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全香
1995~1998年,笔者运用加味温胆汤治疗梅尼埃病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50例均为门诊病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30岁4例,31~40岁15例,41~50岁18例,>51岁13例;初次发病者8例,2次以上反复发作者42例;病程短1日,长20年.本组50例临床表现发病突然,头晕目眩,如坐舟车,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耳鸣耳胀,发作期常见水平眼震.CT检查除外脑血管病变.
作者:孙书亭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998~1999年,笔者运用中药口服、灌肠结合治疗卵巢良性肿瘤1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我院共收治直径<6 cm的卵巢良性肿瘤100例,其中<2 cm的9例,2~3 cm11例,4~5 cm的68例,>5 cm的12例.临床分类:良性浆液性卵巢肿瘤2例,畸胎瘤4例,卵巢巧克力囊肿23例,多囊卵巢41例,炎症性卵巢囊肿30例.100例患者以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为主,必要时行CT检查确诊.
作者:徐琴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强直性脊柱炎(以下简称强脊炎)是一种难治的风湿类疾病.目前西医尚无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药物.我国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方面,取得许多进展,我们在此基础上,探索中西医结合新疗法,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致残率.现将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强脊炎45例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王丽国;曹同军;单忠林;陈双双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补肾利水法为张仲景所重视,其所创方剂,配伍严谨,效验卓著,为历代医家广泛推崇.由于存在肾脏生理特异性,病理虚实并存的复杂性,病机互为因果的严重性,病程邪正消长、缠绵难愈的阶段性,水易变动的致病广泛性,因此,只有正邪兼顾,补肾与利水有机配合,才能真正达到治疗疾病的佳效果.
作者:聂鸿丹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症状危重,并发症多,近几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995~1997年,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30例均为男性,年龄14~56岁,以青壮年农民居多,经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流行性出血热抗体,均为1:40以上,结合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确诊.就诊时间在起病后2~4日.
作者:魏凤菊;宋书江;马军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眩晕以头晕、眼花为主要特征,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甚至自觉天旋地转,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昏厥.西医学中的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贫血、神经衰弱及某些脑部及颈椎疾病都以眩晕为主要特征.祖国医学将眩晕分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等型.
作者:庞瑾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肾复宁结肠滴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方法将14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对照组73例,2组均给予控制血压,纠正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低磷饮食及对症处理.治疗组用肾复宁200 ml结肠滴注,每日早、晚各1次.对照组口服包醛氧化淀粉,每次10g,每日3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4%,与对照组63.0%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组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改善(P<0.05);血浆总蛋白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P<0.05);血脂情况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下降(P均<0.05);2组治疗前后BUN、Scr变化和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胆固醇、甘油三酯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肾复宁结肠滴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具有起效快、疗程短、患者易接受特点,毒、副作用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左振素;刘云;颜丙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鼽宁栓剂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方法 85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50例,以鼽宁栓剂塞鼻,每日3次,每次10 min;对照组35例,口服鼻炎康,每次4片,每日3次.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0%,对照组68.6%,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显效率,治疗组40%,对照组14.3%,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结论鼽宁栓剂塞鼻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较常规疗法为优,对鼻黏膜无刺激作用.
作者:刘亚娴;景尚华;张莉;曹德英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胃下垂是内脏下垂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祖国医学认为其是由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无力托举而致,多见于瘦长体型或体质虚弱者西医无特效疗法.1992~1998年,笔者采用感应电配合针灸治疗胃下垂5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麻春丽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百日咳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尚缺少特效治疗药物.我们运用自拟百部糖浆治疗百日咳176例,效果尚较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176例,男97例,女79例.年龄<1岁33例,2~5岁97例,6~9岁34例,10~15岁9例,>16岁3例,小8个月,大26岁;病程短3日,长95日.临床表现:阵发性痉咳,发热,眼睑浮肿,结膜充血等.
作者:戴志荣 刊期: 2000年第01期
IgA肾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内科临床疾病,现代医学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笔者运用健脾益肾方治疗IgA肾炎31例,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卫国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高压氧疗法配合补阳还伍汤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48例,采用高压氧疗法配合补阳还伍汤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西医药疗法.结果治愈率,治疗组43.8%,对照组30.0%,经统计学处理,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100%,对照组82.5%,经统计学处理,P<0.01.结论高压氧疗法配合补阳还伍汤治疗脑梗死较常规西医药治疗疗效有极显著差异.
作者:李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月经过少为月经病的一种,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而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2日,经量亦少,亦称经水涩少.近年来,我们用逍遥丸配合六味地黄丸治疗月经过少2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240例,其中带节育环者156例,年龄为25~40岁;更年期妇女24例,年龄为41~50岁;青春期少女60例.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对照组各120例.2组年龄、构成、病程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临床表现小腹憋胀,月经量少,色黯红,伴心烦、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大便时干时稀.
作者:吴心芳;齐玉珍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33例为观察组,并设同期单纯西医治疗25例为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显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效率及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有呼吸道霉菌感染增多倾向.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尤其中药补肾固肺方加减在促进气胸愈合、改善全身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作用显著.
作者:彭海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逐瘀散联合调中汤治疗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采用自拟逐瘀散联合调中汤治疗65例为治疗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35例为对照组,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逐瘀散联合调中汤治疗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潘义斌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补肾活血片Ⅰ、Ⅱ号的作用机理.方法观察补肾活血片的雌激素活性,分别进行对小鼠生殖器官重量的影响及对去卵巢小鼠阴道涂片的影响试验;观察补肾活血片促排卵作用,分别进行小鼠排卵实验及兔排卵实验.结果补肾活血Ⅰ、Ⅱ号均可显著增加小鼠卵巢及子宫重量;阴道涂片示补肾活血Ⅰ、Ⅱ号可使阴道角化上皮波动性增高;补肾活血Ⅱ号可显著提高排卵数及孕酮含量;补肾活血Ⅰ号促进卵泡发育;补肾活血Ⅰ、Ⅱ号显著增加兔的子宫重量;补肾活血Ⅰ、Ⅱ号使雌二醇波动性升高.结论补肾活血片通过改善排卵的周期性调节,使排卵的内分泌变化趋于正常.
作者:桑海莉;张惠云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A)属中医痹证范畴.为一常见的免疫系统疾病,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虽有多种治疗方法可使缓解,但根治率不高,临床疗效仍不够满意.1997~1998年,笔者采用自拟独活乌头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重症患者(仅能生活自理)47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989~1998.年,我们采用<兰室秘藏>清空膏加减治疗偏头痛4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6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男16例,女28例;年龄15~54岁,平均28.2岁;病程6个月~16年,平均3.1年.对照组22例,男7例,女15例;年龄14~60岁,平均29.1岁;病程8个月~15年,平均3.2年.
作者:康广山;张庆龙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976~1998年,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100例,成功率为67%,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1 一般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100例中,男75例,女25例;年龄小25岁,大72岁,平均38.5岁;肠粘连65例,腹腔结核10例,肠扭转8例,肠蛔虫1例,肠狭窄1例,肠道畸形1例,原因不明肠梗阻12例,麻痹性肠梗阻2例.1.2 适应症的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梗阻,主要适应于单纯性粘连性(特别是不完全性)肠梗阻、麻痹性痉挛性肠梗阻、蛔虫或粪块堵塞引起的肠梗阻、肠结核等炎症引起的不完全性肠梗阻、肠套叠早期等.
作者:陈常彩;何玺方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997~1998年,我们采用七厘散治疗老年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3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皮肤专科门诊.其中男11例,女2例;年龄大73岁,小59岁,平均62岁;病程长5个月,短32日;皮疹沿肋间神经分布者8例,沿颈部神经分布者3例,同时发于肋间神经、腰骶神经者2例.所有病例经聚肌胞、阿昔洛韦、维生素B12等治疗,皮疹均在1~3周内结痂脱落,但疼痛未减轻.
作者:张昕;王松山 刊期: 200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