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美娟;王大力
目的 对早期气管切开术治疗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该院80例患有颅脑外伤与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脑外伤脑出血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气管切开术治疗,观察二组患者治疗后脑外伤和脑出血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及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气管切开术治疗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
作者:刘峥;王张立;樊波;齐昕亮;包春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围术期自控镇静技术中靶控输注不同镇静药物的临床镇静效果.方法 对在该院接受手术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咪这唑仑组.本研究中二组患者在围术期靶控输注不同镇静药物,咪达唑仑组靶控输注咪达唑仑镇静剂,丙泊酚组靶控输注丙泊酚镇静,注射完后记录患者平卧10min、注射镇静药后2min、5min、10min以及手术结束前10min、手术结束时等6个时间点的OAA/S镇静评分值,并密切观察患者的镇静效果和呼吸情况.结果 丙泊酚组T1时刻镇静评分为(5.0±0.0),镇静评分值在注射药物2min到5min后都明显下降,T2时刻镇静评分为(3.6±0.2)、T3时刻镇静评分为(2.5±0.4)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Ts、T6时刻镇静评分二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后二组患者的MAP,HR均明显下降,丙泊酚组患者在镇静后2min,5min时的MAP、HR均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其他时间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丙泊酚组中有5例患者呼吸抑制,咪达唑仑组有3例(P>0.05).结论 围术期自控镇静技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镇静效果较好,患者麻醉后对其生命体征影响比较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柳浩然;赵玉英;朱宏彬;王玉芳;邢凤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氟哌利多、地西泮及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妊娠6~10周的健康孕妇分成二组,观察组150例,采用氟哌利多和地西泮配伍静推同时宫颈注射利多卡因;对照组150例,单用氟哌利多和地西泮配伍静推.观察二组镇痛效果、宫颈松弛程度、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宫腔深度、子宫收缩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镇痛效果、宫口松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宫腔深度、子宫收缩等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氟哌利多联合地西泮及利多卡因术中镇痛、扩宫效果极好,操作方法简便,手术时间短,安全可靠,且费用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邸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个性化疼痛护理管理对妇科腹腔镜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 将240例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行个性化疼痛护理管理,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24h、48h睡眠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首次离床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24h、48h长海痛尺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以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个性化的疼痛护理管理能有效减轻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朱明洋;王琳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1 病历报告患者男,56岁,因咨询是否需要植入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于2013年9月27日来诊.1周前因感冒发热伴胸闷3d去某医院急诊就医.偶咳嗽、头痛,无晕厥及一过性黑矇,无胸痛.既往有高血压10年,帕金森病2年,分别服用氨氯地平和美多巴治疗,病情控制尚可.急诊接诊做心电图时发现“室性心动过速”(图1),立即予以胸外按压,静脉注射胺碘酮,收入院.入院查体,BP 142/76mmHg,神志清,咽部充血,扁桃体不大.
作者:翟锁玲;洪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沙利度胺联合FOLFOX(folinic acid fluorouracil oxaliplatin)作用肝癌细胞HepG2后VEGF、Caspase-3的表达,以及探讨沙利度胺联合FOLFOX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应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体外研究沙利度胺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沙利度胺联合FOLFOX作用HepG2细胞48h后VEGF、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 沙利度胺对肝癌HepG2细胞有抑制作用,且沙利度胺联合FOLFOX显著提高了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沙利度胺联合FOL-FOX作用于HepG2细胞48h后,细胞表面Caspase-3的表达均增强,VEGF的表达均降低.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FOLFOX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可能通过调节VEGF蛋白表达激活caspase-3,从而诱导HepG2细胞凋亡.
作者:孙媛;李青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 EGF)在脑梗死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及丁苯酞注射液对VEGF的作用.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发病1、3、7、10、14d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头颅CT测量梗死灶面积,将中等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用药组和非用药组,非用药组按常规治疗方案,用药组在病后第一天至第十四天加用丁苯酞注射液,2次/d 25mg静滴,3个月后采用mR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各时相血清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VEGF水平发病当天即升高,在7d达高,第十天开始下降,14d降至低;用药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非用药组(P<0.01);预后较好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预后较差者(P<0.01).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能使VEGF表达增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艳丽;罗永伟;关毅;王翠兰;范亚霞;石秋艳;李弘;穆珊珊;赵学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同患者恶性胸腔积液上清、白细胞层及离心细胞块三种不同成分DNA提取质量,探索有效的胸腔积液成分用于DNA提取及方法.方法 收集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2014年细胞学及细胞块明确诊断恶性新鲜胸腔积液5例,分别用胸腔积液上清、白细胞层及离心细胞块三种不同成分进行DNA提取,然后对DNA含量和纯度进行测定,比较其DNA提取效果.结果 对同一患者胸腔积液中白细胞层提取DNA含量高,纯度次之,但对后续的EGFR基因突变和测序状况无影响;细胞块DNA提取质量次之,但纯度高;胸腔积液上清提取质量及纯度均低.结论 恶性胸腔积液DNA提取用于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佳成份为离心白细胞层,离心细胞块次之,本实验组胸腔积液上清提取效率不高.
作者:郭以河;潘羡心;孟加榕;禹乐;徐乐;林明珠;戴太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老年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纳洛酮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二组的疗效及动脉血气指标、呼吸、心率变化、住院时间及二次插管率.结果 观察组显效26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呼吸、心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二次插管1例(2.38%),对照组二次插管6例(14.29%),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COPD并发呼吸衰竭疗效显著,二次插管率低,可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循环功能.
作者:林创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将面罩下吸入七氟醚应用于小儿麻醉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与氯胺酮肌肉注射相比较,探讨其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1-12月该院收治的择期手术的患儿228例,ASAⅠ~Ⅱ级,将所有患儿随机分成二组,其中氯胺酮组100例,给予氯胺酮5mg/kg肌肉注射麻醉,七氟醚组128例,给予4L/min纯氧吸入,经面罩吸入七氟醚,吸入浓度从3%逐渐增加至8%.在手术前后对患儿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 饱和度(SPQ)进行监测,采用数字分级法(NRS)对麻醉效果进行评价,观察二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手术时间、麻醉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二组患儿麻醉效果、手术时间、麻醉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0.77、0.31,P>0.05),七氟醚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显著短于氯胺酮组,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3、30.42,P<0.05);二组患儿在插管前后HR、MAP、SPQ平稳,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罩下吸入七氟醚应用于小儿麻醉手术较氯胺酮肌肉注射效果显著,其具有起效快、苏醒时间短、患儿易于接受、不良反应小等优点,为小儿麻醉诱导的理想药物.
作者:程松鹤;曾丽容;陈友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比较无创尾套法与有创颈动脉插管法测定血管紧张素原(AGT)-肾素(REN)双转基因高血压小鼠血压,分析二种血压测量方法测定转基因高血压小鼠血压的效果.方法 鼠尾基因组PCR方法筛选9只雄性AGT-REN双转基因高血压小鼠,10月龄时分别采用尾套法与颈动脉插管法测定小鼠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以及脉压(PP),与此同时随机选取9只相同背景的野生(WT)小鼠作为对照,对二种方法测得的各项血压值进行比较.结果 对AGT-REN双转基因高血压小鼠血压测定结果显示,尾套法测定SBP、PP值均高于颈动脉插管法测得结果,而测定DBP、MAP值均低于颈动脉法测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WT小鼠血压测定结果显示,尾套法测定SBP、PP值高于颈动脉插管法测得结果,而测定DBP值低于颈动脉法测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MAP无明显差异;二种方法均显示AGT-REN双转基因小鼠各项血压值高于WT小鼠(P<0.05).结论 尾套法和有创颈动脉插管法均可监测转基因小鼠的高血压状态,但所得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应根据不同实验选取不同方法,但同一实验中二种方法不可混合使用.针对转基因高血压鼠更适合使用尾套法测量血压值.
作者:王丽君;范素静;高俊玲;杨秀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脑卒中(stroke)是一种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疾病,以缺血性脑卒中为常见.据统计,我国每年脑卒中的发病率约为2‰~3‰,居于世界首位,其发病率仍在攀升[1].2008年发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表明,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2].
作者:顾美娟;王大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ICU清醒患者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来比较二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焦虑和抑郁程度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能够很好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林晓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肌氨肽苷联合注射用丹参对脑梗死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对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12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肌氨肽苷联合注射用丹参)与对照组(肌氨肽苷).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测定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纤维蛋白原(FIB)表达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二组治疗后血hs-CRP、TC、TG、LDL-C及FIB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而HDL-C显著升高(P<0.05),但二组治疗后比较,各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二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均有所下降,以观察组为优(P<0.05).结论 肌氨肽苷、注射用丹参能减轻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反应,减轻对脑组织的损害,降低神经功能损伤,且肌氨肽苷联合注射用丹参疗效优于单独肌氨肽苷.
作者:杨瑞成;费云瀚;肖永红;石秋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输卵管不通C形臂X光机引导下介入再通术后,经导管医用臭氧缓慢灌注输卵管,以降低再粘连,保持通畅性的可能性.方法 96例双侧输卵管性不孕患者,随机分成二组.观察组52例在介入治疗后向每侧开通后的输卵管注入医用臭氧10ml;对照组44例,介入治疗后向输卵管内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ml+地塞米松5mg+糜蛋白酶4 000U+庆大霉素8万U混合液.所有患者6、12个月后复查并对比二组的治疗有效率、妊娠率及再粘连率.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86.34%,妊娠率47.61%,术后再粘连率14.89%;对照组有效率65.76%,妊娠率27.51%,术后再粘连率35.13%.观察组有效率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再粘连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用臭氧在输卵管不通介入治疗后可提高通畅率、妊娠率,并降低再粘连率.
作者:王厚生;姜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介入治疗围术期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强化抗血小板对不同性别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确诊为ACS,并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且围术期均应用小剂量替罗非班的患者441例(年龄35~90岁),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n=235),女性组(n=206).比较二组患者PCI术后30d内主要及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①女性组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组[30例(14.7%) vs15例(6.4%);P=0.005],而30d内MACCE的发生率[13例(6.3%)]与男性组[8例(3.4%)]相比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3).②二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二组各1例,而女性组轻微出血事件的发生率较高[33例(16.0%)vs15例(6.4%);P=0.001].③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5岁、吸烟史、糖尿病、高脂血症、既往PCI史及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是30d内主要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女性ACS患者术后30d主要终点事件及轻微出血事件发生的概率都比男性高,而二组患者MACCE事件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女性接受PCI治疗时强化抗血小板的获益与出血风险之间的权衡应慎重.
作者:凡永艳;李泱;卢才义;薛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激励式心理干预在唇腭裂Ⅱ期修复术患儿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唇腭裂Ⅱ期修复术患儿随机分为二组,干预组30例,采用激励式心理干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心理护理.分别采集二组患者心理干预前、术中、术后第三天的心率,并观察二组患儿配合治疗程度,将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患者配合治疗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励式心理干预能有效的缓解唇腭裂Ⅱ期修复术患儿焦虑、恐惧、自卑的情绪,减轻患儿因不良情绪或剧烈哭闹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李晓晨;常久静;祖玉新;杜立红;郭玉洁;李云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在急腹症患者诊断中应用经阴道联合腹部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收治的134例急腹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检查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腹部超声检查;观察组采用经阴道联合腹部超声检查.并以临床病理检查结果为判断标准.观察和比较二组患者临床诊断符合率和检查时间及诊断时间.结果 经过与病理检查进行比对,观察组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7.01%(65/67)与对照组86.57%(58/67)比较(P<0.05);此外,观察组超声检查时间和诊断时间分别为(15.87±1.31)min、(2.11±1.30)min与对照组(9.75±2.27)min、(2.69±1.71)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研究发现,采用经阴道联合腹部超声检查急腹症患者,虽然检查时间较长,但其能缩短诊断时间,提高临床诊断符合率,进而为临床治疗、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张利;彭清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采用生脉注射液和左西盂旦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择入院进行急诊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患者8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二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基本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生脉注射液和左西孟旦联合使用进行治疗.治疗10~14d后,对比二组患者使用不同治疗方法所取得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指标,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对照组的患者中,显效6例,病死率55.0%;观察组患者中,显效12例,病死率40.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好;左室舒张未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水平、BNP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患者,采用生脉注射液联合左西孟旦进行治疗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达到治愈的效果,治疗效果较常用的治疗方法好,适合基层医院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杨培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本文旨在优化十子代平方中中药复方多糖的提取工艺,测定其含量并分离纯化得精制的总多糖.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十子代平方总多糖的提取工艺,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十子代平方总多糖的含量,通过脱蛋白,醇沉,透析等分离纯化十子代平方总多糖.结果 十子代平方总多糖的提取佳条件为70℃,超声提取60min,超声功率为40%,提取次数为3次,料液比为1:20.经过纯化,总多糖的含量逐步提高,去蛋白后的多糖含量为43.93%,醇沉提高到52.97%,经过透析提高到63.19%.结论 本实验为中药复方多糖的分离纯化条件提供研究基础.
作者:张英;赵宁;李洋;喇孝瑾;李继安;劳凤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