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翠云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住院癌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6月的24例癌症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分析在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提出持续质量改进;选择2012年1~6月的24例癌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健康教育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每年复诊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住院癌症患者实行持续质量改进后,住院癌症患者对于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明显提高,能复提高诊率,降低失访率。
作者:赖喜玉;李爱霞;林瑟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影响。方法:将260例老年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跌倒的措施,治疗组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老年患者跌倒情况。结果:治疗组发生跌倒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住院患者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降低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彭思萍;徐玉梅;刘斯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专人化综合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情绪、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00例冠心病患者在入院当日完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专人化综合干预,于干预前即患者入院治疗当日和干预后6个月、12个月采用SAS、SDS、心理和谐量表、GQOL-74进行评价。结果:综合干预后6个月和12个月时,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与干预前比较明显改善( P<0.05,P<0.01);心理和谐程度测评中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人事和谐、心理和谐维度得分和生活质量测评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维度得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P<0.01)。结论:对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实施专人化综合干预,能够消除或缓解其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心理和谐程度和生活质量,全面促进康复。
作者:宋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法。方法:对106例老年CAP患者给予广谱抗生素等临床治疗,并按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发生并发症42例,占39.62%;经过积极的治疗,本组患者治愈52例,有效46例,出现死亡2例(1.90%),6例(5.60%)因病情加重转院治疗。结论:老年CAP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基础疾病多,在治疗时应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疾病病情控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庞凤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心理一致感和抑郁、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5月40例PD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40例非神经系统疾病作为对照组,使用心理一致感量表( SOC-13)、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对两组进行调查问卷及分析。结果:观察组SOC-13、HAMD、MCMQ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采取回避及屈服应对方式较对照组多、面对应对方式较对照组少(P<0.05),心理一致感和面对应对方式成正相关、与抑郁、屈服和回避应对方式成负相关( P<0.05)。结论:治疗PD伴发抑郁患者,应提高心理一致感、PD患者应对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霞;张银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皮肤瘙痒是尿毒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病率为60%~90%[1]。在进行血液灌流( HP)时,要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注重透析过程中的观察与护理,加强饮食、用药及日常生活指导等,能明显缓解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症状。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们对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HP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行血液透析内瘘术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93例行血液透析内瘘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护理知识、自我锻炼依从性、首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及血流量。结果:干预组术后护理知识、自我锻炼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 P<0.01);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及血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血液透析内瘘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血管扩张、充盈、静脉动脉化,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赵翠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细节思维管理法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精神科的护理安全及护理质量。方法:通过使用细节思维方法找出护理问题的细节根源,解决临床护理问题,以落实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正确落实护理核心制度,规范护理行为,观察实施前后科室护理质量情况。结果:实施后科室护理质量均高于实施前。结论: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思维管理法,培养精神科护士临床思维意识,提高护士安全防范能力,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减少护理缺陷及护理纠纷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范喜英;覃金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热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方法:对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热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对其实施正确有效的物理降温及物理降温加药物降温相结合的治疗措施,观察发热患者体温的改善程度。结果:实施正确有效的降温措施后,发热患者体温下降。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热原因复杂,其中主要是细菌感染。物理降温加药物降温相结合的治疗措施,对发热患者降温效果明显。早期认真细致的病情观察,体温监测,体贴周到的护理,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热的治疗极为重要。
作者:杨秀玲;陈文菁;李洁美;徐凌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隔姜灸联合止吐药预防化疗致胃肠道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癌症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昂丹司琼药物预防恶心、呕吐,观察组采用常规静脉滴注昂丹司琼止吐的同时联合使用隔姜灸预防恶心、呕吐,比较两组止吐效果。结果:观察组止吐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癌症患者化疗期间给予隔姜灸联合止吐药治疗,可明显提高止吐效果,缓解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心慧;姚真;董惠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模式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出血性脑卒中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46例,常规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组采用整体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再次出血率。结果:干预组再次出血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运用整体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水平。
作者:朱莲玉;王海燕;黎利珍;何南云;阮映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 CNP)在神经外科内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神经外科内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CNP管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应用CNP预防神经外科内镜手术后并发症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闫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沙培林( A群链球菌制剂)联合顺铂( DDP)胸腔内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6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胸腔内注入DDP行局部化疗,化疗前不做预防性用药;治疗组胸腔内注入DDP+沙培林行局部化疗,并使用地塞米松、镇痛剂、止吐剂以预防化疗药物毒副作用。比较两组胸水引流量、局部化疗疗效、化疗不良反应、护理效果。结果:沙培林联合DDP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优于单用顺铂,治疗前预防性用药能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沙培林联合DDP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并于化疗前预防性用药,提高了疗效,减轻了化疗不良反应,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
作者:柳美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对降低高压蒸汽灭菌后湿包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将2011年1~6月手术室送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的手术器械包、敷料包2000个设为对照组,按照使用说明书常规操作。7~12月手术室送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的手术器械包、敷料包2000个设为观察组,除常规操作外采用PDCA 循环管理模式进行湿包控制。结果:对照组湿包率为12.45%,观察组湿包率为0.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用于手术器械包、敷料包高压蒸汽灭菌后湿包控制,可有效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综合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谢运娣;程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低出生体重儿( ELBWI)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8例EL-BWI临床护理资料,通过体温管理、建立动静脉通路、呼吸道管理、合理喂养、监测生命体征、合适体位、发育支持、健康宣教等进行护理。结果:本组18例ELBWI痊愈出院10例,放弃治疗5例,死亡3例;出院标准为呼吸平稳、体温正常、神经系统稳定、进食正常,体重>2000 g。结论: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可明显提高ELBWI存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施永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2013年11月,本刊编辑部接到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的电子邮件,《齐鲁护理杂志》被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 Ulrichsweb )收录。《乌利希期刊指南》是一部权威的、反映世界各国期刊和报纸出版信息的综合性指南,目前收录200多个国家的15万种期刊、7000种美国报纸和4000多种其他国家的报纸,涉及600多个学科。
作者:《齐鲁护理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诊换药室感染控制路径对急诊换药室空气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换药室作为观察组,采用急诊换药室感染控制路径,2011年1月~2011年12月换药室作为对照组,两组换药室都进行了45次清创缝合手术与换药术,分别于8:00、11:00、14:00、16:00时做标准采样,比较两组消毒效果,对患者进行随访并作对比。结果:8:00、11:00、14:00、16:00,观察组急诊换药室细菌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急诊换药室(P<0.05)。观察组术后体温升高、术后3 d血常规WBC>10.0×109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拆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换药室采用感染控制路径管理方法能提高手术室空气的洁净程度,显著降低术后患者感染率,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丽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并分析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制定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血液透析治疗依从性调查研究问卷》对45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其结果制定护理干预对策。结果:不同文化程度、医疗费用、医患关系、透析持续时间、对疾病认识、社会支持、家庭月收入及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间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依从性与文化程度、医患关系、对疾病认识、社会支持、家庭月收入呈正相关关系,与医疗费用、透析持续时间、HAMA评分、HAMD评分呈负相关关系( P<0.05)。结论:文化程度、医疗费用、医患关系、透析持续时间、对疾病认识、社会支持、家庭月收入及焦虑、抑郁情绪是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依从性。
作者:高金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住院留守儿童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8~9月收治的70例住院留守儿童,按住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有效的优质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情绪变化、配合程度、对护士排斥性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情绪变化、配合程度、对护士排斥性以及家属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儿科病区开展优质护理对患儿早日康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心理学知识,以更好地照顾好患儿,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地成长环境,减少留守儿童患身心疾病的机会,从而提高家属满意度。
作者:曹桂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调查护理本科生(简称护生)专业承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护理专业承诺量表对某大学在校所有护生进行调查,比较不同年级、不同本科层次、不同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的护生专业承诺的差异,并分析护生专业承诺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护生承诺总评分为(86.74±15.91)分;大一护生专业承诺评分高,大四护生评分低;统招护生评分低于独立学院护生(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护理专业兴趣、学校重视程度、护理就业前景和社会认可度对护生专业承诺有预测作用。结论:护理本科生专业承诺总体水平中等,不同年级、不同本科层次护生专业承诺不同,因受多因素影响,教育者应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作者:吕妃;罗彩凤;张敏;蔡利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