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马爱玉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护理干预, 应对方式,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CHB患者的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51例CH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和干预组76例,对照组单纯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采用慢性肝病问卷(CLDQ)、医学应对问卷(MCMQ)进行调查并比较.结果:干预组CLDQ、MCMQ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照组更倾向于采用回避和屈服的消极应对;患者消极应对方式(回避和屈服)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CHB患者的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齐鲁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的效果,探讨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佳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经验.方法:将825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425例和对照组400例,实验组采用抽有1 ml生理盐水的2 ml注射器连接头皮针穿刺,对照组采用输液器上的头皮针直接穿刺,比较两组回血率及穿刺成功率.结果:实验组回血率及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注射器抽吸法穿刺可提高回血率及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莉芬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在老年失眠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失眠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单盲分组方法将120例老年失眠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干预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种护理方法下两组患者的平均入睡时间、平均夜间觉醒次数、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残留效应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结果:干预组患者在1 h内入睡的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平均夜间觉醒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日间残留效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老年失眠患者缩短入睡时间、提高睡眠质量、降低患者的日间残留效应发生率,并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吴荣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41例综合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且合并抑郁症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83例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抑郁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干预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值(8.3±6.0)分低于对照组(12.3±9.5)分(P<0.05),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状况,有利于血糖控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金仙;郑菊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康复护理对地震后再生育盆腔炎难受孕患者心理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地震后再生育盆腔炎难受孕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将地震后由于需再生育的盆腔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行康复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并在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采用SDS及SAS进行评价,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期SDS以及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期受孕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地震灾区欲再生育盆腔炎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预后,改善患者身体情况,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钟灵;马惠清;黄玲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新型多功能床头卡的设计与应用

    床头卡是记录住院患者个人信息资料的卡片,是用于医护人员进行各种操作及治疗护理时进行查对的重要标志,是避免发生差错的措施之一.床头卡常置于床尾,标识不醒目,医护人员进行查对时需要弯腰或蹲下,给医护人员增加了很多不便,多数护士在实际操作中省略了核对床头卡的步骤,增加了发生差错事故的概率.

    作者:任道琼;杨晓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心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6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患者均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并配合针灸、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康复护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低、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康复护理可提高PSD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振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症129例临床护理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其常用治疗方法.由于放疗过程中无法避开唾液腺和口腔黏膜,口干症是主要后遗症之一[1].2007年8月~2011年1月,我们对127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口干症患者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梅桂;庄丽萍;许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认知行为疗法在女性更年期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女性更年期抑郁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认知行为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女性更年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单纯应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认知行为干预.3周后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患者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患者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药物和认知行为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可纠正女性更年期患者失调性认知,降低焦虑抑郁程度,促进其康复.

    作者:娄丽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亚甲蓝注射液静脉外渗1例临床护理

    亚甲蓝注射液中的还原剂亚甲蓝可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血红蛋白,使其恢复携氧能力[1].小剂量应用对亚硝酸盐中毒有效,但因其可引起组织坏死,故不能肌内、皮下注射.2009年7月30日,我们对1例亚甲蓝静脉注射液静脉外渗患者实施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丽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80例皮肤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此病多发于女性,尤其20~40岁的育龄女性多见.2008年5月~2010年11月,我院对80例存在皮肤完整性受损的SLE青年女性患者进行皮肤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滕海英;潘燕翠;安秀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新生儿PICC非正常拔管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非正常拔管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00例PICC新生儿进行非正常拔管率与置管胎龄、出生体重、导管尖端位置、穿刺时并发症、留置期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新生儿PICC非正常拔管率与置管时胎龄及出生体重不相关(P>0.05),与PICC导管尖端位置及留置期并发症相关(P<0.05).结论:导管尖端位置、留置期并发症是造成新生儿PICC非正常拔管的主要原因,应做好针对性护理,延长置管时间.

    作者:黄芳;周丽芳;朱文军;欧永辉;欧阳海英;何慧芬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一次性吸痰管在老年便秘患者中的应用

    老年人由于各种原因常出现大便秘结,灌肠术是一项常见的护理操作.因肛管管径大(22~24号),准备用物多,操作繁琐,给患者和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不便.2010年5月~2011年4月,我院采用一次性吸痰管连接50 ml空针为老年便秘患者进行灌肠,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天蓉;刘燕;张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气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208例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气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将31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08例和对照组104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止咳、平喘、化痰等综合性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液气动雾化吸入,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喘憋及哮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气动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能缩短病程,减轻患儿痛苦,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张家秀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两种不同护理查房模式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常规护理查房和晨间床边护理查房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入院的54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1,实施常规护理查房;2009年1~12月入院的5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1,实施规范晨间床边护理查房,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误吸、痰堵低氧血症、尿路损伤、压疮、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010年1~12月实施晨间床边护理查房期间15名轮转护士作为观察组2,2009年1~12月14名轮转护士作为对照组2,比较两组护士专科考试理论与操作考试成绩.结果:观察组1误吸、痰堵低氧血症、尿路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P<0.05);观察组2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2(P<0.01).结论:晨间床边护理查房有利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及提高护士综合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清;沈小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对疾病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对疾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不同方面制定并实施多种措施促进睡眠,提高睡眠质量.比较两组患者疾病复发、加重、稳定情况.结果:观察组疾病复发、加重情况较对照组低(P<0.01),稳定情况较对照组提高(P<0.01).结论: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可有效预防疾病的复发与进展.

    作者:初岩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糖尿病患者相关健康知识认知及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针对目前糖尿病患者对所患疾病知识的掌握和自护行为存在的问题进行个体化教育,改变患者的认知水平,提高依从性.方法:对糖尿病内科病房住院100例患者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糖尿病患者通过健康教育、认知统一后对血糖的影响.结果: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对糖尿病的并发症、危害性、综合治疗有所认识,知行统一后对血糖可控制在较为理想的范围内.结论:护理人员应认识到糖尿病健康教育具有综合性强、配合性低、教育时间长等特点,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有层次地进行健康教育,这项工作好坏直接影响患者血糖的高低.

    作者:吴艳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减轻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所致口腔黏膜反应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减轻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所致口腔黏膜反应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9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1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放疗后口腔黏膜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口腔黏膜反应分级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鼻咽癌行根治性放疗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减轻放疗所致的口腔黏膜反应,减轻患者痛苦,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秀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血型条码粘贴固定法在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型条码固定法在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0例献血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选用止血贴粘贴固定法固定,观察组采用血型条码粘贴固定法固定.结果:观察组献血过程中的效果、拔针过程中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血型条码粘贴法固定采血针,粘贴固定稳妥,可减轻献血者拔针时的疼痛,提高献血者的满意率.

    作者:汤传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稳定基层医院患者群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稳定基层医院患者群的影响.方法:按住院病历号尾数奇偶将250例慢性病患者出院时随机分为对照组116例和观察组134例,观察组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照组出院后不采取任何措施,12个月后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医生信任度、复发再入院的选择.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医生信任度、复发再入院的选择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加深了患者信任度,提高了复诊率.

    作者:王碧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震动感觉阈值测定在初诊2型糖尿病筛查及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震动感觉阈值测定在初诊2型糖尿病筛查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入选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42例进行足部震动感觉阈值(VPT)检查,筛查后进行药物治疗再行VPT检查,比较治疗前后的测定值.结果:18例VPT>15 V,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为44.4%.治疗后右侧内踝和左侧大拇指腹前端测定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较高的足溃疡风险,VPT对于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DPN的筛查及治疗有指导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齐鲁护理杂志

齐鲁护理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