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述菊;孙国杰;马骏;李熙;万博鹏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痰热阻肺证中的抗炎与免疫作用。方法:收集从2012年1月-2013年12月的住院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治疗组(基础治疗方案+热毒宁注射液20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每日1次静注)和对照组(基础治疗方案+生理盐水20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每日1次静注),每组各55例,疗程为14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临床疗效、血常规、血气分析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善情况。结果:在中医证候评分和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及总积分除喘促气短、口干欲饮、面赤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好转;在抗感染方面,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百分比,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与对照组治疗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百分比,无统计学差异;血气分析方面,治疗组治疗后血气分析PaCO2、PaO2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在免疫调节方面,治疗组治疗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明显高于对照组,表达抑制/细胞毒细胞(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4+/CD8+比值恢复到正常参考值水平。结论:在AECOPD痰热阻肺证的治疗中,在西医对症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辅以热毒宁注射液清热解毒化痰,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特别是针对感染诱发合并呼吸衰竭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能疗效更为确切。
作者:庞立健;臧凝子;刘创;郑炜东;吕晓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常用量表研制质量评价的标准。方法:检索ISOQOL标准及随后纳入标准的参考文献。两名作者独立纳入满足以下条件的标准:全面评价量表研制过程的标准,已发表或未发表的标准。两名作者独立对标准进行要素提取,包括标准名称、评价量表的类型、标准目的、研制方法、内容及评价方法等。对提取要素进行定性分析,综合汇总标准中共有的要素及特点,比较分析标准中各自侧重的要素及特点。结果:纳入9个标准的研究目的是评价患者结局报告或健康相关量表/模块的研制流程完整性、测量属性质量,并根据评价结果对量表临床应用进行推荐;标准研制方法是基于既往研究的专家共识;标准内容包括了量表研制及评价的基本特征,即概念框架、目标人群、内容效度、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结构效度和反应度作及解释性;标准评分体系采用两分类或四级评分,或要求量表提供相关证据性文件等方法。结论:参考研究目的、试验类型、量表分类及操作模式等因素选择使用以上标准规范量表研究,进行量表评价,正确选择量表应用临床。
作者:于长禾;孙亚男;何丽云;刘保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原发性肺癌患者中医证型与TNM临床分期及肿瘤抗原的相关性,为中医药防治原发性肺癌提供理论支持和用药指导。方法:将388例肺癌患者按照相关证型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肺癌患者的证型分布情况及与TNM临床分期及肿瘤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临床TNM不同分期中,肺阴虚证在第I期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第IV期;脾气虚证在第IV期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第I期;肺气虚证、瘀阻肺络证、肺阴虚火旺证在不同分期中的发病率均无明显差异。②CEA在肺阴虚火旺证中明显高于肺阴虚证、肺气虚证及瘀阻肺络证。NSE在肺阴虚火旺证中异常升高比例明显高于其它证型。CYFRA21-1在肺阴虚火旺证及瘀阻肺络证异常升高比例明显高于肺气虚证。结论:①肺癌患者中医证型与TNM临床分期具有一定相关性。肺阴虚证贯穿于肺癌始终,在早期阶段尤为明显;脾气虚证则多见于肺癌的晚期阶段。②肺癌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肿瘤抗原CEA、NSE、CYFRA21-1的异常升高具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付艳丽;屠洪斌;董志毅;董昌盛;许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以叶天士“初病在经,久病入络”理论为基础,结合肺脏生理病理特点,阐明肺纤维化的病理机制具有病位由浅入深、病变由功能性到器质性的特点。病变初期多以气机失调、功能紊乱为主,表现为邪气入侵,肺络气机不利,治以宣气畅络;中后期病程日久,以肺虚不荣、血络瘀滞为主,表现为肺络痹阻,日久虚瘀互结,治以化瘀通补。故宣气畅络、化瘀通补为治疗肺纤维化的重要治法。从“初病在经,久病入络”理论论析肺纤维化疾病,能够很好的概括和阐述其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苏垠旭;龚婕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天然产物在药物发现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我国创新药物发展的战略资源。但多年来从中草药中分离得到的天然化合物分散在各个研究者手中无法充分利用,或者成为国际医药行业巨头对我国中草药资源掠夺的目标。因此,从国家层面建立天然化合物样品库,一直是天然药物化学界几代人的梦想,更是我国创新药物公共体系和中药质量评价所需要的资源。“国家中药化合物库”是针对重大新药创制中的重要环节-药物发现和质量控制建立的新药研发公共资源平台,为国内唯一针对传统中药和民族药物资源的实体样品库。
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国家中药化合物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糖耐康颗粒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糖耐康中迷迭香酸的含量,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1%三氟乙酸-甲醇(60:40),检测波长λ为330 nm,理论板数大于2000,用标准曲线法测定;采用HPLC法测定人参皂苷Rg1、Re、Rb1的含量,采用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水-乙腈,梯度检测方法,检测波长λ为203 nm,理论板数均大于2000,用标准曲线法测定。结果:迷迭香酸在浓度为0.300-0.500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E+07X-7334,R2=0.999,测得加样回收率为97.32%(RSD 1.25%)。人参皂苷Rg1在0.138-0.220 mg·mL-1范围内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E+06X+34864,R2=0.999;人参皂苷Re在0.126 mg·mL-1-0.250 mg·mL-1范围内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E+06X+39879,R2=0.999;人参皂苷Rb1在0.132-0.220 mg·mL-1内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E+06X+39070,R2=0.999。3种人参皂苷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Rg197.97%(RSD 1.83%);Re 101.80%(RSD 1.83%);Rb198.35%(RSD 1.82%)。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快捷、可靠,可用于糖耐康的质量控制。
作者:魏颖;时晓娟;王东超;李朋收;李博;李林忆;徐暾海;刘铜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通过研究中医证候理论中的数学逻辑关系发现,辨证过程中作为判定证候的3个基本要素的病因(a)、病位(b)、病性(c)和证候(z)之间存在着f(z)=a + b + c的数学逻辑关系,证候(z)与症状(zi)之间的数学逻辑关系是f(z)= z1+z2+z3+?+zi,证候的复杂性体现出的明显特征是症状构成数量的多少。辨证过程中症状与病因、病位和病性以及证候之间的数学逻辑关系式为z1+z2+z3+?+zi =a+b+c= f(z),但是证候的全集则表现出的是点集拓扑结构的非线性关系。经计算,中医79个主要单一证候共有6.5×105多种不同的存在形式,一定范围内证候群的数量约有6.6×10100个左右,这个超级巨大的数据“古戈尔”可能是中医证候复杂性的根结所在。结果表明,“证素”研究所以运用的贝叶斯网络、神经网络等算法以及双层频权剪叉算法,与证候理论内蕴的数学逻辑关系风马牛不相及,因此“证素”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伪命题特征,其建立起的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方法是“虚构”的,根本不符合中医理论内在规律和临床实际。
作者:孙喜灵;郑秋生;于东林;刘卓军;黄冲;刘孟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索姜黄素与中低剂量化疗药5-氟尿嘧啶(5-FU)联用对胃癌MGC-803细胞生长、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为临床上应用姜黄素作为胃癌化疗药5-FU的增效剂,以减少5-FU使用剂量、降低其毒副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MTT检测法检测药物作用对MGC-803细胞的抑制作用;应用基于AO/EB双染的荧光显微观察法和FITC/PI双染的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药物作用对MGC-803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基于PI单染的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药物作用对MGC-803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姜黄素(25μmol·L-1)分别与低剂量(2.4μmol·L-1)和中剂量(4.8μmol·L-1)的5-FU联合作用能有效地抑制MGC-803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并呈剂量-时间的依赖关系。姜黄素与低剂量5-FU联用组的效果显著优于中剂量(4.8μmol·L-1)5-FU单用组(P <0.01),而姜黄素与中剂量5-FU联用组的效果显著优于高剂量(9.6μmol·L-1)5-FU单用组(P<0.01),提示姜黄素能显著增强5-FU抗胃癌MGC-803细胞的作用,并呈剂量-时间的依赖关系。结论:本研究为临床上应用姜黄素作为5-FU治疗胃癌的辅助用药,以减少5-FU的使用剂量,从而降低其毒副作用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
作者:刘骥;徐云丹;赵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固筋方对膝骨性关节炎(KOA)IL-1、TNF-α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8月龄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7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19只,除空白组外均采用改良Hulth造模法造模,连续给药8周后,取血清及膝关节前方部分滑膜组织、股骨内髁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ELISA法检测IL-1、TNF-α含量。结果:西药组关节间隙狭窄,介于模型组和中药组之间,骨赘明显;中药组关节间隙稍窄,关节面稍粗糙伴轻微骨赘。IL-1、TNF-α含量在模型组中比空白组升高(P<0.01);两个给药组比模型组降低(P<0.01),两给药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补肾固筋方有效降低IL-1、TNF-α的分泌水平,延缓软骨退变,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
作者:张冲;王恒树;王玲娇;张春利;黄芸;吴中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心肌纤维化是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病理基础,是控制高血压心血管并发症的关键。现代医学只是针对单一的病理环节进行干预,中医药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综合干预的优势,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医药干预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效应和机制,可为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吕仕超;杨锡燕;张军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国家标准现已颁布并逐步规范应用至临床中,为制定针灸临床疗效规范奠定坚实的基础,为针灸临床疗效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供强大的说服力,使针灸疗法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并在某些疾病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使针灸在国内外得以大力推广。方法:本文对制作《口唇针疗法技术操作规范》国家标准过程进行回顾,并对其中遇到的一些个性或共性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和探讨。结果:遵循标准化制定的原则,制作出严谨、科学、合理的标准化文本,并得出可供其他在标准制定时参考和借鉴的建议或意见。结论:实现针灸标准化,将对针灸的临床运用起到较大的指导作用。加强针灸国际标准化地位,任重道远,国家政府都要加大投资和宣传针灸标准化的力度,政府应在国际间加强对话与合作,促使标准化得到大力贯彻和执行。
作者:王静;罗玲;唐勇;余曙光;符文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阐述补肾健脾化痰法论治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发胰岛素抵抗(IR)的信号转导分子机制研究进展,探讨该治法对肥胖型PCOS伴IR的作用机制,为中医妇科临床运用该治法治疗肥胖型PCOS提供研究思路。运用中医传统理论及现代信号通路文献分析脾肾亏虚、痰湿内蕴是本病伴IR的关键病机,并论证从补肾健脾化痰法论治肥胖型PCOS伴发IR方法的科学性,创新性提出运用补肾健脾化痰法论治该病信号转导分子机制的研究策略是以PI-3K/Akt信号通路与TNF-α信号通路的交互对话为靶点,探讨该治法对本病伴发IR的调控作用及产生机制。
作者:李宛静;徐晓娟;黄映红;钟燕梅;姚莉娟;何蕴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番石榴叶总黄酮对HIT-T15胰岛β细胞胰岛素抵抗影响。方法:制备番石榴叶总黄酮(FSL)有效部位,通过HIT-T15胰岛β细胞生长曲线以及不同浓度葡萄糖(GLU)、FSL对HIT-T15胰岛β细胞增殖的影响确定FSL的加药时间、浓度和高糖浓度。然后测定在高糖环境下,FSL对HIT-T15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受体mRNA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50 mmol·L-1葡萄糖能够显著抑制HIT-T15胰岛β细胞增殖(P<0.01),50μg·mL-1 FSL能够促进高糖环境下HIT-T15胰岛β细增殖(P<0.01)、促进胰岛素分泌(P<0.05)、胰岛素受体mRNA表达(P<0.05)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蛋白表达(P<0.01)。结论:番石榴叶总黄酮能够促进高糖环境下HIT-T15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可能与其增加胰岛素受体mRNA的表达、胰岛素受体底物(IRS-1)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闫小光;孙文;刘铜华;徐暾海;郭璇;吴丽丽;穆晓红;郭翔宇;段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蒺藜中3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比较不同生长期、不同产地及不同药用部位的蒺藜中3种指标成分含量,探究采收时间及种植地区的科学性。方法:以蒺藜中3种有效成分,即槲皮素-3-O-β-吡喃葡萄糖基-(1→6)-吡喃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基-(1→6)-吡喃葡萄糖苷、Terrestrinone A2为指标成分,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含量。结果:3种指标成分含量均逐渐递增至6月并达到大,随后逐渐降低;均表现为茎叶>果>根,根中含量低于检测限;产于内蒙古的蒺藜指标成分含量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其次为山东、河北、陕西。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为蒺藜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李春娜;李博;王东超;刘洋洋;时晓娟;魏颖;李朋收;徐暾海;刘铜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并评价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模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胰岛素(INS)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模型组和INS联合HCG加高脂乳剂模型组。通过颈背部分别皮下注射INS和HCG加高脂乳剂灌胃导形成肥胖PCOS大鼠模型。监测大鼠动情周期,测定体质量增加幅度、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睾酮(T)、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2 h血糖、2 h INS,计算稳态模型(HOMA)指数、相关脏器指数水平和双侧卵巢HE染色。结果:INS联合HCG改良法(INS联合HCG加高脂模型组)大鼠取材时,体质量、体质量增加幅度、卵巢脏器指数、T、LH、HOMA指数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高脂模型组和INS联合HCG模型组(P<0.05,P<0.01),HDL明显降低(P<0.05,P<0.01)。INS联合HCG改良法大鼠FPG、FINS、2 h INS均极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P<0.01)。结论:INS联合HCG改良法诱导的动物模型是研究肥胖型PCOS发病机制的较理想动物模型之一。
作者:徐晓娟;王婧婧;姚莉娟;邓琳雯;王秋香;李宛静;何蕴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医现代化迫切需要现代中医理论,已是共识。但如何建立以及建立一种什么样的现代中医理论,远无共识。本文在总结出科学理论构建共性规律基础上,尝试给出有望形成共识基础的回答。首先阐明中医学理论发展,应借鉴生命和医学科学理论作用和价值的趋向;其次证明中医学及中医理论属于传统医学及理论,指出传统医学及其中医学和理论的局限;其后揭示出传统医学及中医学和中医理论国内外发展的必然趋向;逻辑得出构建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的必然选择;分析国内外不同学科新理论构建过程及方法步骤,发现其共性的五步曲规律;提出现代中基理论构建三原则和五步骤,论证其由传统现象描述迈向机制阐明理论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在国内外发展必然趋势下中医理论所具有的科学价值。
作者:乔明琦;魏盛;王少莲;李霞;辛荣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胶囊在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伴轻中度抑郁、焦虑患者时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否优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方法:选取伴有轻中度抑郁、焦虑症状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89例,随机分成A组疏肝解郁胶囊组、B组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组和C组对照组三组。在血管迷走性晕厥常规治疗基础上,三组分别治疗8周后,观察各组晕厥转阴率;进行汉密尔顿24项抑郁量表(HAMD-24)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分别计算减分率;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治疗期间两种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后随访12个月,观察各组晕厥的复发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A、B组治疗后HAMD-24和HAMA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与C组相比,A、B组直立倾斜试验转阴率及HAMD-24和HAMA减分率均显著增加(P<0.05);与B组相比,A组转阴率及HAMD-24和HAMA减分率增加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A组TES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随访24个月,A、B组晕厥复发率明显低于C组(P<0.05),且A组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疏肝解郁胶囊可用于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伴轻中度抑郁、焦虑,其疗效与安全性可能优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作者:司春婴;王贺;罗明华;解金红;陈玉善;关怀敏;沈晓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炎症性肠病小鼠模型Th22细胞比例及IL-22浓度的影响,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探讨黄芩苷治疗该病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用3.5%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建立结肠炎小鼠模型,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黄芩苷组。应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各组小鼠Th22细胞比例和外周血血清IL-22的表达;分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用含黄芩苷(0、10、20、40μmol·L-1)培养基培养48 h,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淋巴细胞中Th22细胞比例。结果:黄芩苷在体内外实验中均降低Th22细胞比例与IL-22的表达。结论:黄芩苷能够在体外和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体内抑制Th22的分化及IL-22的表达,提示黄芩苷对Th22介导的炎症性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潜力。
作者:赵兵;邹颖;郑学宝;郭灿璨;李文洋;迟宏罡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艾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15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及假手术组。模型组及艾灸组大鼠采用双侧海马立体定向注射聚集态Aβ25-35制作AD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双侧海马区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在艾灸组大鼠的“肾俞”、“足三里”与“百会”穴上方2-3cm处施予温和灸治疗。正常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Morris水迷宫法测定其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观察艾灸对AD大鼠海马区细胞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5天逃避潜伏期,后3天逃避潜伏期均明显延长,跨越原平台位置的次数明显减少,大鼠海马区Bax、Caspase-3表达较正常组、假手术组明显升高,Bcl-2表达明显降低(P<0.01)。艾灸组大鼠5天逃避潜伏期和后3天逃避潜伏期均明显缩短,跨越原平台位置的次数明显增多,大鼠海马区Bax、Caspase-3表达较模型组显著下降,Bcl-2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艾灸治疗AD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的释放,促进抗凋亡蛋白Bcl-2的产生,从而改善Aβ所致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
作者:王述菊;孙国杰;马骏;李熙;万博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丹蒌片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血脂、炎症因子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并探讨丹蒌片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雄性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丹蒌片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其余各组高脂饲料喂养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除高脂饲料喂养外,丹蒌片组(0.5 g·kg-1·d-1)胃饲相应药物。连续给药9周后处死,测各组血脂、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含量;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中PI3K和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及IL-6、TNF-α的浓度均显著升高(P<0.01),主动脉组织中PI3K、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丹蒌片组血脂及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PI3K、p-AKT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丹蒌片具有降低兔血脂、炎症因子,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
作者:王贺;罗明华;沈晓君;解金红;陈玉善;司春婴;李亮;关怀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