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热毒宁拆方对RAW 264.7细胞炎症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常秀娟;范麒如;王红梅;周军;李娜;王振中;萧伟

关键词:热毒宁注射液, RAW 264.7, 肿瘤坏死因子α, 前列腺素E2, 一氧化氮
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观察热毒宁及其拆方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 264.7炎症模型分泌促炎因子的影响,探讨热毒宁及其拆方的抗炎作用.方法:体外培养RAW 264.7细胞,热毒宁及其拆方作用于未经刺激的RAW 264.7细胞及LPS (1 mg·L-1)刺激后的RAW 264.7细胞,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LPS模型组、给药组组,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相对RAW 264.7细胞增殖活力,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0)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的分泌量.结果:与LPS模型组比较,各提取物组,NO、TNF-α、PGE2的表达明显降低;3种不同药材提取物之间比较,青蒿对PGE2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栀子对TNF-α的抑制较为明显,金银花对NO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且药材提取物之间有协同作用,热毒宁组合对PGE2、TNF-α、NO的抑制作用强.结论:青蒿、栀子、金银花提取物均能明显拮抗LPS所致的RAW 264.7细胞炎症反应;不同提取物组合的抗炎作用有差异,热毒宁组合的抗炎作用强.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相关文献
  • 濒危药用植物新疆阿魏cDNA文库构建与微卫星标记

    目的:测试和分析新疆阿魏转录组,挖掘基因表达谱多态性标记(EST-SSRs),为新疆阿魏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生物学特性、功能基因鉴定和濒危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提取新疆阿魏茎叶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应用454 GS FLX Titanium进行测序,并对其序列进行拼接,获得一致性序列(UniqueSequences);使用Simple Sequence Repeat Identification Tool (Perl Script)对一致性序列进行分析,检索SSRs模体,采用Primer 5及SSR Hunter软件设计引物并进行PCR扩增.结果:高通量测序获得新疆阿魏ESTs序列550 200条,经拼接得到60 248条Unique Sequences,从中发现1916个EST-SSRs,平均每100kb出现3.18个SSR,其中二核苷酸多,GA重复常见,随机挑选5条序列扩增及测序结果表明,80%的SSR位点与Sanger测序结果一致.结论:通过转录组测序首次获得新疆阿魏EST-SSRs,为新疆阿魏生物学特性及濒危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果平;樊丛照;罗红梅;季爱加;宋骏;李晓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药材北沙参种子DNA条形码鉴定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鉴定北沙参种子的新方法,确保药材生产种植中种质基原准确.方法:对北沙参不同产地种子经初步形态特征鉴定后,取单粒种子为一份样品,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双向测序拼接获得ITS2序列,结合序列比对、变异位点分析,基于中药材DNA条形码鉴定系统(http://www.tcmbarcode.cn),系统地完成种子样品的分子鉴定.结果:研究表明66份种子样品中,64份与《中国药典中药材DNA条形码标准序列》中北沙参序列特征一致,2份样品序列中各有一处SNP位点,为北沙参暂未发现过的遗传多样性信息,鉴定结果显示为北沙参.结论:DNA条形码技术能准确鉴定北沙参种子,并为中药材种子鉴定提供新方法,同时SNP位点的发现为后续研究北沙参品种多样性问题提供参考.

    作者:张改霞;金钺;贾静;石林春;孙稚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HPLC法对白香丹胶囊中芍药苷在大鼠体内药时曲线的测定

    目的:本研究通过HPLC法对白香丹胶囊大鼠含药血清的检测,确定其主要药效成分芍药苷在体内代谢的药时曲线,并找出佳采血时间,为后续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方法学考察确定所采用HPLC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给予白香丹胶囊溶液1 mL/100 g,连续给药3天,每天2次;给药后在不同时间点对大鼠进行眼眶静脉丛取血,白香丹胶囊组取血时间点分别为:10、20、40、60、90、120、180、240、300、360 min,离心15 min,3 000 r·min-1,取血清;将大鼠血清与甲醇按1:4混合,4℃离心,取上清液,氮气吹干,流动相定容至100 μL,过滤后进行测定.结果: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RSD<3%,回收率均在98.0%-102.0%;制备药时曲线显示末次给药2h左右含药血清中芍药苷含量达到峰值.结论:通过方法学考察说明所采用HPLC方法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良好,回收率在标准范围内,符合定量检测要求;采用该方法所得药时曲线说明该复方中主要药效成分芍药苷在2h后血药浓度大,可作为复方含药血清提取的佳采血时间,这将为后续该复方治疗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王杰琼;高冬梅;于艳红;魏盛;张媛媛;张惠云;乔明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基于ITS2序列的中药材桔梗种子DNA条形码鉴定

    目的:桔梗为中国常用大宗药食兼用中药材,种植面积广,建立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桔梗种子鉴定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共收集29份中药材桔梗基原植物和种子样品;利用体式显微镜、X射线影像工作站观察种子的形态特征及种子成熟度;优化DNA提取方法;基于中药材DNA条形码鉴定系统(http://www.tcmbarcode.cn)和《中国药典中药材DNA条形码标准序列》对种子物种进行鉴定.结果:不同群体来源或同一群体来源桔梗种子形态特征存在较大差异,识别困难;本实验可以实现单粒桔梗种子(约1mg)的DNA提取、PCR扩增和序列测定;5份样品同一群体内种子ITS2序列存在差异;中药材DNA条形码鉴定系统和《中国药典中药材DNA条形码标准序列》可以作为种子物种鉴定的依据.结论: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可以对中药材桔梗种子进行鉴定,同时为中药材种质资源鉴定提供了新方法,对中药材种子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

    作者:刘金欣;潘敏;张改霞;赵春颖;石林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从褪黑素与阴阳的关系探讨失眠症的治疗

    中医学认为,人是天地之气的产物,人体的构成及其生命活动与天地阴阳的变化相合相应,息息相关.褪黑素的分泌节律与光照周期变化关系密切,本文分别从昼夜阴阳变化、四时阴阳变化、生物体生命周期3个角度入手,探讨褪黑素与阴阳的关系,从而为失眠症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作者:李少源;焦玥;徐伟伟;翟煦;荣培晶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水钠潴留在痰湿壅盛证高血压大鼠模型中的机制研究

    目的:由饮食诱导建立高血压痰湿壅盛证大鼠模型,探讨水钠潴留在痰湿壅盛证高血压大鼠模型的机制.方法:由高脂饮食诱导建立高血压痰湿壅盛证大鼠模型,与普通Wistar大鼠对照,观察两组大鼠一般生理情况,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管加压素(AVP)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等变化,光镜观察肾组织和脂肪组织的形态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肾脏AT1R、AT2R和AQP2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中TG、TC、AVP、AngⅡ均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肾脏AT1R、AQP2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P<0.05),AT2R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饮食诱导高血压痰湿壅盛型大鼠肾脏存在水钠潴留的病理机制.

    作者:孟宪卿;杨传华;吴赛;姜月华;吴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散结镇痛胶囊干燥过程水分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本实验对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NIR)分析技术在散结镇痛胶囊干燥过程中水分含量检测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67批散结镇痛胶囊干燥过程不同水分含量的样品,扫描NIR光谱,分别考察比较不同波段和不同预处理方式所建立的模型的性能,终选择1 350-2 030 nm波段,Mean Center预处理方式,运用偏小二乘法(PLS)建立NIRS与水分含量值之间的多元校正模型,并用此模型进行预测.结果:结果发现,选取1350-2030 nm波段,Mean Center处理方式校正后建立的水分含量模型RC=0.9950,Rv=0.9941,RMSEC=0.0096,RMSEV=0.0167,PC=4(软件根据PRESS值小提供的主因子数),所建立的模型较其他条件建立的模型性能更稳定,模型预测性能较优,表明样品光谱与其中水分质量分数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该模型对9批散结镇痛胶囊样本水分含量进行预测,Rp=0.991 6,表明预测效果良好,能够满足中药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要求.结论:建立的近红外水分定量模型可以准确预测散结镇痛胶囊干燥过程水分含量,证实了NIR技术在散结镇痛胶囊干燥过程水分含量检测的可行性.

    作者:张广仁;吴云;孙仙玲;吴莎;毕宇安;王振中;萧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艾灸治疗脾胃虚弱型艾滋病腹泻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脾胃虚弱型艾滋病腹泻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将37例脾胃虚弱型艾滋病腹泻患者分为艾灸组14例,常规组22例.疗程周期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腹泻临床有效率及腹泻消失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有差异(P<0.05),经治疗艾灸组腹泻消失比常规组短(P<0.05),艾灸组临床疗效较常规组好(P<0.05).结论:艾灸治疗脾胃虚弱型艾滋病相关性腹泻患者可改善患者症状,缩短腹泻时间.

    作者:李静茹;马建萍;马秀兰;张颖;艾合买提;曾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针刺加叩刺联合耳针治疗肝郁脾虚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针刺加叩刺联合耳针治疗肥胖并发高脂血症肝郁脾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纳入171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肝郁脾虚型患者,均采用针刺加叩刺联合耳针施治,隔日一次,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肥胖指标:体质量、肥胖度、体质指数(BMI)和体脂百分率(F%),脂质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以及总体疗效.结果:①治疗后患者肥胖指标及脂质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总体有效率达90.1%;②总体疗效与患者的年龄以及肥胖度呈相关关系(P<0.05或P<0.01),年龄越小,肥胖度越轻,疗效越好,其中,轻度肥胖度的患者疗效佳(有效率达98.1%).患者不同的证候特点、性别、病程、病因诱因等因素对疗效均无影响.结论:针刺加叩刺联合耳针具有减肥降脂双重作用,对肥胖并发高脂血症肝郁脾虚型患者的疗效显著,适用范围广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原萌谦;刘志诚;徐斌;卢圣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桂枝茯苓胶囊及其成分组合物抗子宫收缩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胶囊及成分组合物(14个成分)对子宫平滑肌收缩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前列腺素F2α(Prostaglandin,PGF2α)诱导的子宫平滑肌收缩模型,检测PGF2α诱导后的子宫组织p42/44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42/44 MAPK)磷酸化及间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水平,考察其抑制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桂枝茯苓胶囊及成分组合物抑制子宫幅值50%浓度(IC50)分别为130.40、46.67 μtg·mL-1;桂枝茯苓胶囊及其组合物能抑制PGF2α诱导的子宫组织p42/44MAPK磷酸化和Cx43水平升高.结论:桂枝茯苓胶囊及成分组合物抑制PGF2α诱导的子宫平滑肌收缩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子宫组织p42/44MAPK磷酸化水平、抑制Cx43蛋白表达增高有关.

    作者:孙兰;周军;宗绍波;丁岗;王振中;萧伟;寇俊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温阳蠲痹通督”灸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比“温阳蠲痹通督”灸与西药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探求一种高效的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80例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温阳蠲痹通督”灸组及西药甲氨蝶呤组,每组各40例,观察各项疗效指标.“温阳蠲痹通督”灸法:取大椎穴至腰俞穴的脊柱部位,铺督灸粉进行隔姜灸.结果:灸法治疗组及西药组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VAS评分,血清RF、ESR、CRP、IgM、IgG的含量(P<0.01),且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西药甲氨蝶呤组(P<0.05或P<0.01).结论:“温阳蠲痹通督”灸法治疗类风湿关节具有显著的疗效,且疗效优于西药甲氨蝶呤.

    作者:张伟;焦琳;熊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应用DNA条形码ITS2序列对市售药材黄柏的鉴定研究

    目的:应用DNA条形码ITS2序列鉴定市售黄柏药材及其混伪品,保障药材质量及用药安全.方法:对90份药材及其基原植物样品进行DNA提取,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ITS2序列并进行双向测序,运用CodonCode Aligner V3.7.1对测序峰图进行校对拼接,去除低质量区和引物区,得到ITS2序列,运用MEGA 6.1对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基于K2P遗传距离构建系统聚类树.结果:90份实验样品均能提取到DNA,其DNA经PCR扩增、测序,序列拼接剪切后均能得到高质量ITS2序列.川黄柏和关黄柏基原物种黄皮树和黄檗的种内大K2P遗传距离分别为0.018和0.004,均远小于其与混伪品的种间小K2P遗传距离(0.051和0.056);NJ树结果显示川黄柏和关黄柏聚为一支,其混伪品各自聚为一支.结论:基于ITS2序列的DNA条形码技术可准确、有效地鉴定市售黄柏药材及其混伪品,为其市场监管及用药安全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技术方法.

    作者:汤欢;向丽;赵莎;孙伟;叶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基于瞬时波强技术的弦脉脉象图构建

    目的:应用瞬时波强检测寸口弦脉参数,构建基于WI技术的弦脉脉象图,建立一种新型的脉诊技术.方法:应用ALOKA Prosound α 1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寸口弦脉与平和脉的WI各30例,从压力波(P)、血流波(U)、压力变化(dP·dt-1)与速度变化(dU·dt-1)、时间三维构建WI图像.结果:寸口平和脉波型特点:W1波幅较人迎脉为小,NA较人迎脉明显,W2甚至图形不明显或消失,R-1st时间较人迎脉长;P波的重搏前波(潮波)出现较人迎脉为早,更靠近主波;人迎脉U主波向上呈“Λ”型,而寸口脉呈拱型圆钝“∩”型,且波幅为小.寸口弦脉波型特点:寸口弦脉U主波方向向上呈“A”型,而寸口平和脉呈“∩”型,且弦脉血流振幅较平和脉明显增大,呈徒增徒降趋势;NA波较深,W2波不明显;WI主波W1特征图型:弯月刀型.弦脉组W1、NA、W2、PWVβ较平和脉组增高,而弦脉组R-1st、1st-2nd、AI较平和脉组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WI技术于脉象研究可使弦脉图更具可观性、可辨性、客观性,利于传统脉学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曹双双;魏世超;郭思薇;林宁;叶振盛;郑星宇;骆杰伟;郭苗苗;孟晓嵘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脂肪酸代谢异常是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之一

    目的: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是经典的动物模型,其病理变化与人类肝纤维化发生相类似.普遍观点认为,DMN化学刺激导致肝细胞的损伤,是诱导肝纤维化发生的直接原因,然而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并不清楚.糖脂代谢异常是脂肪性肝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糖脂代谢紊乱是否也在DMN诱导肝纤维化模型中占有重要地位,至今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全基因芯片技术与生物信息技术相结合方式,研究糖脂代谢异常与DMN诱导肝纤维化之间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每周前3天连续腹腔注射10 mg·kg-1 DMN,持续4周,正常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造模2周末,正常组和模型组各5只大鼠做动态观察;造模4周末,剩余大鼠被全部处死,收集肝脏标本.进行肝组织全基因芯片分析,将结果导入生物信息分析软件IPA进行分析.结果:2周模型组与正常组之间、4周模型组与正常组之间共有55个共同差异基因(logRatio>2).共同差异基因构成的分子网络,主要参与了9条信号通路,它们与炎症、免疫、肝纤维化、脂代谢和血管新生有密切关系.在造模2周(肝纤维化形成期)时,以脂肪酸代谢异常为主要表现;在造模4周(肝硬化形成期)时,以细胞增殖为主要表现.结论:脂肪酸代谢紊乱可能是DMN诱导肝纤维大鼠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边艳琴;曹红燕;李建缘;武超;孙润菲;冯辉;何小鹃;姜淼;孙明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分子对接法虚拟筛选桂枝茯苓胶囊抗子宫肌瘤的潜在活性成分

    目的:运用计算机虚拟对接技术筛选桂枝茯苓胶囊中抗子宫肌瘤的潜在活性成分.方法:选择与子宫肌瘤发病机制高度相关的雌激素受体ER、CDK2、EGFR为靶点,采用软件Molegro Virtual Docker,以选择性抑制剂与靶点的共结晶复合物作为受体模板,建立靶点的活性位点,与桂枝茯苓胶囊中的35种已知主要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以选择性抑制剂与靶点的MD Score的1/2为阈值,筛选得到13个化合物与靶点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结论:桂枝茯苓胶囊多个成分能与ER、CDK2,EGFR成功对接,这可能是桂枝茯苓胶囊抗子宫肌瘤作用的活性成分.

    作者:范麒如;王振中;马宏跃;萧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两种PMS肝气逆证大鼠模型造模方法的效果比对分析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PMS肝气逆证标准化大鼠模型的造模方法.方法:分别采用情志刺激为主择时分段刺激造模法和情志刺激为主连续刺激造模法,制备PMS肝气逆证大鼠模型,选择氟西汀分散片和白香丹胶囊进行药物干预.通过对2种造模方法所得关键行为学指标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筛选出佳造模条件.结果:①择时分段刺激造模法可以诱导大鼠的焦虑样行为,并且在非接受期减弱、接受期加强,大鼠的各行为学指标间发生明显的同步改变,给予临床PMS肝气逆证有效药物能够改善这一现象;与正常组相比,造模组的各项行为学指标具有统计学差异.②连续刺激造模法也可诱导大鼠的焦虑样行为,但给予药物干预后没有改善;在各项焦虑样行为指标中,仅进入开放臂时间百分比在接受期和非接受期存在明显变化;虽然与接受期相比,模型组大鼠非接受期进入开放臂次数和百分比下降、旷场实验总分提高,但其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情志刺激为主的择时分段刺激造模法,诱导出的PMS肝气逆证大鼠模型,更为契合PMS肝气逆证患者临床表现.

    作者:孙鹏;李倩;朱德豪;魏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医学人类学视野下的藏医药浴疗法研究初探

    藏医药浴疗法属于藏医外治疗法范畴,是日常洗浴护理与特色藏药治疗的结合,因其独到的藏医学理论、独特的治疗手段和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和预防保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民族医药本质上属于医学范畴,但具有较多的人文因素,因此对藏医药浴疗法的研究,既要进行藏医学科学研究,又要注意进行藏文化特色研究.医学人类学是用人类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人类的疾病和保健问题及其与生物学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本文从医学人类学的视角,探索了藏医药浴疗法特色,提出了藏医药浴疗法现代研究中的问题及建议,以期在系统理解藏医药浴疗法的文化内涵基础上,开展具有藏医药文化特色的传承、发展和创新系统研究.

    作者:王天虹;更藏加;降拥四郎;赖先荣;张艺;央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基于ITS2序列鉴定红白二丸药材及其近缘易混品

    目的:基于ITS2序列建立红白二丸药材及其近缘易混品的分子鉴定方法.方法:共收集67份红白二丸药材(中华秋海棠)及其近缘易混品(秋海棠、掌裂叶秋海棠和柔毛秋海棠),提取总DNA、PCR扩增ITS2序列并进行双向测序,通过CodonCode Aligner V4.2.1对测序序列进行质量分析和拼接,采用MEGA 6.0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并基于近距离法和建树法(NJ树和UPGMA树)对红白二丸药材及其近缘易混品进行物种鉴定.结果:近距离法和建树法的结果均表明中华秋海棠与其近缘易混品掌裂叶秋海棠、柔毛秋海棠能有效区分,但其与秋海棠未能区分开(秋海棠与中华秋海棠为原亚种与亚种的关系).结论:ITS2序列可以有效区分红白二丸药材及其近缘易混品的物种基原,可以作为红白二丸药材的分子鉴定方法,为红白二丸药材的真伪鉴别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作者:郑丽慧;徐江;李西文;丁晓萍;肖凌;汪波;李丹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国药典》中蕲蛇饮片分子鉴定方法的研究和探讨

    目的:运用多种分子鉴定方法,从技术要求和标准编写方面对蕲蛇饮片现行质量标准提出建议.方法:本研究选取蕲蛇所在蝰科Viperidae蝮亚科Crotalinae的7个近缘物种和9种常见的蕲蛇伪品物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DNA条形码技术扩增16S rRNA序列,运用电泳检视法,根据扩增条带的有无评价模板DNA的质量;16S rRNA序列扩增产物通过双向测序,运用BioEdit软件拼接,双端对齐后剪切比对,利用MEGA 5.1软件构建邻接(NJ)系统发育树;采用蕲蛇饮片现行标准方法进行同步鉴别.结果:16SrRNA序列的电泳检视结果可有效评价蕲蛇样品的模板DNA质量,避免由于模板DNA质量不佳导致的假阴性结果的可能性;基于16S rRNA条形码序列建立的NJ树可以鉴别蕲蛇饮片及其混淆品;蕲蛇饮片现行标准方法专属性良好.结论:DNA条形码方法、现行标准方法以及NJ树三者相互结合,从不同角度对蕲蛇饮片进行真伪鉴别,有效弥补蕲蛇饮片现行标准方法的不足,为其他中药品种的分子鉴定技术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了参考.

    作者:苏畅;宋茜;邵鹏柱;黄家乐;鲁艺;王淑红;王铁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变应性鼻炎豚鼠动物模型文献研究

    目的:通过对近5年来发表的变应性鼻炎豚鼠造模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并对其研究方法进行总结.方法:以“变态反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枯草热”、“豚鼠”为中文检索词,以“guinea-pigmodel”、“guinea-pig model”为英文检索词,对万方、维普、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中2010-2015年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对所检索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本次筛选文献205篇,纳入文献60篇.致敏药物共3种,致敏方式共6种,造模周期在7-48天不等.其中,常用的致敏药物为卵清蛋白(OVA)联合(Al(OH)3,占63%;常用的致敏方式是单纯滴鼻法,占40%.在造模后评价方面,以主观性评价为主,主观评价占56.7%.结论:目前中医类研究缺乏根据证候造模的标准路径,且变应性鼻炎豚鼠造模药物、方式、评价等各方面形式多样,无统一标准.

    作者:曾斌;刘洋;李昕蓉;张勤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主管: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主办: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