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窦阻塞综合征的CT诊断分析

金瑞军;陈祖华;唐栋

关键词:肝窦阻塞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 探讨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ve syndrome,HSOS)的CT特点,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临床或病理诊断肝窦阻塞综合征CT表现.结果 14例均表现为肝肿胀伴肝实质密度不均匀减低,其中以第二肝门为中心沿三支肝静脉周围“放射状”稍高密度9例(9/10).增强动脉期肝实质斑片状强化4例,未见明显强化10例;门静期地图样强化10例(10/14),其中以第二肝门为中心沿三支肝静脉周围“放射状”强化9例(9/10),斑片状强化4例;延迟期(包括“放射状”强化)强化范围扩大,但仍不均匀.肝动脉稍增粗7例,门静脉增宽6例,肝段下腔静脉受压13例,门静脉、下腔静脉周围水肿5例,肝静脉均显示不清.结论 基于门脉期肝实质以第二肝门为中心沿三支肝静脉周围“放射状”地图样强化,有助于HSOS的准确诊断.
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MSCT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及术后的应用

    目的 评价MSCT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及术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患者及部分术后患者行MSCT扫描,应用MSCT多种后处理技术对其进行处理.结果 各种后处理技术均可显示主动脉夹层及真假腔,MPR、MIR、SSD、VR、VE等图像后处理技术全方位观察病变情况,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部位、范围、入口、出口、主要分支血管近端累及情况及术后情况.结论 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能快速、准确、无创地诊断主动脉夹层及其术后评估情况.

    作者:付建斌;姜宝法;朱建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常规MRI结合DWI序列对肠梗阻良恶性病因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常规磁共振平扫结合DWI序列对于肠梗阻良、恶性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9例肠梗阻磁共振常规平扫结合DWI序列成像资料,其中良性梗阻44例,恶性梗阻45例;评价磁共振成像对肠梗阻病因的良恶性判定价值以及良恶性梗阻病因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常规磁共振结合DWI对于89例肠梗阻的定位诊断符合率100%,病因诊断符合率82.0%(73/89);对肠梗阻病因的良、恶性判定符合率为97.8%(87/89),对良、恶性肠梗阻的病因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2.7%(32/44)和91.1%(41/45),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0,P=0.024<0.05).结论 常规MRI结合DWI序列对肠梗阻致病因素的良恶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肠梗阻病因尤其是恶性病因的重要检查手段.

    作者:李晶;王任水;曲林涛;程永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产褥期巨大宫腔积脓1例

    患者女 25岁.因“剖宫产术后30天,自觉阴道异物2h”入院.患者于30天前行剖宫产术,术后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经静脉滴注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片口服、腹部加压、输血等处理后,阴道流血仍多,征求患者及家属同意后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阴道流血停止.术后20天出血阴道分泌物增多,褐色,有异味,未就诊.1天前感下腹隐痛,2h前自觉阴道异物脱出,遂来院诊治.产科情况:外阴已产式,阴道内见多量淡褐色分泌物,恶臭,阴道内扪及约6cm×5cm×3cm大小块物,灰白色,质软,触痛,块物上方约3cm×2cm大小面积呈黑褐色,盆腔压痛,未扪及明显子宫轮廓.

    作者:先世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超声弹性成像在浅表软组织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浅表软组织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在我院就诊并手术的浅表软组织局灶性病变65例,并对其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根据病灶软硬度不同进行评分,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分析.结果 良性病灶超声弹性图中良性囊肿病变以红绿蓝相间为多,良性实质性病变以1~3分多见,而恶性病变以4~5分多见.两组病变的弹性评分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4分作为判断恶性病变的标准,其敏感度为84%,特异度为90%,准确率为88%.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对浅表软组织局灶性病变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叶玲红;陈方红;艾慧俊;周宁;冯娅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MSCT图像软阅读在腕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CT图像软阅读在腕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灯箱阅读和工作站软阅读回顾性分析45例腕关节损伤患者,比较灯箱阅读和工作站软阅读诊断腕关节骨折的差异.结果 采用灯箱阅读和工作站软阅读两种方法诊断腕关节骨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站软阅读可以明确诊断有无腕关节骨折,可以准确区分舟、月、三角、豌豆、大、小、头状骨、钩骨不伴错位的线性骨折及复合骨折、粉碎性骨折伴撕脱的情况.结论 工作站软阅读在腕关节骨折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相爱华;囤荣耀;杨瑞山;杨蕾;邓昆;张光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胃憩室的MSCT诊断及误诊分析

    目的 探讨胃憩室的MSCT表现及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胃镜和钡餐检查联合证实的11例胃憩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观察胃憩室的部位、密度、大小,对其MSCT诊断结果和误诊原因进行探讨.结果 胃憩室的发生部位:胃窦小弯侧1例,胃底10例,后者又包括左侧肾上腺区3例,胰腺尾部1例,靠近贲门2例,胃底大弯侧3例,胃底小弯侧1例.胃憩室的密度:囊性密度3例,液气囊1例,内容物密度6例,另1例做了多种对比剂检查,既有高密度混杂对比剂密度,又有液气囊密度.胃憩室的大小:6例在1~2 cm之间,长径大于2cm者3例,短径小于1cm者2例.11例胃憩室的MSCT诊断中,误诊左侧肾上腺肿瘤2例;误诊胰腺占位1例;漏诊和提示诊断各4例.结论 提高有关胃憩室相关知识的认识,有助于MSCT对其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王波;姜传武;赵斌;高蕊;郭凌飞;冯鑫至;谢立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评估改良后的CT检查在小肠不全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适量引入等渗甘露醇阴性对比剂后,多层螺旋CT对小肠有无不全梗阻、梗阻部位、梗阻原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小肠不全梗阻病例30例,其中男18例,女性12例,年龄31~77岁,平均年龄52岁.该组病例均在密切结合临床的情况下,适量引入等渗甘露醇阴性对比剂,为明确病因诊断,其中行增强扫描者8例,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水平.结果 ①CT检查诊断有无梗阻的敏感性为100%;②明确梗阻部位的准确率达90%,其中3例低位不全梗阻误诊为高位梗阻;③梗阻病因的诊断正确率为86.7%.结论 适量引入等渗甘露醇阴性对比剂后,多层螺旋CT在诊断有无小肠不全梗阻、梗阻部位、梗阻病因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公佩友;李军霞;刘奉立;隋言宾;王锡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16层螺旋CT肺支气管低电压扫描图像质量评估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肺支气管低电压扫描中具有实用价值的技术参数.方法 采用西门子16层螺旋CT机,对120例中等体型具有肺部疾病的患者分组进行肺部不同电压CT扫描,电压分别设为80kV、100kV、120kV,Ⅰ组为固定100mA组,Ⅱ组以不同电压扫描的同时启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参考管电流分别提高到为180mAs、130mAs、100mAs,其他参数均相同,在工作站对各组图像质量评分后作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各组对支气管级别、小支气管管径显示、支气管边界清晰度及密度分辨力均未见明显差别;80kV组噪声略高于其他两组,100kV组与120kV组噪声未见显著性差异,而CTDI其中80kV组较120kV组降低了65.53%,100kV组较120kV组降低了33.08%,剂量补偿后图像噪声略有改善.结论 与常规管电压120 kV扫描方案相比,采用低管电压80 kV及100 kV,适当给予管电流补偿,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在多层螺旋CT肺支气管成像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郝爱国;马玉;王建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肝窦阻塞综合征的CT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ve syndrome,HSOS)的CT特点,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临床或病理诊断肝窦阻塞综合征CT表现.结果 14例均表现为肝肿胀伴肝实质密度不均匀减低,其中以第二肝门为中心沿三支肝静脉周围“放射状”稍高密度9例(9/10).增强动脉期肝实质斑片状强化4例,未见明显强化10例;门静期地图样强化10例(10/14),其中以第二肝门为中心沿三支肝静脉周围“放射状”强化9例(9/10),斑片状强化4例;延迟期(包括“放射状”强化)强化范围扩大,但仍不均匀.肝动脉稍增粗7例,门静脉增宽6例,肝段下腔静脉受压13例,门静脉、下腔静脉周围水肿5例,肝静脉均显示不清.结论 基于门脉期肝实质以第二肝门为中心沿三支肝静脉周围“放射状”地图样强化,有助于HSOS的准确诊断.

    作者:金瑞军;陈祖华;唐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心脏MR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心房功能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心脏MR在肥厚型心肌病的左心房功能评估中的价值,分析肥厚型心肌病的左心房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脏MR资料,获取临床常规的二腔心、三腔心以及四腔心电影序列图像,使用心脏分析软件Report-Card 4.0测量左心房的内径、容积,评价左心房的收缩功能.收集30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比较肥厚型心肌病组与正常组之间的左心房内径、容量以及功能的差异.结果 29例肥厚型心肌病左心房二腔心长径、四腔心长径、三腔心前后径较对照组增大[分别为(62.55±8.19)mm和(44.35±6.34)mm,t=9.565;(70.10±12.05)mm和(53.95±6.96)mm,t=6.332;(41.37±8.99)mm和(28.89±4.36)mm,t=6.819)],左心房二腔心面积、四腔心面积、三腔心面积较对照组增大[(分别为(2698.24±749.16)mm2和(1634.41±294.67)mm2,t=7.298;(3077.50±863.77)mm2和(1909.23±323.86)mm2,t=6.925;(2622.14±720.42)mm2和(1633.63±281.41)mm2,t=7.269)],左心房大容积、小容积、左房收缩前容积较对照组增大[(分别为(116.62±49.34)ml和(60.08±13.18)ml,t =6.058;(70.38±42.22)ml和(22.06±7.90)ml,t=6.161;(96.37±44.42)ml和(38.96±12.09)ml,t=6.825)],左心房射血分数、被动射血分数、主动射血分数较较正常组减小[(分别为(41.53±11.70)%和(63.61±9.56)%,t=-7.952;(17.55±9.48)%和(50.41±15.13)%,t=-9.958;(28.94±12.54)%和(43.20±12.78)%,t=-4.324),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结论 利用心脏MR中临床常规的二、三、四腔心电影序列,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心房功能进行定量评估发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不仅表现为心房增大,其心房的收缩功能也明显减退.

    作者:陈晓荣;胡红杰;钱玉娥;舒锦尔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磁共振波谱在脂肪肝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1.5T MRI中运用氢质子波谱成像(1 H-MRS)技术在脂肪肝疗效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自身治疗前后对照的方法,选取15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用艾塞那肽(Exenatide)并进行糖尿病饮食,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各行1次1H-MRS检查,测得肝内脂肪含量(IHCL);同时测量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BW)、腰围、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脂(TG).结果 结果经对数转换符合正态分布,后进行配对t检验,治疗前IHCL高于治疗8周后的IHC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了性别、年龄后,以IHCL为因变量,以BMI、腰围、TG为自变量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HCL和BMI(r =0.489,P<0.05)、腰围(r=0.416,P<0.05)、TG(r =0.347,P<0.05).结论 1 H--MRS脂肪定量技术可用于临床评估脂肪肝治疗效果,并且是一种无创脂肪定量的新方法.

    作者:宁周雨;杨青;胡亚彬;徐凤磊;刘光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经腹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经腹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2014年3月间,经我院术前超声诊断的210例子宫肌瘤患者,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结果 经手术病理符合193例,符合率91.9%,误诊17例,误诊率8.09%;其中,误诊为子宫腺肌瘤7例,卵巢肿瘤10例.210例中,我们选取均行经腹与经阴道检查的135例进行对照,结果显示单纯经阴道检查符合率为96.29%(5/135),单纯经腹检查符合率91.11%(12/135).两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其诊断符合率.结论 超声是子宫肌瘤首选的检查方法,彩色多普勒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张华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多层螺旋CT有效层厚与螺距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的螺距(pitch)与有效层厚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Lightspeed 16层螺旋CT和腹部螺旋扫描模式,分别采用pitch为0.562、0.938、1.375、1.75对层敏感度曲线测试模体进行扫描,重建层厚0.625进行重建;然后使用Sensation 16层螺旋CT和腹部螺旋扫描模式,分别以pitch为0.5、0.75、1.0、1.25、1.5对层敏感度曲线测试模体进行扫描,重建层厚0.75mm进行重建.分别制作两种CT不同pitch的层敏感度曲线,求出有效层厚.结果 对于Lightspeed 16层螺旋CT,不同pitch时测试的有效层厚分别是0.732、0.918、0.929、0.942mm.对于Sensation 16层螺旋CT,不同pitch时测试的有效层厚分别是0.894、0.914、1.048、1.026、1.047mm.有效层厚均大于重建层厚(标称层厚).结论 对于多层螺旋CT,pitch小于1.0时有效层厚随pitch的增加明显增大,pitch大于1.0时pitch的改变对有效层厚几乎没有影响.

    作者:张建春;刘传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MRI及MRCP在胆管癌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MRI及MRCP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6月~2012年8月33例来医院就诊并经病理诊断证实了的胆管癌患者,其中男15例,女18例,年龄45-85岁,平均年龄62.3岁,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扫描、MRCP扫描、全部33例均行强化扫描.扫描采用GE SIGNA HDe 1.5T超导全身磁共振扫描仪.结果 浸润型13例,肿块型17例,乳头状型3例,MRI及MRCP均清楚显示,MRI表现为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 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MR扫描病灶呈延迟强化;MRCP显示扩张胆管的形态及走形的中断或狭窄.结论 MRI及MRCP均能明显的检测出肝门区胆管癌,并且在显示肿瘤的边界、胆管扩张的程度及对门静脉的侵犯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较其它影像学检查有一定的优势.它不仅提高肝门区胆管癌的诊断率,而且又为临床治疗提供证据.

    作者:徐玉新;潘春霞;陈浩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超声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治中的应用与进展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欧美国家男性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其病死率仅次于肺癌[1];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比例的上升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2].超声技术应用于前列腺显像经过了几十年的演进,其在前列腺癌的诊治中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重视.特别是近些年如超声造影、弹性成像、3D-TRUS、HistoScanning等新的超声影像技术以及介入性超声(Interventional Ultrasonic)的问世及其发展和应用,为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和期待.本综述对超声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治的历史进行回顾,并且对当前及潜在的超声应用技术进行梳理和总结.

    作者:王立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不同b值DWI对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

    目的 探讨不同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对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48名接受全程放化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后进行盆腔常规MRI及DWI扫描,每次扫描均测量肿瘤的ADC值,所有ADC值均由b=0,600s/mm2和b=0,1000s/mm2两组ADC图得出.根据治疗结束后的结果将患者划分为完全有效组(CR)、部分有效组(PR)及无效组(SD),并根据ROC曲线比较两组ADC图评估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价值.结果 治疗2周及4周后CR组的ADC值提高百分比在两组ADC图中均高于RP及SD组;治疗结束后,CR组的ADC值在两组ADC图中均高于RP及SD组;其中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后高b值组(b=0,1000s/mm2)区分CR组与PR/SD组的能力高于低b值组(b=0,600s/mm2) (P<0.05);低b值组所测数据的标准差均大于高b值组.结论 高b值DWI评估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整体价值高于低b值DWI,且数值更为稳定.

    作者:邝菲;颜志平;王健;饶志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3D双反转恢复序列在非颞叶致癫灶定位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非颞叶致癫灶在颅脑3D双反转恢复序列和FLAIR序列上的病灶信号对比度,探讨3D双反转恢复序列在非颞叶致癫灶定位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经临床诊断为癫痫患者52例,行颅脑常规扫描和3D双反转恢复序列扫描,发现非颞叶致癫灶患者13例.13例患者中,在3D DIR和FLAIR序列上以相同的体素选择病灶和邻近正常脑组织为感兴趣区,获得感兴趣区信号强度的平均值,病灶和邻近正常脑组织的信号强度分别以SI1和SI2表示,分别计算3D DIR和FLAIR序列上病灶的对比度.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在3D DIR和FLAIR序列上致癫灶的对比度采用配对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结果 Z=-3.180,P=0.001<0.05,两个序列上致癫灶的对比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3D DIR序列能够较FLAIR序列更明确的检出癫灶患者脑内的非颞叶异常信号,提高非颞叶致癫灶的检出,更准确定位非颞叶癫痫病灶.

    作者:陈军;孙云霞;李淑华;白敏;徐金法;狄玉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前列腺动脉的解剖及临床意义

    前列腺动脉的起源和走行具有较高的变异性;传统解剖学中的前列腺动脉描述与活体影像解剖的表现有部分差异;正确辨认前列腺动脉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吻合是血管内介入诊疗前列腺疾病的首要和关键.

    作者:张国栋;段峰;袁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厄洛替尼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并脑转移1例

    患者 男,40岁.主诉“逐渐消瘦、咳泡沫痰1年余,视力下降1个月”于2012年6月入我院.吸烟指数:1000家族史:父亲死于骨髓瘤,姐姐患肺癌.胸部CT示右肺上叶癌并肺内转移.颅脑CT示颅脑多发转移瘤.骨扫描示第2前肋、右侧第6、9后肋、第6胸椎异常放射性浓聚.支气管镜活检病理示(右肺上叶)腺癌.活检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检测示19外显子缺失突变.

    作者:张栋;牟晓燕;孙尔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胆道梗阻病变的CT、MRI影像学诊断(附94例分析)

    目的 探讨CT、MR对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道梗阻性病变患者共94例,回顾性分析其CT、MRI表现.结果 胆道结石40例,胆管炎性狭窄8例,胆囊癌12例,胆管癌21例,壶腹癌7例,胰头癌6例.CT、MRI对胆道梗阻的定位诊断符合率达96.8%、100%.CT、MRI对胆道梗阻病变的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7%,83%,应用CT与MRI联合分析对胆道梗阻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9.4%.结论 CT与MRI对胆道梗阻均能做出准确的定位诊断,定性诊断的准确性也较高,应用CT与MRI联合分析可以提高对胆道梗阻病变的定性诊断符合率.

    作者:伊东升;孙新海;翟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