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春华
目的:观察四子散热敷疗法在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6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一般治疗组和四子散组,比较两组的胃肠道症状评分,并比较四子散组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四子散组胃肠功能紊乱的缓解率为96.7%,一般治疗组为53.3%.四子散组患者的大部分胃肠道症状能够得到改善(P<0.05),且生活质量有所提高(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四子散热敷腹部有助于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胃肠功能紊乱,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洁婷;梁玉婷;刘旭生;林静霞;赵代鑫;叶景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剖析现代医学“痛风病”中医病因病机的隐喻特征及其隐喻认知多样性的根源.方法:在认知科学的背景下,运用隐喻理论对三位国医大师关于现代医学“痛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进行分析.结果:现代医学“痛风病”病机理论是基于“痹”字相关的概念隐喻而建构的中医理论.结论:不同医家作为认知主体的独特性是造成“痛风病”隐喻认知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作者:吴彤;贾春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索并总结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中医辨证分型,以期为有机结合临床中医证候特征、哮喘临床表型以及基因组学的研究提供可借鉴的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文献调研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及分析和预调查反馈信息修正的方法,设计并归纳形成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医证候学观察表.收集204例患者的四诊资料,填写观察表.借助SPSS22统计分析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归纳出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基本的中医证型.结果:通过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合中医哮病的辨证标准为依据,参阅哮病中医证候规律的文献,并组织呼吸科专家讨论,得出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主要分为2个基本证候:虚寒证和虚热证.结论:探索了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医临床表型,为进一步研究支气管哮喘中医宏观寒热辨证与西医基因组学之间可能的关联提供研究数据.
作者:张霞;李辉;李亮;李光熙;刘世刚;李萌;张九卿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药作用机制及显效物质的阐明是制约中药现代化进程的主要障碍.当前研究的对象大都为中药的丰度成分,研究思路多归为正向药理学模式,这种模式往往忽略对中药微量成分的研究.“遗传协同致死”是一种基因之间的互作关系,可使得共同调控生物效应呈现级数放大(大于1 000倍).鉴于,遗传协同研究模式在抗肿瘤药物研发中取得喜人成绩.(包括PARP抑制剂的发现,化疗药物增效减毒组合的临床使用等).同时,中药在对抗环境胁迫所产生的多种次生代谢产物,为契合遗传协同靶点提供多成分基础.那么,是否可以将这一研究模式用于阐明微量活性成分的研究?从“靶点-成分-效应”的逆向思维出发,在明确遗传协同靶点的基础上,对中药微量弱效成分起效机制展开研究,并进一步发现潜力的协同成分组合.
作者:韦忠红;余苏云;陈文星;王爱云;陆茵 刊期: 2017年第09期
Cox回归模型是目前生存分析中为广泛使用的方法之一,模型的假设之一是失效时间不存在打结情况,即个体之间有着不同的失效时间.在实际应用当中,生存时间数据存在打结是很常见的.目前有四种常见的处理方法:Exact法,discrete model法,Efron法以及Breslow法.本文研究目的是比较这四种处理方法的优劣.本文采用模拟进行比较,设置了不同的样本量和打结程度,比较四种方法在拟合统计量,计算时间,参数估计精确性等方面的表现,发现Exact法和discrete model拟合统计量结果好,但计算耗时久;Efron法以及Breslow法运算较快但是在参数估计方面存在偏差.另外,样本量和打结程度也影响处理的结果,总的来说,当结点数较小时,四种方法之间差别不大.当数据量较大或打结比例较高时,除exact以外的三种近似方法的偏差增加,但运算时间无明显变化,而exact法的运算时间迅速增加.此时如果估计的精确性没有估计时间那么重要,Efron法以及Breslow法是不错的选择,其中,Efron法更为精确而Breslow方法倾向于低估正确的β值.如果时间上没有限制,可以选择Exact法和discrete model,将得到更为精确的结果.
作者:张文丽;张彤;易丹辉;杨宇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生产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视觉健康危机成为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甚至”国家安全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社会各个层面共同关注.在应对视觉健康危机、满足视力保健社会需求的时代背景下,基于中医药治未病且成本低的优势,国内兴起了多家保健类眼贴生产企业,且发展已具规模.但是,由于缺少全国适用的保健类眼贴技术标准,不利于规范企业生产行为以保护消费者利益.本研究在对已进行自我声明公开的保健类眼贴企业标准内容和关键指标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两项技术标准的设计和说明包括通用要求和检测方法等,并对未来眼保健行业应关注和制定的标准进行了讨论.
作者:张敬娟;付强;李晶;侯韩芳;张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针对中药不良反应数据的不平衡性,探索并应用不平衡数据的处理方法,对中药的不良反应进行预测.本文以使用丹红注射液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来自37家医院集中监测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在使用了丹红注射液的患者中预测是否发生不良反应.方法:从数据层面采用四种方法:不处理、随机欠采样、随机过采样、SMOTE采样;从算法层面采用四种模型或算法:决策树、随机森林、AdaBoost算法、Gradient Boosting算法,对数据的不平衡性进行处理.两个层面的方法两两结合,对16种方法与模型或算法组合的预测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随机欠采样和AdaBoost算法相结合、随机欠采样和Gradient Boosting算法相结合的预测效果较为理想,recall和G-mean都达到80%以上,AUC指标也高达0.86.结论:初步探索中药不良反应可能适用的不平衡数据处理方法,预测结果结合实际经验,能较准确地预测使用了丹红注射液的患者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在临床实际应用中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同时,根据输出的变量重要性排名,能大程度地避免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丹红注射液的安全性再评价提供一些科学参考依据.
作者:吴东苑;杨伟;唐进法;李学林;王晓艳;易丹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药的传统功效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实践对其临床疗效的高度总结,对中药的临床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现代医药体系相比,中医药体系的诊疗模式与西医不同,且相对于西药,中药作用的疾病靶标可能更加广泛.基于中药的传统功效,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对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疾病治疗中新靶点、新机制和新物质的发现及中药新药的二次研发,对于阐释中药传统功效的现代科学内涵具有深远意义.因此,基于中药传统功效的现代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医药原创性研究的源泉.
作者:龚普阳;戚进;余伯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代谢作为生物信息流的下游,承载信息传递的特殊功能,结合上游的基因、转录、蛋白质及神经系统,能够更好地反映大脑的工作原理以及患病机制,揭开大脑的神秘面纱.目前已有许多关于大脑的代谢组学研究,同时结合脑部相关疾病,研究疾病对脑代谢的影响.本文结合精准医学,主要综述代谢组学技术在脑部疾病的精准应用.
作者:房军伟;蔡志钢;孙淑军;王洋;张永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历代注家对《金匮要略》湿病、水气病、痰饮病研究甚多,但传统的研究方法并未带来新的认识.现引入隐喻认知的方法,推测湿病、水气病、痰饮病,分别以雾、云、水(或冰)为原型进行认识,探讨这些自然现象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指出水气病并不等同于水肿病,《金匮要略·水气病篇》多论水肿的原因更多源于始源域云的一般特征.在治疗方面,对相关方剂进行取象解读,发现其配伍体现了天地间水液循环的过程.
作者:刘宁;贾春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在观察性研究或非随机化试验中,由于混杂因素***的存在,研究人员从数据中进行因果推断的能力受到阻碍,本研究利用GBM倾向评分加权法对一组观察性医学数据进行了分析,以期指导相关医学人员进行他们自己的因果推断研究.方法:目前,四类主要的倾向评分法:匹配、分层、逆概率加权和混杂变量调整,已经被普遍用于因果推断的研究.倾向评分法理论上是可以消除可观测到的混杂因素的偏倚,使处理变量接近随机分配设计的效果,从而达到估计处理因素对结局因果效应的目的.结果:考虑到逆概率加权法相对于其它方法的优势,本文概括了它用于因果效应估计的适用条件,特别说明了运用一个现代多元非参数统计技术——Generalized Boosted Models (GBM)倾向评分加权法的主要过程及优劣.结论:当存在大量不同类型的混杂因素且它们与处理因素之间的线性、非线性或交互效应等函数形式无法确定以及其它问题的时候,GBM倾向评分加权法能克服在精确地估计倾向评分过程中所受到的阻碍,并给出相对更加接近于随机化的因果效应.
作者:杨伟;唐进法;易丹辉;李学林;王晓艳;周晓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精准医疗的本质是对大样本人群及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定量、验证及应用,终达到寻找疾病的发病原因、机制及治疗靶点的目标.代谢组学作为检测体内代谢物技术之一,可以通过发现体内代谢物水平的变化及时对机体生理状态做出预判与诊断,并指导进行相应的干预及治疗.本文将对代谢组学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精准诊断、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王洋;蔡志钢;房军伟;孙淑军;张永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本文对各胶质细胞暴露在应激环境中的形态功能变化以及中医药对应激中各胶质细胞功能变化的调节作用进行了总结,为开展以便为开展应激致病机制,及其中医药对应激致病的调节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刘燕;丁秀芳;严志袆;邹小娟;刘玥芸;丁凤敏;余涛;陈家旭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在认知科学背景下,以“糖尿病”为例,通过整理和分析任继学、颜德馨、吕仁和三位国医大师对糖尿病的治疗经验,探讨其病因病机的隐喻特征及不同国医大师对其产生相异治法的认知根源.认为三位国医大师治疗糖尿病的经验是基于“自然之火”、“釜底无薪”、“枢纽不利”等始源域建构而成的;医家体验的独特性形成了认知结构的差异性,导致了糖尿病病因病机概念隐喻始源域的多样性,从而造成了对糖尿病隐喻认知的多样性.
作者:张蓓;贾春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五行学说是一个建构型隐喻系统.目前隐喻视角下的五行学说研究,主要集中在五行的隐喻认知、隐喻类型、隐喻认知系统的构建等方面.本文通过对以上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后,指出了目前五行学说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认知科学背景下,从中医学、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的立场对五行学说进行多视角多层面的研究,特别是进行相关理论的实证研究,如应用行为学、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方法,论证五行理论中五音五色的配属关系,或发现五音与五色新的对应关系.
作者:马淬兰;贾春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对寰枢关节半脱位采用经筋手法结合改良小角度矢状位扳法与常规推拿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为临床治疗该病症提供参考.方法:对80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组,观察两组的治愈率、好转率和治疗前后影像学寰齿间隙差值等指标,并统计结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0.00%,对照组为42.5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72%,对照组为82.50%,两组经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前后影像学寰齿前间隙及齿状突侧间隙差值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筋手法结合改良小角度矢状位扳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疗效优于常规推拿疗法,本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何育风;戴李国;练湛雄;容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恶性肿瘤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患,因此攻克恶性肿瘤是医学界的重要任务.攻克肿瘤的第一步是认识肿瘤.隐喻是人类普遍的认知方式.本文对医学上大量借用植物生长特征来描述肿瘤生长过程的隐喻现象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西医学上,肿瘤的生长方式、外形特征、生长速度以及扩散方式都借用了植物隐喻来说明.肿瘤的生长是植物茎叶的生长,植物根系的生长,植物花果的生长,植物四季的生长,特殊植物类型的生长,肿瘤的转移是种子的传播等.这一结果表明西医学中存在肿瘤是植物的隐喻认知,这一隐喻表现了肿瘤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侯星宇;黄慧雯;贾春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基于现代科学技术及理念的创新中药研究并没有脱离传统天然药物研究思路,在继承与创新中医药理论体系中,基本没有继承,创新又不足,使创新中药新药研究陷入一种尴尬境地.我们在总结“十一五”、“十二五”课题经验的同时,结合即将开展的“十三五”组分中药的研发思路,分析了影响中药新药现代化研究的3个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①高水平候选处方的科学筛选始终是中药新药研制的瓶颈,是中药现代化的基本前提;②大力开展中药转化医学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中药转化模式是推动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出路和举措;③从组分中药剂型发展和改革的角度,需要遵循传统中医基础理论,综合考虑组分中药成药性的特点,给组分中药剂型的筛选和研发奠定基础.
作者:李国信;张颖;尤献民;梁茂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医药学发展至今天,其顽强生命力无庸置疑.从这一角度出发,去分析认识中医药,从中发现其优势特点,对于更好的完善和发展中医药理论,使之更好造福于人类,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从科学哲学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结论如下:1.形而上学性质概念组成的理论体系与辨证论治的病症实践有机结合、并以中药等疗法作为反馈手段而对其理论正确与否进行不断地验证和修正,是当代中医药理论的一大特点.2.当代中医理论已不同于传统的中医理论,其理论演绎及其辨证论治的重心已不同于古代中医,这些发展和创新之处需要研究和总结.3.中医药与西医应该是平行的两种医学理论体系,两者共同丰富了对临床疾病的防治.4.作为一门独立的医疗体系,中医药理论也一定需要发展甚至革命,这一过程依赖于整体科技水平的发展与提高.
作者:杜力军;赵玉男;雷帆;谢伟东;李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德尔菲法),研制健康生活方式的中医指导原则.方法:在前期文献研究基础上,对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等领域的专家进行两轮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探讨健康生活方式中医指导原则框架及条目,并对专家积极度、集中程度、协调程度、权威程度进行评价.结果:两轮调查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4.31%与100%;权威程度均大于0.7;专家意见评分平均值中位数分别为9.21与9.085,加权平均值中位数为7.965与7.925,满分率中位数大于65.12%与66.67%,两轮调查变异系数小值分别为0.11和0.10.结论:在调查研究中,专家的积极性和专业水准均较高,可信度较高,专家意见较为集中,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良好,并通过两轮调查逐渐趋同.通过德尔菲调查的方式,基本确定了健康生活方式中医指导原则的基本研究框架及条目,为进一步规范健康生活方式中医指导原则打下基础.
作者:陈欣燕;刘美方;赖月红;梁嘉恩;李海;叶子怡;谭健成;张嘉文;范宇鹏;林嬿钊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