.87/10万(P<0.01);城区为58.98/10万,乡镇为39.38/10万(P<0.01);男性为65.34/10万,女性为46.98/10万(P<0.01);0~5岁为543.37/10万,6~24岁为20.34/10万,>24岁为0.26/10万(P<0.01).全部病人中,5~11月发病的占93.53%,散居和托幼儿童分别占68.93%、26.70%.[结论]吕梁市离石区手足口病的发病呈波浪高峰并趋于下降,发病有明显的地区、性别、年龄及季节差异.

    作者:牛建林;王翠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011年东莞市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监测资料分析

    [目的]了解东莞市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东莞市2011年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东莞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1 877例,其中重症病例94例,占4.30‰.94例重症手足口病94例中,死亡2例,病死率为2.13%;5~7月发病的占62.77%;男性占62.77%,女性占37.23%;散居儿童占76.60%,幼托儿童占20.21%,学生占3.19%;6~11月龄的占6.38%,1~3岁的占81.91%,4~9岁的占11.70%;本地户籍的占20.21%,外地户籍的占79.79%.检测94例重症病例的肛拭子标本,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率为90.43%,其中EV71病毒核酸阳性率为72.34%,其他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率为13.83%,Cox A16病毒核酸阳性率为4.26%.94例重症病例中,中等热、高热的占90.43%,手足口臀3处及以上部位有皮疹的占78.72%,手足抖动的占76.60%,易惊的占60.64%,惊厥的占39.36%.[结论]东莞市2011年重症手足口病病例以1~3岁散居儿童为主,主要由EV71型病毒引起.

    作者:张泽武;卢展鹏;曾耀明;钟新光;占志慧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005~2012年滦平县艾滋病疫情分析

    [目的]分析滦平县艾滋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滦平县2005~2012年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2年共报告艾滋病24例,其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23例,死亡1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8.01/10万.24例中,红旗镇12例,其东营镇7例,陈栅子镇3例;男性19例,女性5例;5~15岁1例,16~30岁4例,31~50岁13例,51~56岁6例;农民15例,经商者8例;经性途径传播17例,经血液传播6例,母婴传播1例.[结论]滦平县艾滋病疫情呈逐年增加趋势,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作者:徐素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新医改下的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探讨

    在新医改的大背景下,从调整和完善免疫预防策略、实施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感染者的规范管理和患者治疗、强化传播途径的阻断、普及乙肝防治知识等方面,探讨乙肝的防治工作,为科学合理防治乙肝提供借鉴.

    作者:吴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预防医学论坛杂志

预防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