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9个中药材提取物对Aβ25-35诱导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筛选研究

陶晓倩;胡玉梅;王俨如;李娜;曹亮;孟兆青;丁岗;王振中;萧伟

关键词:SH-SY5Y细胞, Aβ25-35, 阿尔茨海默病, 黄柏
摘要:目的:以SH-SY5Y细胞作为神经元代表,建立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细胞损伤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体外细胞筛选模型,并将其应用于筛选39个中药材提取物中的抗神经细胞损伤活性组分.方法:采用CCK-8法进行活性初筛,CCK-8法和Hoechst33342/PI双染色分析法复筛活性组分.结果:初筛和复筛结果一致表明,39个药材提取物中黄柏40%乙醇部位(HB40)和95%乙醇部位(HB95)有较好的抗Aβ损伤活性.结论:提示黄柏有潜在的治疗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用价值.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相关文献
  • 广西民族药磨盘草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及其不同产地品种的聚类分析

    目的:研究广西民族药磨盘草不同产地批次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测定方法,为民族药磨盘草的质量评价及进一步探讨其谱效关系建立实验基础.方法:采用Agilent TC-C 18(5μm,4.6 mm×250 mm)色谱柱,以甲醇-0.1%磷酸水溶液作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1,柱温为30℃,320 nm处测定.运用聚类分析对不同产地共10批次磨盘草药材进行分类.结果:检出磨盘草有11个共有峰,10个批次磨盘草药材中共有7个批次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比较结果大于90%,通过聚类分析,10个批次磨盘草可分为3类.结论:磨盘草不同产地品种图谱之间有较好的相似度,所建立的方法能对该药材的质量进行整体评价和分类.

    作者:谢臻;马家宝;陈勇;李耀华;韦丽富;周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维药雪菊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研究

    目的:建立雪菊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单因素法,筛选出佳一维薄层色谱条件,结合二维薄层色谱法对17批不同批次的新疆雪菊药材进行鉴别.结果:一维薄层色谱采用聚酰胺薄膜为薄层板,以乙酸乙酯-丙酮-水-甲酸(7:6:1:0.3)为展开剂,点样量为1 μL,展开距离为8 cm,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为显色剂,在日光及365 nm紫外灯下观察,斑点清晰,分离度较好.结果显示17批雪菊样品的主斑点与对照药材主斑点一致.二维薄层色谱的展开剂分别为乙酸乙酯-丙酮-水-甲酸(7:6:1:0.3)和乙腈-水-甲酸(4.5:5.5:0.5),其余条件同一维薄层色谱法.结果发现17批样品主斑点一致,但不同产地的样品间微量成分斑点存在差异,说明二维薄层色谱法能够有效地区分不同产地的样品.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薄层色谱方法分离度、重复性均较好,且简便易行,可用于雪菊药材的鉴定.

    作者:戴待;古文杰;张娟;木合布力·阿布力孜;苏莱曼·哈力克;王晶;杨瑶珺;张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气滞胃痛颗粒治疗胃溃疡的谱效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气滞胃痛颗粒全时段多波长信息融合图谱及其与体外抗溃疡药效的相关性,并探讨其抗溃疡的药效学基础.方法: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将气滞胃痛颗粒中的单味中药材按一定配伍比例组合,通过Matlab软件获得全时段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以峰面积转化成的化学成分含量为指标,同时将*味药材的配伍组合进行抗胃溃疡体外药效实验,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到权重系数对药效进行综合评价.将药效学信息与各组融合谱的化学信息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再通过神经网络进行验证,终得到谱效关系.结果:气滞胃痛颗粒具有明显的抗溃疡作用,运用灰关联度分析法得到了20个色谱峰与抗溃疡活性密切相关,以这20个色谱峰量化峰面积作为输入项,建立了气滞胃痛颗粒抗溃疡药效的神经网络模型.结论:通过系统分析气滞胃痛颗粒中组分与药效的谱效关系,明确了其抗溃疡的活性成分,对气滞胃痛颗粒的深层次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李天娇;王帅;孟宪生;包永睿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HPLC法同时测定白鲜皮配方颗粒中白鲜碱、黄柏酮和梣酮的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白鲜皮配方颗粒中白鲜碱、黄柏酮和梣酮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Extend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5:45),流速为1.0 mL· min-1,检测波长为236 nm,柱温为室温,自动进样器进样,进样量10 μL.结果:白鲜碱在2.505-40.08μg· mL-1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7,n=5),平均回收率为99.04%(RSD=1.51%,n=6);黄柏酮在26.12-418.0 μg· mL-1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8,n=5),平均回收率为99.48%(RSD=2.25%,n=6);梣酮在7.540-120.6 μg· mL-1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8,n=5),平均回收率为99.54%(RSD=2.09%,n=6).结论:本法操作方便,结果准确,精密度好,专属性强,可用于白鲜皮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巩伟;刘忠良;张欣欣;孙旭;赵庆华;李兴东;张琨;赵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侧柏叶配方颗粒质量控制的研究

    目的:为控制侧柏叶配方颗粒的质量,对其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侧柏叶配方颗粒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侧柏叶配方颗粒中的槲皮苷进行了含量测定.色谱条件为:色谱柱:Diamonsil ODS-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01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冰醋酸(40:60:1.5);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 min-1.理论板数按槲皮苷峰计算应不低于1 500.结果:TLC鉴别特征斑点清晰,专属性强;槲皮苷在0.053-1.06 μg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25%,RSD(n=6)为1.09%.结论:薄层色谱法鉴别侧柏叶配方颗粒的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侧柏叶配方颗粒的鉴别方法;槲皮苷的RP-HPLC含量测定方法简便、灵敏、重复性好,可作为侧柏叶配方颗粒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周滢;曾志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五味子对CYP450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五味子为木兰科五味子属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 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在临床上主要用于与其他药物的联合治疗,研究其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对于今后的临床应用意义重大.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了五味子生药及其中主要活性成分木脂素对CYP450酶活性的作用,并对其作用途径进行了初步推测.结果表明,五味子中主要木脂素类成分甲素、乙素、醇乙于3个水平影响CYP450的活性分别为诱导CYP450基因表达、诱导CYP450 mRNA翻译及直接作用于酶蛋白并抑制蛋白活性.这3个水平的作用于宏观表现为五味子对CYP450活性的双重作用.6、9位亲脂取代基或者大基团取代基是抑制CYP450活性的结构基础.

    作者:翟健秀;刘志惠;韩娜;殷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吸波面积法对组分中药白花蛇舌草肠溶胶囊中多成分体外释放度的研究

    目的:通过吸波面积法对组分中药白花蛇舌草肠溶胶囊中多成分体外释放度进行测定,探讨中药复杂体系多成分体外释放度测定的可行性.方法:配制槲皮素、齐墩果酸、豆甾醇混合对照品溶液,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200-600 nm下进行全波长扫描,通过Origin软件拟合并计算吸光度-波长曲线下面积(简称吸波面积,Area under the Absorbance-wavelength Curve,AUAWC),采用吸波面积法对组分中药白花蛇舌草肠溶胶囊中混合总药物的释放量进行测定.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槲皮素、齐墩果酸、豆甾醇各单一成分的体外释放特性,并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吸波面积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组分中药白花蛇舌草肠溶胶囊中混合总药物、槲皮素、齐墩果酸、豆甾醇在酸性介质0.1 mol·L-盐酸中2h胶囊壳无破损,稳定性良好,不释放;在0.2 mol· L-1磷酸盐缓冲液(pH 6.8)中120 min释药完全,累积释放百分率分别为99.47%、90.87%、95.65%、98.49%,混合总药物不同时间的累积释放量与槲皮素、齐墩果酸、豆甾醇三者药物累积释放量之和接近.结论:吸波面积法用于组分中药白花蛇舌草肠溶的体外释放度方法科学、可行、方便,可用于中药复杂体系多成分体外释放度的测试,其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联合使用为西药复方、组分中药以及复杂体系的中药复方制剂的体内外相关性研究提供了科学思路和可行途径.

    作者:杨真真;姜梦丽;李孝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脊髓康”对大鼠脊髓损伤区Nogo-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脊髓康”对大鼠脊髓急性损伤后脊髓组织Nogo-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162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强的松组、脊髓康高剂量组、脊髓康中剂量组、脊髓康低剂量组,每组27只,分别于干预后3天、7天、14天处死大鼠,以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Nogo-A的表达量.结果:脊髓损伤各组在损伤后3天时Nogo-A蛋白和mRNA表达较低,7天后迅速上升达到高峰,至14天逐渐下降.与模型组比较,脊髓康中剂量组和强的松组在损伤后3天、7天、14天时,Nogo-A蛋白和mRNA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脊髓康”能有效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区Nogo-A表达,有利于脊髓损伤修复.

    作者:杨俊锋;马勇;张亚峰;陈剑峰;华臻;王建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中药饮片行业产品电子代码编码方案研究

    统一合理的电子标签编码方案是构建中药饮片物联管控系统的基础.运用EPC编码结构模型,采用EPC 96位通用标识符(EPC GID-96)编码方案,充分考虑中药饮片企业在种植、生产、仓储和销售各个环节的应用需求,对代码段合理分配,设计构建了中药饮片行业EPC编码方案,为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控与追溯提供了标签编码基础.

    作者:王瑞娟;胡晨骏;张卫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39个中药材提取物对Aβ25-35诱导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筛选研究

    目的:以SH-SY5Y细胞作为神经元代表,建立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细胞损伤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体外细胞筛选模型,并将其应用于筛选39个中药材提取物中的抗神经细胞损伤活性组分.方法:采用CCK-8法进行活性初筛,CCK-8法和Hoechst33342/PI双染色分析法复筛活性组分.结果:初筛和复筛结果一致表明,39个药材提取物中黄柏40%乙醇部位(HB40)和95%乙醇部位(HB95)有较好的抗Aβ损伤活性.结论:提示黄柏有潜在的治疗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用价值.

    作者:陶晓倩;胡玉梅;王俨如;李娜;曹亮;孟兆青;丁岗;王振中;萧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HPLC法同时测定清葛片中葛根素、没食子酸及姜黄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清葛片中葛根素、没食子酸、姜黄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控制制剂质量.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C18 (4.6 mm×250 mm,5μm),以甲醇(A)-0.2%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 min-1,柱温为30℃C,检测波长250、273、430 nm.结果:葛根素在17.48-174.80 μg·mL-1(r=0.999 9)、没食子酸在12.48-249.58 μg·mL-1 (r=1)、姜黄素在3.06-61.21 μg·mL-1(r=0.999 9)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葛根素为97.29%,RSD为1.69%(n=6);没食子酸为100.25%,RSD为1.80%(n=6);姜黄素为97.54%,RSD为0.92%(n=6).结论:本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清葛片中没食子酸、葛根素、姜黄素的含量.

    作者:陆艳芹;王婧;徐振秋;王振中;萧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治法类主题词树形结构修订研究

    《中国中国医药学主题词表》是我国第一部中医药专业词表.该词表第一版于1987年问世.《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的修订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工作,主要根据中医药类文献标引与检索使用的词频改变而变化.本文分析了2008版中医药学主题词表治法类主题词的特点,基于词表修订总原则,参照中医药学各版教材以及国家标准,对2015版治法类主题词树形结构修订过程中遵循的原则、细则和具体修订内容进行了探讨.修订结果将原有治法类的一级类目20类调整为25类,主要是将原有的分类方式修改为以功效为主的分类方式,使治法类结构更加系统和完善.并用优先级的分类方法来对主题词进行归类,规范了分类方式,减少了系统冗余等问题.

    作者:贾李蓉;刘静;刘丽红;李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微波技术提取桂枝有效成分的研究

    目的:优选微波技术提取桂枝有效成分的佳条件.方法:以肉桂酸、桂皮醛的平均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及L9(34)正交表进行试验.结果:微波技术提取桂枝的佳工艺为:固定90%乙醇为提取溶媒,浸泡时间40 min,微波功率4 kw,液固比为10,提取时间30 min.结论:该优化工艺稳定可行,且提取效率高.

    作者:王正宽;刘圆;周茆;张庆芬;王振中;萧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透脓散的实验研究进展

    托法是中医外科内治三大法则之一,而透脓散作为透托法的代表方,已广泛运用于外科浅部化脓性疾病、内脏化脓性疾病,还可用于内科、妇产科等疾病,但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透脓散是通过何种机制实现这些治疗作用的?为此,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关于透脓散实验研究的相关文献回顾与归纳,重点展示了透脓散的功效研究、抗化脓性感染、抗肿瘤、抗胃溃疡、组方药物药理及研究方法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其存在的不足,即透脓散作用机制实验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参考资料甚少,明显滞后于临床应用.同时已初步证实了透脓散用于化脓性感染的效用与科学性,并为其临床运用与实验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后笔者对透脓散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方向与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石志强;李元奎;班秀芬;肖成;张小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药产业链及产品链分析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构建中药产业链,分析其与农业产业链和西药产业链的不同,归纳产业链特征;其次,构建中药产品链,阐述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表明,中药产业链上各环节盈利能力、竞争激烈程度和抗风险能力有所不同,主要是因为产品链的3项主要产品的市场发展程度、参与者不同的价格预期和定价能力以及政府的干预力度不同导致的.因此,促进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快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行业的发展.

    作者:李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建立并利用一测多评法优化玄参饮片润透工艺的研究

    目的:建立以一测多评法测定玄参中哈巴苷、肉桂酸、哈巴俄苷含量的方法,利用并验证一测多评法优化玄参饮片润透炮制佳工艺的可行性和技术适应性.方法:采用一测多评法,以肉桂酸为内标物质,用外标法测定其含量,在一定线性范围内,建立肉桂酸与哈巴苷、哈巴俄苷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该校正因子进行哈巴苷、哈巴俄苷的含量计算,实现一测多评.以加水量、浸润时间、干燥温度为考察因素,采用一测多评法结合外标法测定哈巴苷、哈巴俄苷、肉桂酸含量,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并以哈巴苷、哈巴俄苷炮制前后变化率为指标,优化玄参饮片润透工艺.结果:建立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f肉桂酸/哈巴苷=0.060 7(RSD=0.097%)、f肉桂酸/哈巴俄苷=0.304(RSD=0.682%),且差异性较小;玄参佳润透工艺为加水量为药材0.6倍,浸润时间20 h,干燥温度50℃.结论:建立的一测多评法方法可行,结果可靠;优化了玄参佳润透工艺,为玄参的润透工艺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张传辉;陈小川;傅亚;王云红;禹奇男;于金英;杨荣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效毛细管电泳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

    由于中药种类繁多,药材产地广,中药复方制剂由多种中药材组成,成分复杂,普通的分离方法效果差,而高效毛细管电泳兼有电泳和色谱技术的双重优势,具有高效、高速、高灵敏度、高自动化等特点,可进行区分真伪、产地及药材有效成分的分离等工作.高效毛细管电泳能对多种成分同时进行测定,已成为控制中药或天然药物质量有效的手段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为扩大其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作者:朱晓伟;陈建平;郭妍妍;尚成友;周立娟;刘春来;成日青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UPLC-ESI-MS/MS法快速测定苦碟子注射液中4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苦碟子注射液中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芹菜素、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4种黄酮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系统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 min-1,柱温为40℃;在ESI负离子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扫描方式进行检测.结果:苦碟子注射液中4种成分在3 min内完全分离,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64%、97.42%、101.24%、98.63%,RSD值分别为1.45%、1.93%、2.90%、1.62%.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苦碟子注射液中4种黄酮成分的含量测定.

    作者:尹佩华;刘颖;张加余;蔡伟;李云;卢建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响应曲面法优化葛根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响应曲面法乙醇提取葛根总黄酮的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乙醇浓度、固液比和提取时间对葛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醇法提取葛根总黄酮的佳工艺为乙醇浓度68.30%、固液比1:25和提取时间71.98 min时,此时葛根总黄酮的提取率达12.05%.结论:响应曲面法建立的模型预测性良好,适用于葛根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

    作者:魏凤华;倪艳;宋强;王颖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HPLC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固肾生发丸中6种成分的含量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梯度洗脱法建立固肾生发丸中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芝麻素、女贞苷和特女贞苷6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Hyper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速:0.9 mL· min-1;流动相A为甲醇-乙腈(2:1),流动相B为0.1%磷酸溶液;检测波长λ1=254 nm(检测二苯乙烯苷),λ2=320 nm(检测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λ3=290 nm(检测芝麻素),λ4=224 nm(检测女贞苷和特女贞苷).结果: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芝麻素、女贞苷和特女贞苷分别在0.171 8-3.436 0μg(r=0.999 9)、0.013 0-0.260 0μg (r=0.999 3)、0.015 6-0.312 0μg (r=0.999 4)、0.047 4-0.948 0μg(r=0.999 7)、0.018 2-0.364 0μg(r=0.999 7)、0.109 6-2.192 0μg(r=0.999 8)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28%、96.90%、98.06%、98.40%、97.75%、99.06%,RSD(n=6)分别为0.71%、1.02%、1.30%、0.98%、1.19%、0.81%. 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作为固肾生发丸的含量控制方法.

    作者:盘红梅;廖泽勇;刘喜华;黄敏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主管: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主办: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