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维平
2005-05~2006-02,我们运用疏肝通窍法治疗肝气郁结、风痰上扰型耳鸣45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均为门诊患者,男19例,女26例;年龄大75岁,小16岁;病程长20年,短6日.所有病例除耳鸣外,大部分伴有听力下降,头痛心烦,口苦咽干,睡眠欠佳,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等肝气郁结、风痰上扰的表现,检查见鼓膜混浊、增厚、内陷.
作者:熊霖;付雨;陈晴;陈炜;雷剑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各34例.2组均予相同的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血府逐瘀汤,对照组加服复方丹参片.观察2组症状疗效及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心电图ST段下移、T波倒置、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 症状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4%,对照组为61.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为(1.80±0.40)次/日,持续时间为(11.8±2.40)min,心电图ST段下移为(0.14±0.08)mV,T波倒置为(0.20±0.09)mV,与对照组治疗后(3.21±0.68) 次/日、(15.8±3.60) min、(0.15±0.07) mV、(0.25±0.08) mV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胸痛、气短、心悸证候积分分别为(1.35±0.97)、(1.28±0.30)、(1.10±0.40)分,与对照组治疗后(2.13±0.47)、(1.45±0.52)、(0.44±0.52)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能有效缓解心绞痛发作,并有效改善血瘀证候.
作者:万雪原;刘桂鸾;王淑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2003~2005年,我们采用化脓灸后黑膏药外贴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180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80例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其中男109例,女71例;年龄15~78岁;病程短2年,长49年.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0例,对照组60例.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沙建梅;邓筱娟;邵志赤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止汗灵颗粒治疗小儿多汗症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小儿多汗症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予止汗灵颗粒,每次10 g,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20例,予生脉饮口服液,每次10 ml,每日3次口服.2组均14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为65.0%,对照组痊愈率为35.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止汗灵颗粒治疗小儿多汗症气阴两虚型疗效确切.
作者:吴艳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0~2005年,笔者以腰夹脊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并与腰部膀胱经穴治疗4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部80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均为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未经手术或局部注射治疗,发病至就诊时间均为1个月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18~70岁,平均44岁;初发15例,反复发作25例;L2~3突出3例,L4~526例,L5~S1 11例,同时2个椎间盘突出8例,3个椎间盘突出3例,酸麻重胀向双下肢放射者8例.对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18~68岁,平均43岁;初发16例,反复发作24例;L2~3突出2例,L4~524例,L5~S1 14例;同时2个椎间盘突出6例,3个椎间盘突出2例,腰部酸麻重胀向双下肢放射者6例.
作者:高德亨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的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血浆内皮素(ET-1)含量的影响,探讨其保护心肌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Wister大鼠8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20只.血府逐瘀汤组、消心痛组、模型对照组同时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3日造模,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造模后分别给予:血府逐瘀汤组继续皮下注射ISO 7日,同时中药血府逐瘀汤灌胃14日;消心痛组继续皮下注射ISO 7日,同时硝酸异山梨酯灌胃14日;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灌服同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14日.分别于实验第10日、17日各处死一半动物取血,检测各组大鼠血清NO、ET-1的含量.结果 血府逐瘀汤组和消心痛组NO含量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P<0.05),血府逐瘀汤组NO含量高于消心痛组(P<0.05);血府逐瘀汤组和消心痛组ET-1含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血府逐瘀汤组ET-1含量低于消心痛组(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可以提高血清NO的含量,而降低血浆ET-1的含量,且优于消心痛,具有明显抗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
作者:牛占忠;沈娟;范书萍;李凤云;刘新菊;马艳凯;马艳艳;王峥嵘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前对于产后病的临床治疗强调中医疗法,同时也广泛开展了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尝试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气血两虚型产后病,并对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作出评价,现报告如下.
作者:范书萍;齐向红;冯静;李丽;牛云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0例,Ⅰ组采用基础治疗加补阳还五汤治疗,Ⅱ组采用基础治疗加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Ⅲ组采用基础治疗加补阳还五汤加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观察3组疗效、临床症状、胫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血流变学指标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 Ⅰ、Ⅱ、Ⅲ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65.0%、95.0%,Ⅲ组与Ⅰ、Ⅱ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与Ⅱ组比较除口干症状外均无显著性差异,Ⅲ组与Ⅱ组比较诸症状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3组治疗前后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期、传导速度、波幅均有改善,Ⅲ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Ⅰ与Ⅱ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组与Ⅱ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组与Ⅰ组治疗前后比较全血黏度和血脂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组与Ⅰ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Ⅲ组与Ⅱ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好.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近年来,开发并应用中草药治疗癌症有了长足进展.临床上在有效应用其治疗疾病的同时,也相继出现了许多不良反应和毒性反应.兹就一些抗癌中草药在临床应用时出现的毒副作用和应对救治措施做一表述和探讨.
作者:丁健;韩佳;韩秀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吴良德是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院退休名老中医.他精读<伤寒论>、<温病学>等医著,对中医有很深的造诣,擅长内科杂病诊治.因其医德高尚,医术高明而慕名者众.笔者有幸跟随其学习,深得吴老的指教,感悟颇深.现就吴老对感冒的独到见解和辨证治疗介绍如下.
作者:陆汝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4-01~2006-03,我科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心绞痛100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男61例,女39例;年龄65~86岁,平均72.4岁;心绞痛病史5~20年,平均8.7年.
作者:魏群;周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因心力衰竭时通常伴有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的被动性充血,故又称之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几乎所有类型的心脏、大血管疾病均可引起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为内科危重病之一,若不积极有效治疗,其病死率甚高.2003-01~2006-01,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64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64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发平;孟晓敏;柴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临床上以突发腰腹部绞痛、肉眼或镜下血尿伴恶心、呕吐等为其特征. 2003~2005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9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健明;江维康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2-03~2006-03,我们运用复律汤治疗室性期前收缩100例,并与口服心律平治疗5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部150例均为山东省茌平县中医医院内科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龄大75岁,小16岁,平均47岁;病程长15年,短2个月,平均3年5个月;心肌炎3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3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20例,不明原因6例.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大72岁,小17岁,平均45岁;病程长14年,短3个月,平均3年2个月;心肌炎22例,冠心病1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不明原因4例.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付以才;李维华;于惠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颈肩痛是中老年常见病,肩关节周围炎、胸廓出口综合征、颈椎病等为其主要病因.1994年陈德松[1]提出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肩胛背神经卡压为引起颈肩痛的重要原因之一.2000-01~2005-10,笔者采用局部封闭配合颈椎牵引治疗肩胛背神经卡压1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雪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4~2005年,笔者采用梅花针配合局部封闭治疗斑秃28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小25岁,大48岁;病程短2个月,长3年.局限性斑块脱发少1处,多7处;斑片面积小2 cm×1.8 cm,大4 cm×3.8 cm.
作者:宋宁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温胆汤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防治作用.方法 取Wister大鼠50只,体重180~200 g,适应性饲养1周,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温胆汤组、血脂康组、辛伐他汀组.除空白对照组喂基础饲料外,其余各组均采用高脂乳剂灌饲方式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喂养10日后眼球取血,测得受试动物血清中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升高,说明高脂血症模型复制成功.30日后,运用药理学方法,观察温胆汤对高脂血症成年大鼠血清中TC、TG、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的影响,并与西药辛伐他汀、中成药血脂康进行比较.结果 温胆汤能显著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中的TC、TG、LDL-C,升高血中的HDL-C,且疗效优于血脂康.结论 温胆汤能有效调节机体脂质代谢,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引起的疾病,对脂肪肝、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的有一定应用价值.
作者:王燕;武晓宇;马伯艳;张福利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失眠症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日益增多,由于缺乏权威的疗效评判方法和标准,临床报道中选用的量表各异,为临床研究带来了困惑.本研究采用主观量表来评定中药疗效,并对量表数据相关性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常诚;姜亚军;邹建东;李如英;陆海芬;骆守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妊娠发热在中医学文献中的记载有妊娠伤寒、妊娠温病、妊娠疟疾等,均由外感所致.就妊娠气虚发热、阴虚发热、湿郁发热等论述较少.黄芩、地骨皮在古代文献中,直接提及可治妊娠发热的功用则更少有论及.笔者在治疗妊娠发热中,除外感者疏风解表外,气虚者宜补气除热,阴虚者宜养阴清热,湿郁者宜祛湿解郁清热,攻补兼施,常可取得较好疗效.现举验案2则如下.
作者:鲍庆堂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舌下络脉是位于舌系带两侧纵行的大络脉,是了解气血运行状况的首选之处[1].肺癌的形成是气血津液亏虚瘀滞的结果[2],因此肺癌患者舌下络脉必然有相应的变化.我们探讨了肺癌患者舌下络脉形态变化规律,希望能对肺癌高危人群普查初选、肺癌患者早期诊断、治疗等有益.
作者:周俊琴;陈建国;黄东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