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参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时对肿瘤血管影响的实验研究

王新春;夏荣龙;李永丽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 肿瘤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丹参
摘要:本实验用Walker-256肝癌株近肝门部肝实质内种植致移植性肝癌侵袭高位胆管,造成胆道癌性狭窄,建立SD大鼠恶性梗阻性黄疸模型.通过对模型ip丹参或5-Fu,观察肝癌、癌周、临近肝叶及肺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中成药杂志相关文献
  • 炉甘石炮制方法及其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优选炉甘石煅制及水飞工艺,并对其煅制及水飞的原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炉甘石的煅制工艺进行优选;采用单因素对炉甘石水飞工艺进行考察.结果:优选出了炉甘石煅制及水飞的佳工艺.炉甘石煅制水飞品粒径较小、分布均匀显著优于生品粉末.初步建立了炉甘石煅制和水飞品质量标准,且此标准对<中国药典>2005版中炉甘石的炮制标准有所提高.结果:研制的炉甘石煅制、水飞工艺合理、可行.

    作者:李超英;杨辛欣;崔红花;高雅言;李春雨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补肾健脾颗粒血清中马钱素含量测定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颗粒制剂(山茱萸、黄精、陈皮等)的稳定性和口服后主要血移行成分马钱素的代谢.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补肾健脾颗粒溶液中及口服药物后不同时间血清中马钱素的含量.结果:补肾健脾颗粒溶液中马钱素含量较高且稳定,药后30 min血清中可检测出马钱素,3 h时达高峰((18.29±0.21)μg/mL),规则连续服药2 d后血清中马钱素含量稳定((21.55±0.51)μg/mL),停药60 h后血清中检测不出马钱素.结论:马钱素含量的检测可以作为补肾健脾颗粒的有效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与监测其在体内代谢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保良;赵晓山;孙晓敏;罗仁;李俊;刘强;李慧;翁立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HPLC测定照山白浸膏片中金丝桃苷的含量

    照山白浸膏片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三册,是照山白的单味制剂,具有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祛痰,止咳等功效,常用于妇女产后风寒身痛、月经不调,痛经,老年慢性气管炎等症[1].

    作者:赵艳普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平消片主要药效学研究

    目的:考察平消片抗肿瘤、镇痛、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小鼠负荷S180实体瘤、艾氏实体瘤,观察抑瘤率;小鼠负荷S180腹水瘤、艾氏腹水瘤,观察生存时间;热板法、醋酸扭体法观察其镇痛作用;小鼠注射鸡红细胞,观察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结果:平消片(高、中剂量)肿瘤重量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明显延长小鼠疼痛反应潜伏期、减少小鼠扭体次数、明显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结论:平消片具有抗肿瘤、镇痛、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与其功能主治一致.

    作者:程嘉艺;阎醒予;刘守义;柴瑞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肾衰养真胶囊对腺嘌呤致CRF营养不良模型大鼠营养状态的影响

    目的:观察肾衰养真胶囊(黄芪、人参、当归、大黄等)对慢性肾衰竭(CRF)营养不良大鼠的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予0.5%腺嘌呤和4%酪蛋白混合饲料喂养制作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将符合条件的随机分为模型组、肾衰养真胶囊组和开同组,同时设正常组.治疗4周后检测体重、白蛋白、血红蛋白、甘油三脂、总胆固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等指标的变化,进行光镜(HE、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8周末大鼠造模成功,治疗后肾衰养真胶囊组摄食量和体重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白蛋白、血红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显著升高;肌酐、尿素氮、24 b尿蛋白显著下降,大鼠的肾组织病理形态明显改善.结论:肾衰养真胶囊可明显改善腺嘌呤致CRF营养不良模型大鼠的营养状况,对CRF营养不良模型大鼠有肾保护作用.

    作者:邓聪;魏连波;龚春水;李玉明;黄丽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丹参药材水溶性成分HPLC化学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对9个地区的丹参18批样品建立丹参药材水溶性成分HPLC指纹图谱.方法:运用Agilent 1100 DAD-HPLC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大连依利特Sino Chrom ODS-BP(250 mm ×4.6 mm,5 μm)色谱柱,甲醇-0.7%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进样量20 μL,测定了18批丹参药材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根据聚类分析结果,采用安徽不同来源的10批丹参药材,建立了丹参水溶性成分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显示12个共有峰,指认了丹参素钠、表儿茶醛、丹酚酸B 3个特征峰.结论:建立的丹参药材水溶性成分指纹图谱,色谱图中个峰分离度较好,特征明显,方法的精密度重现性试验的RSD值小于5%,可做为丹参药材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唐旭利;刘静;李国强;钟惠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樟芝菌粉三萜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目的:测定樟芝发酵菌粉三萜类化合物含量.方法: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以5%香草醛-冰醋酸和高氯酸为显色剂,采用分光光度法在550 nm测定样品的吸光度.结果:总三萜在20~140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0.004 9X-0.018 4,R2=0.997 8.樟芝菌粉三萜类化合物含量为1.73%.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且比较准确.

    作者:陆震鸣;陶文沂;许泓瑜;敖宗华;许正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丹参多酚酸盐柱层析过程的近红外光谱在线检测及质量控制

    目的: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NIR)结合HPLC含量测定对丹参多酚酸盐生产的关键工艺--柱层析进行在线质量分析及控制的可行性.方法:对NIR透射光谱和丹酚酸B的含量进行PLS回归分析,并系统考察光程、波数选择、预处理方法对建模效果的影响.结果:2 mm光程优于1 mm光程,在2 mm光程下,优的波数范围为6 102.1-5 446.3cm-1、预处理方法为矢量归一化,对预测集样本的均方根误差为0.234 mg/mL、R2为0.995 2.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生产过程在线检测及质量控制.

    作者:杨辉华;王勇;吴云鸣;史晓浩;胡坪;梁琼麟;王义明;罗国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淡竹叶多糖的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性研究

    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为多年生、直立宿根草本,高50~100 cm,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近几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现在已经利用从淡竹叶提取出的有效成分再配以其它辅料,制成了具有清热解毒、清心利尿、健脾益气、消暑解渴功能的纯天然清凉保健饮料.

    作者:李志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频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频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频发的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用丹参针20 mL静脉滴注同时口服阿斯匹林100 mg,每日1次.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速控率(73.7%)明显优于对照组(25.0%),同时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频发的TIA有显著疗效.

    作者:姜守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柱前衍生化HPLC分析白花蛇舌草多糖中单糖组成

    目的:采用微波提取法提取不同产地白花蛇舌草水溶性多糖,并对多糖的含量及组成进行研究.方法:以苯酚-硫酸法测定总糖含量,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和测定其多糖的单糖组成.结果:不同产地药材中多糖含量以广东高,白花蛇舌草多糖是由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及甘露糖组成的杂多糖.结论: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白花蛇舌草多糖中单糖组成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作者:宝炉丹;徐国防;马郑;郭娜;郭兴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GC法建立蓝桉挥发油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建立云南产蓝桉挥发油的GC指纹图谱.方法: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选择适宜的程序升温条件对蓝桉挥发油进行分析.结果:获得了蓝桉挥发油GC16个共有指纹图谱峰.结论:有了稳定的GC指纹图谱有助于对蓝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作进一步分析.

    作者:吴素香;孙静芸;盛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塞隆骨提取物对CFA诱导活化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塞隆骨提取物对弗氏完全佐剂诱导活化的腹腔巨噬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小鼠腹腔注射弗氏完全佐剂诱导腹腔巨噬细胞活化并回收,体外加入LPS及IFN-γ刺激培养巨噬细胞,利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1β、IL-6、IL-12p40、TNF-α)水平.结果:塞隆骨水提物及90%醇沉部分体内给药均能够能显著抑制弗氏完全佐剂诱导的巨噬细胞向腹腔的浸润,能抑制巨噬细胞在LPS及IFN-γ刺激下生成细胞因子(IL-12p40、IL-1β、IL-6、TNF-α).结论:塞隆骨提取物对巨噬细胞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能够抑制其产生炎症因子,可能是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之一.

    作者:ZHAO Xiao-hui;赵晓辉;岳会兰;梅丽娟;邵赟;陶燕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IGC法测定苦杏仁苷溶度参数的方法学研究

    目的:建立适宜中药单一(多)成分的溶度参数测定方法.方法:用反相气相色谱法(IGC).结果:方法学考察之准确度:测得癸二酸二正辛酯的溶度参数的95%的置信区间为18.08±4.50(J/mL)1/2,其文献值17.8(J/mL)1/2在所测区间内;精密度、重复性:所得6个值都有不同程度的重叠;不同涂布浓度考察结果:得五个值也有不同程度的重叠;不同探针分子组考察结果:从得出三个测量结果可知应选择极性相似的探针分子组进行测量;Vm/MV2项取舍考察结果:有无此项只影响相互作用参数X12不影响终结果溶度参数值;苦杏仁苷的δ测定结果:24.35(J/mL)1/2.结论:本文建立了适宜测定中药成分溶度参数的反相气相色谱法,该测定方法准确、可靠.

    作者:刘文龙;贺福元;张喜利;刘平安;李荣东;罗杰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HPLC测定丹黄祛瘀胶囊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

    丹黄祛瘀胶囊[1]是治疗气虚血瘀,痰湿凝滞引起的慢性盆腔炎,见白带增多者疾病的一种中药复方制剂,由丹参、黄芪等20味中药组成,临床效果较好,收载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中成药地方标准上升国家标准部分)外科妇科分册中,含量测定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处方佐使药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作为测定指标,没有对处方中君药丹参的主要成分丹参酮ⅡA的含量进行测定.本试验参考文献[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黄祛瘀胶囊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具有分离度好、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的特点.

    作者:付小六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苏红通络酊中丁香酚和水杨酸甲酯的含量

    目的:建立苏红通络酊(丁香酚、水杨酸甲酯)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气相色谱法对其中的成分丁香酚和水杨酸甲酯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聚乙二醇(PEG)-20M为固定相,涂布浓度为10%;高纯氮(99.999%)为载气,进样器温度:230℃;检测器温度:250℃;程序升温,初始温度:70℃,保持4 min,按每分钟3℃升至90℃,维持4 min,然后每分钟13℃升至200℃,维持3 min,进样量0.5 μL.结果:水杨酸甲酯的线性范围是2.41~14.21 μg,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6%,RSD为2.64%(n=6);丁香酚的线性范围是2.43~14.34 μg,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3%,RSD为2.47%(n=6).结论:本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可有效地控制苏红通络酊的质量.

    作者:朱和平;潘金火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扶正抑瘤颗粒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细胞间通讯的影响

    目的:观察扶正抑瘤颗粒(红芪、当归、墓头回、莪术)含药血清对荷瘤小鼠H22细胞的凋亡和肿瘤细胞间通讯的影响.方法: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FYK含药血清对H22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应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检测H22细胞RNA、DNA、[Ca2+]、细胞间通讯状况.结果:扶正抑瘤颗粒含药血清可引起H22细胞的凋亡,细胞RNA、DNA含量降低,[Ca2+]升高,细胞间通讯状况得到改善.结论:扶正抑瘤颗粒含药血清抑制H22细胞的增殖,并提高肿瘤细胞[Ca2+],阻止肿瘤细胞分裂.

    作者:王学习;赵健雄;陈茹;程卫东;白德成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益气止血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提高益气止血颗粒(党参、黄芪、白术等)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HPLC法鉴别党参、黄芪;显微法鉴别白及;TLC法鉴别功劳叶;HPLC法测定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色谱条件:以C18柱分离,柱温35℃,乙腈-水(32∶68)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以ELSD检测,漂移管温度102℃,空气流速2.8 mL/min,撞击器模式为关;结果:定性鉴别方法简单专属;定量分析方法准确可靠,平均回收率为97.95%,RSD=2.21%(n=9),中间精密度RSD=2.84%(n=6),柱间耐用性RSD=3.67%(n=3),定量限为0.539 2 μg,RSD=2.89%(n=5).结论:所建立的标准可操作性强、质量可控.

    作者:郭青;宁青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水飞蓟素亚微粒胶囊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进行了水飞蓟素亚微粒胶囊动物体内的生物利用度研究.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Beagle犬血浆中水飞蓟宾浓度,在UltimateTM AQ-C18柱、洗脱剂甲醇-水(50∶50)、流速0.8 mL/min、梯度洗脱,通过ESI离子源、负离子检测,水飞蓟素中3个组分的分离良好.结果:受试制剂和益肝灵片体内药动学均符合一室模型,以原料药为参比制剂,水飞蓟素亚微粒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均比片剂高.结论:水飞蓟素亚微粒胶囊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亚微粒是提高难溶性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良好载体.

    作者:张自然;陈满仓;何军;陶建生;奉建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白花蛇舌草注射液逆转K562/ADM细胞多药耐药的作用和机制

    目的:研究白花蛇舌草注射液能否逆转K562/ADM细胞多药耐药性,初步探讨白花蛇舌草注射液逆转多药耐药的机制.方法:四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药物对K562/ADM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凋亡和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加入无毒剂量的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后ADM对K562/ADM细胞的IC50由41.50 μg/mL降至30.34 μg/mL,逆转倍数为1.37;加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后,K562/ADM细胞凋亡比例增加,bcl-2蛋白表达下降.结论: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在一定程度上逆转了K562/ADM细胞的多药耐药性,逆转耐药的机制可能是它下调了bcl-2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许明君;施华球;苏晓蓉;王祥财;万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中成药杂志

中成药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