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防尘、防毒呼吸防护用品的正确选用

张文芳

关键词:呼吸防护用品, 有害物质, 危害程度, 认识误区
摘要:在预防职业病危害的技术服务过程中,经常发现企业员工在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方面存在认识误区.为了提高呼吸用品的使用技能和效率,预防职业病发生,根据多年的实际经验,对劳动者在呼吸用品个体防护方面的错误认知进行汇总,并提出了呼吸防护用品的正确选择和使用方法,同时对目前实际防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相关文献
  • 佛山市顺德区生活饮用水106项全分析监测和评价

    目的 统计佛山市顺德区2012-2013年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状况,探索生活饮用水106项全分析的必要性,保证农村饮水水质安全.方法 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 5750-2006)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分别对顺德区各水厂的生活饮用水进行106项全分析监测和评价.结果 2012-2013年顺德区生活饮用水106项全分析检测总合格率为88.89%,综合合格率为99.79%,其中出厂水和末梢水合格率分别为86.49%和100%,综合合格率为99.75%和100%.主要不合格项目为铝、细菌总数、游离余氯、铁、浑浊度、肉眼可见物以及总大肠菌群.结论 顺德区生活饮用水总体卫生状况良好,但个别水厂的水质消毒措施、制水工艺以及管道维护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完善,今后应重点加强42项常规指标和27项非常规指标的监测,以控制一般化学指标和微生物学指标超标现象,并加强重点项目的监测,保障供水水质安全卫生.

    作者:李柱锋;高建民;老倩群;陈伟东;温少燕;刘倩怡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健康教育对尘肺病患者的作用

    目的 通过健康教育,加强尘肺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保健意识,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在住院初期、住院期间和出院后三个阶段,对患者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并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健康教育前,78名住院患者对本次住院相关的信息,有关尘肺病、治疗药物、膳食营养与运动的知识,自我护理和自我保健方法等知识的知晓度不高.教育后,患者对每一阶段相应知识的掌握程度与教育前比较都有显著提高,各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刚出院时比较,患者出院6个月后的知晓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除了对生活中注意事项的知晓率,其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病人能有效掌握尘肺病的相关知识,消除不良心理因素,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由此延缓病情进展,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李芝菊;贾芸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湘潭县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湘潭县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疗、管理和救助现状,为政府出台精神卫生管理办法,制订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查阅资料、询问调查和现场查看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2013年,湘潭县重性精神疾病患病率为2.53‰,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9,P>0.05);女性患病率(2.81‰)高于男性(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27,P< 0.01).2010-2012年湘潭县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住院人次和治疗费用呈上升趋势.结论 湘潭县重型精神疾病患病率较高.应按照《精神卫生法》的要求,结合湘潭县实际,加大投入,明确部门职责,协调开展各项治疗、管理和救助工作.

    作者:唐江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低浓度丙烯酰胺对职业人群非神经毒性血清生化指标影响

    目的 对某丙烯酰胺生产车间工人血清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探讨目前生产过程中丙烯酰胺对职业人群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检测生产车间丙烯酰胺浓度,选取该厂32名接触丙烯酰胺的工龄超过10年的工人为接触组,以工龄超过10年的不接触丙烯酰胺的32名工人为非接触组,进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其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对相关资料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生产车间5个生产点丙烯酰胺检测结果(cTWA)为0.15 ~ 0.28 mg/m3,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各项生化指标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甘油三酯(TG)的测量均值与非接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03、1.937、10.173、0.664,P<0.05).三大类生化指标中,接触组的肝功能和血脂指标异常率高于非接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890、5.497,P<0.05).结论 低浓度长期接触丙烯酰胺对人体血清生化指标有明显影响,可能导致车间工人的肝脏受损和血脂异常.应加强接触人群的保护措施,减少职业接触,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作者:王声远;王玥;马微微;陈嘉述;高然;庞秋思;吴永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消防部队在突发危险化学品事故中的职责与处置措施

    通过分析突发危险化学品事故特点,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阐述消防部队在此类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中应当承担的职责使命,指出消防部队的主要职责是搜救疏散人员、处置危险化学品、供水和洗消等,并就现场处置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作者:张成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新旧模式长途转诊516例急危重症患者效果比较

    目的 评价两种长途转诊模式对急危重症病例的临床效果,探讨专业化、规范化的院前急救流程,以达到安全快捷的转诊目的.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由应城市人民医院单向转往武汉的516例病例为调查对象.原模式组转诊214例,由所属临床专科医生和护士负责途中转诊;新模式组转诊302例,由该院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生和护士负责;对两组转诊效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原模式组平均转诊时间(121±8)min,生命体征不稳定63例,窒息18例,死亡6例.新模式组的平均转诊时间(90±8)min,生命体征不稳定45例,窒息12例,死亡5例.两组平均转诊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8,P<0.05);生命体征不平稳率、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5.997、4.504,P<0.05),两组转诊途中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91,P>0.05).结论 科学化的管理模式,专业化的院前急救队伍,制度化的院前急救流程,规范化的转诊临床路径,是基层医院安全快捷转诊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保证.

    作者:陈涛;景华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毒严重度评分在预测氢氟酸灼伤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中毒严重度评分(PSS评分)与氢氟酸灼伤患者预后的关系,为氢氟酸灼伤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 电子检索2005年1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同方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氢氟酸灼伤病例,按统一标准筛选文献后进行数据提取.回顾性分析筛选后氢氟酸灼伤病例入院即刻PSS评分,观察预后情况.结果 共有40篇文献(213例)收录.统计分析表明,PSS评分越高,氢氟酸灼伤患者病死率越高,预后越差(趋势x2=26.860,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SS评分与患者预后有相关性,PSS评分>1是病例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入院时PSS评分可考虑作为评估患者氢氟酸灼伤严重程度的指标,并可反映患者预后情况.

    作者:胡训军;王金玮;徐慧萍;黄沪涛;朱毅贞;吴炜;徐纪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职业卫生检测中标准气体的配制研究

    目的 比较职业卫生日常检测及标准研制领域中常用的标准气体配制方法及其应用效果,尝试将专业标准化标准气体制备手段同有限条件下实验室日常简单标准气体配制技术相结合,保证标准气体制备量值的准确稳定和有效传递.方法 使用不同标准物质及不同标准气体配制方法,配制氯乙烯混合标准气体,并对不同方法的配制结果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 使用质量流量比动态配气法配制氯乙烯标准气体,该方法的日内精密度为3.8% ~ 5.6%,日间精密度为8.5%~9.6%,合成不确定度<1.6%.相同稀释比条件下,该方法日间精密度小于注射器配气法;两种配气法的合成不确定度相差不大.结论 质量流量比动态配气法稳定性高于注射器配气法.使用将定值标准气体与质量流量比动态配气法相结合的标准气体配制技术,能够保证标准气体配制过程中量值的准确稳定和有效传递.

    作者:沈朝烨;徐以盛;蒋志宏;马毅;温忆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肝脏损害的临床特点

    目的 探讨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肝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8例急性砷化氢中毒住院病例的肝功能指标以及肝脏B超结果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间接胆红素(IB)四项肝功能指标均在中毒第一天即开始升高,其中ALT至第5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2周后基本正常;AST、TB、IB到达高峰时间约在中毒第3天,较ALT早,而恢复正常时间与ALT基本一致;急性轻度砷化氢中毒患者存在相当比例的肝功能或肝脏B超异常,15例重度中毒患者肝功能指标(除IB外)异常率较轻度中毒患者明显升高,两组各项指标(除IB外)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砷化氢中毒患者中有3例符合轻度中毒性肝病(占23.1%),1例符合中度中毒性肝病(占7.7%),重度中毒患者中有8例符合重度中毒性肝病(占53.3%),符合轻度和中度中毒性肝病的分别为2例(占13.3%)和4例(占26.7%).结论 急性砷化氢中毒早期即可出现肝脏损害,即使是轻度中毒患者中也有较多的肝脏损害症状,损害程度与中毒程度基本一致,一般预后较好.

    作者:王洁;张雪涛;李思惠;孙德兴;胡英华;赖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一例急性二甲苯中毒病例报告

    采用作业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与实验室检查等方法,对1例接触低浓度二甲苯导致的急性中毒病例进行分析,探讨二甲苯致中毒的浓度.空气中低浓度二甲苯仍可能导致作业人员急性中毒,中毒原因可能与患者性别和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应引起相关部门和用人单位的重视.

    作者:郭美琼;何坚;郭翔;林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某汽车试验场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目的 通过分析某汽车试验场试验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探讨相应的工程控制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法、检查表分析法等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结果 作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苯系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溶剂汽油、工频电场、噪声,各一线员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40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和噪声等效声级均符合现行职业卫生标准.结论 公司所采取的尾气集中吸收排放系统、岗位送风系统、隔声值班室、调整员工巡检时间等控制技术和防护措施,可有效从源头上降低职业病危害程度,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作者:于先坤;杨洪;华绍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某汽车用仪表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天津市某汽车用仪表生产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现场检测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 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丁酯、异丙醇、铅烟、二氧化锡、玻璃钢粉尘和噪声,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检测点合格率为100%.结论 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有效、可行.

    作者:刘红;姬炳章;王辉;张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电弧灼伤院前急救护理4例

    目的 分析电弧灼伤院前急救措施,提高伤员的抢救转运成功率.方法 对某化工区发生的4例电弧伤患者抢救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院前处理过程中,采取了与“119”联动、及时出诊,正确的现场和院前急救、积极的止痛冶疗并配合心理疏导和适时、安全的转运等措施,4例电弧灼伤患者的现场急救与转运成功率达100%.结论 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和正确及时的转运护理,对提高患者生存率与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涉危化品物流仓储类行业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措施

    目的 分析危险化学品运输仓储类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介绍相关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危险化学品运输仓储类行业的生产工艺介绍,结合典型案例的职业卫生调查,分析该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相关防护措施.结果 危险化学品物流仓储项目运行时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毒物、粉尘、噪声与振动、高温、工频电场等.进出厂区的各种物料、储运物料使用的多种设备、工人的作业环境与作业方式是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直接环节.结论 为避免危险化学品运输仓储类行业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应从工程防护、个体防护、应急救援等方面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

    作者:卞增惠;顾凯风;吴文;宋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某实验室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目的 识别、分析某实验室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控制效果评价.方法 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检查表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结果 项目的总体布局、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职业病防护设施、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等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项目实验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甲醇、异丙醇、乙腈、四氢呋喃、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锑及其化合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全部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 该建设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一般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有效、可行.

    作者:霍婷婷;商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AA240Z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尿镉计算方式探讨

    目的 探讨使用AA240Z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尿镉的计算方式.方法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通过不同的计算方式测定2013年广东省职业卫生检测实验室间比对尿镉样品,对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人尿、拟合方式以及扣除试剂空白的选取不同,对检测结果具有较大影响.使用软件线性拟合得到工作曲线方程为A=0.08454C+0.015 15,相关系数r=0.999 4;在该拟合方式下,不扣除试剂空白得到考核样品浓度ZB值和ZW值分别为0.98、1.63,评价为满意.结论 使用该仪器测定尿镉时,选择低空白值的试剂和正常人尿,运用软件线性拟合、不扣除试剂空白的方式对样品进行计算,可获得更趋近真实值的检测结果.

    作者:吴宪毅;周小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在化学中毒急救中使用AED亟待破解的难题

    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化学中毒事故及其急救现状,对体外自动除颤仪(AED)在我国化学中毒急救中的使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化学中毒可能导致猝死,对其抢救须争分夺秒,早做心肺复苏,快速除颤.体外自动除颤仪易携带,高度自动化,可由非专业人士使用,实现快速除颤,故应成为化学中毒急救的标准配置.但在我国,推广该仪器要解决知晓率低的难题,并破除“须专业人士才能操作体外自动除颤仪”的重大误解.

    作者:吴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江门市新会区石场矽尘与噪声职业危害分析

    目的 探讨江门市新会区石场存在的矽尘、噪声危害程度.方法 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对石场工作场所的矽尘、噪声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3年各石场的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10.0% ~ 39.4%之间,矽尘浓度在< 0.67 ~ 50 mg/m3之间,矽尘超标率为84.3% ~ 90.6%;噪声强度在68.2 ~ 101.4 dB(A)之间,噪声超标率为59.0%~90.5%;不同工作岗位矽尘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6,P<0.05);疑似尘肺病和噪声聋检出率分别为3.76%和11.27%.结论 江门市新会区石场的噪声、矽尘危害较为严重,应继续加大监督监测与健康教育.

    作者:陈佩贞;廖明亮;聂新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煤气泄漏的危险性及应急处置探究

    煤气供应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设施之一.煤气有毒、易燃、易爆,一旦发生泄漏事故,许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便会受到威胁.为了预防煤气泄漏引起的火灾、爆炸等事故,通过介绍煤气火灾、爆炸事故的形成原因以及煤气火灾、爆炸事故的特点,指出对城市煤气使用的日常管理和防范措施,以及发生事故后的应急处置程序.

    作者:范红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防尘、防毒呼吸防护用品的正确选用

    在预防职业病危害的技术服务过程中,经常发现企业员工在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方面存在认识误区.为了提高呼吸用品的使用技能和效率,预防职业病发生,根据多年的实际经验,对劳动者在呼吸用品个体防护方面的错误认知进行汇总,并提出了呼吸防护用品的正确选择和使用方法,同时对目前实际防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作者:张文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主管: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主办: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