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焕;杨锦芬;邓可;何雪莹;詹若挺;唐梁
芍药药用历史悠久,被广泛运用于制药、食品及化妆品工业。本文对芍药在医药方面的发明专利进行检索,得到18192件专利数据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角度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药用芍药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远超其他国家,企业专利权人占主体;我国专利的技术质量不高、国际化保护比例较低;与芍药配伍的传统中药多具有补益保健功能。在治疗功效的开发利用方面,心血管疾病和肝病的治疗是未来研究重点,特别需要加大剂型方面的研究力度。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对芍药花和种子的开发利用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本研究可以帮助科研工作者了解药用芍药当前的研究成果和专利格局,把握未来研究方向。
作者:王秋玲;马运运;孙云波;王晓东;孙志一;刘海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治疗脑中风偏瘫下肢功能变化。方法:将100例脑中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上,未作其他相关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基础治疗上,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8天后对患者髋、膝关节肌力、肌张力以及关节活动变化进行运动学参数测定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28天后,髋、膝关节肌力、肌张力以及活动度均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可有效提高肌力,降低肌张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脑中风偏瘫下肢运动功能。
作者:李旗;田福玲;刘国荣;郑德松;陈金铭;马树祥;崔建美;王洪彬;李雪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为研究阳春砂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蔗糖代谢酶活性和基因表达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并为提高阳春砂的产量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阳春砂幼果期、成熟中期和成熟末期的新鲜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可溶性糖含量和酶活性进行测定,并结合3个发育时期果实的高通量测序表达谱数据,分析糖代谢中3个关键酶基因的表达趋势。结果:果糖、葡萄糖和蔗糖是阳春砂果实中的主要糖分,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中的己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逐渐降低,种子团中己糖含量先降低后升高;果皮和种子团中蔗糖含量和蔗糖合成酶净活性(合成方向减去分解方向活性)均逐渐升高。结论:基于RNA-seq的糖代谢中的关键酶基因表达趋势分析表明,蔗糖磷酸合成酶、蔗糖合成酶基因的表达趋势以先上升后不变为主,转化酶基因的表达趋势以逐渐上升为主。蔗糖合成酶是催化阳春砂果实中蔗糖合成与分解的关键酶,果实成熟末期是蔗糖合成酶活性和蔗糖含量高的时期。
作者:于安民;张敏;杨锦芬;林文华;严萍;梁锦培;詹若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百可利原料药中主要有关未知物质成分进行研究,为药品安全、有效及质量控制提供基础研究数据。方法:采用活性炭吸附富集、硅胶柱层析色谱分离有关物质成分,并运用UV、IR、NMR、MS光谱法解析结构。结果:确认有关物质成分为千层纸素A。结论:对于百可利药品主要有关物质有效控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对药品制备工艺的优化和改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张桥;陈保来;谢雪;赵祎武;沈娟;王振中;吕扬;杜冠华;萧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心血瘀阻证大鼠血浆代谢网络模型。方法:代谢通路分析采用KEGG数据库,代谢产物分子注释、相关的酶或转运蛋白及其相关性质分析采用HMDB数据库,代谢网络模型可视化采用metPA网络软件。结果:9个代谢产物参与了15条代谢通路,其中泛酸盐和CoA生物合成、丙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通路影响值P<0.05。结论:泛酸盐和CoA生物合成、丙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通路参与大鼠心血瘀阻证的病理过程。
作者:郑景辉;莫云秋;简维雄;宁桂兰;张亚萍;朱志华;韦卓;何晶;王铁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psbA-trnH序列在近缘贯众基原物种鉴定中的有效性。方法:对常见鳞毛蕨属贯众基原物种psbA-trnH序列进行PCR扩增及测序,原始峰图通过CodonCodeAligner软件查看、拼接和校对,并根据GenBank注释截取标准条形码数据。利用TaxonGap方法在实验物种范围(9物种19样品)和扩大范围(17物种44样品)内评估该序列的鉴定效率。结果:物种鉴定范围扩大后psbA-trnH序列鉴定成功率由100%(9/9)降至82.4%(14/17),种内异质性数值高于种间可分离性的比例,由11.1%(1/9)上升为52.9%(9/17)。结论:psbA-trnH序列可作为整体贯众同名异物品种鉴定的推荐条形码,实际应用中需注意种内采样代表性的问题。
作者:刘锋;蒋研风羊;詹若挺;马新业;陈蔚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基于临床调查阐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危险窗证候分布规律并探讨病机转化。方法:收集8所医院AECOPD患者急性加重缓解后进入危险窗的中医证候学相关资料,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结果显示,15个基础证候中以肺气虚证频率高,其次是肾气虚证和痰湿证;14个复合证候中以肺肾气虚证和痰湿阻肺证出现频率高;AECOPD危险窗临床常见证候有肺肾气虚兼痰湿阻肺、肺肾气虚、肺脾气虚兼痰湿阻肺、肺脾气虚、肺肾气阴两虚兼痰湿阻肺、肺肾气阴两虚、肺肾气虚兼痰瘀阻肺和肺肾气阴两虚兼痰瘀阻肺。结论:AECOPD危险窗常见证候以虚实夹杂为主,单纯虚证及单纯实证较少。
作者:张海龙;李建生;王海峰;曹帆;侯聪霞;潘颖超;张盼奎;余学庆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不同状态下电针心包经原穴大陵对心内压的影响,探索针灸的效应特征。方法:通过右颈总动脉插管至左心室的方法记录左心室内压。以心内压为指标,分别在正常生理、异丙肾上腺素和心得安等状态下观察电针“大陵”对大鼠左心室内压的影响。结果:以针刺的即刻效应来说,对正常大鼠电针大陵可以明显的兴奋心内压;在静脉给予心得安和异丙肾上腺素状态下,电针大陵无明显反应。而从针刺的效应方向上看,正常情况下电针大陵具有兴奋效应;心得安状态下具有抑制效应;异丙肾上腺素状态下效应不定。结论:据腧穴的特异性定向作用,大陵可以兴奋心内压。
作者:汪娅莉;余芝;徐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雄芍汤抗肝纤维化的药效物质基础,筛选其调节TGF-β/Smad通路的有效部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正化瘀胶囊组(扶正组)、雄芍汤组(雄芍组)、粗多糖组(多糖组)、总苷组、总生物碱组(总碱组),二甲基亚硝胺(DMN)腹腔注射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后,开始灌胃给药,治疗组分别给予扶正化瘀胶囊(0.105 g·mL-1)、雄芍汤粗多糖提取物(35.420 mg·mL-1)、雄芍汤总苷提取物(25.725 mg·mL-1)、雄芍汤总生物碱提取物(0.196 mg·mL-1),正常组与模型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疗程4周。4周后处死取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TGF-β1 mRNA表达, 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Smad3、Smad7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TGF-β1 mRNA、Smad3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Smad7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总苷组Smad7、总碱组与模型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粗多糖部位和总苷部位为雄芍汤调节TGF-β/Smad通路的有效部位。
作者:李霞;门九章;李孝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山药在各历史时期临床运用,为临床使用山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中的山药方668首,对山药及其各功效出现的频次及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山药各功效区别运用从宋代开始广泛,至明、清达到高点,近现代各功效区别运用走低。山药在整个历史时期,各功效的使用以补脾益胃和益肾强阴为主,其次为固肾敛阴和补肺生津。结论:本研究分析了山药在各历史时期临床运用,为临床科学组方及人们日常保健使用山药提供依据。
作者:周滢;周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百蕊片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抗炎、止咳、平喘、化痰及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百蕊片1.6 g/次,每日3次。两组均以10天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量化积分均有改善,且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百蕊片有效缩短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明显改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Ig水平,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结论:百蕊片可以有效改善慢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孔壮;范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薯蓣皂苷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细胞模型核转录因子NF-资Bp65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白介素-17(IL-17)+TNF-α共同孵育大鼠RSC-364细胞,以不同浓度薯蓣皂苷片进行干预,MTT法检测不同药物浓度对细胞存活率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NF-资Bp65及其抑制蛋白(I资B-α)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VEGF、MMP-9、TNF-α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薯蓣皂苷片可促进资B抑制蛋白的表达量,降低NF-资B蛋白水平的高表达,并降低细胞分泌VEGF、MMP-9、TNF-α水平。结论:薯蓣皂苷片对RSC-364细胞核因子资B有负向调节作用,提升I资B-α的表达并能降低炎性因子和血管新生因子分泌,提示其在类风湿发病中可能起到潜在的调节作用。
作者:段一娜;王明娟;孔素红;高玉峰;赵秀荣;宋鸿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为保障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建立,本文首次提出现代中基学术规范概念与其逻辑结构和规范要点。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对学术、学术规范、中医学术、中医学术规范等基本概念,进行深入探讨,给出相关概念逻辑定义,揭示概念内涵和彼此属种概念之间逻辑层次关系。以此为基础,提出现代中基学术规范三层次规范要点。为中医学术研究和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建立,提供初步的规范保障。
作者:乔明琦;詹向红;窦学俊;魏盛;王晓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从中医学角度对正气与元气的生理功能、正气与元气的关系进行论述,阐明正气和元气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在艾滋病的发病中,艾滋病疫毒具有伤人正气的特点,在艾滋病疫毒侵犯人体正气时,人体的元气先受损,这与艾滋病疫毒的特点和元气自身的生理功能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艾滋病疫毒伤正气与伤元气同时存在,贯穿艾滋病的全过程,伤正气关键在于伤元气。
作者:黄冠;徐立然;惠高萌;贺小举;李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建立黔产一枝黄花药材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Diamonsil C18(20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乙腈-0.2%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2 nm,流速1.0 mL·min-1,柱温25℃,分析了10批不同产地一枝黄花药材指纹图谱。结果:10批一枝黄花药材中有13个共有峰,经相似度计算,整体相似度良好。结论:该方法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黔产一枝黄花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冯华;聂明华;罗秀琼;王祥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高脂血症是血管及脏器疾病的主要基础病变之一,中医药在防治高脂血症方面具有毒副作用小,疗效明显的优势,建立高脂血症诊断辅助平台有助于提高诊疗效率,并为高脂血症辨证分型标准化研究提供数据采集、存储与分析的平台。首先建立高脂血症四诊信息临床采集平台及数据库,记录患者就诊不同时期的望诊图像及其余三诊的文字信息,方便医师更准确地掌握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临床表现,从而总结治疗经验,提高治疗效果;在此基础上利用可调整相似度阈值的自适应聚类算法对已采集的897个病例四诊信息进行分类,终得到5类,将得到的每个类别中所对应样本的病症特征与所属中医的证候类别联系起来,后用相似性算法判断新采集病例属于的哪一类,为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提供建议。
作者:涂泳秋;陈国华;朴胜华;郭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A的发病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免疫功能异常、造血干细胞损伤、造血微环境异常3个方面。近年来,AA免疫机制异常越来越受到中医药血液病研究者的关注。AA发病机制中细胞因子及相关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尤其复杂,其中T-bet/IFN-γ信号通路在AA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T-bet/IFN-γ及其相关信号传导通路在AA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张丰丰;赵宗江;张新雪;田晨;吴志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HMGR 和DXR 分别是萜类生物合成途径---MVA和MEP途径的关键酶,本研究探讨阳春砂A vHMGR 和A vDXR 在转基因烟草中的过量表达对不同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RT-qPCR)技术分析A vHMGR 和 A vDXR 的表达水平,应用专一底物法测定 HMGR 和DXR 的酶活性,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检测不同萜类化合物的变化。结果:A vHMGR 或A vDXR 单独过量表达抑制了HMGR 和DXR 的活性,提高了五针松烯、新植二烯、薄荷烯和甾醇的含量;而A vHMGR 和A vDXR 共同过量表达对不同植株中酶活性的影响有差异,提高了甾醇和植醇的含量,但抑制了新植二烯的积累。结论:A vHMGR 和A vDXR 单独或共同过量表达对烟草中不同萜类化合物的合成调控存在差异,同时也证明了MVA和MEP途径并不完全独立,而是有着相互交流,本研究为利用阳春砂A vHMGR 和A vDXR 进行萜类化合物的代谢调控提供了依据。
作者:王焕;魏洁书;杨锦芬;詹若挺;陈蔚文;叶圆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塞络通(SLT)是由人参、银杏叶、西红花组方,主治血管性痴呆的现代复方中药。为探讨SLT药效物质基础,并为给药方案提供依据,该文对治疗剂量SLT给与大鼠后,银杏内酯成分的血药浓度、药代特征、以及脑分布进行了研究。方法:实验建立了同时检测生物样品中4种银杏内酯的高灵敏度LC-MS/MS分析方法,经过对线性、专属性、回收率、准确度、精密度的考察,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符合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要求。结果:灌胃SLT 60 mg·kg-1后,4种目标成分均在大鼠血浆中检出,各成分曲线下面积(AUC0~t)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白果内酯(BB)、银杏内酯A(GA)、银杏内酯B(GB)和银杏内酯(GC)。银杏内酯的血浆消除半衰期(t1/2)较短,在1.61~2.82 h之间,其中BB半衰期短。所有银杏内酯成分均能够快速进入在脑组织,GA和BB仍是脑组织中的主要成分。各银杏内酯在0.25、2、7 h的脑组织浓度均较同时间点血浆中药物成分低得多,且各成分在脑组织中浓度随时间下降较快。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银杏内酯能够快速吸收进入体循环并进入脑组织,GA、BB和GB是其中主要的体内成分,它们能够共同作用于外周和脑组织,通过各自的药理活性机制达到塞络通对缺血性痴呆的疗效。
作者:张颖;林力;任常英;林成仁;刘建勋;Dennis Chang;Alan Bensoussan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鹿茸不同部位水提液体外对细胞促增殖作用的差异。方法:以大鼠肾成纤维细胞NRK-49F作为模型,以MTT法检测鲜鹿茸上、中、下三部分水提液的促细胞增殖率,以BCA法检测样品蛋白浓度,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分析样品蛋白组成的差异。结果:上、中、下部鹿茸样品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17.89、16.04和6.89 mg·mL-1,从顶端到基部,鹿茸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依次降低。加样24 h时,鹿茸上部和中部样品分别在蛋白浓度800μg·mL-1和600μg·mL-1时达到大促增殖率,分别为66.76%和64.36%,下部样品在1000μg·mL-1时达到大促增殖率,为58.87%。作用48 h后,鹿茸上部和中部样品均在蛋白浓度800μg·mL-1时达到大促增殖率,分别为219.56%和215.86%,下部样品在蛋白浓度1000μg·mL-1时达到大促增殖率,为169.20%。鹿茸样品对细胞的增殖促进作用远大于10%胎牛血清。3个部位样品蛋白组成的SDS-PAGE图谱差异不大。结论:所有样品对细胞增殖均有促进作用,且呈现浓度依赖效应。不同部位样品主要蛋白组成差异不大。
作者:吴帆;董玲;王春梅;丁倩男;刘建亭;赓迪;戴俊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