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松;祁若可;程月招
目的:梳理不同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动物模型的造模因素和评价指标,分析各种动物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筛选体现中医药病因病机的模型。方法:通过收集1979年以来公开发表的中文文献77篇,建立PCOS造模因素(动物种别及鼠龄、造模试剂及剂量等)和评价指标(卵巢形态学、激素水平)的数据库,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国内外建立的PCOS动物模型有雄激素造模法、雄激素联合HCG造模法、孕激素联合HCG造模法、雌激素造模法、芳香化酶抑制剂造模法、胰岛素联合HCG造模法、雄激素联合胰岛素造模法、胰岛素造模法等,常使用鼠龄在3-50天的SD、Wistar大鼠,应用脱氢表雄酮、丙酸睾丸酮、硫酸普拉睾酮钠、双氢睾酮、左旋18-甲基炔诺酮、戊酸雌二醇、来曲唑、胰岛素和HCG等化学试剂进行造模,评价指标为卵巢形态学、各级总卵泡数、性激素类(E2、P、T、FSH、LH)和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FINS、FPG、HOMA)等。结论:目前PCOS动物模型各有优缺点,尚不能完全模拟临床上PCOS患者发病过程,应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适宜的造模试剂和评价指标。脱氢表雄酮、双氢睾酮缓释、孕激素联合HCG造模的动物模型更适宜于研究胰岛素抵抗(IR)在PCOS发病中的作用。肾虚痰湿是肥胖型PCOS根本病因病机,脱氢表雄酮造模、左旋18-甲基炔诺酮联合HCG造模、芳香化酶抑制剂造模比较符合肥胖型PCOS动物模型,评价指标有体质量、血清性激素水平、胰岛素抵抗以及卵巢形态学等,临床常采用补肾化痰法治疗肥胖型PCOS。
作者:姚莉娟;徐晓娟;王婧婧;王张;邓琳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大鼠模型胰岛素抵抗(IR)及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方法:通过对Wistar雄性大鼠尾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制备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西药组、方药低剂量组、方药中剂量组、方药高剂量组,连续灌胃4周后,取内眦静脉窦静脉血3 mL,测血糖及血清胰岛素,计算IR。后处死大鼠,取出心脏,切片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药能明显改善CHF大鼠IR水平(P<0.05),其中高、中剂量组较为明显;同时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药能改善CHF大鼠心肌细胞的损伤,高剂量组心肌细胞形态学的改变接近地高辛组。结论: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药能一定程度逆转大鼠CHF的IR并改善心室重构。
作者:王瑶瑶;陈云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大量证据表明γ-氨基丁酸(GABA)能系统在神经精神疾病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A型γ-氨基丁酸(GABAA)受体调节剂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有较长历史,但副作用和药物依赖的风险限制了它们的使用。随着对不同GABAA受体亚型在这些疾病病理过程中所起作用的不断深入了解,亚型选择性GABAA受体调节剂被认为可能是潜在的治疗策略。本文回顾了揭示GABAA受体和焦虑、抑郁及精神分裂症之间联系的研究成果,同时对亚型选择性GABAA受体调节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栗睿;薛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合成两亲性导向分子甘草次酸衍生物3-琥珀酸-30-硬脂醇甘草次酸酯(18-GA-Suc),研究其掺入甘草次酸-丹参酮ⅡA-丹酚酸B复方脂质体(GTS-Lip)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规律。方法:采用1HNMR和13CNMR表征18-GA-Suc的结构,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18-GA-Suc的投料量,低速离心法测定其掺入比率,比较修饰前后复方脂质体的理化性质,以平衡透析法考察甘草次酸衍生物受体靶向的甘草次酸-丹参酮ⅡA-丹酚酸B复方脂质体(Suc-GTS-Lip)中3种成分的体外释放规律。结果:优化的处方工艺为:18-GA-Suc投料量为膜材的10%(mol·mol-1),掺入比率为96.58%。Suc-GTS-Lip形态圆整,分布均匀,其中甘草次酸(GA)、丹参酮ⅡA(TSN)和丹酚酸B(SalB)的平均包封率分别为86.15%,81.70%,91.05%,平均粒径为128.7 nm,平均Zeta电位为-15.5mV。GA和TSN体外释放规律符合Higuchi方程,SalB体外释放规律符合Hixon-crowell方程。结论:甘草次酸衍生物(18-GA-Suc)能在脂质体膜上成功表达,本脂质体制备工艺稳定,GA、TSN和SalB 3种成分在体外均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其肝靶向性奠定了基础。
作者:管辉达;王秀丽;林珈好;徐昕;褚福浩;王玉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评价“易层”贴敷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治疗组使用“易层”贴敷疗法治疗,对照组使用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治疗21天,治疗结束后再随访14天,共35天。观察两组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进行量化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2%,对照组83.9%;治疗组在疼痛、肿胀及关节功能障碍的指标积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易层”贴敷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王培民;黄国淳;丁亮;马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为一种慢性、进展性、纤维化型间质性肺炎的特殊类型,目前尚缺乏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近年来,中医药手段治疗IPF的临床试验开展较多,但评价标准、指标的选取却各有不同,缺乏统一的、规范的认识。本文从病证结合诊疗模式的角度,概括和整理目前广泛应用的评价手段,结合新诊疗规范的要求,提出了该病的疗效评价体系框架,并对框架内重要指标、方法进行阐述。以期由此完善临床试验设计,为今后的循证医学研究提供高质量的“证据链”。
作者:臧凝子;庞立健;刘创;吕晓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针灸治未病文献进行分析,了解中国针灸治未病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方法: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和NoteExpress的统计功能,对1981-2013年收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的针灸治未病相关文献进行年代分布、关键词、期刊分布、著者分布、基金分布等方面分析研究。结果:1981-2013年共有相关文献537篇,发文量大体上呈现增长趋势,“足三里”、“黄帝内经”、“亚健康”、“临床研究”等为高频关键词,期刊分布符合布拉德福定律,作者分布符合洛特卡定律,基金论文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结论:针灸治未病的研究尚处于快速发展期,未达到成熟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对其研究还需加强。
作者:王斯琪;邓文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蒙医证型与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53例RA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为齐素协日、巴达干赫依、协日乌素3种证型。设计统一调查量表,检测RF、CRP、ESR、抗CCP抗体等指标,详细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齐素协日型组比较,其余两组RF、ESR、CRP、抗CCP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F、CRP、抗CCP抗体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齐素协日型>巴达干赫依型>协日乌素型,ESR由快到慢依次是:齐素协日型>协日乌素型>巴达干赫依型。结论:RA蒙医证型中齐素协日证型RF、ESR、CRP、抗CCP抗体水平高,属RA活动期患者,巴达干赫依及协日乌素证型者相对偏低,基本属RA早期或稳定期、迁延期患者。
作者:那仁满都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穴位是机体病理情况下体表反应点和治疗刺激部位的选择点,具有诊断与治疗两大功能。穴位的研究可从结构与功能两方面入手,两者相辅相成,结构是功能的物质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具体表现,因此研究穴位的结构与功能特性,不但对于揭示穴位的本质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指导针灸临床诊治疾病有重要价值。本文以穴位形态结构的常态性与穴位结构的功能变异性为切入点,探究穴位的实质,从而深入揭示针灸对穴位功能的有序调控规律及其生物学基础,为阐明针灸穴位的本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赵敬军;李少源;荣培晶;贲卉;朱兵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并发各种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是肾衰竭终未期的严重并发症。近年来随着血液透析、器官移植等方法的应用,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伴随之而来。因此,分析和识别慢性肾衰竭患者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对于提高其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常见的并发症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为完善肾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胡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医药国际化之路堪比红军长征。本文回顾了自2004年首次召开世界中医药大会以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简称:世界中联)在推动中医药国际化,有效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影响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并提出了世界中医药大会未来发展构想。
作者:李振吉;黄建银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冬虫夏草是中国名贵的滋补名贵中药材。由于冬虫夏草分布地区狭窄、自然寄生率低、生存环境苛刻等因素,天然虫草资源并不丰富。近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养生保健意识越来越强烈,对虫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也正因如此,人们过度挖掘,使得天然资源日益匮乏。为了满足人们对虫草的需求,国内大力进行研究。自1987年来国内相继研发出多种人工虫草,即发酵虫草菌粉,通过后续的不断研究并投入了大量生产,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市场上人工虫草主要有百令、金水宝、心肝宝和宁心宝4大商业品牌。本文对5年来发酵虫草菌粉化学成分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行综述,以全面了解发酵虫草菌粉的价值,并为业内学者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黄慧莲;杨敏娟;管咏梅;朱卫丰;陈丽华;熊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音乐电针治疗仪及音乐处方,克服传统电针的穴位电刺激适应效应,并提高电针的疗效。方法:采用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构建音乐电针治疗仪,为使患者能较为舒适地接受电信号刺激,提出选用功率谱满足1/f波动规律的音乐作为音乐处方的必要条件,并设计一种治疗失眠症的音乐处方,后以失眠症患者为对象,设计3组实验,验证疗效。结果:采用设计的音乐电信号,能够很好地克服穴位电刺激适应性,疗效明显优越于普通电针。结论:本文所设计的音乐电针治疗仪及音乐处方疗效显著,具有很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汪灿华;毕圣昭;何扬名;熊雯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孟根乌苏-18味丸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大允许浓度(0.4 g·mL-1)在6 h内灌胃给予小鼠孟根乌苏-18味丸混悬液两次(0.2 mL/10 g),观察14天,考察其急性毒性反应;大鼠每天分别灌胃给予孟根乌苏-18味丸高、中、低剂量(3.67 g·kg-1、1.84 g·kg-1、0.92 g·kg-1)1次,连续给药180天,停药观察60天。结果:孟根乌苏-18味丸大耐受量>16 g·kg-1(相当临床用量的436.36倍)。给药180天后,与对照组相比,孟根乌苏-18味丸高剂量组ALB、UREA、AST、TBIL、CHOL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中剂量ALB、UREA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高剂量组出现蛋白管型伴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不同程度变性坏死。停药60天后,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动物的一般状况、体质量、血液学指标、血清生化学指标、脏器系数等无显著性差异,高剂量组肾脏器质性病变出现了恢复趋势。结论:孟根乌苏-18味丸大鼠灌胃给药的基本安全剂量为0.92 g·kg-1(相当于临床拟用剂量的25倍)。
作者:包勒朝鲁;乌日娜;红梅;佟海英;那生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氨基酸神经递质系统是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研究抗抑郁药物对氨基酸水平的影响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采用了iTRAQ试剂衍生、同位素内标标记、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检测路优泰对抑郁大鼠脑内氨基酸水平影响,并采用SIMACA-P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路优泰通过调节脑内天门冬氨酸、牛磺酸、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酰胺水平实现其抗抑郁作用。
作者:杨培;李雪春;田晶辰;林龙飞;付京;张慧;倪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橙皮苷在碱性溶液中的稳定性,为其提取、纯化工艺的质量控制以及制剂产品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不同温度、pH、加热时间下橙皮苷的含量变化。结果:加热条件下橙皮苷碱性溶液发生了降解,含量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呈不断下降趋势;弱碱条件下较稳定。结论:为保证溶液中橙皮苷的稳定,在生产过程中应使溶液处于低温(50℃以下)及弱碱条件下,并尽量减少溶液的受热时间。
作者:胡玉梅;孟兆青;张珊;程宁波;丁岗;王振中;萧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慢性便秘是一种高发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大黄用于治疗便秘十分有效。其主要成分有大黄游离蒽醌、结合蒽醌、大黄鞣质和大黄多糖,然而哪种成分才是大黄治疗便秘的有效成分却不清楚。本研究提出一种以疾病为基础、以药效为指导的中药有效成分研究方法来进行中药质量控制。首先建立大鼠便秘模型,进行大黄药效成分筛选,进行不同产地药材质量考察,筛选适产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发现,大黄治疗便秘的有效成分是大黄结合蒽醌。与四川平武、北川大黄相比,凉山大黄质量较优。提取工艺为10.34倍乙醇,提取24.25 min,共4次。其大提取量为5.455 mg·g-1。本研究可为大黄提取工艺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李芸霞;龚小红;李燕;袁岸;张若琪;彭成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土家族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元学说”是土家族医学的指导思想,但尚无文献对其由来进行系统阐述。本课题组根据数十年对土家医学的研究,认为“三元学说”可能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其形成与道教对土家族文化的影响及土家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就“三元学说”的渊源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本文通过引用大量理论依据,系统阐述了土家族医学指导思想“三元学说”的起源与道家文化的联系。首先,土家医“三元”概念源于道教;其次,土家族医学关于太上老君及药王菩萨的传说与道教关系密切;再者,土家族医学与道教医学有着重要联系,如两者对脑都十分重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是由于道教对土家族文化的渗透,道教文化对土家族文化影响十分深刻;二是土家医对人体生理与疾病的认识,多与“三”密切关联。因此,土家族医学将“三元学说”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研究土家族医学起源,对研究少数民族医药文化和学术思想的继承有重要意义。
作者:曾楚华;袁德培;胡玉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医科研机构的绩效评估体系建设是中医科研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可以为科研机构建立明确的目标导向,为科研人员建立良好的评价制度,从而大限度实现研究任务目标。然而,目前的中医科研机构的绩效评估体系研究几乎还是空白,导致中医科研机构缺乏成熟、高效能、可标准化、可推广的行业绩效评估体系。本文就中医科研机构绩效评估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开展讨论,指出中医科研机构的绩效评估体系建设应在已有可参考体系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行业特点、文化特征,通过不断探索建立起科学性、系统性、客观性、导向性兼备的评价体系,公正地评估科研人员的同时,引导科研方向,为科研人员做好制度护航,促进科研成果水平不断提升。
作者:刘晓艳;黄允瑜;王燕平;吕爱平;姜淼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利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挖掘汪受传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的用药规律。方法:以汪受传教授门诊治疗小儿厌食的208份病案为基础,通过对处方中28味核心中药进行相关系数运算及可视化处理、系统聚类及公因子提取发现其中用药规律。结果:汪受传教授治疗厌食以运脾消食为核心,配伍理气、化湿中药,辨证选用清热润下和补气固表中药。结论: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能够分析方剂中中药配伍规律,可用于名老中医处方经验的数据挖掘。
作者:谢辉辉;袁丹;祁波;戴启刚;徐珊;汪受传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