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彩;白银亮;贺东强
目的 了解我院肿瘤科中成药的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11-2013年肿瘤科中成药的用药种类、用药金额、使用频度以及日均费用等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 我院中成药的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单品种方面,胶囊剂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比例达到了40%以上.结论 肿瘤科的中成药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高小宁;黄国兴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薏苡附子败酱散(汤)为治疗肠痈的传统经典方剂,目前临床已拓展运用于消化、妇科、泌尿外科及肛肠科等多疾病的治疗.本文对该方剂及其加味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期冀给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张保国;刘庆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以促进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随机抽取2013年门急诊中药注射剂处方和住院中药注射剂医嘱进行点评,统计超说明书使用率、超说明书用药类型分布,并评价其合理性.结果 共抽取门急诊中药注射剂处方24 543张、住院中药注射剂病例519份,共包括21种中药注射剂,门急诊超说明书使用率为27.32%,住院为56.07%;超说明书类型主要表现为超溶媒(门急诊42.81%、住院83.16%)、超单次剂量(门急诊70.50%、住院55.67%)、超疗程(住院31.62%)、超适应症(住院20.62%).结论 医院中药注射剂超说明书用药现象较为严重,大部分为没有依据的不规范用药,应加强干预措施,规范合理使用.
作者:谭朝丹;时扣荣;刘娟;顾伟鹰;陈伟成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我院门诊中药房不合理处方进行处方干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14年1月至7月中药房药师在日常审核处方工作中发现并及时干预的248份处方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药师干预的处方主要涉及女性患者和老年患者;涉及临床科室主要集中于耳鼻咽喉科、皮肤科、儿科及妇产科;不合理处方主要体现在不规范处方、用法用量不合理处方、重复给药、适应症不宜、配伍禁忌、遴选药品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等方面.结论 药师进行处方干预可以加强处方管理力度,提高处方质量,促进临床用药规范性,预防潜在危险的用药失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实现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治疗.对于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提高医疗品质,改善医患关系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陶贤琦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应用加味当归补血汤对阿霉素肾病模型大鼠足细胞功能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洛汀新组、加味当归补血汤组.分别于造模前和造模后第1、3、5、7周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实验结束时取肾组织进行光镜、免疫组化检测,用RT-PCR、Wetem blot方法对TGF-β1、ILK等蛋白表达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加味当归补血汤可以明显减少尿蛋白的漏出,而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结果均提示加味当归补血汤组、洛汀新组对TGF-β1、ILK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并与肾病蛋白nephrin表达密切相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当归补血汤通过抑制TGF-β1/Smad/ILK信号通路对阿霉素肾病模型大鼠的足细胞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彦裕;陈琳;魏明刚;程宗琦;费梅;熊佩华;缪丽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介于脑部毛细血管与脑组织之间的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是一层难以通过的生理屏障,其限制了药物从血液向脑内的转运,从而为治疗脑部疾病药物的递送设置了障碍,98%以上小分子以及100%大分子药物难以入脑.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的方法是采用纳米药物递释系统以增加药物的脑内递送.近年来,中药纳米制剂发展迅速,可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深处,提高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浓度及滞留时间,增加对脑内病灶部位的靶向性,提高治疗脑部疾病的效果.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中药纳米制剂在脑部疾病治疗中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王璐婷;奉建芳;胡凯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淡豆豉异黄酮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及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组织块法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分别给予不同质量浓度淡豆豉异黄酮(1、10、100、1 000 μg/L)、1 000μg/L淡豆豉异黄酮+ 10 nmol/L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 182780、1 000μg/L大豆异黄酮进行干预,以1 nmol/L 17β-雌二醇作为阳性对照,MTT法检测成骨细胞增殖情况;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成骨细胞ERβ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TT结果显示,淡豆豉异黄酮在1~1 000μg/L范围内促进成骨细胞增殖;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1~1 000μg/L淡豆豉异黄酮上调ERβ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而1000μg/L淡豆豉异黄酮的上述作用能够被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所拮抗.结论 淡豆豉异黄酮能够促进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此作用可能是通过雌激素受体ERβ途径实现的.
作者:李琛;师哲;冯薇;牛丽颖;王鑫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熄风通脑胶囊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研究熄风通脑胶囊对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性及红细胞聚集性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熄风通脑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血浆黏度和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P<0.05);降低红细胞压积和细胞聚集性,并能显著提高红细胞的变形性(P<0.05).结论 熄风通脑胶囊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而达到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作者:曾聪彦;胡莹;高玉桥;梅全喜;钟希文;戴卫波;林慧;张文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索丹蛭降糖胶囊(太子参、丹皮、水蛭、泽泻、菟丝子等)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腹主动脉超微结构、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MCP-1)、抵抗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高糖饮食和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7组,即正常组,模型组,丹蛭降糖胶囊高、中、低剂量组,盐酸吡格列酮 组,丹蛭降糖胶囊+盐酸吡格列酮组.大鼠造模成功后分别按相应剂量药物经胃给予灌药,连续8周,处死后剪取腹主动脉进行电镜观察,并检测血管内皮细胞抵抗素及MCP-1 mRNA表达.结果 腹主动脉电镜显示治疗组内膜表面突起、增厚,内弹性膜不连贯,线粒体增多、肿胀,粗面内质网断裂及减少等情况较模型组有所改善.治疗组的MCP-1和抵抗素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均有下调,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改善情况依次为丹蛭降糖胶囊高剂量组>盐酸吡格列酮组>丹蛭降糖胶囊中剂量组>丹蛭降糖胶囊+盐酸吡格列酮组>丹蛭降糖胶囊低剂量组.
作者:鲍陶陶;杨晓春;储全根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得到一个快速、高效的对叶百部中生物碱的提取工艺,为对叶百部在医药、食品等方面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以PEG1000用量、硫酸钠用量和料液比为响应因素,总生物碱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考察以上提取条件对对叶百部中生物碱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 确定佳提取条件为PEG1000质量分数32.4%,无水Na2 SO4质量浓度0.353 g/mL,料液比1∶27.5,超声时间50 min.经验证,响应面优化的佳提取条件下对叶百部总生物碱含有量高,为9.01 mg/g,与理论预测值吻合良好.结论 与传统的加热回流法相比,本提取工艺提高了总生物碱提取率,缩短了提取时间,降低了提取温度,在百部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方面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颖坤;蔡铃潇;张爱莲;汪云珍;包志泉;严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同时测定金银花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芦丁、木犀草苷、槲皮素、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含有量的方法.方法 金银花的分析采用Agilent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50 nm;体积流量1.0mL/min;柱温30℃.结果 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芦丁、木犀草苷、槲皮素、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分别在0.228~2.280 μg(r=0.999 6)、1.588~15.880 μg(r=0.999 8)、0.102~1.020 μg(r=0.999 5)、0.026~0.260μg(r=0.999 4)、0.030 ~0.300 μg(r=0.999 2)、0.016 ~0.160 μg(r=0.999 3)、0.026 ~0.260μg(r=0.999 4)、0.046 ~0.460 μg(r=0.999 5)、0.430 ~4.300 μg(r=0.999 3)、0.702~7.020 μg(r=0.999 6)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9%(RSD为2.9%)、100.2%(RSD为2.6%)、102.9%(RSD为1.7%)、99.7%(RSD为2.7%)、103.1%(RSD为0.8%)、100.7%(RSD为2.9%)、101.13%(RSD为1.8%)、99.5%(RSD为2.9%)、100.8%(RSD为1.4%)、102.2%(RSD为1.9%).结论 该方法灵敏、准确,可为金银花的质量评价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其中,来自江苏、山东、河北和河南省10个样品中的新绿原酸含有量差异大.
作者:王春秋;李雯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采用电子舌技术鉴别生黄连、酒黄连、姜黄连及萸黄连.方法 从四川、重庆、湖北和云南收集10批黄连,炮制并提取后得到40批水提液,然后采用软独立建模分析(SIMCA)、主成分分析(PCA)、判别因子分析(DFA)、线性判别分析(LDA)及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模型(BP-ANN)对该技术进行评价.结果 黄连饮片电子舌的响应味觉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其中SIMCA模型能区分黄连炮制品与生品;PCA模型显示黄连及其不同炮制品有明显区别;DFA模型对黄连及其不同炮制品区分识别的正确率达100%;LDA模型的初始判别率以及交叉验证识别率也均为100%;BP-ANN模型对测试集未知样品的判别率为91.7%;所有样本的综合判别率为99.4%.结论 电子舌技术能实现黄连及其炮制品的味觉特征客观化,从而对它们进行鉴别区分.
作者:周霞;杨诗龙;胥敏;万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p38MAPK)信号通路在参苓白术散调控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3、AQP4表达中的作用.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氯化钠注射液)、参苓白术散组、U0126+参苓白术散组、SB203580+参苓白术散组.除正常组外,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灌肠,结合环境与饮食干预复制.14 d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AQP3、AQP4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mRNA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大鼠AQP3、AQP4蛋白表达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参苓白术散组大鼠结肠组织AQP3、AQP4蛋白及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B203580+参苓白术散组及U0126+参苓白术散组大鼠结肠组织AQP3、AQP4蛋白及mRNA表达较模型组有较小幅度升高,与正常组和参苓白术散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参苓白术散可显著改善大鼠结肠组织AQP3、AQP4蛋白及mRNA表达,ERK/p38 MAPK信号通路参与了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AQP3、AQP4表达的调节作用.
作者:李姿慧;王键;蔡荣林;刘晓丽;蒋怀周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真元颗粒干浸膏(刺五加、青蒿、葛根、防风、甘草等)中绿原酸、葛根素、升麻素苷、甘草苷和甘草酸5种有效成分的含有量.方法 真元颗粒干浸膏以40%甲醇提取,采用Agilent SB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2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0 nm(0~ 43.5 min,66.5 ~ 104 min)、300 nm (43.5 ~66.5 min).结果 绿原酸在10.3~82.4 μg/mL、葛根素在5.9 ~ 46.8 μg/mL、升麻素苷在2.5~ 19.9 μg/mL、甘草苷在33.3 ~ 266.0μg/mL以及甘草酸铵在72.0~385.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3),平均加样回收率(n=9)为99.7% ~ 100.6%,RSD≤1.4%.结论 本法简便易行,重复性好,准确度高,能有效控制真元颗粒干浸膏的质量.
作者:李媛媛;山金凤;谭清杰;蒋建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检测气虚血瘀证大鼠接受活血胶囊治疗后血浆中9种氨基酸的浓度.方法 将采用力竭游泳与饥饿造模的40只SD大鼠分成气虚血瘀模型组和活血胶囊组,另选10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眼球取血,血样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邻苯二甲醛进行柱前衍生.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中丝氨酸、苯丙氨酸的浓度显著升高(P<0.01),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及异亮氨酸的浓度显著降低(P<0.01).活血胶囊剂量为2~8 g/kg时,均可不同程度地逆转上述氨基酸的变化,且呈剂量依赖性关系.结论 活血胶囊能够通过影响氨基酸的浓度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气虚血瘀证的效果.
作者:马晓毅;陈勇勇;闫高颖;王晓雯;贾璞;王世祥;刘勤社;郑晓晖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藏药绿萝花的体外抗肿瘤细胞作用,为其临床合理用药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k(34)正交设计试验所获得的绿萝花水萃取干膏制剂为研究材料,以来源于不同组织器官的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肝癌细胞株HepG2、胃癌细胞株SGC7901、恶性黑色素瘤细胞株MM-A375、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EP1为研究对象,采用瘤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形态、软琼脂克隆实验及细胞凋亡检测方法,研究绿萝花体外抗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结果 绿萝花对5种肿瘤细胞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1 708.58、550.04、467.39、1 084.25、1 805.42μg/mL,其中对肝癌细胞株HepG2、胃癌细胞株SGC7901抑制效果好,且500 μg/mL绿萝花干膏制剂能引起SGC7901瘤细胞皱缩、细胞形态变圆、细胞周围变亮、细胞克隆数量减少和克隆体积变小,并能引起38.41%的SGC7901瘤细胞凋亡.结论 绿萝花干膏制剂在体外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而产生抗肿瘤作用,并具有剂量、时间依赖性.
作者:杨荣;刘群;康莲莲;王赛;韩金潭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新疆16个地区伊贝母种质资源的简单重复区间序列(ISSR)遗传多样性.方法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6个居群128份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在74条引物中共筛选出15条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然后共扩增出239条条带,其中227条具多态性,占94.98%.伊贝母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为Na=1.949 8,Ne=1.3426,H=0.219 0,I=0.350 3,Ht =0.222 7±0.026 6,Hs=0.104 6±0.005 5,Gst =0.530 4,基因流(Nm*) =0.4427,遗传一致度(I) =0.734 4~0.966 6,遗传距离(D)=0.034 0 ~0.308 8.由此可知,伊贝母种质资源在整体上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但基因交流程度比较有限.结论 新疆贝母和伊犁贝母可被区分开,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69 ~0.95之间.
作者:詹羽姣;盛萍;姚蓝;史红;张煊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消食十味丸的薄层鉴别和多指标成分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消食十味丸中荜拨、石榴、诃子和连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消食十味丸中没食子酸、肉桂酸和连翘苷的含有量,综合评价其质量.结果 消食十味丸中荜拨、石榴、诃子和连翘薄层色谱鉴别均呈阳性;没食子酸、肉桂酸、连翘苷分别在10.0 ~ 100.0 μg/mL(r=0.999 1)、1.0 ~ 5.0 μg/mL(r=0.999 3)、1.0~ 5.0μg/mL(r=0.999 5)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没食子酸平均回收率为97.5%(RSD为1.1%),肉桂酸为96.9%(RSD为1.4%),连翘苷为97.2%(RSD为1.0%).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测定3个企业生产的消食十味丸中没食子酸、肉桂酸和连翘苷的含有量基本一致.
作者:白翠兰;李昭日格图;萨仁格日乐;王青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丹参联合参附注射液干预对模型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肾脏核转录因子-κB (NF-κB)的表达、血清肌酐(Cr)、血清尿素氮(BUN)的影响,探讨其对SAP肾损害的作用机制,为临床运用丹参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重症胰腺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AP模型组、SAP丹参联合参附治疗组),各组24只.建模成功后予以药物干预,分别在术后6、12及24h将其麻醉,腹腔静脉采血检测血清Cr及BUN,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脏组织NF-κ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SAP建模后予以药物干预6、12、24 h后,SAP模型组、丹参联合参附治疗组同假手术组比较,NF-κB蛋白的表达增加,血清Cr、BUN升高(P<0.01);丹参联合参附治疗组同SAP模型组相比较,NF-κB蛋白的表达以及血清Cr、BUN减少(P<0.01);假手术组在不同时间NF-κB蛋白的表达以及血清Cr、BUN基本不变(P>0.05);SAP模型组、丹参联合参附治疗组随着时间的推移,NF-κB蛋白的表达增加,血清Cr、BUN升高(P<0.01).光学显微镜下可见,丹参联合参附治疗组的胰腺、肾脏组织炎症较SAP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 丹参联合参附注射液能够抑制SAP大鼠肾脏组织的NF-κB的表达,血清Cr、BUN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阻断NF-κB的激活可能是SAP肾损害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杨胜波;丁宪群;牛刚;张建;杨媛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瓜蒌皮提取物对体外高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衰老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s).采用MTS法观察瓜蒌皮提取物对高糖处理的HUVECs存活率的影响,β-半乳糖苷酶染色的方法分析衰老细胞,荧光探针DCFH-DA测定细胞内活性氧水平、RT-PCR法检测细胞TNF-α、IL-6的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能显著抑制HUVECs增殖反应(P<0.01),高糖孵育48 h后,SA-β-gal阳性细胞率、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TNF-α和IL-6的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与高糖组相比,不同质量浓度瓜蒌皮提取物孵育48 h HUVECs增殖率显著上升(P<0.01或P<0.05),SA-β-gal阳性细胞率、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TNF-α和IL-6的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 瓜蒌皮提取物对体外高糖诱导的HU-VECs衰老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有关.
作者:刘思妤;卢新华;谭斌;韩瑛;谷彬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