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泌抗INH-βA合成多肽McAb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

黄新;夏辉明;高晓东;鲁桂琛;孙颍

关键词:抑制素βA亚基, 单克隆抗体
摘要:
现代免疫学杂志相关文献
  • 离子转运抑制剂对席夫碱增强免疫效应的影响

    本文研究了席夫碱形成小分子,尤其是苯甲酸衍生物Tucaresol(Tuc)的增强免疫效应以及在离子转运方面的行为,进一步揭示T细胞活化中席夫碱辅助信号的作用机制.实验发现离子转运在席夫碱信号传导中起重要的作用.具体地说,CT(一种甲苯磺酸盐)特异性的K+通道,而不是钙激活的K+通道在Tuc的信号传导中有重要作用.这与TCR信号传导中的情况截然不同.Tuc介导的信号传导似乎不是钙离子依赖性的.

    作者:陈华青;John Rhodes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T淋巴细胞生存与死亡的决定

    T淋巴细胞抗原受体(TGR)通常以异二聚体(α/β或γ/δ)的形式存在,大多数胸腺和外周T淋巴细胞表达TGRγ/δ,而只有5%以下的T淋巴细胞和某些内皮组织中的T淋巴细胞表达TCRγ/β[1].TCRα/β的γ/δ分子胞内区都很短,只有3~5个氨基酸残基.因此,TGR分子本身不能传递抗原刺激信号,而由CD3分子传递.高度可变的TCR分子与恒定的CD3分子组成T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TCR/CD3),共同完成抗原刺激信号的传递.

    作者:郑德先;刘彦信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肺炎和哮喘患者血清工IL-2、IL-4和IFN-α的测定

    作者:张洪波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人T细胞对猪白细胞抗原的直接识别

    猪已被认为是异种移植的理想供体.有关人-猪器官间超急性排斥研究已有所突破,而细胞性排斥报道尚少.本文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研究异种移植细胞性排斥机制,发现异种反应明显弱于同种反应,而且以直接识别为主,这和同种移植细胞性排斥机制一致.抗人CD4单抗和抗猪白细胞抗原SLA-DR、DQ单抗都能明显地抑制(XMLR),而抗人CD8单抗无抑制功能,表明CD4+T细胞对SLA的识别在异种排斥应答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谢晋;陈福祥;李宁丽;沈佰华;周洪;周光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细胞因子诱导不同来源的贴壁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的研究

    通过贴壁的方法分离胚肝、脐带血、造血动员后的外周血及正常人外周血中的树突状细胞(DC)的前体细胞,体外采用细胞因子诱导,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细胞表型分析;同时比较了不同来源DE的增殖、分泌IL-12的能力及激发同种异体T细胞和脐带血幼稚型T细胞(naive T cell)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经过造血动员后的外周血细胞产生的DC数量和纯度均较高,而且能经体外细胞因子诱导为功能性DC,是较理想的DC来源.

    作者:王月丹;谢玮;邱玉华;顾宗江;张学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CTLA4Ig诱导细胞无能的作用机制探讨

    IL-2受体α链(又称CD25)是T淋巴细胞活化的标志分子,CTLA4Ig所诱导的细胞无能CD25的表达下降.用FAGS方法检测CTLA4Ig诱导的细胞无能的凋亡现象,结果发现未处理组与处理组间无差异;CTLA4Ig处理后的细胞无能Fas和FasL的表达,与未处理对照组无差异.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发现CTLA4Ig诱导的细胞无能与未处理组相比P21Ras没有明显变化.用RT-PCR方法检测一些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发现CTLA4Ig所诱导的细胞无能不能表达IL-2mRNA,IFN-γmR-NA的表达下降,而IL-4mRNA、IL-10mRNA仍可表达,表明细胞无能的基因格局显示Th1基因受抑,有向Th2偏移倾向.

    作者:汪厚平;马宝骊;韩子英;郭雪翠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分泌抗INH-βA合成多肽McAb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

    作者:黄新;夏辉明;高晓东;鲁桂琛;孙颍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DNA标记杂交技术筛选抗HBs-IFN-α融合蛋白表达载体

    为在无抗药性改变,转化细胞无生物指示系统改变的克隆载体中扩大筛选范围,提高筛选阳性率,本文应用地高辛标记DNA检测系统筛选人源单抗片段与干扰素融合蛋白表达质粒(Anti-HBs-IFN-α),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纯化制备载体的插入段DNA,用地高辛标记系统进行化学标记,制成标记探针.挑取单克隆菌扩增,以溶菌酶加煮沸法批量制备载体DNA,点样于硝酸纤维膜上并经80℃烤2h,分别用预杂交液和标记探针进行42℃2h、42℃6h的膜预杂交和杂交反应,洗膜后用酶标抗地高辛抗体显色.未带插入片段的抗体表达载体为阴性对照,IFN-α质粒DNA作阳性对照,在40株转化细胞中筛选出7个目的克隆.为进一步核实该法的筛选效率和可靠性,分别用单酶切和双酶切法对筛选出的阳性载体进行鉴定,琼脂糖电泳结果显示,两者的符合率为100%.该系统筛选结果可靠,尤其在克隆载体转化细胞后无抗药改变,无其他筛选特征的载体构建中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韩焕兴;王永奎;尤长宣;叶伟民;罗荣城;孔宪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口服耐受机制的研究进展

    口服耐受是通过口服抗原诱导免疫耐受,其可能的机制涉及到克隆缺失、克隆无能以及反应细胞的抑制.何种机制发挥主导作用,受一定因素影响.口服耐受中旁观者抑制现象的存在,为特异性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径,因而口服耐受的研究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作者:陈声林;熊思东;俞顺章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免疫过程中小鼠脾细胞ACTH受体表达的动态变化

    通过测定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脾细胞ACTH受体的变化,以探讨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关系.用HRBC免疫小鼠,采用放射配体法测定ACTH受体,用饱和曲线与Scatehard作图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小鼠脾细胞上存在ACTH受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第7天达高峰(P<0.05),并与血浆ACTH含量密切相关(r=0.77).提示ACTH肽类激素可能通过免疫细胞上的ACTH受体对免疫系统进行调节.

    作者:张萃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人类疱疹病毒7型体外感染淋巴细胞对CD抗原表达的影响

    作者:彭光勇;姚堃;任强;季晓辉;周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迷走神经在免疫信息向脑传递过程中的作用

    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免疫感受性信息可能经迷走神经传递到脑,影响脑的机能活动,并对免疫反应进行反馈调节.在迷走神经各分支中,肝支有更重要的作用.迷走旁节和结状神经节表达IL-11型受体,可能是迷走神经感受免疫信息的物质基础.

    作者:王曦;王百忍;鞠躬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IL-1和IL-6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粘附作用的影响

    作者:吕鸣;周晓青;吕有灵;孔宪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肠道微皱折细胞与粘膜免疫

    微皱折细胞(M细胞)是存在于粘膜集合淋巴滤泡顶部上皮中的一种特殊细胞,肠道内抗原、微生物通过M细胞进入粘膜的免疫系统.人们发现M细胞能够选择性粘附、转运凝集素、IgA、多种革兰阴性细菌和病毒.这为制备粘膜疫苗开辟了新的前景.

    作者:浦江;叶剑雄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热休克反应对大鼠感染性脑水肿细胞因子和一氧化氮的影响及意义

    为研究IL-1β、TNF-α及NO在感染性脑水肿时的变化和热休克反应对它们的影响,探讨热休克反应对大鼠感染性脑水肿的保护作用是否与其有关.本实验采用ELISA法和Griess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匀浆中IL-1β、TNF-α及NO的含量.大鼠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NS);②感染性脑水肿组(PB);③热休克处理组(HS+PB).每组又分为4h、8h、24h三个时间点.结果显示:与NS组比较,4h、8h、24hPB组的TNF-α和NO含量明显增加,以8h为明显(P<0.01或P<0.05);而在4h、8hPB组中,脑组织IL-1β含量明显增高,以8h增高明显(P<0.01或P<0.05),24hPB组IL-1β含量明显下降.热休克反应能降低IL-1β、TNF-α和NO在脑组织中的含量,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以上结果表明IL-1β、TNF-α及NO参与了感染性脑水肿的病理过程,热休克反应能减轻感染性脑水肿可能与其抑制IL-1β,TNF-α及NO生成有关.

    作者:毛定安;杨于嘉;虞佩兰;尹飞;陶永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含量测定

    研究血清TNF-α、IL-6和IL-8在急性胰腺炎(A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41例AP患者及正常对照组40例血清TNF-α、IL-6、IL-8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显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和轻症急性胰腺炎(MAP)血清TNF-α、IL-6、IL-8和CR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SAP组又较MAP组增高(P<0.05).27例MAP患者血清TNF-α、IL-6、IL-8和CBP水平在治疗后3d已有下降,7d降至正常水平.14例SAP患者血清TNF-α、IL-6、IL-8和CBP水平在治疗后7d明显降低,21d仍未降至正常水平.血清中TNF-α、IL-6和IL-8可能与AP的严重程度相关,在临床上联合检测血清TNF-α、IL-6、IL-8和CRP可用于AP的病情严重程度判定和观察治疗后疗效及病情恢复的情况.

    作者:陈垦;梁坚;汤斌;叶文桃;王婉梅;祝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脑梗塞患者血清VEGF、NO和NOS测定及其意义

    作者:许中;赵中;朱红胜;许献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儿童血清特异性IgE水平与过敏原皮试及气道反应性之间的关系

    为了探讨哮喘儿童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SIgE)同过敏原皮试及气道高反应性(BHR)的关系,取64例有症状和印例无症状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pharmaciaphadiatoptest)测定其血清中吸人性变应原SIgE,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测定BHR,选择尘螨霉菌、猫毛、花粉等8种常用过敏原做皮试.结果显示,SIgE的阳性率在皮试阳性的儿童中占95.6%,在皮试阴性的儿童中占17.9%;在有高气道反应性和正常气道反应性的儿童中,SIgE的阳性率分别为95.6%和28.8%.两者分别作卡方检验P<0.001.这说明儿童血清SIgE与过敏原皮试阳性及气道反应性有显著相关;吸人性变应原与儿童哮喘气道高反应性具有密切相关.SIgE检测可作为哮喘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特别是那些因各种原因不能完成气道激发试验和过敏原皮试的幼儿.

    作者:孙宝清;王红玉;钟南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卵巢良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IL-12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徐霞;刘云峰;胡淑君;黄晓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超抗原SEA活化淋巴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实验研究

    纯化SEA在10-12~10-5g/ml浓度范围对体外培养的BALB/c鼠脾细胞表现了细胞增殖诱导能力,并呈剂量依赖关系,其中10-7~10-5g/mlSEA的作用强于适量(25μg/ml)PHA.在E/T为5:1~20:1条件下,10-5g/mlSEA活化48h的BALB/c鼠脾细胞对YAC-1细胞的杀伤活性高于NK细胞,但SEA未能增强BALB/c鼠脾细胞对B16细胞的杀伤活性.5μg和50μgSea体内用药对L615白血病无治疗作用,但转输经SEA活化的同系小鼠脾细胞对L615白血病有一定疗效.实验结果提示,SEA活化淋巴细胞对NK敏感的淋巴瘤、白血病有杀伤及治疗作用,这种作用依赖于较大数量级SEA活化淋巴细胞的存在,并且与SEA活化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有关.

    作者:赵铁华;邓淑华;宋鸿儒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现代免疫学杂志

现代免疫学杂志

主管: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上海市免疫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