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风药生姜增效下瘀血汤对肝纤维化大鼠HPC-Ⅲ、ColⅥ、LN的影响

刘然;罗再琼;何利黎;张天娥

关键词:生姜, 肝纤维化, 风药, 活血化瘀
摘要:目的:通过风药生姜配伍下瘀血汤对肝纤维化的抑制,揭示风药生姜增强活血化瘀的作用机制。方法:用50% CCl4橄榄油溶液皮下注射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8周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下瘀血汤组(C组)、生姜低剂量配伍下瘀血汤组(D组),生姜中剂量配伍下瘀血汤组(E组)。继续造模的同时并用药物干预至12周,观察各组药物治疗后的一般情况和血清肝纤维指标变化及肝组织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下瘀血汤组和风药组大鼠血清Ⅲ型前胶原(HPC-Ⅲ)、遇型胶原(ColⅥ)、层粘连蛋白(LN)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生姜配伍下瘀血汤组上述指标较单纯下瘀血汤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风药生姜配伍下瘀血汤可增加活血化瘀药的作用,为中医药抗肝纤维化提供新的用药配伍思路。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案例推理的中医临床诊疗决策支持系统

    真实世界临床诊疗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中医学中名老中医效验案例对日常诊疗行为的指导和诊疗知识的普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临床实际中医病历数据,提出基于名老中医临床诊疗效验案例,基于案例推理的中医临床诊疗决策支持系统,用来辅助经验不足的临床医师做出临床决策,以提高临床疗效。该系统从中医临床数据仓库中筛选加工形成中医学临床效验案例库,基于案例推理和相似性计算实现类似案例的检索和展示。特别是针对不同案例的个体性特点,实现了基于症-诊断-药相关分析的灵活的案例修正方案,以满足临床诊疗过程中个体化诊疗决策的需求。后,通过示范性临床实例应用,对系统的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

    作者:杨丽;周雪忠;毕斓馨;张润顺;王映辉;刘保延;谢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细胞膜色谱法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的思考

    通常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存在检测指标单一,质控指标与药效作用相关性不强等问题,一般很难全面有效地控制中药质量。本文简述了细胞膜色谱法的特点与应用,并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基础,就细胞膜色谱法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的问题,谈一点体会。

    作者:侯晓芳;王嗣岑;张涛;贺浪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补气活血类中药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类中药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影响,并初步筛选出对HUVEC增殖能力具有较明显促进、抑制作用的药物。方法:建立HUVEC的体外培养的细胞模型,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将10种活血化瘀药分别与3种补气药按照1:2、1:1、2:1三种不同的配比两两配伍组合,组成90对补气活血药药对,制备90对补气活血药药对和10种活血化瘀药的含药血清。应用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活血化瘀药和补气活血药药对的含药血清对HUVEC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空白血清组相比较,大部分的活血化瘀药、补气活血药对含药血清对HUVEC的增殖能力都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促进或者抑制),其中丹参组、川芎组、赤芍组,丹参黄芪(1:2)组、丹参黄芪(1:1)组、川芎黄芪(1:2)组可明显促进HUVEC增殖能力(P<0.05或P<0.01);三棱组、莪术组、丹皮组、莪术黄芪(2:1)组、三棱人参(2:1)组、莪术黄芪(1:1)组可明显抑制HUVEC增殖(P<0.05或P<0.01)。结论:不同的活血化瘀药和补气活血药配伍组成对HUVEC的增殖能力具有不同的促进或抑制作用,这可能为这些药物在细胞层面上促进或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

    作者:李冰冰;唐德才;臧文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药安慰剂评价客观量化的思考

    中药安慰剂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目前还没有公认的中药安慰剂质量评价方法。如何对中药安慰剂进行准确的客观化、量化评价是中医药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采用智能感官分析等新技术,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安慰剂评价方法,为制订科学、合理和客观的中药安慰剂评价指导原则提供依据。

    作者:王茹茹;刘玉杰;杨添钧;何祖新;吴纯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RP-HPLC法同时测定人参保肺丸中吗啡、磷酸可待因的含量

    目的: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人参保肺丸中吗啡、磷酸可待因的含量。方法:采用ST PAK C18-ES色谱柱(4.6 mm伊250 mm,5μm),以乙腈-磷酸盐缓冲液(10:90)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20 nm,柱温25℃。结果:吗啡、磷酸可待因浓度分别在6.22~99.52μg·mL-1(r=1)、2.03~32.48μg· mL-1(r=0.999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8%、97.06%,RSD分别为2.72%、1.84%。结论:本法可同时测定人参保肺丸中吗啡、磷酸可待因的含量,检测快速,定量准确,可作为人参保肺丸质量检测的参照标准。

    作者:邱琳;张媛媛;刘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广西金槐种植基地环境质量检测与评价

    目的:保证金槐药材质量的安全、有效、稳定、可控。方法:对种植基地的大气、土壤及水质进行采样和检测分析,评价广西金槐种植基地的环境质量。结果:种植基地的大气环境达到国家第一级标准要求,土壤环境达到国家第二级标准要求,灌溉水质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结论:广西金槐种植基地环境质量良好,符合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的要求。

    作者:谢锋;朱华;李振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药体内代谢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中药是复杂的多成分体系,其体内代谢过程则更为复杂。阐明中药的体内代谢产物及其分布浓度,是阐明中药药效物质的重要途径,也是临床用药的有力参考。近年来,很多学者针对中药复杂体系的体内代谢研究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建立了一系列新思路、新方法。本文将以典型研究为线索,探讨中药体内代谢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乔雪;果德安;叶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医肺病重点学科古代文献数据库的建设

    结合学科优势病种、专家经验和特色疗法,建设中医肺病重点学科古代文献数据库。通过对中医古籍中关于肺系疾病的文献整理,结合数据库和网络通讯技术,构建集文献书目管理、查询浏览和交流研究为一体的数据库系统平台。提高古代文献中肺系疾病信息资源的利用程度,推动重点学科临床水平、科研能力和教学发展。

    作者:姚明;于雪峰;王祺;王凤兰;丁侃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药国际质量标准体系构建的几点思考

    中药标准进入《美国药典》与《欧洲药典》是实现“中药标准主导国际标准制订”目标的前提与基础。通过对中、美、欧3个国家与地区的药典以及质量标准制订的关键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对如何完成中药国际质量标准的构建提出了建议。同时,为目前国际大环境重压下的中药国际化进程如何艰难破局提供借鉴与参考。

    作者:吴婉莹;果德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927例原发性肝癌证素特征研究

    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收集927例原发性肝癌临床病例,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病例聚类和主成分分析,探析肝癌病位、病性证素特征,从而规范肝癌的病位、病性特征表现。研究发现,肝癌病位在肝,与胆、脾、胃及肾相关;病性以气滞、血瘀及湿热为主,兼有气虚、血虚、阴虚、痰、水停及阳虚等;临床证型主要为气滞血瘀证、湿热蕴结证及湿瘀搏结证。

    作者:史话跃;吴承玉;杨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伏邪理论发挥--七情伏邪学说的提出及论证

    伏邪理论自提出到明代之前一直是温病病因学说的主导理论,曾对温病理论的发展与成熟起到至为关键的指导作用。然而随时代变迁,疾病谱漂移,该理论又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临床渐趋增多的事实与经验已很难用既有伏邪理论来解释和归纳。既然伏邪理论自有其地位与价值,不能轻率言弃,则如何发展此一理论以期更好揭示病机,指导诊疗成为当今关注的焦点。本文试以“七情伏邪”为例提供发展伏邪理论的一个可能范式,系统阐述七情伏邪学说的主要观点及论证过程,并探讨其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作者:魏盛;王海军;乔明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药品质调控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中药有效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也是其品质调控的核心。本文聚焦于中药品质调控的2个关键科学问题---有效成分如何产生?怎样才能提高有效成分含量?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实例,对中药品质调控的研究思路、技术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中药品质调控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作者:肖莹;孙连娜;张磊;陈万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早期糖尿病肾病证候分布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医证候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为DN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的早期DN样本,共236例,运用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结果:气阴两虚证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体质量指数(BMI)、年龄、病程、冠心病、高血压、脉无力;阴虚燥热证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吸烟,甘油三酯(TG)、尿微量白蛋白(UMA)升高,舌红、苔黄;脾肾气虚证的危险因素有苔白;瘀证的危险因素有TG、UMA升高,舌紫暗;痰瘀证的危险因素有苔黄燥、脉弦滑;湿热证的危险因素有运动情况、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苔黄厚。结论:早期DN中医证候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临床辨证诊断及治疗应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

    作者:陈静;曹峰;李文;刘继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医肾病学建设发展方向的思考

    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肾病学的发展做出一些思考。分析了中医药防治肾病的战略地位和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总结了目前学科存在的问题与困惑,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并对中医肾病学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方向进行初步设想。

    作者:孙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酶辅助超声提取蒙药瞿麦总皂苷工艺研究

    目的:优化酶辅助超声法提取蒙药瞿麦总皂苷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总皂苷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先后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酶辅助超声提取法进行优化。结果:佳工艺条件为酶用量4.0 mg,超声功率180 W,超声时间15 min,料液比1:30。在此条件下蒙药瞿麦总皂苷的提取率为2.367%。结论:该方法节约成本,节省时间,提取率高,可作为蒙药瞿麦总皂苷的提取方法。

    作者:陈建平;朱晓伟;成日青;布仁;于姝燕;杜艳青;王来兵;牧丹;崔颖;赵国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冬凌草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冬凌草的抗菌活性成分。方法:利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抗菌活性成分筛选;采用色谱法对活性部位进行分离,并运用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冬凌草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冬凌草甲素(1)、迷迭香酸(2)、咖啡酸(3)、水杨酸(4)、阿魏酸(5)和香草酸(6)。冬凌草甲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β-内酰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ESBLs-SA)均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且抗菌活性强(MIC为3.125、6.25、6.25μg·disc-1),但仍弱于阳性对照小檗碱(MIC值均为0.156μg·disc-1)。阿魏酸对SA和MRSA有一定的抗菌活性(MIC为50和50μg·disc-1),水杨酸仅对SA有抗菌活性(MIC为50μg·disc-1)。结论:冬凌草甲素、阿魏酸和水杨酸是冬凌草的主要抗菌活性成分。

    作者:李高申;张伟;彭涛;郭梅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风药生姜增效下瘀血汤对肝纤维化大鼠HPC-Ⅲ、ColⅥ、LN的影响

    目的:通过风药生姜配伍下瘀血汤对肝纤维化的抑制,揭示风药生姜增强活血化瘀的作用机制。方法:用50% CCl4橄榄油溶液皮下注射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8周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下瘀血汤组(C组)、生姜低剂量配伍下瘀血汤组(D组),生姜中剂量配伍下瘀血汤组(E组)。继续造模的同时并用药物干预至12周,观察各组药物治疗后的一般情况和血清肝纤维指标变化及肝组织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下瘀血汤组和风药组大鼠血清Ⅲ型前胶原(HPC-Ⅲ)、遇型胶原(ColⅥ)、层粘连蛋白(LN)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生姜配伍下瘀血汤组上述指标较单纯下瘀血汤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风药生姜配伍下瘀血汤可增加活血化瘀药的作用,为中医药抗肝纤维化提供新的用药配伍思路。

    作者:刘然;罗再琼;何利黎;张天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β-榄香烯对肝癌细胞BNL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β-榄香烯对小鼠肝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CCK-8法检测β-榄香烯对肝癌BNL 1ME A.7R.1(BNL)细胞增殖的影响;用Annexin V FITC/PI双染分别进行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检测β-榄香烯处理后肝癌BNL细胞凋亡情况。结果:β-榄香烯对肝癌BNL细胞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药物作用早期可诱导细胞凋亡,凋亡率随药物浓度而递增,随着作用时间延长细胞坏死明显增多。结论:β-榄香烯可有效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与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陆玥琳;沈洪;倪菲菲;张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生物评价在中药质量标准化中的研究与应用

    生物评价是中药质量标准与临床功效和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已成为中药质量标准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论述了中药质量生物评价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已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同时探讨了目前中药质量生物评价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供同行参考与商榷。

    作者:肖小河;王伽伯;鄢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基于因子聚类分析的中药产业上市公司竞争力实证研究

    中药产业是我国具有较大优势的新兴战略产业,提高中药企业竞争力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运用2012年42家中药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进行竞争力的测度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药企业竞争力主要受经营规模、盈利效率和业绩增长3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且中药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差距大。结合各企业的优劣势,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提升中药企业竞争力。

    作者:舒燕;巫任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主管: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主办: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