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路优泰对抑郁大鼠脑内氨基酸水平的影响

杨培;李雪春;田晶辰;林龙飞;付京;张慧;倪健

关键词:路优泰, 神经递质, 抑郁, 氨基酸
摘要:氨基酸神经递质系统是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研究抗抑郁药物对氨基酸水平的影响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采用了iTRAQ试剂衍生、同位素内标标记、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检测路优泰对抑郁大鼠脑内氨基酸水平影响,并采用SIMACA-P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路优泰通过调节脑内天门冬氨酸、牛磺酸、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酰胺水平实现其抗抑郁作用。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相关文献
  • 冠心病辨体质与辨证相结合研究探讨

    通过阐述体质因素的内涵及其在中医辨证中的意义,提出冠心病辨体质与辨证相结合的思路与方法,即促进和规范体质分类研究,改进体质辨证研究方法;挖掘体质与证候关系内涵,探究冠心病同病异证的实质;运用藏象理论及证素辨证理论将辨体质与辨病及辨证融为一体;利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为手段,揭示不同体质冠心病同病异证的病理基础,并积极开展冠心病中医体质理论与临床的多学科交叉研究,从而更好地指导冠心病的临床科研实践。

    作者:田松;祁若可;程月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蜈蚣蛋白水解产物ACE抑制活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对动物药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itilans L.Koch.)蛋白组分进行测定,并对各组分的酶解物进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体外活性评价。方法:采用顺序抽提法依次进行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提取,用Brandford和凯式定氮法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利用胃蛋白酶水解蜈蚣的4类蛋白及残渣,酶解液超滤冻干得到小分子量多肽(≤3 k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ACE抑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蜈蚣总蛋白质含量为(62.69±1.41)%。4大类蛋白及残渣中蛋白占总蛋白含量的百分比分别为:清蛋白(6.42±0.31)%;球蛋白(7.94±0.24)%;醇溶蛋白(4.31±0.34)%;谷蛋白(40.66±0.56)%;残渣(25.78±0.60)%。这4大类蛋白及残渣蛋白酶解物在1 mg·mL-1浓度下的体外ACE抑制率分别为:50.28%、57.37%、31.15%、58.99%、80.81%。结论:蜈蚣中蛋白质含量丰富,且蛋白水解产物均表现出一定的ACE抑制作用,其中残渣蛋白和谷蛋白的ACE抑制作用较强,为蜈蚣临床用药及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作者:谢柳倩;赵灵灵;袁建娜;郑虎占;王灵芝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电针内关、间使对恐惧情绪状态心率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间使对恐惧情绪状态心率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健康试验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给予恐怖音频刺激20 min后,针刺组接受电针双侧内关、间使穴刺激20 min,出针后继续静卧20 min;对照组在清醒状态下静卧40 min。同时用心电记录仪记录整个过程中心率和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结果:本试验分听音频后心率上升和听音频后心率下降或不变两部分作分析。与听音频20 min差值比较,听音频后心率上升者针刺/对照20 min平均心率、HF、LF/H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约0.05);听音频后心率下降或不变两组静息20 min平均心率、RMSSD、H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约0.05)。结论:电针内关、间使对自主神经调节有即刻效应和后效应,且能双向调节惊恐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兴奋或抑制迷走神经功能,从而治疗疾病。

    作者:邓桂珠;黄焕琳;岑曦;潘洪权;李雨捷;黄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第十一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及世界中联第三届第六次理事会与第五次监事会会议总结

    受到全球医学界关注的“第十一届世界中医药大会”于2014年10月1-2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波罗的海大酒店隆重举行。在“东方西方文化融合,共创未来医学模式”主题的凝聚下,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医药专家学者及企事业机构的近千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大会在民政部、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下,在俄罗斯联邦国家杜马委员会、俄罗斯联邦卫生部、俄罗斯联邦圣彼得堡州政府、圣彼得堡卫生部、新西伯利亚国立医科大学等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作者: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GABAA受体在神经精神疾病中的作用及治疗潜力

    大量证据表明γ-氨基丁酸(GABA)能系统在神经精神疾病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A型γ-氨基丁酸(GABAA)受体调节剂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有较长历史,但副作用和药物依赖的风险限制了它们的使用。随着对不同GABAA受体亚型在这些疾病病理过程中所起作用的不断深入了解,亚型选择性GABAA受体调节剂被认为可能是潜在的治疗策略。本文回顾了揭示GABAA受体和焦虑、抑郁及精神分裂症之间联系的研究成果,同时对亚型选择性GABAA受体调节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栗睿;薛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汪受传教授治疗厌食用药的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

    目的:利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挖掘汪受传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的用药规律。方法:以汪受传教授门诊治疗小儿厌食的208份病案为基础,通过对处方中28味核心中药进行相关系数运算及可视化处理、系统聚类及公因子提取发现其中用药规律。结果:汪受传教授治疗厌食以运脾消食为核心,配伍理气、化湿中药,辨证选用清热润下和补气固表中药。结论: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能够分析方剂中中药配伍规律,可用于名老中医处方经验的数据挖掘。

    作者:谢辉辉;袁丹;祁波;戴启刚;徐珊;汪受传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Modic改变分型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推拿近期疗效元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Modic 改变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的传统推拿手法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推拿治疗CNLBP患者82例,根据MRI中Modic改变分4组:A组Modic 0型43例;B组Modic I型13例,C组ModicⅡ型20例,D组Modic Ⅲ型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统一的推拿治疗。同时采集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后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采用IBM 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组间患者性别、年龄、腰痛时间、治疗前ODI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4组ODI明显减小(P<0.01)。A和B之间、C和D之间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NLBP Modic改变是影响临床疗效的原因之一。无Modic改变和Modic I型CNLBP比ModicⅡ、Ⅲ型患者的推拿近期疗效好,提出ModicⅡ、Ⅲ型患者需要考虑叠加其他疗法。

    作者:袁仕国;张志伟;徐明奎;周理;黄坚;陈美雄;李义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特发性肺纤维化在病证结合模式指导下的疗效评价体系框架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为一种慢性、进展性、纤维化型间质性肺炎的特殊类型,目前尚缺乏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近年来,中医药手段治疗IPF的临床试验开展较多,但评价标准、指标的选取却各有不同,缺乏统一的、规范的认识。本文从病证结合诊疗模式的角度,概括和整理目前广泛应用的评价手段,结合新诊疗规范的要求,提出了该病的疗效评价体系框架,并对框架内重要指标、方法进行阐述。以期由此完善临床试验设计,为今后的循证医学研究提供高质量的“证据链”。

    作者:臧凝子;庞立健;刘创;吕晓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医药海外发展的“长征行动”--世界中医药大会十年回眸

    中医药国际化之路堪比红军长征。本文回顾了自2004年首次召开世界中医药大会以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简称:世界中联)在推动中医药国际化,有效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影响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并提出了世界中医药大会未来发展构想。

    作者:李振吉;黄建银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病变,西医治疗本病尚无好的疗效,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该病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主要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法方药、针灸治疗、名家经验及中西医结合疗法等方面进行论述,总结了近5年来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本病上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维维;周晓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基于“辛甘化阳,酸甘化阴”思想的桂枝-白芍药对配比的液质联用分析

    目的:桂芍等量配伍(1:1),一辛散一酸收,一治卫强一治营弱,解表和里,调和营卫。芍药倍用(1:2),酸甘化阴以滋阴养血。基于桂枝-白芍药对1:1和1:2的中医临床用药特点,探讨桂芍药对不同配比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技术,乙腈-0.1%乙酸梯度洗脱,正离子模式,毛细管温度350℃,气化温度300℃,考察桂芍配比1:1和1:2及其单味药水煎液,比较1:1和1:2配比成分及含量差异。结果:桂枝中前花靛B2,2-羟基桂皮醛有明显峰,其中2-羟基桂皮醛在桂枝当量的混煎液中基本无峰,前花靛B2含量在1:1配比高于1:2配比;白芍中白芍酮、芍药苷亚硫酸酯、1,2,3,6-四-O-没食子酰-β-D-葡萄糖、芍药苷、芍药苷同分异构体、苯甲酰芍药苷及苯甲酰芍药苷同分异构体有明显的峰,其中1,2,3,6-四-O-没食子酰-β-D-葡萄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同分异构体含量1:1配比高于1:2配比,而白芍酮、芍药苷亚硫酸酯、芍药苷同分异构体含量1:2配比高于1:1配比。结论:在桂芍药对不同配比中,前花靛B2、1,2,3,6-四-O-没食子酰-β-D-葡萄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同分异构体含量1:1配比高于1:2配比,而白芍酮、芍药苷亚硫酸酯、芍药苷同分异构体含量1:2配比高于1:1配比。研究不同配比桂芍药对的成分含量差异,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合理用药提供支撑。

    作者:裴艳玲;吴志生;史新元;潘晓宁;刘晓娜;乔延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正交试验法优化威灵仙配方颗粒提取工艺及定性鉴别研究

    目的:优选威灵仙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并建立威灵仙配方颗粒的定性鉴别。方法:以齐墩果酸、常春藤皂苷元及出膏率为考核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威灵仙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TLC)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威灵仙配方颗粒的佳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水,浸泡0.5 h,煎煮1 h,提取3次;TLC鉴别特征斑点清晰,专属性强。结论:该提取工艺方法合理、操作简单,有效成分提取效率高,为本品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周滢;周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一测多评”法测定腰痹通胶囊中5种皂苷类成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测定腰痹通胶囊中皂苷类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以腰痹通胶囊为研究对象,建立参照物人参皂苷Rg1与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采用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测定腰痹通胶囊中5种皂苷类成分的含量,并将两种测定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可重复性。结果:腰痹通胶囊中皂苷类成分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f 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0.999、f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1.228、f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0.990、f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1.094。“一测多评”法的计算结果与外标法的实测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实验所得的相对校正因子可信。结论:本实验建立的“一测多评”法可行准确,可以更合理、快速地实现腰痹通胶囊中多种皂苷类成分的质量控制。

    作者:代百东;孙莉琼;李艳静;丁岗;李欣;王振中;毕宇安;萧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试论中医科研机构绩效评估体系建设现状及问题

    中医科研机构的绩效评估体系建设是中医科研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可以为科研机构建立明确的目标导向,为科研人员建立良好的评价制度,从而大限度实现研究任务目标。然而,目前的中医科研机构的绩效评估体系研究几乎还是空白,导致中医科研机构缺乏成熟、高效能、可标准化、可推广的行业绩效评估体系。本文就中医科研机构绩效评估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开展讨论,指出中医科研机构的绩效评估体系建设应在已有可参考体系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行业特点、文化特征,通过不断探索建立起科学性、系统性、客观性、导向性兼备的评价体系,公正地评估科研人员的同时,引导科研方向,为科研人员做好制度护航,促进科研成果水平不断提升。

    作者:刘晓艳;黄允瑜;王燕平;吕爱平;姜淼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白芍初加工方法和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本文系统回顾了白芍初加工过程中涉及的去皮、水煮、硫磺熏蒸、干燥和灭菌,以及质量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白芍初加工和质量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改进方法和措施,为规范白芍的加工,确保药材质量稳定和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作者:孔铭;白映佳;徐金娣;陆敏;王小宁;李松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甘草次酸衍生物受体靶向复方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研究

    目的:合成两亲性导向分子甘草次酸衍生物3-琥珀酸-30-硬脂醇甘草次酸酯(18-GA-Suc),研究其掺入甘草次酸-丹参酮ⅡA-丹酚酸B复方脂质体(GTS-Lip)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规律。方法:采用1HNMR和13CNMR表征18-GA-Suc的结构,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18-GA-Suc的投料量,低速离心法测定其掺入比率,比较修饰前后复方脂质体的理化性质,以平衡透析法考察甘草次酸衍生物受体靶向的甘草次酸-丹参酮ⅡA-丹酚酸B复方脂质体(Suc-GTS-Lip)中3种成分的体外释放规律。结果:优化的处方工艺为:18-GA-Suc投料量为膜材的10%(mol·mol-1),掺入比率为96.58%。Suc-GTS-Lip形态圆整,分布均匀,其中甘草次酸(GA)、丹参酮ⅡA(TSN)和丹酚酸B(SalB)的平均包封率分别为86.15%,81.70%,91.05%,平均粒径为128.7 nm,平均Zeta电位为-15.5mV。GA和TSN体外释放规律符合Higuchi方程,SalB体外释放规律符合Hixon-crowell方程。结论:甘草次酸衍生物(18-GA-Suc)能在脂质体膜上成功表达,本脂质体制备工艺稳定,GA、TSN和SalB 3种成分在体外均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其肝靶向性奠定了基础。

    作者:管辉达;王秀丽;林珈好;徐昕;褚福浩;王玉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路优泰对抑郁大鼠脑内氨基酸水平的影响

    氨基酸神经递质系统是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研究抗抑郁药物对氨基酸水平的影响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采用了iTRAQ试剂衍生、同位素内标标记、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检测路优泰对抑郁大鼠脑内氨基酸水平影响,并采用SIMACA-P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路优泰通过调节脑内天门冬氨酸、牛磺酸、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酰胺水平实现其抗抑郁作用。

    作者:杨培;李雪春;田晶辰;林龙飞;付京;张慧;倪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IR及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研究

    目的:探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大鼠模型胰岛素抵抗(IR)及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方法:通过对Wistar雄性大鼠尾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制备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西药组、方药低剂量组、方药中剂量组、方药高剂量组,连续灌胃4周后,取内眦静脉窦静脉血3 mL,测血糖及血清胰岛素,计算IR。后处死大鼠,取出心脏,切片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药能明显改善CHF大鼠IR水平(P<0.05),其中高、中剂量组较为明显;同时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药能改善CHF大鼠心肌细胞的损伤,高剂量组心肌细胞形态学的改变接近地高辛组。结论: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药能一定程度逆转大鼠CHF的IR并改善心室重构。

    作者:王瑶瑶;陈云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东方西方文化融合,共创未来医学模式--第十一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开幕式致辞

    2014年10月1-2日,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简称:世界中联)主办的“第十一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隆重举行。在“东方西方文化融合,共创未来医学模式”主题的凝聚下,会议探讨了关于如何进一步加快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的诸多问题。本文是佘靖主席大会致辞,概况了11年来世界中医药大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果总结,并展望了中医药未来发展之路,言简意赅。我刊在此全文发表,以飨广大读者。

    作者:佘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减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乌附麻辛桂姜汤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减,对照组则口服尼美舒利缓释片常规治疗,均以7天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在疗程前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腰痛均缓解,VA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急性腰痛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改善比慢性腰痛患者更明显(P<0.05),对照组急慢性病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临床疗效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中急慢性腰痛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治疗组中,慢性腰痛患者复发率更高(P<0.05),对照组中急慢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减方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确切,尤其改善急性期腰痛效果明显,且无毒副作用,复发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李泰标;谢洪武;吴伟;刘福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主管: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主办: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