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骄;骆斌;贾海骅
麻木可发生于多种疾病之中,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症状之一,一般多发于四肢或手指、足趾,亦有仅见于面部一侧或舌根等部位.1998-01~2002-10,笔者对85例肢体麻木患者采用补阳还伍汤加味治疗并配合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喜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999~2000年,笔者用小柴胡汤治疗胃切除后胆汁反流性胃炎80例,并与胃达喜治疗78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道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2000-06~2002-06,我科采用生脉注射液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40例,并与西药常规治疗4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常延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由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炙甘草、大枣所组成.治疗寒热互结,脾胃虚弱之证.症见心下痞满不痛、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等.笔者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妊娠病,每获良效,兹介绍如下.
作者:段淑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疱疹性口炎(Herpetic Stomatitis,HS)是发生于口腔黏膜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性疾病.原发性疱疹性口炎(Primary Herpetic Stomatitis,PHS)表现为一种较严重的龈口炎--急性疱疹性龈口炎,儿童较多见,患儿常有发热、头痛等前驱期全身症状,口腔形成水疱、溃疡时疼痛剧烈,影响进食.目前尚无特效药物.1997-10~1999-05,我们应用抗病毒口服液治疗PHS 57例,并与无环鸟苷治疗5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海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2000~2002年,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尖锐湿疣42例,并与单纯手术切除治疗36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云;刘建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2000-05~2001-07,笔者用黄龙汤加减治疗老年便秘83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付朝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高脂血症、高黏血症在临床上极为常见,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人群中患病率更高,现代医学治疗以他汀类效果明显,但长期服用副作用大,停药后易反弹,且价格昂贵,难以广泛应用.2001-10~2002-09,我科自拟通脉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高黏血症320例,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广辉;吴焕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症,病情轻者经药物和针灸治疗多能痊愈和康复.而顽固性面神经麻痹由于神经损伤严重,特别是神经完全变性的患者,采用传统的针灸疗法往往难以治愈,多数留有后遗症,即使恢复,疗程亦长.1999-12~2002-10,我们采用电针加拔罐方法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42例,并与单纯电针治疗37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芬兰;李珊;吴丽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2002-01~12,我们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3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5~35岁9例,35~45岁21例;体力劳动者13例,非体力劳动者17例;病程6个月~1年17例,2年13例.
作者:马德龙;李学芹;马红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补虚祛瘀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3 78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 166例,采用补虚祛瘀法治疗,口服自拟补脾消痹丸(汤),对照组623例,口服消炎痛和雷公藤片.2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7%,总显效率为48.0%,毒副反应发生率为9.66%;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1%,总显效率为12.0%,毒副反应发生率为21.18%,2组比较总有效率、总显效率、毒副反应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在减轻关节疼痛及肿胀,改善关节功能,降低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水平,X线分期改善及远期缓解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补虚祛瘀法治疗RA疗效确切.
作者:刘兴远;刘金和;刘丽娜;冯金竹;王辉;陈新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脑发育时期发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CP发生率为1.8‰~6‰[1],目前国内外无明确特效的治疗手段.1998-12~2001-07,我科采用针刺为主治疗CP 22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蕾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1988~2002年,笔者应用电针下关、合谷穴为主,并配合患侧面部红外线照射,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6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玲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IgA肾病是以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为特征,临床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在肾科疾病中极为常见.因其发病率高,且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迄今无特效西药,所以越来越引起许多研究者的关注.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聂莉芳主任医师业医30余载,通过师承方药中、王绵之、时振声诸位前辈,把长期的临床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在肾病辨治,尤其是在IgA肾病辨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作者:张晓林;雷国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2002-03~2002-08,我们自拟定痛饮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8例,男24例,女34例;年龄大65岁,小39岁;病程长9年,短1年.均符合反流性食管炎诊断标准[1].
作者:刘国凤;岳玉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急性中风发病后,常伴有发热.2000~2002年,我们对急性中风发热患者30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卫;杨佩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碟脉灵注射液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用碟脉灵注射液治疗,对照组28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2组均10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碟脉灵注射液治疗眩晕疗效确切.
作者:于志英;孙武;郭鸽;郭慧;张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998~2002年,我们应用苓桂术甘汤加牵引治疗痰湿内停型颈性眩晕5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新顺;韩清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启膈Ⅰ、Ⅱ号方抗肿瘤的机制.方法运用MTT法观察启膈Ⅰ、Ⅱ号方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对BALB/C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启膈Ⅰ号方、Ⅱ号方能抑制人白血病细胞株K 562、人胃癌细胞株BGC 823、人食管癌细胞株TE 13的增殖,并能促进BALB/C小鼠脾细胞的增殖.结论启膈Ⅰ、Ⅱ号方对肿瘤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能增强免疫功能.
作者:刘亚娴;李际君;付小梅;单保恩;刘羽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