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D4+ 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在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意义

王欣;杨敬慈;张广杰;张建;林凤茹

关键词:贫血:再生障碍性,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T淋巴细胞亚群
摘要:CD4+ CD05+ 调节性T细胞(CD4+ CD25+ regulatory T cell,CD4+ CD25+ Treg)是一种表达白细胞介素2(IL-2)受体α链(CD25)的CD4+T细胞.CD4+ CD25+ Treg具有低反应性和免疫抑制两大特点.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结核分枝杆菌噬菌体法直接药敏试验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噬茵体微孔纸片法直接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MTB)及其对4种抗结核药物耐药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噬菌体微孔纸片法检测215例痰标本中的MTB,同时检测其对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的耐药性.MTB检测结果与改良罗氏培养法、噬菌体生物扩增法(PhaB法)结果进行比较,药敏试验结果与比例法、PhaB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①微孔纸片法的MTB检测阳性率33.0%,改良罗氏培养法32.8%,PhaB法34.8%.以改良罗氏培养法结果为评价标准,微孔纸片法检测MTB的敏感度92.5%,特异度为94.9%,准确度94.1%,阳性预测值(PPV)为89.9%.阴性预测值(NPV)为96.3%.②微孔纸片法直接药敏试验成功率21.5%,涂阳痰标本成功率73.8%,均为痰茵(++)及以上标本.以比例法药敏结果为评价标准,微孔纸片法检测MTB对4种药物耐药性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和准确度分别为:(链霉素)91.7%、90.9%、78.6%、96.8%和91.1%;(异烟肼)86.7%、96.7%、92.9%、93.5%和93.3%;(利福平)89.5%、91.7%、85.O%、94.3%和88.9%;(乙胺丁醇)87.5%、86.2%、77.8%、92.6%和88.9%.结论 微孔纸片法直接检测痰标本中MTB及其耐药性快速、简便、价廉,且观察结果直观,不需特殊仪器设备,适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崔幸琨;田艳生;杨宝财;孙莉;李红光;王江勇;张卫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致导丝意外嵌顿1例

    患者,男,20岁,因右膝关节疼痛半年于2009年1月30日入院.患者2008年8月初因训练不慎跌伤右膝关节部,而后出现右膝关节外侧间歇性隐痛,以久坐或久蹲后站立时明显,无红肿,亦无发热,自认为是训练跌伤引起的疼痛,未引起重视,未做检查和治疗.

    作者:李贤福;李瑛;韦仁锋;李贤慧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散发性戊型肝炎67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自1989年东京国际会议正式命名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和HE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至今已20年了,其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都有了很多新进展,现将我院散发HE 67例患者相关资料报道如下,以探讨散发HE的感染途径、好发年龄、临床特征、影响转归因素.

    作者:苏少慧;刘君;段昕波;甄承恩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非糜烂性反流病和糜烂性食管炎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调查

    目的 比较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和糜烂性食管炎(EE)患者的反流症状、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等情况,为更好的诊治胃食管反流病提供帮助.方法 对274例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及75例正常对照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资料、反流症状、食管外症状、精神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评价.结果 274例GERD患者中EE患者97例(35.4%),NERD患者143例(52.2%),Barrett食管患者34例(12.4%);与EE比较NERD患者中女性多见(62.2%VS 47.4%,P<0.05).EE组与NERD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及食管外症状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ERD患者的反流症状评分、焦虑抑郁评分及食管外症状发病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且生活质量评分低于正常对照者;与EE组比较,NERD患者反流症状、精神心理异常更明显,生活质量下降也更严重(P<0.01).结论 与EE患者相比,NERD患者有更明显的反流症状、更突出的精神心理因素,及更严重的生活质量损害,对NERD患者应重视包括心理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

    作者:张峻;崔培林;梁丕霞;徐有青;杨昭徐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淀粉酶及C反应蛋白变化的研究

    百草枯(paraquat)是全世界广泛使用的除草剂,为速效触杀型灭生性季胺盐类除草剂,其化学名1,1'-二甲基4,4'-联吡啶,中等毒性.但对人畜有很强的毒性,口服中毒病死率高[1-3],其口服致死剂量约10~15 ml(20%溶液),它是人类急性中毒病死率高的除草剂.目前世界上针对百草枯中毒的治疗方法研究很多,但是对其预后相关因素研究很少.本研究通过动态检测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液淀粉酶及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了解血液淀粉酶及CRP在判断急性百草枯口服中毒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

    作者:陈永忠;许志忠;邹德平;朱再志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

    冠心病是我国的高发病,减少冠心病患者的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是临床重要的任务.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中重要的临床分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若能被及时发现,接受及时治疗,对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积极的作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c,HCY)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损伤血管壁及内皮细胞的报道[1].本研究旨在探讨HCY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

    作者:高瑜;梁雪;张普;李美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成批家族性维生素D中毒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家族性维生素D中毒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分析了11例家族性维生素D中毒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中毒表现涉及多个系统,以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表现为突出.出现头晕、头胀、头痛、步态不稳、嗜睡或烦躁、谵妄、厌食、恶羽、呕吐、烦渴、多尿、发热、心悸、血压增高、肾功能不全等表现.结论 强调详细采集病史,提高对维生素D中毒表现的认识,重视寻找客观依据至关重要.对于不明原因出现消化、泌尿、神经系统等症状时,常规检测血、尿钙,以免误漏诊.

    作者:黄昭穗;黄昭碹;许树根;尹秀英;苏晓燕;梁萌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以左耳听力下降为首发症状的Takayasu动脉炎1例

    患者,男,57岁,因间断血压升高10年,发作性胸闷、气短4年,突发左耳听力下降5日于2009年9月18日入院.患者10年前发现血压间断升高,高时180~190/100~110mmHg(1 mmHg=0. 133 kPa),低时100/70 mmHg(诊所测量),伴有头痛、头晕、乏力.此后根据血压情况间断顿服药物.无发热及间歇性跛行.近4年出现劳力时胸闷、气短;无胸痛、出汗,未重视,因突发左侧听力下降伴头晕、左侧颈枕部胀痛不适5日入院.

    作者:赵芳;曹毅;杨军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CPD是有较大危害的常见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是导致死亡的第4位原因,在我国农村人口中是导致死亡的第1位原因[1].COPD急性发作期(AECOPD)指COPD发展过程中患者的呼吸困难、咳嗽和(或)咳痰在基础水平上出现急性改变,超出每天的日常变异,需改变治疗方案.

    作者:王业建;郁春雷;杨晓霞;关琦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CD4+ 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在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意义

    CD4+ CD05+ 调节性T细胞(CD4+ CD25+ regulatory T cell,CD4+ CD25+ Treg)是一种表达白细胞介素2(IL-2)受体α链(CD25)的CD4+T细胞.CD4+ CD25+ Treg具有低反应性和免疫抑制两大特点.

    作者:王欣;杨敬慈;张广杰;张建;林凤茹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微囊蛋白1的生物学功能及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

    微囊蛋白是形成细胞质膜微囊小窝结构所必需的结构蛋白,其主要的结构蛋白-微囊蛋白1(caveolin-1)对许多关键信号分子的活性状态起直接调节作用,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多方面、多环节上发挥着关键的凋控作用.其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此,我们就caveolin-1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邸辉;焦保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多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肾癌肾静脉瘤栓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多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肾癌肾静脉瘤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均于术前行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观察肾静脉内和下腔静脉内有无瘤栓及瘤栓的范围,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评价CT对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的显示情况.结果 22例患者,均为单侧肾癌.手术病理共发现22处肾静脉瘤栓和8例下腔静脉内瘤栓.CT对肾癌瘤栓的检出率为100%.CT诊断22支肾静脉内有瘤栓,8支下腔静脉内有瘤栓.结论 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肾癌瘤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杜煜;时高峰;王亚宁;王琦;彰俊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结核性脑梗死6例

    结核性脑梗死是指由结核性脑膜炎或脑结核引起的脑梗死,临床少见,早期易误诊,而且治愈率低,病死率及病残率高,我院近6年共诊治结核性的脑梗死6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秦志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目前认为脑缺血后氧自由基增多是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损伤加重、病情进展的主要原因,而血清铁蛋白、过氧化脂质(L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等可反映人体内的氧化和抗氧化水平.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组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临床症候群,糖尿病、血脂紊乱、高血压、肥胖常合并出现.

    作者:刘春燕;花爱辉;李嘉民;宋铁鹰;赵素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CD4+、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特点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主要是由于T细胞介导免疫病理损伤,主要效应细胞是T细胞,CD4+和CD8+细胞对病毒抗原的应答与肝细胞病变相关[1].以往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研究报道较多,但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可能不能真实反映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者机体的免疫状态[2],为此,我们对免疫组织化学标记CD20+表达为阴性、标记CD3+表达为阳性的8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穿刺活检标本进行分析,以研究其肝组织内CD4+和CD8+的表达特点.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尹燕耀;肖影群;宋高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肾脏疾病与补体研究相关热点

    长期以来,补体系统在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小球疾病中得以广泛认识,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补体在肾小球的沉积对于诊断肾小球肾炎的多种类型具有重要的意义.补体参与非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非典型性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进行性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肾缺血再灌注、糖尿病肾病等,现就补体参与卜述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中的研究热点综述如下.

    作者:黄俊;刘芳;苟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肺泡蛋白沉积症2例

    例1,男,38岁.反复活动后胸闷、气促1年余,曾查胸部CT示双肺弥漫性病变,下肺明显;CT指引下经皮肺活检示问质性肺炎.诊断:过敏性肺炎?肺血管炎性疾病?给予甲泼尼龙冲击及抗感染治疗后,症状稍缓解出院,院外以甲泼尼龙维持治疗(每次8 mg,每天3次).

    作者:冼少静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精神药物与细胞色素P450 1A2酶

    从现实角度讲,精神科医生应当清楚精神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内科药物对精神药物的影响,通过查阅内科药物影响代谢的途径应当清楚;至于精神药物对内科药物的影响,精神科医生应当提供精神药物影响代谢的途径,由内科医生判断.本研究综述了细胞色素P450 1A2酶对精神药物的影响.

    作者:喻东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肾淀粉样变性误诊1例分析

    患者,男,60岁,主因颜面及双下肢水肿、蛋白尿8个月于2008年7月15日入院.既往无肾病、糖尿病、免疫性疾病及风湿病病史.查体:体温36.5℃,脉搏80次、min,血压150、90 mmHg(1 mmHg=0.133 kPa),营养中等,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眼睑及颜面水肿,伸舌居中,无巨舌,颈软,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重度指凹性水肿.

    作者:高瑞金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结节性多动脉炎误诊4年致双下肢截肢1例

    患者,男,41岁.因全身不适、关节疼痛、四肢青紫、溃烂伴消瘦4年,于2009年1月21日收住院.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不适,疲乏无力,周身关节酸痛,双手足渐呈现青紫,出现双足趾溃烂、疼痛,足趾渐变黑,并延升至足部,胫部也出现散在疼痛性溃疡,渐变黑.到当地县医院就诊,诊断为关节炎、双足坏疽.

    作者:孟芳;李文倩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