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臭氧发生器灭菌作用的观察

杜琼;陈念光

关键词:臭氧发生器, 灭菌作用
摘要:目的用细菌学方法,观察某品牌臭氧发生器的灭菌效应,为探讨臭氧发生器有效地应用于防治职业人员鼻咽喉细菌感染提供参考性依据.方法①培养皿上方20cm处发出臭氧,皿盖打开20 min后送培养.②60 ml有菌水中通臭氧10 min后送培养.③10m3房间通臭氧30 min前后平皿和血皿敝开30 min送培养;④口鼻腔通臭氧共1 min 5人、2 min4人前后口鼻腔拭子培养.结果4种实验观察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未显示该品牌臭氧发生器发生的臭氧具有杀灭细菌的作用.结论尚未观察到此种类型臭氧发生器对细菌具杀灭作用.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相关文献
  • 农村卫生室实施消毒综合卫生管理的效果

    为探索适合农村卫生室消毒的卫生管理方法,促进农村消毒工作的发展,从2000年开始,我们对本区罗村、龙泉两镇的64处卫生室实施了一套消毒卫生管理办法,并初见成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德东;孙秀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噪声强度与心血管系统疾患相关分析

    目的分析噪声强度与心血管疾患的相关性,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厂纺织车间124名工人(调查组)及手糊车间113名工人(对照组)进行体检,对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组血压异常改变(主要指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下文均称血压异常改变)占36.29%,心电图异常占26.62%,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且血压异常发生与接触噪声强度及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心电图异常改变检出率与噪声强度无相关性(P>0.05),两组各项心电图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噪声强度与血压呈正相关关系.建议工人佩戴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

    作者:汪会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中毒事故现场救护及应急准备

    在石油、石化生产过程中存在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在突发事故状态下,有毒有害气体极易造成各种急性中毒事故.为减少它们对作业人员健康损害和生命的危害,在事故处理中应及时、快速、有效实施现场救护和CPR.该文从心肺脑复苏、气防站装备配置、气防人员技能操作、基层员工培训、事故预案演练五方面来加以论述.

    作者:张东成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职业病医院怎样开展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涉外企业的兴办,职业危害也越来越严重,90年代以来我院收治的职业病人逐年增加.开展健康教育,对提高职业人群健康意识,保护生产力,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将健康教育纳入职业病专科医院的日常工作,为此,我们对此项工作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庄伟;黄爱花;仇翠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玻璃钢成型作业工人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

    该文对某玻璃钢成型作业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作业工人健康检查;检测发现,模具、配胶、切边打磨操作位苯乙烯浓度合格,合格率仅为25%,样品超标率达66.7%;体检发现接触组神经衰弱、刺激症状、消化道不适,均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和非常显著性(P<0.01);眼结膜和鼻黏膜充血、咽部红肿、手多汗、手震颤,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眼结膜充血、咽部红肿差别有显著性(P<0.05).此次调查显示接触组白细胞偏低、血红蛋白偏低、血小板减少,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白细胞、血红蛋白偏低差别有显著性(P<0.05).今后,应加强作业场所管理,改进抽风排毒设备,定期进行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

    作者:黎长蕊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急性有机氟中毒1例报告

    患者协助高温焊接聚四氟乙烯塑料3 h,吸入热解产物,引起急性中毒.出现头痛、头晕、咳嗽、咽痛、恶心、胸闷、乏力、胸痛、气促、伴有呼吸困难等症状.经吸氧,早期、足量、短程使用糖皮质激素,护肝及利尿,防治继发性感染,能量支持及对症处理获痊愈.事故教训要引以为戒.

    作者:马福云;张跃君;徐伟良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谈谈对职业病诊断的几点看法

    职业病诊断是一项涉及医学多学科、技术性、政策性均很强的工作,该文就<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实施后,与原卫生部<职业病诊断管理办法>相比较,职业病诊断工作出现的一些新变化及新问题,阐述了相应的观点;认为职业病诊断政策的变化是国家对职业病诊断加强管理,对劳动者权益重视的充分表现.

    作者:蒋帆;马藻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劳动卫生监测现场采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为保障劳动卫生监测工作结果的准确度和可信度,真实、有效、完整、科学地评价工业企业作业场所各种有害因隶,现场采样是监测成功的首要环节.而影响采得样品成功的因素有许多.通过日常的劳动卫生工作,总结了以下几条主要因素以及解决方法,确保监测工作科学准确.

    作者:汤丽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氯乙烯作业工人DNA损伤和肝功能损伤情况研究

    目的该研究主要探讨氯乙烯(VCM)对肝脏和DNA的损伤作用.方法彗星实验测DNA损伤,并按VCM接触情况将工人分为接触组和对照组,并检测工人肝功能和肝B超.结果接触组肝功能异常者、DNA受损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累积接触剂量分层分析表明,高累积剂量组和低累积剂量组工人,DNA受损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提示VCM对接触工人肝脏损伤和DNA损伤作用值得关注,彗星实验可用于VCM接触工人的健康体检.

    作者:朱守民;王爱红;柴尚建;朱人;曲亚斌;顾寿永;李俊;夏昭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上海地区健康成人尿汞正常参考值探讨

    采用冷原子吸收光谱法-酸性氯化亚锡还原法,对本市423例非汞接触的健康成人进行尿汞检测.结果尿汞的正常参考值<4.2μg/L,尿汞的肌酐校正参考值<0.43 μg/mmol.尿汞值的变化与年龄和性别无关,此正常参考值可作为上海地区惠慢性汞中毒诊断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卞红;鲁翼雯;单皓林;庄惠民;王丽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设置电离辐射警示标志的意义和方法

    在1988~1999年的11年间,全国发生放射事故332起,分布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多种不同行业.对主要事故统计表明,受照人数总计966人,其中5人抢救无效死亡,事故中人员受照的集体剂量当量为188.57人·Sv,经济损失1 476.05万元,处理事故用工作日损失384.88人·月.放射源丢失事故在所有事故中约占80%,其中绝大部分为责任事故[1].大多数丢失放射源事故中,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源上未设置电离辐射警示标志(以下简称警示标志)是造成放射源丢失的重要原因.因此设置警示标志,是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安全的重要措施,对防止放射源丢失也有非常重要意义.

    作者:晁斌;陈瑞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运送磷化铝残渣致工人急性中毒事故分析

    为全面了解中毒情况,提醒相同作业劳动者防止同类事故发生,对生产环境有害因素进行检测.采样点空气中磷化氢浓度有些超过国家规定高容许浓度(0.3 mg/m3)卫生标准,磷化氢是作业工人中毒的主要原因.

    作者:李国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人急性CO中毒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该文通过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急性CO中毒MODS的比较,指出老年人急性重度CO中毒发生率高,其导致的中毒性MODS的临床特点是:老年组MODS的发生率与急性重度CO中毒发病率呈正相关;其脏器受损数目、功能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

    作者:佟鑫;金龙哲;李朝阳;怀凤武;刘长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桶装饮水卫生质量监督管理的几点做法

    桶装饮用水卫生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如何加强卫生质量监督,已成为目前环境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进一步提高我市桶装饮用水的卫生质量,确保广大消费者饮水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加大了对生产企业监督检查.具体做法是:

    作者:李鲁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急性三氟氯氰菊酯中毒1例救治体会

    患者自服2.5%高效三氟氯氰菊酯农药150 ml引起急性中毒,临床表现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上腹灼痛、烦躁、发疳、抽搐、意识障碍及昏迷等症状.治疗经洗胃、吸氧、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少量阿托品、镇静、利尿、保胃、预防继发感染等对症治疗后获得痊愈.本毒物可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尽早采取措施保护生命重要脏器功能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林惠芬;马福云;陶晓华;沈宝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化学事故应急预案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该文对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与实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制定化学事故应急预案的原则与要求、制定的方法与主要内容、应急救援程序、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等方面对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如何制定与实施进行简要探讨.

    作者:王如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测结果分析

    该文分析了天然矿泉水中微量元素的成分及含量,查找了造成微生物污染的原因,探讨了改进微生物检验的方法.

    作者:沈秋菊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职业性急性硫化氢、甲烷中毒6起事故调查分析

    该文对6起职业性急性硫化氢、甲烷中毒事故的工作场所、毒物来源、临床表现、现场检测结果等进行了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

    作者:白韶英;王如刚;康秉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急性氮氧化物中毒48例分析

    该文对48例急性氮氧化物中毒病例进行了临床分析,对氮氧化物中毒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特点进行了讨论,强调急性氮氧化物中毒潜伏期较长,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提出4条救治要点,对预防措施也提出了建议.

    作者:夏玉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浅析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化疗药物常造成血管平滑肌痉挛,血管内膜损伤,导致不同程度静脉炎的发生.它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也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困难的程度,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因此在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时,预防及治疗静脉炎尤为重要.近几年,我科陆续收治了几名白血病患者,在静脉应用化疗药物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一些方法,浅析如下:

    作者:仇翠霞;庄伟;黄爱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主管: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主办: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