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孝金;柴玉爽;袁梽漪;卢希;雷帆;邢东明;杜力军
目的:对皱叶薄荷精油进行成分分析,为种源鉴定提供化学分类依据并为生产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顶空气相法对皱叶薄荷全草进行化学分析。结果:共得到64个化学成分,且皱叶薄荷主要由桉油素(Eucalyptol ,35.58%)、柠檬烯(Limonene ,16.92%)及蒎烯(Pinene ,15.33%)组成。结论:通过分析皱叶薄荷精油的组成特征及主要成分,可为其生产应用及种源鉴定提供化学分类佐证。
作者:郭晓恒;刘涛;宋登敏;雨田;严铸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表明从菠萝叶中制备的总酚类成分具有抗氧化和调血脂作用。由于其灌胃后吸收较快,血中5 min即达峰值,因此本文通过急性糖脂负荷实验观察菠萝叶酚对糖脂吸收的影响。方法:利用小鼠单次灌胃建立糖脂负荷模型,观察给药后不同时间对餐后血糖、血脂和小肠脂肪酶的变化。结果:菠萝叶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甘油三酯和葡萄糖的吸收。在给药30 min后未见到明显的作用,但此时正常小鼠小肠脂肪酶活性受到明显抑制,并且对高脂所致小肠脂肪酶活性下降有一定的解抑制作用。结论:提示菠萝叶酚的抑制脂类吸收可能与脂肪酶活性有关;其对于餐后高糖高脂吸收的有一定调控作用。
作者:严孝金;柴玉爽;袁梽漪;卢希;雷帆;邢东明;杜力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应用-评价本为一体,目前由于指南信息不通畅,执行情况的反馈信息后滞和不足,严重影响了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制修订工作。据此,笔者在《中医药标准化网站》建设中,研究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推广模式,构建良好的指南发布平台和执行情况反馈平台,以期为指南的制修订奠定基础。
作者:白卫国;韩学杰;宇文亚;史楠楠;赵学尧;刘玉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2006年,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简称《纲要》),首次将“人口与健康”列为重点领域,凸显了人口与健康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纲要》同时部署安排了“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5个优先主题和个重点研究方向,以期通过系列研究探索我国未来“人口与健康”发展之路,提高我国医学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纲要》实施以来,在提升我国医疗服务水平,改善人口质量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巩固和加快医疗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2013年,科技部对《纲要》实施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形成了系列调研报告。为推进中医药领域科技创新,帮助科研人员准确把握本领域科学技术发展脉络,了解相关科技工作部署,进一步激发创新思路,本刊对“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优选主题进行纪实报道,以飨读者。
作者: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北京 100190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医学认为该病总属本虚标实,虚则指肝肾气血亏虚,实则指风、火、痰、瘀,以虚为本、实为标,在辨证论治、专病专方、针灸治疗及综合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一定的实验研究。但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的疗效评定标准尚不统一,药物质量控制差,临床研究质量不高,治疗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李哲;胡瀛宇;雒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中药莪术提取物β-榄香烯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以及小鼠肝癌H22荷瘤小鼠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HepG2细胞,MTT法检测β-榄香烯对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通过建立H22小鼠肝癌荷瘤模型,观察β-榄香烯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β-榄香烯对HepG2细胞具有抑制增殖的作用,呈剂量和时间的依赖性;Annexin V-FITC/PI法检测到早期凋亡细胞。不同实验组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程度不同,各药物浓度组Caspase-3蛋白均上调(P<0.05),P65蛋白均下调。结论:β-榄香烯可有效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其抑制癌细胞增殖的途径是通过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且与上调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下调NF-资B P65相关。
作者:欧阳俊;沈洪;刘军楼;刘亚军;谷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大黄为泻下通便之良药,是临床常用的中药,见于多种复方配伍中。测定配伍前后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是目前研究大黄配伍机理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对大黄复方及药对配伍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其配伍机制和合理利用提供借鉴。
作者:谢臻;周媛;陈勇;李怡萱;麦蓝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制备刺五加叶总黄酮固体分散体,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方法:以 PEG4000、PEG6000、F68、PVPK30为载体材料制备4种不同的固体分散体,筛选优载体材料,并考察载体用量对溶出度的影响。以芦丁为对照品,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为显色体系,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500 nm处测定吸光度,考察各比例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特性。结果:与原料药相比,以PVPK30为载体材料制得的固体分散体体外释放速率明显提高,并且累积释放度也明显增加。结论: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药物在水中的体外释放度。
作者:甘林建;刘静;余泉毅;孙彩霞;尹蓉莉;苏建春;赵俊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解毒通脉汤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46例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中血脉瘀阻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20例,患者常规口服拜阿司匹林0.1 g+辛伐他丁片20 mg ,每日一次;治疗组126例,患者在口服拜阿司匹林及辛伐他丁片的基础上,加服中药解毒通脉汤,8周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臂踝指数(AB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持续经皮氧分压(TcPO2)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0.05),患者ABI、CRP、TcPO2均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解毒通脉汤对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脉瘀阻型患者治疗有效,间接验证了中医因邪致瘀理论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友山;杨博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从我国伦理审查工作现状出发,对我国伦理审查能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初步总结了中医药伦理审查能力发展的情况,系统梳理了中医药研究受试者保护体系建设和中医药临床研究伦理审查平台评估工作,并对完善伦理审查制度健全监管体系、完善中医药伦理审查标准和指南、开展伦理审查专业知识培训、推动中医药伦理审查认证认可制度建设等工作以及中医药伦理审查的创新和建设成效进行了客观介绍,就中医药临床研究伦理审查管理实践进行了探讨。
作者:熊智波;杨舒雯;乔洁;白桦;胡镜清;熊宁宁;徐春波;陈榕虎;王思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通过查阅近几年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工作实践经验,以小剂量片剂甲基斑蝥胺片为例,对制粒过程中原辅料细度、粘合剂选择、主辅料混合、温度控制、颗粒质量等关键环节进行分析总结。为保证小剂量片剂的含量均匀度符合《中国药典》要求,原辅料细度要适宜、主辅料混合必须均匀,要有足够的时间混合、粘合剂的选择要科学合理、干燥方法要切合实际,以及颗粒质量必须符合工艺要求。
作者:赵建权;范成卨;申丽莎;李胜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本文概述了三大经典代表斑蝥类化合物的来源和物化性质,综述了其合成策略和基本合成路线。随后着重综述了斑蝥素和去甲斑蝥素及其衍生物的基本概况,及其近年来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其与抗癌机理密切相关的特异性结合酶,丝/苏氨酸蛋白磷酸酯酶(PP)中PP1、PP2A和PP2B的抑制活性和选择性的构效关系。总结了斑蝥类新型生物活性小分子的设计和发展方向。
作者:杜洪飞;曾瑶波;张毅;刘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太空环境对航天员身体造成的损害日益受到关注,其中失重是引起各种病症的重要病因,而失重引起的肌肉萎缩是航天医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虽中医古代文献中无“失重”、“失重性肌萎缩”等概念,但中医理论能宏观把握复杂疾病的病机特点,为防治失重性疾病,尤其失重性肌萎缩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本文拟从气机升降理论的角度出发,从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变化探讨对失重的中医学认识以及形成失重性肌萎缩的中医病机,以期为中医理论在航天医学中的应用价值做出一些贡献。
作者:张燕;高明泽;孙玉秀;徐文慧;赵亚云;李可;于博文;胡素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桂莪术提取物对肝星状细胞株(HSC-LX2)增殖、胶原生成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方法:HSC-LX2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用终浓度分别为0、22.5、45、90μmol·L-1的桂莪术提取物处理24 h后,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LDH比色法检测桂莪术提取物对HSC-LX2的细胞毒性;ELISA法检测HSC-LX2 I型胶原表达的影响;Western Bolt法检测HSC-LX2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蛋白表达。结果:MTT结果显示,22.5、45、90μmol·L-1的桂莪术提取物均能抑制HSC-LX2细胞增殖,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率分别为16.2%,43.9%,59.4%,IC50为59.1μmol·L-1;桂莪术提取物各剂量组培养上清液中LDH活力差异无显著性;45、90μmol·L-1桂莪术提取物可显著降低I型胶原的表达(P<0.01);Western Blot结果分析显示,45、90μmol·L-1桂莪术提取物可显著提高HSC-LX2 MMP-1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桂莪术提取物可能通过抑制HSC-LX2增殖和I型胶原合成,提高MMP-1蛋白表达,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刘雪梅;张园;韦燕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从肺论治法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肺组织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52只大鼠,采用家兔结肠黏膜组织致敏与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模型相结合的免疫复合法复制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率为78%)。从造模成功的40只大鼠及正常组大鼠中随机选出8只作为干预前(0周时间点)的模型组及正常组。剩余造模成功的3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柳氮磺胺吡啶)、从肺论治组(黄芪桔梗汤)、从肠论治组(黄芪黄连汤),每组8只,另取8只正常大鼠为对照,连续干预4周(4周时间点)后,分别于0周、4周时间点采用Real Time-PCR 法测定肺组织中iNOS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0周急性期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iNOS mRNA转录水平明显上调(P<0.05);4周治疗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iNOS mRNA转录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从肺论治组大鼠iNOS mRNA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iNOS催化合成的NO在肺部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引起气道炎症、水肿、肺损伤等。从肺论治法通过抑制iNOS的异常活化,进而减轻肺部损伤。
作者:杨雪;王新月;景姗;杨舒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蒙医萨木疗术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0.3 g/次,2次/天,饭后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蒙医萨木疗术,疗程共15天。15天后评估两组患者疗效,并随访半年,比较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豫,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2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指数,治疗组治疗后疼痛指数下降76.03%,对照组疼痛指数下降36.09%,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0.05),比较两组治疗后疼痛指数下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0.05),提示治疗组减轻肩部疼痛作用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评分变化率的比较,治疗组肩关节活动评分变化率92.23%,对照组肩关节活动评分变化率为36.7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0.05),两组治疗后肩关节活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0.05),提示治疗组改善肩关节活动作用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随访半年复发率比较,治疗组为7.84豫,对照组为46.15豫,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0.05),提示治疗组比对照组疗效稳定。结论:蒙医萨木疗术法合并布洛芬缓释胶囊能有效控制肩周炎引起的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功能。
作者:那仁满都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一枝黄花药材中绿原酸、芦丁和山奈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柱(4.6 mm×200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82 nm,柱温25℃。结果:绿原酸、芦丁和山奈素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712.1X+11.686(r=0.9993)、Y=13584.0X+13.984(r=0.9994)、Y=5971.2X+4.6175(r=0.9998);线性范围分别为63.2~442.4μg、8.1~56.8μg、10.8~75.7μg;回收率分别为98.6%(RSD=1.4%)、99.2%(RSD=0.8%)、100.3%(RSD=1.0%)。结论:本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可用于一枝黄花中绿原酸、芦丁和山奈素的定量分析。
作者:冯华;聂明华;王祥培;罗秀琼;王小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建立UV/HPLC法测定人参不同部位中人参皂苷含量。方法:通过对市场上通行的UV法和HPLC法测得含量进行近似折算比较,以及对根部提取物与茎叶提取物中各人参皂苷成分HPLC出峰比例的分析,建立鉴别不同来源人参皂苷的方法。结果:人参根部提取物中,Re:Rb1:Rc:Rd皂苷比例近似为1:2.20:0.94:0.97;人参茎叶中,该比例近似为1:(0.05~0.07):(0.10~0.16):(0.32~0.37);对比掺混后的人参根部和人参茎叶提取物,Re:Rb1:Rc:Rd理论值在上述两比例之间。结论:该方法简易、稳定、可靠,可作为人参根部和茎叶提取物中人参皂苷的鉴别方法。
作者:周卫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运用LC-MS/MS技术对斑蝥中斑蝥素类化合物进行成分分析鉴定。方法:待分析组分经HPLC选择合适的分离条件后进行LC/MS/MS分析,经正、负离子预扫描,选择正离子扫描方式对各个分离成分进行扫描,得到扫描图谱,推断相对分子质量。结果:共分析鉴定8个斑蝥素类化合物,其中3个为同分异构体。结论:LC-MS/MS能快速、准确地鉴定斑蝥中斑蝥素类化学成分,以结合氨基酸的形式存在体内。
作者:曾瑶波;张渝渝;唐安明;杨大坚;李晨;刘国强;张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中药注射剂的过敏反应,测定致敏动物血清免疫球蛋白(IgE)抗体含量,观察其与过敏反应是否具有相关性,为提高过敏反应实验预测的准确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多种中药注射剂进行被动皮肤过敏实验(PCA)实验和类过敏反应研究,用ELISA法对致敏动物血清进行血清IgE水平检测。结果:双黄连注射液(SHL)、清开灵注射液(QKL)、鱼腥草注射液(YXC)、血塞通注射液(XST)、葛根素注射液(GGS)、穿琥宁注射液(CHN)的PCA实验结果均为阴性,刺五加注射液(CWJ)的PCA实验结果为阳性。SHL、QKL、YXC、XST、GGS、CHN、CWJ注射液组血清总 IgE水平与生理盐水组无明显差异;SHL、QKL、YXC、XST、GGS、CHN、CWJ注射液均引起了豚鼠的类过敏症状。结论:SHL、QKL、YXC、XST、GGS、CHN、CWJ均能引起豚鼠的类过敏反应,其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血清IgE抗体水平无相关性。
作者:黄崇刚;莫宗成;吴思澜;罗超利;王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