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抑郁症为相火不足之管见

马书玖

关键词:抑郁症, 相火不足, 柴胡桂枝汤, 温胆汤
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临床上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为特征,并伴有思维迟缓和精神运动性抑制等改变,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中医虽无此病名,类似描述多见于”郁证”、”百合病”、“脏躁”、”梅核气”等病证中.中医传统多认为抑郁症乃情志不遂所致,辨证以肝气郁结为病机核心.笔者参阅古今文献,结合临床观察,提出抑郁症当以相火不足论治,病机为相火不足,心神无以振奋.阐述管见如下,请同道指正.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从新医学模式看艾滋病防治中的守与攻

    笔者分别从新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三个方面,运用中医治未病、已病思想,重点论述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应当重视的守护正气、攻击毒邪两个方面问题辩证统一的问题,得出生物疗法不令人满意,心理疗法是不容忽视的,而体现中医治未病思想,以预防为主的社会守护则是HIV/AIDS防治的重中之重,如果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治工作中没有中医的参与是不可思议的重要结论.

    作者:周立华;彭银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慢性肾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肾炎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之简称,小部分病人是未治愈的急性肾炎演变而来,但多数则是未曾患过急性肾炎之病例.起病方式与链球菌感染后的肾炎不同,因此二者并非同一病因引起,引起慢性肾炎的病因虽未完全阐明,但仍认为是变态反应所致,然而病情持续不愈的原因目前尚为明了,可能与身体免疫因素有关,临床表现颇为多异,且病情冗长,以水肿、蛋白尿、高血压为主要表现.因病情反复发作,肾小球渐从炎性等变化进展为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狭窄及晚期纤维化或透明变性功能丧失,后导致肾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近年来采用辩证辨病相结合的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作者:邸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平肝清热法治疗偏头痛62例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采用平肝清热法治疗偏头痛62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0%.结果显示平肝清热法治疗偏头痛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赵来法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穴位注射配合疏降清养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自拟中药方剂疏降清养汤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并与常规使用的西药进行比较.方法:将已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40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取穴位足三里注射板蓝根注射液,并服用疏降清养汤,对照组服用吗丁啉、雷尼替丁胶囊和庆大霉素普鲁卡因维生素B12颗粒,以上两组均连服4周为1个疗程.结果:穴位注射配合疏降清养汤在症状疗效、镜下及组织学疗效、综合疗效、副作用及复发方面,均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穴位注射配合疏降清养汤具有疏肝降逆、清热泄胆、健脾养胃功能,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同时符合中医辨证施治和西医个体化治疗方案原则,疗效显著高于西药,疗效肯定,且无明显副作用及复发,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金钟;李良玉;侯会周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伤寒论》扶正祛邪观探析

    扶正祛邪理论源干<内经>,形成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是始于张仲景.辨证论治是临证灵活选用经方,驾驭扶正祛邪治则的关键,在运用这一原则时,仲景通过组方的攻补相辅,强调了正气和邪气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转变,揭示了处理补虚、留邪,祛邪、伤正两组矛盾的辨证思路.

    作者:王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损伤及修复障碍与肿瘤发生的中西医机理初探

    肿瘤作为疾病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备受各界关注.肿瘤发病归于机体原有平衡被打破,机体的正常修复功能受到损伤而发病.肿瘤病因中医当属癌毒壅盛、正气不敌,终引起阴阳失调、正气衰微、包块结聚.本文分别从中医和西医角度对肿瘤的发病机理进行阐述,希望以指导临床、提高疗效、改善病人生存.

    作者:张卜瑗;王路;黄如敬;李世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浅析《伤寒论》呕吐证治

    呕吐是中医内科的一种常见病证,历代医家对其论述颇为详实.<伤寒论>作为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的临床著作,也记载了很多有关呕吐的证治,包括治则治法、分证论治等多个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笔者在此进行总结,以期对目前的临床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作者:李佳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是覆盖在血管腔的内表面的一种单层扁平细胞,除具有调节与滋养细胞间联系的功能外,还具有强大的内分泌功能,能分泌几十种血管活性物质,还是许多活性物质的靶器官,在调节血管舒张状态、维持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平衡、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炎性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黏附以及调控血管平滑肌生长等重要功能.许多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均可以导致内皮功能损伤,内皮功能损伤又常伴发和加重心血管疾病.因此,改善内皮功能成为心血管领域近年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海涛;嵇克刚;王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中医对疲劳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认为疲劳的主要病因是劳累过度、情志不舒、外感时邪和饮食所伤,主要病机是气血失常和脏腑功能失调.

    作者:洪燕珠;周昌乐;张志枫;许家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痛风病的中医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近年来,由于我国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痛风的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痛风在我国将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号代谢病,成为临床难治性疾病之一.给社会及个人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痛风已日益成为一个社会医学问题,受到广大医学工作者的重视.痛风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近年来的研究也较多,现仅将其中医发病机制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作者:韦少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电针与药物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观察

    前列腺炎是男性生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且治愈率低而复发率高.其致病因素较为复杂,大多与感染衣原体和支原体有关[1].笔者自1998年1月-2006年8月采用电针加口服前列康片治疗慢性前列腺110例,并随机设30例口服前列康片作为对照组,两组疗效进行了对比观察,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张兰杰;谢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早中期5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早中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用常规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护肾汤中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显效率48%;对照组总有效率62%,显效率26%.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肾衰竭早中期加用护肾汤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廖杏琴;袁国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法测定参蒲止痛胶囊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参蒲止痛胶囊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OSD-2 HYPERSIL C18色谱柱,甲醇-0.1%磷酸(用三乙胺调pH至6.0)(60:4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80nm.结果延胡索乙素在2.052~10.26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56%,RSD=0.84%(n=5).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用于参蒲止痛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乌头碱中毒的诊断和治疗

    乌头碱类药物是民间常用的中草药,常用以泡酒饮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腰痛及其他关节疼痛等.若使用不当或误服常易发生中毒,甚至死亡.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几年收治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救治措施.

    作者:毕俏杰;程秀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石景亮治血型拮抗性不育症经验介绍

    石景亮教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医四十余年,著述颇丰,对妇科病、脾胃病、肾病的治疗颇有造诣,临床辨证准确,用药精当,疗效显著.现介绍石景亮老中医对ABO血型拮抗性不育症的病因病机分析认识,及其分期治疗的经验.

    作者:马鸿祥;许敬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补髓生血颗粒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4例临床疗效观察

    传统观念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AA)是由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所致骨髓干/祖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伤,以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综合病症.近年来,英国血液病学标准委员会界定AA是指骨髓增生低下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的状态,但不伴骨髓异常浸润和骨髓网膜硬蛋白增多,主要指特质性获得性从.

    作者:王金环;柳思佳;赵伟;王倩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胸痹心痛患者QT离散度与中医证型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患者QT离散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具有完整心电图和冠脉造影检查的132例胸痹心痛患者资料分析.结果:心血瘀阻型的QTd、QTcd大,其次为痰浊闭阻型,心血瘀阻型与其它证型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气滞心胸型、气阴两虚型、心肾阴虚型、心肾阳虚型与痰浊闭阻型、寒凝心脉型对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心血瘀阻型、痰浊内阻证的Qrd、QTcd显著延长,易发生心律失常,是胸痹心痛的高危证型.

    作者:耿黎明;杨振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自拟七味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病11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七味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标准选择乳腺增生病患者112例,用七味散结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15天1个疗程,经期停服,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112例中治愈69例,好转3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3.75%.结论:自拟七味散结汤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有效方药.

    作者:丁桂梅;闫晓华;李方方;范杰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舒萎方治疗老年前期与老年期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舒萎方治疗老年前期和老年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年龄在45~69岁之间、中医辨证属脾虚瘀热互结型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予舒萎方治疗,对照组47例予胃复春治疗,六个月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的临床、胃镜、病理和抗幽门螺杆菌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萎方对老年前期和老年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邬渊敏;储亚庚;潘林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中药改善肿瘤化疗毒副反应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扶正祛邪中药对化疗毒副反应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86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两组病人主要症状分值差异情况.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化疗毒副症状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多项数据P<0.05或P<0.01).中药组能更有效地缓解肿瘤所造成的临床症状,有效改善患者机体状态.结论:扶正祛邪中药可明显减轻化疗期间常见毒副反应的严重程度,改善生活质量,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永强;张凌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