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辽河;肖湘生;赵永东;董生;贾宁阳;董伟华
患儿女,7天.因出生后腹胀入院.患儿腹胀,以上腹部明显,黄疸,无发热,无呕吐,进奶及大小便均无明显异常.体格检查:上腹部可触及一大小约7cm×6cm×5cm的包块,活动性差,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作者:高鑫;赵建设;王锡明;施影影;崔若棣;彭兆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合并脑血管痉挛栓塞术后观察与护理的重要性.方法:本组36例颅内动脉合并脏血管痉挛患者入院72h内在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术前、术中常规罂粟硷30mg/10ml持续静脉内泵入,术后持续泵入3d,给予尼莫通抗血管痉挛.术后第2天开始实施三高疗法,术后常规腰大池引流,放出血性脑脊液.结果:本组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32例恢复良好(可恢复工作,无明显神经系统功能障碍),2例持续昏迷自动出院;2例中度致残(轻度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但生活能自理).结论:利用护理手段干预4方面中的可控因素,如平均动脉压、颅内压、中心静脉压、血流速度(血液稀释度),使其控制在预设定目标范围内可保证脑的有效灌注压,预防CVS的发生.
作者:王兢;宫淑芝;魏勤;荆雪虹;高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MRI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滑膜炎,总结其MRI表现特点.结果:13例患者中弥漫型9例,局限型4例.PVNS主要表现为滑膜不规则结节状增生或弥漫性增生,增生的滑膜和结节内沉着含铁血黄素(T1WI、T2WI双低信号).关节内外结构可受侵.结论:PVNS所致的滑膜增生和含铁血黄素沉着在MRI上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和信号,对诊断本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天璇;张德智;栾玲;伊欣然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WNDOWS环境下DICOM图像的网络传输和处理.方法:利用免费开发工具DCKTK,采用VC++6.0进行二次开发,以动态链接库的形式实现DICOM图像的网络传输和处理.结果:利用DCMTK开发了3个动态链接库,利用它们编制的应用程序在WINDOWS环境下成功地实现了DICOM图像的网络传输和存储及处理.结论:利用免费开发工具进行二次开发;既能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又能减少开发中的错误,提高开发的质量.
作者:侯庆锋;王鹏程;刘吉东;薛卫京;刘伟;翟小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近年来我国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患者中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在增多.但2型糖尿病是否引起骨质疏松尚无定论.肾脏损害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易导致骨代谢紊乱.双能x线吸收仪(DEXA)测定骨密度,其准确性和敏感性均明显优于X线摄片和单光子吸收法.
作者:谢莉娜;卢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脊柱骨折是常见的外伤之一,其中以脊柱爆裂性骨折为常见.胸腰段是相对稳定的胸椎和活动度相对较大的腰椎的结合部,应力比较集中,是爆裂性骨折的好发部位.
作者:李银花;金贞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造影在肺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对45例肺癌介入治疗患者术前行MSCT检查,其中对22例患者的支气管动脉等供血动脉行MSCTA重建,通过VR、MPR、MIP等三维重建技术,从多角度观察肺癌供血动脉的空间解剖细节后,行DSA造影及介入治疗.结果:22例肺癌供血动脉MSCTA重建中,均能清晰显示供血动脉的起源、走行、分支及管径等,重建技术以VR显示佳.DSA造影显示的肿瘤血管、肿瘤染色及供血动脉的来源分布与MSCTA显示的图像基本一致,符合率达100%.结论:肺癌介入治疗前行供血动脉MSCTA能准确、直观地显示其解剖特点,有利于降低操作难度和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对比剂用量和曝光量,缩短选择性插管时间;有助于提高肺癌介入治疗的过程与疗效.
作者:彭辽河;肖湘生;赵永东;董生;贾宁阳;董伟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肺癌的MRI信号特点,以探讨MRI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肺癌MRI表现,以同层椎体为背景,按高、中、低三种等级将30例肺癌统计T2WI、T1WI信号强度变化.结果:中央型19例,在T2WI上呈高信号8例,等信号11例,信号均匀11例,信号不均匀8例;在T1WI上呈略高信号7例,等信号11例,低信号1例,信号均匀15例,不均匀4例.周围型11例,在T2WI上呈略高信号6例,等信号5例,信号均匀6例,信号不均匀5例;在T1WI上略高信号3例,等信号8例,信号均匀7例,信号不均匀4例.增强7例均显示明显强化,肿块与纵隔淋巴结呈一致性强化,肿块呈慢强化,阻塞性肺炎呈快速强化,坏死和纤维组织强化不明显.结论:肺癌的MRI平扫信号在T2WI上以稍高信号至等信号为主,在T1WI上以等信号至稍低信号为主,T2WI能区别实质性肿块与坏死、纤维组织和阻塞性病变,MRI扫描对肺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邱乾德;许加俊;刘绪明;吴海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重点观察胰腺的受累情况,胰周及腹膜后间隙,特别是肾前筋膜的受累情况.结果:100例患者CT表现胰腺肿胀,胰周边界不清,结构不完整,实质内点状、小片状低密度区,胰管扩张,肾前筋膜受侵,尤其是左侧肾前筋膜.结论:CT检查对胰腺炎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通过急性胰腺炎的CT严重程度指数(CTSI)的评判,对临床的治疗及预后可提供真实而客观依据及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婉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患者男,60岁.于3个月前开始上腹饱胀不适,近二十天加重伴绞痛.胃镜提示贲门腺癌而欲行手术,术前检查胸片示左下肺结节,密度均匀,无钙化,边缘较光整,诊断考虑转移.
作者:高慧;刘虎;张春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的图像质量和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35例患者64SCTCA的完整资料,并以近期实施的选择性X线冠状动脉成像(SCA)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对64SCTCA显示的冠状动脉主支及主要分支情况进行分级评估.结果:35例病例可用于评估的冠状动脉共计368支,成功率达95.6%.其中SCA共显示74个节段冠脉有中、重度狭窄(≥50%).MSCTCA诊断中重度狭窄的敏感性为86.5%,特异性为97.3%,阳性预测值88.9%,阴性预测值96.6%.经配对x2检验,P>0.05,证明两种检查方法在发现冠状动脉病变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快速的成像方法,对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适合用于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SCA前的筛选检查.
作者:夏平;胡春艾;郝敬明;赵宝忠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原发性青光眼是一种致盲性疾病.其发病率占全民的1%,40岁以上的发病率占全民的2.5%.及时发现患者眼部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陆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CT对胆囊癌肝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CT检查,并经临床证实为胆囊癌肝侵犯的CT表现.结果:25例胆囊癌肝侵犯的病例中有21例CT作出了正确的的诊断,CT上大部分病例表现为胆囊癌肿与肝分界不清,邻近肝脏处出现不规则的低密度区,增强后不规则强化.结论:CT对胆囊癌肝浸润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周钟珩;崔延安;黄海青;朱敬荣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患者男,1岁.经常感冒,疑心脏病来就诊.心脏听诊:心率140次/min.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使用HP-1000彩超,探头频率2.5MHz.超声显示:心尖四腔观(图1)显示房间隔中部向右房侧呈袋状膨出,膨出高度10mm,基底长19mm,房间隔及室间隔未见中断.
作者:武志宏;李胜亮;黄瑞雪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患者女,15岁.生后见右下肢皮色呈紫红色改变,无搔痒不适,4年前右小腿无明显诱因出现静脉曲张;双下肢等长,双侧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双下肢肢围测量:髌骨下缘下15cm处右侧肢围较对侧粗3cm,踝上10cm处右侧较对侧粗4cm.
作者:孙小丽;柳澄;刘学静;王道平;黄杰;邓凯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MRI导引与监控介入治疗系统主要由开放式实时MRI成像系统、磁共振兼容导引系统两大部分组成,此系统与磁共振兼容治疗设备结合,可实现精确及有效的微创介入治疗,是目前用于导引与监控介入治疗的新兴技术.MRI导引与监控系统能够将介入手术器械的信息(包括它的位置、方向等)以虚拟针影的形式与病变实时显示在同一张MR图像上,术者能够实时了解手术器械与靶区病灶位置关系,及时调整手术器械的进针点与进针方向,有效避开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结构,从而降低穿刺过程的风险;通过实时MRI成像技术,监控治疗过程中靶区病变的信号变化,有效判断、控制治疗范围,使治疗过程中的副损伤更小、预后更好;与X线为基础的影像设备相比,MRI导引介入对患者和术者无放射性危害.
作者:赵磊;王洋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Cardiac 64螺旋CT对22例冠脉搭桥术后的患者(共计44根桥血管)进行了扫描,其中11例患者同时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64层螺旋CT显示22例患者发现44支桥血管,显示率100%.44支桥血管中,33支(75%)通畅、5支(11.4%)闭塞、3支(6.8%)中重度狭窄、3支(6.8%)轻度狭窄.与冠脉造影对照,诊断桥血管明显狭窄及闭塞的敏感性100%,特异性92.9%,阳性预测值87.5%,阴性预测值100%,准确率95.2%.结论:64层螺旋CT是评价桥血管闭塞及狭窄的可靠方法.
作者:萧毅;李晓明;田建明;弓静;王敏杰;生晶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提高对松果体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松果体区肿瘤的MR表现.结果:生殖细胞瘤4例,畸胎瘤3例,1例绒毛膜癌,胶质瘤4例,脑膜瘤2例,松果体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皮样囊肿及蛛网膜囊肿各1例,仅通过MR信号较难诊断,由于肿瘤组织学来源多,可通过一些特殊信号如脂肪、囊变、出血、种植播散等,并结合临床检查来进行鉴别诊断.结论:MR可以较好的显示松果体区肿瘤的位置与形态,各种肿瘤MR表现缺乏特异性,可通过肿瘤内的特征性信号帮助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冯婕;许乙凯;杨蕊梦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脑灰质异位(HGM)的CT及MRI表现,加深对本病的认识,减少漏诊及误诊的分生.方法:搜集我院经临床、CT和/或MRI证实的HGM 17例,CT检查9例,MRI检合5例,CT+MRI检查3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17例中,单侧12例(左侧8例,右侧4例),其中室管膜下结节型3例,混合型桥带型5例,非室管膜下结节型4例.非室管膜下结节型均为单发,额顶叶、颞顶叶、顶枕叶及半卵圆中心各1例:双侧5例,室管膜下结节型2例,其中1例合并胼胝体发育不全;室管膜下弥漫型2例,其中1例合并四叠体池及枕大池蛛网膜囊肿;非室管膜下弥漫性1例.上述病灶位于脑白质内、侧脑室室管膜下或两省均有,呈结节、团块或条带状,在CT及MRI各序列上均与脑灰质密度或信号相同.结论:HGM在CT及MRI上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因MRI为多参数成像,在对不典型及小HGM的检出优于CT.
作者:曾庆娟;许崇永;谢品楠;郑显秋;万必东;周胜法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双孔二尖瓣(DOMV)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二尖瓣畸形[1],DOMV是由于胚胎期二尖瓣瓣膜多余组织吸收不良所引起,其超声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本文分析了DOMV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冯艳;张松;高原;孙睿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