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动物模型急性实验与慢性实验的心率变异性的研究

徐征;宋朋红;葛霁光

关键词:心率变异性, 慢性实验, 动物模型
摘要:我们利用动物模型急性实验与慢性实验的方法,进行心率变异性参数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心脏上的损伤,心率变异性的时域指标有着显著的改变,能灵敏反映外来性调控和内在性调控双重作用.并且,在慢性实验的康复期中,心率变异性指标能够灵敏地反映心脏的内外调控过程,显示其有良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杂志相关文献
  • 脂肪肝患者血清Ⅳ型胶原含量分析

    目的:测定不同病因脂肪肝患者的Ⅳ型胶原(Ⅳ-C)含量来推测其临床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测定方法检测了40例健康成人,166例多种病因脂肪肝患者血清Ⅳ-C含量.结果:慢性酗酒者与乙型肝炎患者合并脂肪肝血清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高甘油三脂血症、肥胖、2-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脂肪肝纤维化可能与病因密切相关,测定脂肪肝患者ⅣC有助于肝纤维化的诊断.

    作者:张子良;陶彦侃;岑琪美;余传智;杭幼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新型生物医用材料--止血纤维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作者以高分子生物医用材料,采用气体牵伸纺丝技术,制备了医用止血纤维.经止血机理及结构的研究,其在外伤止血、护创和手术局部止血方面疗效显著.

    作者:徐红权;尹波;李毅勇;牛金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一种新的放射治疗计划优化方法

    在采用多射线束的放射治疗中,治疗计划优化是一个重要的步骤.本文描述了一种新的治疗计划优化方法.它是基于治疗医师对治疗过程中各因素的综合考虑,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作者:高磊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核素骨显像诊断肺癌骨转移瘤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核素骨显像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近2年来已确诊的71例肺癌病人进行核素骨显像扫描,结合临床与X线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1例肺癌病人经核素骨显像发现骨转移56例,阳性率为78.9%.显示各部位病灶共124个.累及部位依次为肋骨45个占36.3%(45/124),脊椎骨35个占28.2%(35/124),骨盆17个占13.7%(17/124),四肢骨12个占9.7%(12/124),胸锁骨10个占8.1%(10/124),颅骨5个占4%(5/124).其中助骨转移灶多见于原发肿瘤的同侧,本组就有37个占82%(37/45).有骨转移的56例中,多发骨转移45例占80.4%.结论:核素骨显像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是有利于骨转移的早发现,对肺癌的临床分期,化疗方案的选择,化疗效果的评价及预后的估计均有很高参考价值.

    作者:顾勤;贾玉华;王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骨组织工程研究进展

    本文主要介绍了骨组织工程学的概念以及研究内容,综述了骨组织工程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作者:韩颖超;王欣宇;李世普;闫玉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放射导向手术(RGS)的发展及临床应用

    本文介绍了放射导向手术(RGS)的基本原理及发展情况,概括了体内γ探针在放射免疫导向手术(RIGS)和淋巴结(SLN)成像技术中的应用,说明了体内γ探针与核药物相结合应用于临床能推动外科技术的发展,改善手术的效果,提高病人的成活率.

    作者:林英武;尹端沚;汪勇先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大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8例报告

    目的:探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8例DVT患者,先将0.9%的生理盐水(N.S)50 ml+尿激酶(UK)50万U,由患肢远端静脉推入,5分钟推完,然后由健肢、患肢分别将0.9%N.S 1000ml+UK 100万U持续24小时静脉滴入,1次/日,共7~10天.结果:12例痊愈,6例显效,总治愈率为100%,未出现肺梗塞、脑溢血和死亡病例.结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应用大剂量尿激酶,能显著提高患肢血管通畅率.

    作者:李金荣;温晖;黄林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常规X线片数字化的合理配置探讨

    常规X线摄片数字化已有16年的历史,主要是由CR实现的.由于价格昂贵,仅仅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医院配置该设备.只是近两年来,国内极个别大医院才开始引进,装配DR实现常规X线摄片数字化的医院,仅1999年装配50台,而美国装配33台[1].因此实现医院常规摄片数字化存在两种设备:DR和CR.医院选择DR还是CR,还是两种都选?DR、CR各有什么优缺点?国际放射界众说纷纭.目前,国内放射界要求实现常规摄片数字化的呼声很高.如果说前几年仅是几家大医院考虑购置CR实现常规X线数字化,而现在90%以上的大医院正考虑或正在着手购置DR和CR,甚至许多中型医院也在考虑或正在购置CR.因此实现常规X线摄片影像数字化,是放射影像发展的必然.为使医院合理配置常规摄片数字化设备,本文论述一些厂商和一些国外较早使用DR、CR医院放射科专家关于DR、CR的一些观点,并对DR和CR的优缺点作一比较,并探讨一些配置方法,供同行参考.

    作者:宋正友;黄鸿源;戴宝明;孔江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美国生物材料在医疗器械工业发展近况

    1930年初,生物材料仅仅是指木才、玻璃和金属.这些材料大多用于手术器械、肌体保护装置及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产品.合成聚合物的出现改变了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整体特点.初,作为商品出售的聚合体仅适用于可植入性修复术,后来亦用于心脏起搏器、血管植入物、人造皮肤及各种人造器官.

    作者:史新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镍钛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的电测分析

    应用电阻测度应变技术,得到镍钛聚髌器这一记忆合金内固定器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较为精确地测定了镍钛聚髌器动态聚合加压髌骨于解剖位的生物力学力值,结果表明:镍钛聚髌器可从9个方向产生向心聚合力,纵向为主,记忆加压力值为13.67Kg,侧向为辅,永加压力值为5.19Kg,并具有一定的耐疲劳性.本实验为临床使用及指导病人术后功能锻炼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并为研究动态记忆力学下的骨愈合机理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许硕贵;张春才;王家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

    目的:为探讨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病理解剖特点及手术技术.方法:本组6例均为SLL型,手术包括:室间隔缺损修补4例、肺动脉瓣切开1例、静脉室肺动脉外通道1例、左房室瓣替换1例.结果:全组手术死亡1例.主要手术并发症为低心排4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及残余左房室瓣关闭不全1例.结论: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病理解剖有一定的特殊性,应按不同的合并畸型选择不同术式,正确处理室间隔缺损、肺动脉流出道狭窄及左房室瓣关闭不全是外科手术的关键.

    作者:何忠良;何晓雯;陈如坤;程海峰;张昌铭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一组正常眼球径活体测量

    目的:活体测量成年男性正视眼的前后径与横径.方法:采用CT方法,对成年男性45人73只正视眼的前后径与横径的内外径进行了活体测量,并对其中23人33眼的眼轴同时进行A超测量.结果:CT测量,前后径外径为24.86±1.09 mm,内径为22.31±1.22 mm,横径外径为24.98±1.25 mm,内径为22.58±1.23 mm,前后径与横径的外径与外径,内径与内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A超测量眼轴为23.02±0.75 mm.成年男性正视眼基本呈圆形.CT与A超测量方法不同,结果各异.结论:活体CT测量眼球径可靠、可行.尤其对横径测量,在眼球形态学的意义上,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探索途径.

    作者:周晓东;汪芳润;沈永明;强金伟;吉学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在心外科异种膜状移植物组织内种植人体活性细胞的方法

    目前临床应用的心外科膜状移植物主要有心脏瓣膜和血管两种移植物.由于现有的各种心外科膜状移植物尚无法令人满意,因此国外正在研究一种先清除异种膜状移植物组织内原有的细胞、再在已清除组织内原有细胞的异种膜状移植物的组织内种植人体活性细胞的方法.将新鲜异种膜状移植物先经高、低渗溶液处理,然后用酶溶液处理,以清除异种膜状移植物组织内原有细胞.人体细胞经培养分离后,将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植入已清除组织内原有细胞的异种膜状移植物组织内,再植入内皮细胞.种植人体活性细胞的异种膜状移植物不会促使受体产生有害的免疫反应,并具有再生能力.

    作者:张祖仁;王一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镇痛仪的设计原理及镇痛机理探讨

    本文在中医学理论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来认识疼痛的产生与疼痛的治疗机理,剖析穴位作为感受器与经络的内在联系,应用现代电子技术设计一种新颖的镇痛仪器.

    作者:章朋;郦颐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诱发电位评价脑组织血流量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实验性大鼠脑损伤后不同时相点大脑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ensorysomaticevokedpotentials,ssep)和局部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的变化.方法:用流体冲击装置制作中度脑损伤模型SYD4200型神经诱发电位诊断系统监测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氢清除法测定大脑局部血流量.结果:中度脑损伤后rCBF明显低于伤前和正常对照组;大脑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明显延长;结论:SEP的变化与脑血流量有着一定的关系,一定程度上SEP的变化可反映脑损伤后血流量的变化.

    作者:邵阳;廖维宏;伍亚民;何庆华;彭承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动物模型急性实验与慢性实验的心率变异性的研究

    我们利用动物模型急性实验与慢性实验的方法,进行心率变异性参数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心脏上的损伤,心率变异性的时域指标有着显著的改变,能灵敏反映外来性调控和内在性调控双重作用.并且,在慢性实验的康复期中,心率变异性指标能够灵敏地反映心脏的内外调控过程,显示其有良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徐征;宋朋红;葛霁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癫痫先兆探测治疗仪的设计

    本文介绍一种能自动探测和识别癫痫先兆时的信号,并在病发早期自动发出音频电脉冲刺激患者,减弱癫痫病灶细胞活性的新型治疗仪的设计思路.

    作者:朱兴喜;彭红;汤黎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骨牵引钉道周围皮温观察

    目的:观察骨牵引术后钉道酒精护理的效果.方法:采用钉道周围皮温测定方法,观察30例骨牵引钉道酒精护理的住院病例每周的皮温变化,并与自身体温对照,计算出钉道周围皮温与体温的温差(△T).结果:骨牵引术后2周时钉道周围皮温低,骨牵引术后5周时高.与2周时钉道周围皮温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牵引术后钉道酒精护理可出现无菌性炎症反应,相应局部皮温升高.皮温测定对预测骨牵引钉道炎症情况有一定价值.

    作者:姜风;朱建民;曾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金属烤瓷修复体瓷面缺损修补的护理配合

    金属烤瓷修复体是目前临床上用以修复牙列缺损的有效方法,由于它在外观、色泽上与天然牙相似,功能良好,感觉舒适,且修复后不必摘戴,所以深受医患双方欢迎.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也不免有损坏,如由于制作和使用的关系,常会发生瓷裂、瓷崩、冠脱落及继发龋等现象,并且由于金属烤瓷的材料和加工工艺特殊,一旦破损后,用临床常规的修补材料和方法,如:玻璃离子水门汀,光固化,化学固化复合树脂,瓷贴面粘结等方法修补,都无法奏效.近年来,国外推出专用烤瓷修补材料和技术,使修补成功率有所提高,现将我科在金属烤瓷修复体瓷裂和瓷崩缺损修补方面的体会和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秦德正;李静;张定娟;解耀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杂志

主管: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