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莉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管、神经病变引起下肢感觉障碍形成溃疡(坏疽)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足部疼痛、皮肤溃疡或肢端坏疽等[1].它是糖尿病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生率的逐年升高,糖尿病足患病人数也在逐年增多,据统计,在我国糖尿病足患病率为0.9%~14.5%[2],而被截肢者占了非外伤性下肢截肢患者的50%.我科对糖尿病足患者采取非手术疗法,并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芦志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五更泻是指发生于黎明前的腹泻,又称晨泻、鸡鸣泻.是一种原因不明,而且与自身免疫有关的慢性泄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2000-03-2006-10,我们采用温补止泻汤治疗五更泻患者7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盛;高丽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3-04-2004-04,笔者采用活血排石汤配合胆肾排石仪治疗输尿管结石2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2-01-2005-06,笔者运用胃复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8例,并与猴头健胃灵胶囊治疗66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郝中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0-06-2005-06,我们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翠芬;牛玉红;关亦兵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1-01-2005-10,我们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3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确定诊断标准.临床症状:下腹及腰痛,下腹坠胀,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排便时及月经前后加重,可伴有低热,月经量增多和白带增多.妇科检查:子宫常呈后倾后屈,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输卵管炎时在子宫一侧或两侧可触及条索状物,并有轻度压痛,盆腔结缔组织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在盆腔一侧或两侧摸到包块.盆腔B超检查:可有附件增厚、炎性包块、盆腔积液等.
作者:孙良秀;吴桂黔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6-04-2006-09,笔者运用茴香橘核丸加减治疗功能性腹痛27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7例均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患者,男10例,女17例;年龄小28岁,大67岁,平均47.2岁;病程短6个月,长6年,平均2.6年;有腹部手术史者6例.
作者:张海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法很多,但效果不满意.我们采用钩针松解术配合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庚聪;毛德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成人斯蒂尔病(adult onset still's diseases,AOSD)是一种少见类型的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比较分散,没有特异性理化检查标准,临床容易误诊.笔者曾遇1例女性患者,经排除诊断确诊为 AOSD,经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收到良好效果.兹将治疗经过及体会叙述如下.
作者:杨玉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马艳东(1958-),河北省衡水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河北省第二批中医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科技成果鉴定专家、医疗事故鉴定专家、《河北中医》杂志常务编委.马老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医术精湛.我们常随诊于旁,受益匪浅,现将老师诊治失眠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曹清慧;田红军;路志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3-08-2006-05,笔者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62例,并与宁心宝治疗3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复视是脑干血管病的症候.笔者在深入研讨其中、西医发病机制基础上,探索采用针刺治疗中风后复视,积累了一定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崔娅晖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笔者在中医界工作多年,从临床到管理都有所经历.特别是近年来,因工作关系,曾陪同有关领导或专家到过我省部分市、县级中医院检查或了解情况.通过实地观察和了解,对中医院的现状和发展有所思考.下面仅就笔者所见所闻谈一些不成熟的思路和建议.
作者:董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网球运动员、砖工、瓦工、木工、洗衣工.中医传统的针灸疗法、推拿疗法、中药外敷以及西医的局部封闭疗法,对该病都有一定的疗效,但疗程长,容易反复,而且某些顽固病例,很难用非手术方法见效.2004-03-2006-03,笔者采用小针刀配合超短波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3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爱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骨氏葆胶囊治疗成年人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优势,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105例成年人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0例应用骨氏葆胶囊,每次6粒,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35例应用维生素D 10 000 U,每日1次,钙片500 mg,每日3次口服.2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采用双能X线即时成像骨密度(骨龄)测量仪测量治疗前后腰椎(L2~L4前后位)骨密度值,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骨氏葆胶囊治疗成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显著,宜于推广.
作者:杨嘉萍;王金榜;丁晨光;霍素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5-04-2006-12,我院观察了宫血康汤在促进产后子宫缩复等方面的作用,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妇产科1640例正常住院自然分娩的初产妇,无合并症、并发症;足月妊娠,即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间分娩[1],所产新生儿体质量>2 500 g,<4 000 g者.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法,随机分成2组.宫血康组820例,年龄21~28岁;新生儿平均体质量(3 227.8±0.8)g;空白对照组820例,年龄21~28岁;新生儿平均体质量(3 224.5±1.0)g.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常雅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通腑清脑合剂灌肠治疗中枢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例中枢性发热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用通腑清脑合剂保留灌肠,每日2次;对照组用羚羊角注射液、安痛定注射液及地塞米松注射液,每日2次肌肉注射.治疗3日及1周后观察体温变化.结果 用药3日及1周时,2组体温下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通腑清脑合剂灌肠能明显缩短发热时间及发热程度,是治疗中枢性发热的有效方法.
作者:魏勇军;张军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是近年才发现的少见性病,1972年由日本学者报道,儿童发病,发病原因不明,属于免疫器官受累的变态反应性疾病[1].2006年,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坏死性增生淋巴结病30例,报告如下.
作者:崔淑范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和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维脑路通注射液24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疏血通注射液4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2组均15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统计疗效,并观察对脑血流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6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椎动脉(VA)血流速度、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有效药物,能提高VA、BA血流速度.
作者:周义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脾胃学说与升降学说均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中医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学习、研究这2种学说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它们的内容及其形成发展过程有很多重叠和交叉之处,如果把它们汇成两条线,这两条线并不是平行的,而是时有交点甚至紧紧缠绕在一起,是不可分的.简而言之,升降之中见脾胃,脾胃之中寓升降.
作者:常爱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