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起柴油助燃引起急性有机溶剂中毒事故的调查与处理

刘长胜;王凡;徐洪有;许恕中

关键词:柴油, 有机溶剂, 中毒, 调查
摘要:朝阳市某供热公司因使用不合格柴油助燃,造成5人轻度有机溶剂中毒,13人出现吸入反应,中毒的5人除1人遗有中毒性类神经症之外,其余全部恢复正常.现场测定:甲苯平均浓度为233.3mg/m3,二甲苯平均浓度为433.3mg/m3,苯平均浓度为42.0mg/m3.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相关文献
  • 上海首次运用高科技手段举行灾害事故应急处置演练

    2002年3月底新成立的上海市减灾办公室,首次组织运用了高科技手段对灾害特大事故应急处置演练.其目的:①重点演练上海市救灾应急指挥中心的启动和运作有关程序;②检验组织、信息、资源三整合的能力;③促进有关指挥、辅助决策和保障人员掌握指挥、信息、通信要素的基本配置和运用方法;④进一步明确各相关灾种部门的职责与任务;⑤尚须改进不足之处.

    作者:阮会良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一起蕃薯地窖CO2中毒事件调查分析

    浙江省余姚市2002年发生一起急性CO2中毒事件.通过临床表现、现场采样监测及实验室检查确诊.分析该类事件多发生于缺乏预防知识,贸然进入贮藏蔬菜的地窖所造成.

    作者:倪素红;邵迪初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某稀土生产厂放射卫生学初步调查

    为保障稀土作业人员及公众的健康与安全,用BH3103型便携式X、γ剂量仪测定场所设备γ照射量率,FJ-2207α、β表面沾污仪测定总α、总β污染控制水平.压滤机照射量率平均值超过标准6.4倍,几条稀土化合物分离生产线设备局部位置照射量率超标,所测总α、总β均未超过控制水平,稀土生产应按放射性工作进行管理.

    作者:成君方;范金荣;边云秀;袁杨;汪春亮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一起急性有机氟吸入事故的调查

    本文通过对一起急性有机氟吸入事故调查处理,阐述了有机氟的理化特性及其急性中毒早期表现特点,讨论本次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经验教训.

    作者:徐进;余清卿;王荣仙;余延山;兰天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急性光气中毒的临床特点研究

    目的探索急性光气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本院近28年120例急性光气中毒的病例资料,重点对发病时间、临床所见、诊治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急性光气中毒的潜伏期1.5h~3d.中、重度中毒组中,现场及时处理组的潜伏期较未及时处理组延长(P<0.05).临床表现以呼吸系统症状体征为主,其中呼吸频速、发疳、泡沫痰主要发生在重度中毒组中的ARDS病例.心肌损害发生率各中毒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轻度中毒组中,入院时X线胸片异常率显著高于肺部听诊阳性率(P<0.01).结论急性光气中毒时,若现场能得到及时处理,可使潜伏期延长;肺是靶器官;心肌损害发生率随着中毒程度的加重而增高;X线胸片改变往往早于临床体征,可作为早期重要检测手段之一.

    作者:王招兄;李思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腈纶生产中职业危害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腈纶生产的职业危害情况.方法对某腈纶厂生产车间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和对作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结果生产车间丙烯腈浓度为7.17(0.2~53.3)mg/m3,腈纶粉尘浓度为4.2(0.1~24.0)mg/m3,噪声85dB(A)以上的声源占91.2%.丙烯腈对作业人员主要造成头晕、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胸闷、食欲不振、恶心、咽部充血等表现;腈纶粉尘对上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作用.结论采取隔离操作、个人防护等综合措施,可有效保护工人健康.

    作者:夏猛;王龙义;赵海峻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一起汞中毒事件的调查与分析

    由于拆除汞污染设备发生一起涉及33人的汞中毒事故.病人尿汞在1.40~4.08μmol/L,超过正常参数值4.6~15.3倍(尿汞正常参数值为0.25μmol/L)[1].经用DMPS(二巯基丙磺酸钠)驱汞3~5个疗程后,病人汞尿基本恢复正常.拆除汞污染设备必须认真做好防护工作.

    作者:马明英;刘秀玲;刘峪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宾馆用一次性卫生用品卫生质量调查与分析

    为了解我市宾馆用一次性卫生用品状况,减少劣质产品带来的危害,用国家规定的标准检验方法对微生物指标和卫生化学指标进行检测.宾馆用一次性卫生用品,1999年微生物指标总合格率为60%,卫生化学指标合格率为100%,2000~2001年微生物指标总合格率为81.87%.随卫生监督监测力度加强,我市宾馆一次性卫生用品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作者:王连生;李鲁宁;杨金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苯接触人群中GSTμ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目的探讨苯中毒患者GSTμ基因缺失频度,为进一步研究GSTμ基因缺失与苯白血病之间的关系寻找线索.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GSTμ基因型.结果对照组、苯接触组、轻度苯中毒组、中度苯中毒组、重度苯中毒组GSTμ基因缺失频率分别为46.88%、51.79%、53.75%、56.00%、84.84%.进行2×K表的x2检验结果显示:x2=9.6555,P<0.05,说明苯接触者中毒的程度与GSTμ基因缺失有关.结论GSTμ基因缺失可能是苯中毒的危险性因素之一.

    作者:王文静;项翠琴;陈纪刚;张云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某工程劳动卫生设施效果评价

    依据国家有关劳动卫生法规及卫生标准,对某工程生产中有害因素采取的防护措施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和卫生标准进行鉴定评价,经劳动卫生调查和现场测试结果认为基本达到预期效果,但通风除尘设施还需改进完善.

    作者:路晓萍;李颖;张吉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淄博市废弃放射源管理情况调查与建议

    通过淄博市废弃放射源管理情况调查,摸清了现存于企业中的废弃放射源状况,全市有27家单位库存废弃放射源共55枚,放射性总活度59.42GBq,分析了主要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了完善放射源档案,做好废弃源管理权移交等建议.

    作者:汪春亮;成君方;袁杨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一起柴油助燃引起急性有机溶剂中毒事故的调查与处理

    朝阳市某供热公司因使用不合格柴油助燃,造成5人轻度有机溶剂中毒,13人出现吸入反应,中毒的5人除1人遗有中毒性类神经症之外,其余全部恢复正常.现场测定:甲苯平均浓度为233.3mg/m3,二甲苯平均浓度为433.3mg/m3,苯平均浓度为42.0mg/m3.

    作者:刘长胜;王凡;徐洪有;许恕中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一例急性重度氮氧化物中毒的早期诊断与救治

    氮氧化物水溶性低,潜伏期长,中毒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易被忽视.早期诊断及时防治肺水肿至关重要,注意避免误诊,延误治疗时机引起严重临床后果.

    作者:李艳萍;张立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浅谈工业X射线的辐射防护

    工业X射线探伤对现场及周围环境会产生一定的辐射危害,尤其对现场工作人员危害较重.所以,要加强现场辐射防护,对从事工业X射线探伤人员定期进行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和健康体检,并对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检测.

    作者:王希忠;孟冰;袁杨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一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发脑疝的抢救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统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与病因、出血部位、出血量、有无并发症及是否得到适当治疗有密切关系.下面介绍我科于1999年4月收治的一位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发脑疝的抢救护理.这位患者经过及时抢救,精心护理,脑疝解除,生命体征平稳,住院58d痊愈出院.

    作者:程蕾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某工程竣工验收劳动卫生评价及整改措施

    气体分馏工程中职业性危害因素有H2S、NaOH、液化气、噪声等.H2S是工程防护中的重点,采取了密封防腐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在验收监测评价中,发现液化气超标,及时采取防泄漏等改进措施,使工程达到合格水平.

    作者:马明英;刘学成;王宝卓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重体力劳动者腰背痛疾患的调查研究

    目的研究和分析腰背痛对重体力劳动作业者的影响.方法比较两组的患病率、复发率、缺勤天数及其治疗费用.结果重体力劳动者的患病率和100人年的缺勤天数显著高于对照组,重体力劳动组的医疗费用是对照组的9.03倍.结论腰背痛不仅影响体力劳动者的健康,且消耗大量的卫生和社会资源.

    作者:余慧珠;马爱英;严爱珍;秦逸秋;李建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淄博市各级医院消毒工作质量监测分析

    医院消毒是预防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为掌握淄博市各级医院消毒工作质量,加强消毒工作质量管理,对辖区内56处各级医院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董恒兰;翟云丽;孙秀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一起急性苯中毒死亡事故的调查

    该文报告某建筑工地在地下坑内进行防水作业时,由于未佩戴任何防护用品,又无通风设备,所用防水涂料苯占58.5%,造成一人死亡,一人中毒的事故.建议施工管理人员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工人也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以免悲剧重演.

    作者:王彦宏;袁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汞对女工生殖机能及其子代健康的影响

    为探讨汞与作业女工生殖机能及其子代健康的关系,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接触组各项检查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痛经、经量增多、自然流产、早产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长期接触汞对作业女工生殖机能及其子代健康有一定的影响,提示我们在加强女工劳动防护的同时,更要加强女工的卫生保健.

    作者:周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主管: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主办: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