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健;王姝;熊丽;钟国跃;王洪玲
目的:羟基茜草素为茜草的代表性成分,研究其作用的分子靶标对阐明茜草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HT-29细胞培养,以其高表达的GPR35受体为靶标,通过无标记细胞靶点药理学技术检测羟基茜草素对GPR35受体的激动活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羟基茜草素在HT-29细胞上能够引起DMR响应,且响应曲线类型与GPR35受体激动剂敏喘宁一致,其EC50值为6.142±0.189μmol·L-1。此外,在HT-29细胞上,羟基茜草素对GPR35受体激动剂敏喘宁有脱敏作用, GPR35受体拮抗剂ML145对羟基茜草素有拮抗作用。结论:由此可以推断羟基茜草素为GPR35受体的激动剂。
作者:侯滔;丁辉;史丽颖;何牮;王纪霞;魏来;张秀莉;梁鑫淼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使用AMSTAR声明评价有关通心络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文献的方法学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和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TCM)、Medline数据库、Pubmed数据库、ISI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在内的国内外各大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4年12月20日。由5名评价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并应用AMSTAR声明清单对纳入的所有系统综述文献逐一进行评价。结果:终纳入22篇文献。其中17篇系统评价,5篇Meta分析,所有文献在方法学及报告质量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主要集中在方案与注册、文献的检索收集、纳入排除标准、真实性评价、数据处理及基金等几个方面;纳入的所有文献对AMSTAR声明的平均报告率为57.02%。结论:从目前平均报告率的高低可以看出,应用AMSTAR声明评价有关通心络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报告的方法学质量相对偏低,影响了文章的质量,说明目前系统评价在论文报告的各个环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这势必会影响临床证据的可靠性及临床决策的判定,提示撰写此类文章需遵照AMSTAR声明条目以提高文章报告的方法学质量。
作者:刘秋燕;张焕;王玉龙;王娅妮;马雯雯;吕光耀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建立藏药复方“吉尼德协”的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方中的小檗皮、诃子、余甘子和姜黄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HPLC)法测定方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TLC鉴别特征明显,斑点清晰,且阴性无干扰;在0.05-0.45 mg·mL-1范围内,盐酸小檗碱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40679X–130.5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7%。结论: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良好,能有效控制藏药复方“吉尼德协”的质量。
作者:李艳;雄呷;吕秀梅;伍金丹增;段炼;范刚;张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对四逆散的改善睡眠作用进行药理学评价,深入研究四逆散疏肝解郁功效的科学内涵。以大鼠、小鼠和果蝇为模式生物,利用行为药理学、皮层脑电描记与分析、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实验方法与技术,开展四逆散改善睡眠作用的药理评价。四逆散能延长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时间,其作用存在着量效与时效关系;能延长正常或睡眠剥夺大鼠的慢波睡眠时间;对正常或睡眠剥夺大鼠脑中的多种神经递质、睡眠相关因子等均有影响。四逆散具有改善睡眠的作用,该作用与其疏肝解郁功效密切相关,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来实现的。
作者:李廷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安宫牛黄丸是中国传统中药中急症用药,现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败血症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热病神昏等,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其具有抗炎、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并减轻其损伤及损伤后所引起的脑水肿的作用,此皆为其疗效机制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安宫牛黄丸中、西认识及其近年来治疗急性脑血管病临床及药理机制的概述,以期为该药的临床运用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及展望。
作者:胡华白;马俊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细辛是一种常用中药材,主要药用部位为根和根茎,自古便被列为上品,有诸多药用功效,中国药典规定品种为北细辛、汉城细辛和华细辛。对细辛相关发明专利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其发明专利申请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而推进该药物的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本文使用《孔明专利信息搜索平台》进行专利检索,并利用Python、R语言等工具对检索结果进行收集、筛选、整理、统计、挖掘和分析,深入剖析国内的细辛相关医药发明专利申请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为细辛的开发提供参考。细辛的发明专利申请热度逐年提高;细辛相关发明专利申请主要来自于中、韩、日、俄、美等国家和地区,涉及的主要临床应用为感冒、咳喘、头痛、风湿痹痛、抗菌消炎、心血管系统等疾病;细辛多与活血祛瘀药、解表药和补虚类药配伍。
作者:丹阳;马运运;孙志一;刘海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参归方中关键药物参归配比与疾病科属的关系。方法:从中国传统医药古籍中检索出含有参归的49首方剂,并建立数据库,对其药材基源、主治疾病科属和参归配伍比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9首参归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内科疾病16次(32.65%)、妇科疾病17(34.69%)次和儿科疾病8次(16.32%),其中“归”全为当归,“参”有3种,人参40次,党参8次,苦参1次;人参-当归二者配比常小于或等于1,党参-当归二者配比常大于1,所治疾病科属以内科和妇科的方剂出现频率多。结论: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能有效发现参归方组方配伍中人参-当归药对的应用特点与规律,为临床用药和新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作者:刘本玺;董广平;杨本雷;许嘉鹏;余惠祥;罗吉凤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溶栓胶囊对脑缺血缺氧耐受和脑储备能力影响。方法:采用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并通入氧气和氮气(8?92)15 min的方法建立C57 BL/6小鼠急性脑缺血缺氧模型,造模后10 min十二指肠给药,给予不同剂量的溶栓胶囊(100、200、400 mg·kg-1)或生理盐水,评价局部脑血流量变化以及24 h后的神经行为学改变。SD大鼠给予不同剂量的溶栓胶囊(75、150、300 mg·kg-1)或生理盐水,观察溶栓胶囊对高分子右旋糖苷诱导的大鼠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血流量明显下降,脑缺血范围增加,脑缺氧后行为学评分明显升高(P<0.05或P<0.01);同时,模型组大鼠在注射高分子右旋糖苷后软脑膜血管出现微循环障碍,10、20、30 min 3个时间点大鼠软脑膜微循环血液流速明显减慢。与模型组比较,溶栓胶囊(400 mg·kg-1)可以明显增加小鼠局部脑血流量,改善行为学障碍,减小脑缺血范围(P<0.05或P<0.01);溶栓胶囊还可改善高分子右旋糖苷诱导的大鼠软脑膜微血管不同时间点血液流速和流态(P<0.05或P<0.01)。结论:溶栓胶囊可通过增加脑缺血缺氧耐受和脑储备能力而达到保护缺血缺氧神经组织的作用,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徐立;宋文婷;任建勋;王光蕊;朱盛;姚明江;刘建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新降糖颗粒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除8只给予普通饲料喂养作为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高脂饲料喂养4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40 mg·kg-1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15 g·kg-1)和新降糖颗粒高、低剂量组(12.64、6.32 g·kg-1),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8周。干预8周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肝糖原,检测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及糖代谢关键酶己糖激酶(HK)、果糖-6-磷酸激酶(PFK)、丙酮酸激酶(PK)及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新降糖颗粒能明显降低FBG、FINS、内环境稳态模型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bA1c及肝功能指标ALT、AST、ALP及γ-GT(P<0.05,P<0.01),增加肝糖原含量(P<0.01),增强糖代谢关键酶HK、PFK、PK及G6PDH的活性(P<0.05,P<0.01)。结论:新降糖颗粒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症状,推测其机制可能与新降糖颗粒增强肝脏糖代谢关键酶HK、PFK、PK及G6PDH活性,促进肝糖原合成,改善肝功能,下调血清FINS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等多因素有关,终降低了2型糖尿病大鼠的FBG、HbA1c水平。
作者:吕小龙;杨元生;陈垦;王晖;周文;冯英巧;刘少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解毒通络胶囊对中风后抑郁大鼠行为学的影响,评价解毒通络胶囊益气解郁的功效。方法:大鼠麻醉后采用颈外动脉注射微球法制备多发性梗死模型,中长期饲养造成中风后抑郁模型,对各组大鼠进行旷场实验、悬尾实验、游泳实验不动时间测定、糖水偏好实验等行为学实验。结果:大鼠注射荧光微球后长期饲养形成中风后抑郁模型,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进食量减少,体质量增加较缓,旷场实验所示的自发运动和探究活动减少,游泳不动时间、悬尾不动时间延长,糖水偏好程度下降。与模型组相比,解毒通络胶囊组及步长脑心通组大鼠体质量增幅较大,旷场实验所示的自发运动和探究活动增加,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均缩短,糖水偏好程度增加,并接近假手术组。结论:解毒通络胶囊对中风后抑郁大鼠的抑郁样行为有显著改善作用。
作者:宋文婷;徐立;任建勋;姚明江;王光蕊;刘建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在前期实验研究和“断体地龙假说”的基础上,探究断体地龙中活性成分促进创伤愈合的机制。方法:采用小鼠皮肤切除性创伤模型,制备地龙提取液,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化测定伤后创面愈合率及创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结果:1.断体地龙提取液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创面愈合率更大,且HE染色后发现其能明显改善创面组织的愈合。2.地龙药物组VEGF、TGF-β12种因子的表达与生理盐水组差别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地龙药物组bFGF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药物组bFGF的表达提前到达峰值,且持续时间较长;地龙药物组bFGF的表达第1天到达峰值,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阳性表达得分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龙提取液外涂对小鼠皮肤切除性创伤的愈合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VEGF、TGF-β1的表达无关,而与炎症期和增殖期创伤部位bFGF的表达增高有关系。
作者:汪文琪;胡海聪;张志千;汤化琪;张硕峰;孙毅坤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评估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安全性及使用风险,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研发、注册申请、临床使用以及技术审评和监督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收集2012-2014年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资料,筛选出21个由临床经验方开发的中药制剂,对其所含药材、配制工艺、急性毒性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个中药制剂品种中共涉及中药材98种,药材用量均在2010版《中国药典》规定的范围之内;16个品种的配制工艺仅有水煎煮、粉碎等传统工艺,其余5个品种的配制工艺涉及了醇提或醇沉工艺。急性毒性实验数据均通过小鼠实验得到,制剂的临床使用量都远远小于大耐受量(MTD)或半数致死量(LD50)。结论:临床使用的经验方开发的中药制剂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袁彩;单丽芳;张林;赵卫权;高天;何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观察灵芪加口服液对心脾两虚小鼠体质量和行为学等指标的影响,评价灵芪加口服液益气宁心安神功效。方法:小鼠每日负重游泳法复合药物诱导建立小鼠心脾两虚证候模型,并检测其体质量、摄食量、肠推进,以及悬尾和游泳不动时间、睡眠行为学实验及脑神经递质含量测定。结果:小鼠每日负重游泳法复合药物诱导形成心脾两虚证候模型,模型组小鼠体质量下降,摄食减少,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延长,肠推进亢进,入睡时间、苏醒时间明显缩短,脑神经递质含量减少;灵芪加口服液可明显改善以上实验指标。结论:灵芪加口服液改善心脾两虚所致失眠的药效学作用可能与其益气、宁心安神之功效密切相关,同时脑神经递质的改变可能是其发挥益气宁心安神功效的物质基础。
作者:徐立;宋文婷;韩冰;范晓迪;韩杰;王光蕊;刘建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建立矿物药阳起石的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 Fourier指纹图谱,为阳起石药材的鉴定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粉末XRD技术对矿物药阳起石进行分析,测定其XRD Fourier指纹图谱;以指纹图谱为对照,根据不同样品XRD图谱中各特征峰相对强度,以夹角余弦法和相关系数法计算各样品XRD图谱的相似度,并做聚类分析。结果:获得10批正品、3批掺杂阳起石药材和2批伪品的XRD图谱,其中10批正品图谱几何拓扑特征基本一致;利用该10批正品阳起石样品XRD图谱得到由18个共有特征峰组成的阳起石XRD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显示,15批样品中,不同正品样品XRD图谱共有峰相似度均较高(>0.98),掺杂样品相似度略低(0.85-0.97),伪品样品相似度低(<0.2),三者相似度具有明显差异,可加以区分;聚类分析结果与相似度分析结果一致。结论: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可靠,可实现对矿物药阳起石的鉴别和质量评价。
作者:陈龙;何博;曾晓璇;黄必胜;陈科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通脉颗粒(Tongmai Granule,TM)由丹参、川芎和葛根组方而成,具有活血通脉的功效,在临床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本研究采用血清药化和血清药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TM功效的物质基础。方法:大鼠单次和多次给药后采集不同时间点的血清,采用LC-MS/MS定量分析血清中TM化学成分,以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评价TM含药血清的心肌保护作用,并对TM入血成分与心肌细胞活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8种葛根黄酮成分、5种丹参酚酸成分和2种葛根成分均能快速吸收入血,大部分成分在5或30 min达到高浓度,反复给药3次后的血药浓度均较单次给药明显升高;含药血清具有显著的保护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并具有量效关系;其中大豆苷元(TMF1)、紫草酸(LA)、丹酚酸A (SAA)、丹参素(DSS)和迷迭香酸(RA)与心肌细胞活力相关。结论:大豆苷元(TMF1)、紫草酸(LA)、丹酚酸A(SAA)、丹参素(DSS)和迷迭香酸(RA)可能是TM活血通脉功效的指征药效成分,血清药化/血清药理关联的研究为中药复方功效物质基础提供了确证。
作者:张颖;李丹;韩笑;刘春旭;林成仁;杨秀伟;刘建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银杏是一种常见的药用植物,主要药用部位有干燥叶、干燥种子,分别称为银杏叶、白果,根、茎也有一定药用价值。野生状态仅见于中国浙江天目山,栽培区甚广,是我国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之一。本研究利用《Espacenet》及《世界传统药物专利数据库》提供的专利信息,从发明专利的视角分析银杏的开发现状。结果显示,银杏的开发目前处于技术成熟中前期;中国是重视银杏开发的国家;美国是银杏开发技术国际化好的国家;相较而言,银杏叶的开发更受重视。此外,本研究还对银杏的药用价值、开发布局、配伍规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作者:马运运;丹阳;孙志一;刘海波;彭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建立黄连种植土壤中酚酸类物质的分析方法,探索其累积与消减规律。方法:采用FeCl3-K3[Fe(CN)6]比色法测定黄连种植土壤中总酚酸的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黄连种植基地土壤中阿魏酸的含量。结果:测得黄连种植基地土壤中总酚酸含量约0.545-2.026 mg·100g-1在范围内,阿魏酸含量在0.139-0.652μ g·100g-1范围内。结论:黄连种植土壤中酚酸含量变化规律明显,栽培过程中随黄连生长年限的增加,连地土壤中总酚酸与阿魏酸的含量均表现为增加,采收黄连后的休地过程中,土壤中总酚酸与阿魏酸的含量均呈现递减趋势,该变化趋势可为黄连连作障碍研究机制与解决方法研究提供了参考。
作者:张丹;钟国跃;曹纬国;瞿显友;廖光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传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对受试者身份的保护,常通过一系列机制措施来实现,如仅以聚合形式发布数据、将可识别变量去除后再作信息公开等,其旨在对目标对象的健康信息进行保密性处理。此类隐私保护被视为医学研究伦理基本的原则之一,其确切执行则有利于维系研究受试者与社会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当前遗传学与基因组学研究广泛采用此类传统隐私保密模式,然而其在基因研究层面的普遍适用性不乏争议,且尚待考证。当前的隐私风险评估,亟需将整个“数据环境”纳入考虑,并不能仅孤立的局限于数据披露公开层面的质量管理。随着涉人研究数据资源的飙增,基因数据公开问题倍受关注,特别是涉及隐私保护的问题。本文围绕上述核心问题在数据环境、数据入侵者、数据主体隐私等方面展开论述,并就数据主体身份公开的控制、主体身份识别的风险及主体隐私的保护等层面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为当前人体生物样本受试者的隐私保护及伦理审查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曾令烽;刘军;潘建科;王璐;曹烨;陈曲波;曾星;梁伟雄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优化川芎浸膏带式干燥的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考察基础上,选择干燥温度、进料速度、干燥时间3个主要因素,以阿魏酸转移率为因变量,利用Box-Behnken设计实验,确定川芎浸膏带式干燥的佳工艺。结果:优选的佳工艺为:进料速度1 kg·h-1,干燥温度为95℃,干燥时间为90 min,此时阿魏酸相对转移率为95.48%,采用该工艺参数进行验证实验,测得阿魏酸相对转移率平均值为95.71%,与模型预测值接近。结论:川芎浸膏的带式干燥工艺稳定可行,可以用于川芎浸膏的干燥。
作者:靳瑞婷;李雪峰;陶永华;吴云;王振中;萧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整理中药炮制学学科的发展脉络,揭示该学科的研究前沿及发展趋势。方法:以“Chinese Materia Medica Processing/中药炮制”为主题词,分别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WoS)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进行文献检索,使用CiteSpaceⅡ及Ucinet & Netdraw等软件对所得的中英文文献数据进行知识图谱的构建。结果:分别构建出“中药炮制”中英文文献的共引文献、来源期刊、作者、关键词等的知识图谱,得出“中药炮制”中英文文献的引文文献来源、代表作者、高频关键词及研究领域等信息。结论:本学科中文文献快速发表期早于英文文献近15年,且英文文献总数远小于中文文献总数。使用科学知识图谱分析软件可理清中药炮制学科的发展脉络、揭示中药炮制学科研究前沿及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孟祥龙;樊洲;肖洋;张朔生;马俊楠;李坤;王明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