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小玲;周秀芳;姜艳丽;万怡;彭莉
癫痫持续状态(SE)是脑功能严重障碍的表现,是指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 min以上,或持续30 min以上的反复发作,发作间期意识不能完全恢复者.常由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全身疾病继发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引起,是急诊科常见急危重症之一,其发病凶险,若不能迅速诊断,及时正确处理,会危及生命,即使存活着也可因持续癫痫发作造成不可逆转的缺血缺氧性脑损害而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1].2005年1月~2010年10月,我们共收治成人SE患者84例,并给予积极抢救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金凤;曾艳丽;苏玉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艾灸联合青功汤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80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艾灸联合青功汤治疗,并给予相应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措施.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经期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联合青功汤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确切,且操作简便,容易被患者接受.
作者:吴继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治疗期间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将16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只接受化疗和疾病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社会支持.结果:两组患者焦虑情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会支持可降低患者化疗期间的焦虑情绪,增强其对化疗毒副反应的承受力.
作者:李向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皮肌炎是一种原因不明,临床以皮疹、肌痛、肌无力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病,主要累及横纹肌伴多种皮肤损害,是一种可致死、易合并肿瘤,也可以并发各种内脏病变的疾病[1].由于本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因此在反复漫长的病程中,恰当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2005年10月~2007年10月,我院共收治20例皮肌炎患者,经精心治疗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秀玲;李运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0年3~7月出院的169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69例Ⅰ类切口患者中有75例围术期使用了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44.38%,共涉及3类、4种抗菌药物,依次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青霉素;术前0.5~2.0 h使用抗菌药物75例,占44.38%,术后抗菌药物平均使用4.33 d;2例住院期间更换药物品种.结论:基层医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术后用药时间长和选择种类不当问题,应针对问题进一步规范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作者:郭秀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0例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NIPPV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人机协调时间和动脉血气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治疗依从性、人机协调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PaCO2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pH值、PaO2、SaO2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缩短达到人机协调的时间,提高疗效,是NIPPV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温美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在急诊科护理过程中的重要性.方法:按收治时间随机分为两组,将2010年1~6月674例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2010年7~12月778例急诊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运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运用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急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诊科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了投诉和医疗纠纷的发生,对医院急诊医疗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罗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女性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 2007年8月~2010年10月,我们对50例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路智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使用弹力网状绷带帽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固定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317例使用头皮静脉留置针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65例和对照组152例,观察组采用弹力网状绷带帽进行辅助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用胶带绕头1周固定法.观察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效果及拔针时患儿反应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留置针固定效果及患儿拔针配合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弹力网状绷带帽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辅助固定可减少留置针意外脱出和患儿皮肤过敏,增加患儿舒适度与配合度,减轻护士工作量,节约医疗成本,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谭菊香;娄湘平;彭赵;彭玉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往往存在严重的肺气肿,自发性气胸是COPD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肺功能进一步受损,导致严重的缺氧和心肺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做好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至关重要.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共收治25例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经精心治疗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胸腔积液时纵隔脏器受压,心悸及呼吸困难明显.胸腔穿刺术的目的为引流胸腔积液、积气减压,以缓解症状.近年来,我院应用一次性输液器引流胸腔积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丽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临床工作中,氧疗患者因故中途暂停吸氧时,原包装袋常因保管不善而遗失,氧气管随意放置,患者再次吸氧时吸氧管前端有污染可能.自2010年5月起,我们对间断吸氧患者应用一次性食品塑料袋保护吸氧管,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三甲医院护士对中医饮食调护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评估141名护士对中医饮食调护知识的了解情况.结果:某三甲医院护理人员对中医饮食调护知识的不了解者占89.36%;部分了解者占10.64%;了解者占0.00%.结论:护士缺乏对中医饮食调护知识的了解,患者希望多了解中医饮食调护的知识.
作者:王玚;黄叶莉;朱荔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恶性肿瘤相关血栓栓塞又称癌性血栓,可表现为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游走性血栓静脉炎、动脉血栓栓塞、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门静脉血栓(PVT)、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大部分肿瘤相关的血栓栓塞为静脉血栓栓塞(VTE),常见于实体瘤患者,而DIC则见于血液系统肿瘤或广泛转移的肿瘤[1].
作者:吉冬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辅助治疗静脉栓塞所致肌肉坏死的效果.方法:将32例静脉栓塞所致肌肉坏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8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过氧化氢、生理盐水清洗后用0.5%碘伏消毒疮面及周围皮肤,再给予无菌方纱或棉垫包扎的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换药的基础上,应用湿润烧伤膏外涂创面.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辅助治疗静脉栓塞所致肌肉坏死效果显著.
作者:钟志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同步化放疗治疗老年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老年晚期肺癌患者选用长春瑞滨(盖诺)+卡铂(NC)化疗方案,在化疗的第1天即开始放疗,做好同步放化疗治疗过程中的相关护理措施.结果:本组出现严重骨髓抑制1例(3.1%),恶心、呕吐22例(68.8%),食欲缺乏伴咽痛9例(28.1%),腹泻3例(9.4%),白细胞下降11例(34.4%),静脉炎6例(18.8%),经对症治疗均好转.结论:加强患者治疗期间的观察与护理,做好预防,发现不良反应尽早处理,可保证治疗顺利.
作者:李玉梅;王雅霖;刘秀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刺激吞咽留置胃管法在意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意识障碍需鼻饲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刺激吞咽留置胃管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胃管法.比较两组插管成功所需时间、插管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插管成功所需时间、插管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意识障碍患者采用刺激吞咽留置胃管法留置胃管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雯;席明霞;莫文娟;周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观察136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指标的演变,探讨护理对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病情稳定的意义.结果:本组显效52例,有效68例,无效16例.结论:加强护理对提高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病情稳定有重要意义.
作者:谢玉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内含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脾脏拥有多种重要功能,儿童腹壁薄弱,防御能力差,脾脏柔软易受到损伤.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脾脏的生理及免疫功能研究的进展,切脾后出现暴发性感染,高质量成像设备的使用以及临床经验的积累,非手术治疗已成为儿童外伤性脾破裂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1].2006年1月~2009年6月,我院对35例外伤性脾破裂患儿采用非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书芹;方继锋;李艳军;王敏;汪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1例早产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救治成功的经验.方法: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针对本例患儿的临床特点,采取个体化精心护理.结果:患儿出生体重由810 g增至2 010 g,住院57 d,痊愈出院;1个月后随访婴儿生长发育正常,体重增至3 500 g.结论:掌握有效的保暖方法、良好的呼吸管理、早期微量喂养和有效的肠外营养及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是提高超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的关键.
作者:张俊;方雪娟;仝海霞;周毅先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