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研究类论文的英文写作风格

武峪峰

关键词:论文, 学术, 语言艺术, 风格, 特点
摘要:尽管在国内医学期刊摘要中英语的应用越来越正确,但是真正的写作风格却并非容易获得.国内英文与国外英文的差别时常在于语言的风格.写作是一门重要的英语课程,需要学习与实践.加强理论,关注技巧,作者对于国外英文原著的某个章节进行了编译,涉及到英文写作风格的10个方面,删去了一些具体的例子,突出重点、节省篇幅.其目的 在于提示关注英文写作风格.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心力衰竭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及降钙素原检测

    目的 探讨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降钙素原(PCT)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作为对照组(n=40),AE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n=60),观察组患者根据心功能不全程度分为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 Ⅱ级(n=20),NYHA心功能Ⅲ级(n=20),NYHA心功能 Ⅳ级(n=20),检测对照组患者NT-proBNP与PCT水平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与PCT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NT-proBNP与PCT水平(4 987±2 618) ng/L,(0.592±0.490) μ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08±171) ng/L,(0.097±0.118) μg/L(P<0.05).观察组的3个亚组间NT-proBNP水平(2 547±533) ng/L、(4 430±693) ng/L、(7 982±2 117) ng/L与PCT水平(0.204±0.097) μg/L、(0.439±0.152) μg/L、(1.132±0.471)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T-proBNP与PCT水平随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3个亚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494±82) ng/L、(842±299) ng/L、(1 392±422) ng/L及PCT(0.068±0.295) μg/L、(0.097±0.035) μg/L、(0.170±0.059) μg/L的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 NT-proBNP与PCT是AE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作者:蒋艳敏;郭春阳;杨秀娜;刘新会;杨君莉;董军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不同血栓抽吸方法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效果比较

    目的 采用不同血栓抽吸方法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了解疗效的差异.方法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冠状动脉造影示靶血管可见血栓负荷;术中采用抽吸导管抽吸血栓.排除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支架内血栓形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后;年龄>75岁;既往脑卒中病史; PCI失败或抽吸导管无法通过病变的患者.所有入选患者根据术中应用手动抽吸导管的情况分为3组:只单独Diver抽吸导管抽吸患者304例,只单独Export抽吸导管抽吸患者452例,以及此两种抽吸导管组合抽吸患者203例.记录3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3组间血流分级(TIMI),住院期间及出院后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 抽吸导管组合抽吸组患者的年龄更大(56.3±14.5)岁 vs (55.7±12.0)岁 vs (58.4±17.3)岁(P<0.01),合并高血压的比例更高(61.3% vs 62.1% vs 65.0%,P<0.01),缺血时间相对较长(4.9±5.3) h vs (4.3±8.7) h vs (5.8±7.2) h(P<0.01).PCI术中3组术前的TIMI0级的患者以两种抽吸导管组合抽吸组居多(51.0% vs 54.8% vs 55.9%,P<0.05),其余各组在术前和术后的TI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抽吸导管组合抽吸未能进一步降低无复流的发生率.

    作者:王芳;颜红兵;周鹏;刘臣;赵博;赵汉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5-羟色胺1/2受体拮抗剂米安色林对大鼠睡眠呼吸暂停的影响

    目的 中枢5-羟色胺(5-HT)及其受体在呼吸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呼吸调控不稳定可以导致不规则的呼吸以及呼吸暂停的发生.本研究的目的 在于探讨5-HT1/2受体在大鼠睡眠呼吸暂停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SD大鼠10只,手术埋置脑电、肌电电极和微注射套管.通过体描箱和多导生理仪,监测大鼠脑电、肌电和呼吸.通过微量泵,向第四脑室匀速泵入5-HT1/2受体的拮抗剂米安色林(mianserin)(100 μmol/L)40 μl,观察大鼠给药前后呼吸暂停的变化.结果大鼠呈现两种呼吸暂停的类型:自发呼吸暂停(spontaneous apnea)和叹息后呼吸暂停(post-sigh apnea).中枢微注射5-HT1/2受体拮抗剂米安色林减小了慢速眼球运动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s,NREM) 和快速眼球运动睡眠(REM)期的叹息后睡眠呼吸暂停(P<0.05),而对NREM 和 REM 期的自发呼吸暂停无影响(P>0.05),对总睡眠呼吸暂停指数也无显著影响(P>0.05).在睡眠结构方面,米安色林对睡眠效率及睡眠结构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5-HT 和5-HT1/2受体在呼吸调控网络中扮演重要角色,并与大鼠中枢型呼吸暂停的发生密切相关.5-HT1/2受体的不同亚型既有兴奋性受体,又有抑制性受体.米安色林对5-HT1/2受体的双向调节作用可能导致呼吸暂停减轻.

    作者:张成;马靖;宿利;王广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HLAP)为一种由高脂血症特别是高三酰甘油导致的急性胰腺炎 [1-2],约占急性胰腺炎中的1.3%~3.5%.近年由于人们的饮食习惯改变与对HLAP认识提高,我国HLAP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3],高脂血症与急性胰腺炎之间的关系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目前已知道的是高脂血症为急性胰腺炎一个较常见的原因,但是关于HLAP的临床特点报道较少.

    作者:刘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附红细胞体病

    本文以1例病例分析(见本期临床病例讨论)为引,从病原学、传播途径、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对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进行了详尽的综述,目的 是唤起临床医生对该病的关注,以免误诊.

    作者:姚尔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带涤纶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应用分析

    血液透析带涤纶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CVC)常见的并发症是感染及血栓,导致高达50%的拆除或更换导管[1].本研究回顾分析了我院行带涤纶环CVC置入术172例患者并发症情况及处理方法.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2004年1月至2013年6月我科行带涤纶环CVC的血液透析(HD)患者172例,成功165例,男85例,女80例,原发病包括慢性肾炎43例,糖尿病肾病60例,高血压肾病35例,多囊肾10例,梗阻性肾病5例,痛风性肾病5例,狼疮性肾炎7例.该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同意,受试者全部签订知情同意书.

    作者:曹礼应;周巧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环形胰腺引起十二指肠瘀滞症1例

    患者,男,50岁,因恶心呕吐1周于2013年5月14日入院,主要表现为进食后约20分钟至半小时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吐后缓解.空腹状态下无恶心呕吐.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心肺未见异常,全腹尚软,剑突下压痛,无明显反跳痛.血常规:淋巴细胞0.146、中性粒细胞0.748.血尿淀粉酶在正常范围内.电子胃镜提示十二指肠上角狭窄,胃镜不能通过(见图1).

    作者:邱梅红;张丽;张丹丹;凌云涛;袁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随着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耐药率的上升,对其耐药的分子机制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取得了很大进展.甲硝唑的耐药主要与rdxA和frxA基因突变有关;克拉霉素的耐药主要与23SrRNA V区上的点突变有关;阿莫西林的耐药主要与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s)的突变有关;喹诺酮类的耐药主要与gyrA 基因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决定区(QRDR)的突变有关;四环素的耐药主要与编码 16SrRNA的基因突变有关;呋喃唑酮的耐药可能与porD和oorD 基因突变有关.

    作者:孔聪聪;刘改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甲型血友病的基因诊断研究

    目的 建立甲型血友病的基因诊断方法.方法 对33例甲型血友病患者以一期法检测血浆凝血因子FⅧ(F8)活性.采用长距离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法(LD-PCR)进行FⅧ内含子22倒位检测,并对反应体系进行优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内含子1倒位,凝胶成像技术分析扩增产物.捕获测序技术检测是否存在其他突变类型.结果 33例患者的FⅧ活性检测结果均小于1%,为重型;LD-PCR技术检测出13例患者存在Int22倒位,倒位发生率为39.4%;Int1倒位患者1人,发生率3%;对13例内含子 22倒位患者进行测序比对,未发现其他基因突变.结论 LD-PCR技术和多重PCR技术可以有效的检测重型甲型血友病FⅧ的基因倒位.

    作者:尹璐;宋淑霞;连伟光;栗彦宁;郑龙;刘健敏;尤红煜;王俊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二氧化碳激光治疗致患者晕厥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二氧化碳(CO2)激光治疗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皮肤科临床,对各种皮肤良性赘生物及皮肤癌前期损害应用CO2激光治疗不仅效果好,而且愈后很少遗留瘢痕,可收到较好的美容效果[1].CO2激光属于红外线波段,可使施行手术的局部产生100~1 000 ℃以上的高温.除了能保留切割组织供病理检查外,还可以气化炭手术在瞬间完成,从而达到精确清除病灶的目的.

    作者:王志慧;王世东;孟淑萍;卫俊枫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植物性胃石形成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动物体内植物性胃石的形成与高鞣酸含量食物、胃酸、胃动力及胃损伤的关系.方法 SD雄性大鼠140只,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对照组、奥美拉唑组、稀盐酸组、多潘立酮组、山莨菪碱组、阿司匹林组.分别给予相应的处理因素,喂养第15天解剖大鼠胃部,发现胃内出现圆形或椭圆形胃石为阳性结果,反之为阴性结果.结果 空白组阳性结果为0例,对照组阳性结果为8例(40.0%),奥美拉唑组阳性结果为15例(75.0%),稀盐酸组阳性结果为6例(30.0%),多潘立酮组阳性结果为5例(25.0%),山莨菪碱组阳性结果为18例(90.0%),阿司匹林组阳性结果为10例(50.0%).空白组与对照组胃石阳性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美拉唑组与稀盐酸组胃石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山莨菪碱组与多潘立酮组胃石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胃石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鞣酸含量食物是形成胃石的直接原因,低胃酸状态、低胃动力是胃石形成的重要诱因.

    作者:张丹丹;宋芳;张丽;邱梅红;凌云涛;袁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大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静息心率与大动脉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脉搏波速度自动测量系统测量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arotid-femoral PWV,CFPWV)作为反映主动脉僵硬度的指标,对64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男340例,女304例,年龄18~82岁,平均52±13岁)进行脉搏波速度检测,并检测空腹血糖、血脂、肾功能、尿酸等血生化指标.结果 CFPWV在心率(HR)<60次/min、60≤HR<70次/min、70≤HR<80次/min和HR≥80次/min 4组间逐渐升高(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静息心率与CFPWV呈显著正相关(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年龄、收缩压、HR、尿酸及血糖是影响CFPWV增加的独立因素.结论 静息心率增快与高血压患者主动脉脉搏波速度增快相平行,可能参与大动脉僵硬度增加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谭静;华琦;闻静;邢绣荣;刘荣坤;杨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血压伴肥胖患者心率变异性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分析

    心率变异性(HRV)主要反映自主神经功能及调节平衡.高血压与HRV有着密切联系.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高血压及肥胖的关系密切.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高血压伴肥胖者及高血压非肥胖者HRV指标及其hsCRP水平,进一步探索高血压伴肥胖患者HRV与hsCRP关系.

    作者:王小凤;张巍;杨建国;王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114例急性胰腺炎临床特点分析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胰酶激活和胰腺组织自身消化为特征的疾病,伴或不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改变.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病程呈自限性,20%~30%的患者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 .AP总体病死率为5%~10%[1].近年来AP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2年资料完整的AP患者114例,探讨其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以提高临床防治水平.

    作者:郑吉敏;刘娜;张建;高俊茶;吕晓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E1B-55分子缺失的腺病毒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在食管癌细胞中产生抗肿瘤协同效应

    目的 观察E1B-55分子缺失的腺病毒(E1B-55 molecule deleted adenovirus,Ad-delE1B55)在联合各种化疗药物后针对9种人食管癌细胞系所产生的协同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的增殖检测法(MTT)法检测Ad-delE1B55和(或)4种化疗药物在9种食管癌细胞中的细胞毒性,并根据所得数据计算50%抑制浓度(IC50);使用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腺病毒(Ad-GFP)对各种细胞的感染率;细胞经过处理后,通过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细胞的凋亡和细胞周期;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腺病毒在细胞内产生的蛋白,以检验病毒复制与细胞毒性的关系;通过使用裸鼠的动物实验,验证体外实验的联合效应.结果 聚合酶链反应(PCR)结果显示,Ad-delE1B55在所感染的细胞中能够复制,针对E1B55的PCR结果证明了其缺失.MTT结果说明Ad-delE1B55在9种食管癌细胞中均产生细胞毒性,但敏感性并不相同;通过细胞毒性结果计算了Ad-delE1B55对9种食管癌细胞株的IC50.通过Ad-GFP感染细胞,计算出病毒感染率,将其与Ad-delE1B55对细胞的IC50作对比,发现两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将9种食管癌细胞株的p53基因型与Ad-delE1B55对细胞的IC50作对比,发现两者之间也无明显相关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d-delE1B55感染细胞后48小时,其复制水平达到峰值.在讨论化疗药物与Ad-delE1B55联合给药时的顺序时,不论是western blot结果还是细胞周期结果均显示同时给药效果好.所以,Ad-delE1B55分别与5-氟尿嘧啶(5-FU),丝裂霉素(MMC),足叶乙甙(VP-16)或顺铂(CDDP)4种化疗药物以同时给药形式联合应用于食管癌细胞株,MTT结果显示腺病毒与5-FU、MMC、VP-16联合能够产生抗肿瘤的协同作用,但与CDDP联合应用不能产生协同作用;动物实验中联合应用Ad-delE1B55与5-FU产生的抗肿瘤作用均好于单独应用任意一种,与体外实验一致,证明了抗肿瘤的协同作用.结论 在食管癌细胞中腺病毒的感染率和内源性p53基因型与Ad-delE1B55的IC50没有相关性,不能预测其细胞毒性.联合应用Ad-delE1B55与5-FU、MMC、VP-16能够产生抗肿瘤的协同作用,但与CDDP联合应用不能产生协同作用.Ad-delE1B55与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为临床失去手术机会的食管癌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方案.两种药物的协同作用能够提高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

    作者:吴雅琼;刘北辰;张明增;马光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缺铁性贫血伴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的临床分析

    缺铁性贫血是临床常见的贫血,常见病因包括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及慢性失血等.近年来一些研究显示幽门螺旋杆菌(Hp)可能与缺铁性贫血相关[1-2],这类缺铁性贫血患者,清除Hp后可以明显改善补铁治疗的效果[3].本研究对缺铁性贫血伴Hp感染患者在常规补铁治疗同时加用抗Hp治疗,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和兰;谢静;李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超声监视下间苯三酚在小儿肠套叠水压灌肠复位中的应用价值

    小儿肠套叠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主要见于1岁以内的婴儿,尤以出生后5~9个月婴儿多,约有60%~65%病例小于1岁,2岁以内者占85%,2岁以上随年龄增大发病减少[1].目前水压灌肠整复术已成为公认的治疗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较空气灌肠复位清晰直观,能看到肠套叠的各个部分,辨认病理性诱发点,并可以避免X射线辐射[2].应用间苯三酚解痉,有利于提高复位成功率,缩短整复时间,减少复发.现将我院应用间苯三酚治疗的病例在水压灌肠过程中的疗效观察分析如下.

    作者:刘玉敏;轩爱军;杨国强;朱秀玲;李金英;唐靖;苏静;王海平;王立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红细胞谷胱甘肽转移酶含量测定对于血液透析充分性评估意义的研究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也称为尿毒症.大多CRF患者只能通过维持性血液透析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改善生存状态,目前血液透析充分性和透析剂量选择一般仍选择尿素清除指数(Kt/Vurea)作为数学模型,该模型仅考虑单次血液透析的尿素清除[1-2].近的研究表明Kt/Vurea不能很好评价其他溶质和液体滤过情况.

    作者:刘扬;战海涛;王昕升;张继东;王晋生;陈嘉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研究类论文的英文写作风格

    尽管在国内医学期刊摘要中英语的应用越来越正确,但是真正的写作风格却并非容易获得.国内英文与国外英文的差别时常在于语言的风格.写作是一门重要的英语课程,需要学习与实践.加强理论,关注技巧,作者对于国外英文原著的某个章节进行了编译,涉及到英文写作风格的10个方面,删去了一些具体的例子,突出重点、节省篇幅.其目的 在于提示关注英文写作风格.

    作者:武峪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氨氯地平和赖诺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氨氯地平和赖诺普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万方(从建库至2013年6月)并辅以手工检索.纳入单用氨氯地平或赖诺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由两位研究员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采用Cochrane handbook 5.1.0推荐的质量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 5.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共纳入9篇随机对照试验,58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氨氯地平在增加E/A比值方面优于赖诺普利[MD=-0.07,95%CI(-0.13,0.00),P=0.04].②氨氯地平与赖诺普利在降低收缩压[MD=-1.4,95%CI(-1.52,4.32),P=0.35]、舒张压[MD=-0.13,95%CI(-1.59,1.32),P=0.86]、减少左心室重量指数[MD=2.58,95%CI(-1.79,6.96),P=0.25]、左心室质量[MD=6.64,95%CI(-2.56,15.84),P=0.16]以及不良反应[OR=1.1,95%CI(0.58,2.11),P=0.77]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氨氯地平与赖诺普利具有相似的降压效果,但在增加E/A比值方面,氨氯地平优于赖诺普利.

    作者:赵锋;马瑞斯;林欣;张小卫;李秀丽;余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