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去除对人骨髓造血细胞体外扩增效应的影响

张建华;张彩;张云;孙汭;王郡甫

关键词:T淋巴细胞, NK细胞, 巨噬细胞, 骨髓造血细胞, 体外扩增
摘要:为了探讨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去除对人骨髓造血细胞体外扩增效应的影响,采用抗CD3、抗CD56和抗CD14单克隆抗体介导的补体细胞毒方法,去除骨髓单个核细胞(MNC)中的T淋巴细胞、NK细胞和巨噬细胞,流式细胞技术(FACS)分析细胞表面标志.将经不同单抗处理的骨髓MNC加入含有多种造血生长因子的培养基中进行体外有核细胞扩增,并观察多向祖细胞集落(CFU-GEMM)的形成能力.结果显示,经抗CD3、抗CD56、抗CD14单抗分别处理和用上述三种单抗共同处理的骨髓MNC中相应的靶细胞与MNC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的降低.经多种造血生长因子刺激培养20 d,骨髓MNC对照组有核细胞总数扩增了65倍,T细胞、NK细胞和巨噬细胞去除组分别扩增了90倍、77.2倍和67.4倍,而三种细胞共同去除组仅为2.86倍.骨髓MNC对照组CFU-GEMM产率为161.50±12.54,T细胞去除组CFU-GEMM产率为370.00±58.22,明显高于前者,差异显著(P<0.005).NK细胞去除组为205.50±30.73,与MNC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巨噬细胞去除组为163.25±18.54,三种细胞共同去除组仅为49.75±9.98.本文结果提示,单纯去除骨髓MNC中的T淋巴细胞或NK细胞可明显促进人骨髓造血细胞的体外扩增效应.
现代免疫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抗菌肽hCAP-18/LL-37 5'非翻译区的分析

    抗菌肽hCAP-18/LL-37在天然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我们以前的工作发现,hCAP-18/LL-37 mRNA在人白血病细胞系中广泛表达,但仅少数细胞系可检测到hCAP-18/LL-37蛋白表达.表明其表达调控主要在转录后水平[1].

    作者:安莉莉;杨应华;吴克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笼养恒河猴血清天然抗体IgM的检测

    采用流式细胞术连续监测8只幼年猴自出生后1月~5月天然抗体的演变,并检测9只成年猴天然抗体IgM水平.幼年猴1月龄前天然抗体IgM阳性细胞比例较低(9.9%±6.3%),到3月龄时可达成年猴的40%,5月龄时接近成年水平.9只成年猴天然抗体IgM阳性细胞比例变化幅度很大,从94.9%到26.3%(均数77.3%±21.5%).提示3月龄前幼年猴可用作避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受体模型.不管是成年猴还是幼年猴,被选择为实验受体进行移植研究时,应事先对其体内的天然抗体水平进行检测,以确保实验的可比性.

    作者:沈振亚;倪斌;何建明;张治;瞿冀琛;余云生;叶文学;焦鹏;孟自力;滕小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雄激素对淋巴细胞的调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其确切机制不十分清楚.目前许多人认为雄激素的保护作用造成了这种性别差异.雄激素通过直接作用于胸腺或者淋巴细胞,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改变机体的免疫系统.

    作者:梁军;侯亚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不同小鼠品系对天花粉蛋白诱导免疫抑制易感性的差异

    为了解不同品系小鼠对天花粉蛋白(Tk)诱导的免疫抑制应答能力的差异,应用OVA特异性T细胞体外增殖抑制试验,发现8种近交系小鼠对Tk相关免疫抑制的敏感性不同.根据抑制幅度,C57BL/6 (H-2b)被判为高易感品系(HS, high susceptible),同属H-2k的C3H/He和AKR为低易感品系(LS, low susceptible).Tk浓度为50 ng/ml时的T细胞增值抑制百分率对HS为47.8%±3.4%;对两个LS分别为15.9%±3.0%和18.9%±3.5%,两组间差异显著(P<0.001).这一差异可持续出现在50~200 ng/ml的Tk剂量范围内.其余5个品系(BALB/c、615、 T739、A、DBA/2)的抑制幅度介于HS和LS之间.这一结果有助于研究相应免疫抑制的基因调控.

    作者:王保龙;周芸;江阳;辛利军;张汉明;周光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去除对人骨髓造血细胞体外扩增效应的影响

    为了探讨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去除对人骨髓造血细胞体外扩增效应的影响,采用抗CD3、抗CD56和抗CD14单克隆抗体介导的补体细胞毒方法,去除骨髓单个核细胞(MNC)中的T淋巴细胞、NK细胞和巨噬细胞,流式细胞技术(FACS)分析细胞表面标志.将经不同单抗处理的骨髓MNC加入含有多种造血生长因子的培养基中进行体外有核细胞扩增,并观察多向祖细胞集落(CFU-GEMM)的形成能力.结果显示,经抗CD3、抗CD56、抗CD14单抗分别处理和用上述三种单抗共同处理的骨髓MNC中相应的靶细胞与MNC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的降低.经多种造血生长因子刺激培养20 d,骨髓MNC对照组有核细胞总数扩增了65倍,T细胞、NK细胞和巨噬细胞去除组分别扩增了90倍、77.2倍和67.4倍,而三种细胞共同去除组仅为2.86倍.骨髓MNC对照组CFU-GEMM产率为161.50±12.54,T细胞去除组CFU-GEMM产率为370.00±58.22,明显高于前者,差异显著(P<0.005).NK细胞去除组为205.50±30.73,与MNC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巨噬细胞去除组为163.25±18.54,三种细胞共同去除组仅为49.75±9.98.本文结果提示,单纯去除骨髓MNC中的T淋巴细胞或NK细胞可明显促进人骨髓造血细胞的体外扩增效应.

    作者:张建华;张彩;张云;孙汭;王郡甫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PD-L与不同受体结合介导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PD-L1和PD-L2作为新发现的B7超家族成员,它们的受体之一是CD28超家族成员PD-1,近研究证实它们还存在第二受体.本文将就其与不同受体结合所起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与B7家族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徐宽枫;王泳;张学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抗人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和初步鉴定

    运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以人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ESM-1)蛋白为抗原,经PEG融合,有限稀释法筛选,获得了7株稳定分泌抗人ESM-1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3A7细胞株特异性尤为显著,效价高达1∶6 000.所分泌抗体亚型为IgG2b,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对内皮细胞中的ESM-1蛋白及细胞培养上清中的ESM-1均可特异性识别.并观察到ESM-1主要分布在内皮细胞的细胞胞质伴胞核中.在肾组织中,ESM-1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且肾癌标本中ESM-1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免疫组化结果表明所获单抗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实用性.

    作者:熊江霞;张素梅;王雪;胡向阳;桂淑玉;周青;汪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趋化性细胞因子对人Tc1和Tc2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的影响

    为了探讨趋化性细胞因子在体外对人Tc1和Tc2亚群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的影响,从PBMC中分离纯化CD8+T细胞,在特定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抗体作用下,体外定向诱导出能长期培养的Tc1和Tc2细胞系,用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在趋化性细胞因子刺激前后,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发现受SDF-1作用后,Tc1及Tc2细胞内Ca2+浓度变化均不明显,而IP-10刺激后,Tc1及Tc2细胞内Ca2+水平在短时间内明显上调,且在Tc1胞内的上升幅度远高于Tc2细胞,在MIP-1β刺激后,也观察到类似趋势;受Eotaxin刺激后,Tc1及Tc2细胞内Ca2+水平均有微小上升,在Tc2细胞内的上升幅度略高于Tc1细胞.说明Tc1和Tc2细胞受趋化性细胞因子作用后,细胞内Ca2+浓度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且与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的表达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韩卫宁;曹云新;刘雪松;张赟;庄然;金伯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单链抗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肿瘤和艾滋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单链抗体是一种基因工程小分子抗体,其基本结构为VH-Linker-VL或VL-Linke-VH.单链抗体由于具有免疫原性低、在血液中清除快、肿瘤穿透力强和特异性强等优点,而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及其研究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就单链抗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肿瘤和艾滋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李富祥;罗家琴;张以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SARS患者血清IL-2、IL-10和IL-12的检测

    为了探讨细胞因子与SARS患者感染的关系,用ELISA的方法对急性期、恢复期SARS患者、慢性乙肝患者和正常人血清进行了IL-2、IL-10和IL-12水平检测,并对14例急性期和恢复期SARS患者的白介素水平变化进行了配对分析.结果显示:急性期SARS患者的IL-2、IL-10、IL-12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患者及慢性乙肝患者和健康人的水平(P<0.05).提示:细胞因子在SARS感染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郝娃;李卓;郭新会;张可;郭雁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银屑病患者红细胞CD35、CD59与红细胞趋化因子受体的实验研究

    银屑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大多与炎症及免疫异常有关,而天然免疫在基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红细胞作为血细胞天然免疫单位体积数量多的一种成分,表面上含有多种天然免疫分子,如D35、CR3、CD44、CD59、ECKR等。

    作者:花美仙;钱宝华;罗庆峰;牛芳;刘辉;顾军;郭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不同方式接种DNA疫苗免疫效果的比较

    DNA疫苗经基因枪和肌肉注射两种接种方式免疫小鼠,免疫组化检测gD抗原表达情况.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表达量,ELISA检测抗体滴度,病毒攻击考察保护效应,比较不同方式接种DNA疫苗的免疫效果.重组质粒pVAX-gD经基因枪接种与肌肉接种均能实现gD基因在肌肉细胞的表达,激发免疫动物体内的高滴度抗体,保护免疫动物免于HSV-2感染.研究表明基因枪接种要求的DNA疫苗剂量小,基因枪介导的免疫重复性高、效果好,更适合DNA疫苗接种.

    作者:韩双艳;郭勇;杨慧兰;王捷;杨传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细胞免疫功能及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研究

    目前认为细胞免疫异常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AA)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2].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测定了32例初治A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以及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了骨髓和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和2(sTNF-R1和sTNF-R2)的水平,以探讨细胞免疫及可溶性免疫分子的异常在AA的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申蓉;徐从高;李丽珍;闫树昕;王应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中性粒细胞抑制因子的作用及用途

    中性粒细胞抑制因子(NIF)是整合素LAF-1和Mac-1的配体.作为β2整合素的拮抗剂,与ICAM-1、ICAM-2竞争性地和LAF-1及Mac-1结合,抑制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和聚集,阻止白细胞的渗透和浸润.因此,NIF能用于治疗各种出现白细胞浸润和活化的临床疾病及组织损伤,包括休克、中风、急性和慢性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血管炎、脓毒症、风湿性关节炎、炎性皮肤病、肠炎、伴随心肌梗塞的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等.NIF作为一种新的抗炎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新平;朱江;张学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Th1/Th2淋巴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Th1细胞和Th2细胞是CD4+T辅助细胞的两个不同亚群,Th1、Th2细胞的失衡与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密切相关[1]。本研究运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测定不同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Th1、Th2细胞数,以探讨其可能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晓燕;高林;汤旭磊;李茂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EB病毒LMP2A特异性CTL的体外诱导及分析

    用EBV-LMP2A重组痘苗病毒(rVV-LMP2A)转染人树突状细胞(DC),转染后的DC分别在第1、7、14天刺激相同MHC背景的T细胞,在IL-2作用下诱导LMP2A特异性CTL.用LDH释放法检测CTL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CTL诱导分化过程中CD3+、CD4+、CD8+、CD56+等细胞的分群变化;RT-PCR检测细胞分化过程中FasL mRNA表达;生物活性法检测功能性细胞因子IFN-γ的分泌.结果显示本法诱导的CTL对靶细胞有特异性杀伤活性,第2次和第3次DC刺激后杀伤活性有所上升;在CTL诱导分化的第7、14、21天细胞分群以CD4+、CD8+细胞为主;RT-PCR证实所诱导的细胞内有FasL mRNA的表达;随细胞培养天数的增加IFN-γ分泌增加,在第14天达到较高水平.研究表明重组痘苗病毒载体rVV-LMP2A转染的DC刺激T细胞可诱导出EBV-LMP2A特异性CTL.

    作者:姚堃;许继军;丁传林;周锋;谢芳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脂质体介导的VEGF165基因转染对内皮细胞生长的作用

    构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VEGF165真核表达载体pcDNA3-VEGF165,以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基因转入原代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结果表明,基因转染1 h后细胞内就有VEGF DNA存在,VEGF mRNA水平显著上升;基因转染2 d后培养液上清VEGF蛋白表达显著上升(1 355.12±62.34) pg/ml和(19.27±2.96) pg/ml,P<0.01.转染VEGF165基因2 d的内皮细胞再经程序降温冷冻保存复苏后,其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cDNA3组)(90.13%±2.84%和81.52%±2.15%,P<0.05),凋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15%±0.42%和17.61%±1.56%,P<0.05).MTT法显示转染VEGF165基因能促进内皮细胞VEGF蛋白的表达,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在治疗心脏及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中,VEGF165基因治疗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顾松;刘长建;孙雪梅;张乐;陈蕾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不同免疫重建时间对免疫缺陷小鼠排斥仓鼠移植心脏的影响

    为探讨非特异性损伤因素对排斥反应所造成的影响,建立仓鼠对裸小鼠心脏移植模型,分别在手术当天,术后100 d及270 d重建受者免疫系统,观察仓鼠移植心的存活及移植心组织内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水平.发现随术后免疫重建时间的推移,移植心组织内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则逐渐降低,而受体排斥移植心所需时间逐渐延长.提示包括非特异性损伤(手术、缺血、感染等)在内的各种因素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参与诱发移植排斥反应.

    作者:朱彤;张雷;沈世乾;郭晖;夏穗生;陈忠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MDS患者细胞因子、端粒酶活性及凋亡相关蛋白检测与意义

    探讨骨髓细胞凋亡和MDS患者无效造血的分子机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水平.PCR-ELISA法测定骨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流式细胞仪分析Fas和Bcl-2表达水平.结果:初发各亚型MDS患者的血清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P<0.05),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或基质细胞分泌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IL-1α和G-CSF升高者分别为10.7% (3/28)例和53.6% (15/28).MDS患者血清IL-8和IL-6高于正常对照组,各亚型之间无明显差别.在MDS向恶性克隆演变的过程,端粒酶活性水平随着恶性演变而逐渐升高.随着MDS患者恶性类型的演变,Fas基因表达逐渐降低,Bcl-2表达则逐渐升高.负性造血因子TNF-α升高和抗凋亡Bcl-2的消长与MDS骨髓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毕可红;张玉昆;徐文伟;王焱;任海全;唐天华;马庆恒;郭桂月;刘秀兰;真刚;张伟;王俊伟;赵良玉;姜国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sHLA-A*0201-抗原肽复合物的构建

    以原核表达的sHLA-A*0201-BSP为重链,β2m为轻链,与人工合成的EBV抗原肽LMP2A (426-434、NH2-CLGGLLTMV-COOH)利用稀释法进行共折叠复性,形成可生物素化的可溶性HLA-A*0201抗原肽复合物.并利用仅与天然构象HLA I类分子结合的单抗W6/32,通过Dot-ELISA和Western blot对折叠产物的构象进行鉴定,证实复性后成功获得了天然构象的sHLA-A*0201-抗原肽复合物.为进一步组装可溶性HLA/抗原肽四聚体以及制备人工抗原提呈细胞奠定基础.

    作者:陈浩;吴雄文;梁智辉;翁秀芳;韩军艳;黄亚非;龚非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现代免疫学杂志

现代免疫学杂志

主管: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上海市免疫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