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
用针刺配合康复技术治疗肩手综合征40例,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病程,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作者:程小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对推拿治疗便秘进行了概述,认为推拿是一种治疗便秘的有效、安全、方便的方法,特别适合小儿和中老年患者,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阮婴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采用针刺背俞穴治疗28例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治愈6例,有效2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4%.
作者:刘媛媛;艾宙;奚玉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采用小艾炷直接灸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疼痛31例,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1%.
作者:王裕贤;李永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方法.方法: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用头针久留针法;西药组用药物疗法.同时,应用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神经功能缺损(NFD)评分表、主要症状观察(Ms)评分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后两组HDS、NFD、MS评分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两组HDS、NFD、MS评分差值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6.8%,西药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牛文民;刘海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分别从针刺、推拿、穴位注射和综合疗法4方面论述了近10年针灸与推拿治疗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概况,通过分析、对比各种疗法的临床疗效,认为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疗效满意.
作者:吴昔钧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采用针刺、推拿结合功能训练治疗肩撞击综合征40例,临床治愈27例占67.5%;显效9例,占22.5%;有效3例,占7.5%;无效1例,占2.5%;总有效率为97.5%.
作者:吉健友;吉健礼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采用印堂穴透刺神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患者60例,痊愈50例,好转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
作者:陈建国;汤远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采用针刺配合吞咽功能训练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56例,疗效满意,总有效率96.4%.
作者:宋留生;张春兰;赵殿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比较温针灸配合推拿与单纯推拿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到A组(单纯推拿组),及B组(温针灸配合推拿组),每组各40例.结果:B组有效率为95.0%,A组有效率为85.0%,两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方面,两组治疗前后均有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VAS评分差值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温针灸配合推拿在止痛上优于单纯推拿治疗.
作者:胡水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从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成纤维细胞(Colonic Fibroblast,CFB)合成分泌胶原的影响的角度,探讨艾灸防治溃疡性结肠炎肠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法加局部刺激制备溃疡性结肠炎肠纤维化大鼠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温和灸组和西药组.隔药灸组、温和灸组选取天枢、气海穴分别进行隔药灸、温和灸治疗,西药组柳氮磺胺吡啶溶液灌胃治疗.分离并培养结肠成纤维细胞,ELISA法观察艾灸对溃疡性结肠炎肠纤维化大鼠结肠成纤维细胞合成分泌Ⅰ、Ⅲ、Ⅳ型胶原的影响.结果:UC纤维化大鼠CFB培养上清液能显著激发正常大鼠CFB大量分泌Ⅰ、Ⅲ、Ⅳ型胶原,隔药灸组、温和灸组上清液则显著抑制正常大鼠CFB Ⅰ、Ⅲ、Ⅳ型胶原的分泌,西药组上清液对Ⅰ、Ⅲ型胶原分泌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艾灸能够调节溃疡性结肠炎肠纤维化大鼠结肠成纤维细胞合成分泌Ⅰ、Ⅲ、Ⅳ型胶原.
作者:刘慧荣;谭琳蓥;吴焕淦;朱毅;赵粹英;崔云华;江彬;王晓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背俞穴治疗哮喘的疗效.方法:将61例患者分为背俞穴组、针灸组、针刺组,三组均每星期治疗2次,10次为1疗程,治疗3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与结论:背俞穴组和针灸组控显率均高于常规针刺组(P<0.05),针灸组控显率略高于背俞穴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背俞穴治疗哮喘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徐斯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600例脑梗死患者以病程分层随机,恢复期23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16例,对照组118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均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4星期.随访6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可比性好,(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纽(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是安全的,治疗脑梗死恢复期能够改善症状,减少致残,防止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杨志新;卞金玲;许军峰;申鹏飞;熊杰;郭家奎;张智龙;李军;石学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采用针刺治疗脑梗死后呃逆28例,治愈12例,有效13例,显效3例,总有效率89.3%.
作者:吴金钻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耳穴贴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同期随机单盲对照方法.治疗组42例采用耳穴贴压法,对照组38例采用中成药治疗.15 d为1个疗程,多不超过2个疗程治疗.结果与结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袁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运用苍龟探穴手法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苍龟探穴组30例,针刺组30例及水针组30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三组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苍龟探穴组总有效率为100.O%;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6.7%;水针组组总有效率为83.3%.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P<0.05).结论:运用苍龟探穴手法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法及穴位注射法.
作者:刘娜;邓玉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为观察推拿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以推拿头部三焦经及胆经为主,治疗眩晕患者47例,结果痊愈36例,好转11例,总有效率100%.
作者:耿中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对比腹针与体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3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对照组66例.治疗组采用腹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对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5%,对照组有效率8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曾艳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针刺膻中穴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作用,为确定腧穴主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76例乳汁不足的产妇随机分为针刺组与中药组,连续治疗3天,观察乳房充盈程度、泌乳量、泌乳素及新生儿体重、人工喂养次数和容量、婴儿小便次数、哭闹时间长短等指标,对照比较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组与中药组均能有效改善缺乳状态,乳房充盈程度、泌乳量及新生儿体重、人工喂养次数和容量、婴儿小便次数等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刺组治疗前后泌乳素无差异,中药组治疗前后泌乳素有差异.结论:针刺膻中穴能有效促进乳汁的分泌.
作者:黄涛;陈宝英;何军琴;白剑;古梅;曹洪涛;何美洁;李欣;蒋京伟;翟桂荣;余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采用针刺加艾灸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临床治愈4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
作者:姚学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