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散结镇痛胶囊中皂苷类成分的指纹图谱研究和多指标成分定量测定

秦建平;吴建雄;李家春;陈保来;红梅;萧伟

关键词:散结镇痛胶囊, HPLC法, 多成分, 指纹图谱
摘要:目的:建立散结镇痛胶囊中皂苷类成分的指纹图谱,为评价散结镇痛胶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ShieldTM RP18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2 mL· 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03 nm。结果:各批次样品相似度在0.95以上,标示出9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比对,确定了5个成分,分别为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Re、Rb1、Rd,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作为评价该制剂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饮片标准图鉴》

    《中药饮片标准图鉴》被列入全国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以及“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本书共收载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中以植物为基原的饮片484味。本书依药名笔画排序,介绍来源、产地、采收加工、药材性状、炮制规范、饮片性状、性味功效、用量用法,以及饮片的炮制品。

    作者:主编;陈士林;林余霖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滋补脾阴法对脾阴虚糖尿病大鼠脑组织茁淀粉样蛋白及胰岛素降解酶的调节作用

    目的:观察脾阴虚糖尿病大鼠海马及大脑皮质中不同形式的β淀粉样蛋白(Aβ)、胰岛素降解酶(IDE)变化,及其在脾阴虚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并观察滋补脾阴法对其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糖尿病组(DM)、脾阴虚组(pi)、脾阴虚糖尿病组(piDM)、滋补脾阴方药治疗组(ZBPYR)5组。采用梯度离心的方法提取可溶性与不可溶Aβ,通过ELISA方法测定各组大鼠海马及大脑皮质中可溶性与不可溶的Aβ1-42及Aβ1-40的含量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及皮质中IDE蛋白表达变化。结果:DM组、piDM组大鼠海马、大脑皮质可溶性与不可溶Aβ1-42均高于Cont组(P<0.05),ZBPYR组较DM组、piDM组降低了海马、大脑皮质可溶性与不可溶Aβ1-42的表达(P<0.05)。DM组、pi组、piDM组大脑皮质可溶性Aβ1-40较Cont组增加(P<0.05),ZBPYR组较DM组、piDM组有所下降(P<0.05)。DM组、piDM组海马IDE蛋白表达较Cont组降低(P<0.05),ZBPYR组海马较DM组、piDM组升高(P<0.05);DM组、pi组、piDM组大鼠大脑皮质IDE蛋白水平较Cont组降低(P<0.05),ZBPYR组大脑皮质较DM组降低(P<0.05)。结论:脑组织中Aβ1-42增加可能是糖尿病大鼠、脾阴虚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病理变化,IDE表达下降可能是导致Aβ1-42增加的原因之一,滋补脾阴法可能通过上调IDE蛋白表达降低Aβ1-42的含量。

    作者:梁丽娜;战丽彬;胡守玉;闫云;郑路平;孙杰;余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吸附青风藤中青藤碱特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对青风藤中青藤碱的吸附效果。方法:以青藤碱转移率为考察指标,对大孔树脂吸附纯化青风藤生物碱的工艺进行筛选。结果:pH2条件下AL-3树脂对青藤碱吸附和解析效果好,pH6条件下X-5树脂吸附和解析效果好。结论:筛选树脂应综合考虑目标化合物的性质和树脂的孔径、比表面积、极性等参数。

    作者:吴建雄;秦建平;曹光环;刘启安;王振中;萧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药叶形态-脉序图谱鉴别法数据库系统的构建

    采用VFP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了首个“中药叶形态-脉序图谱(LMVP)鉴别法数据库系统”,存储46种易混淆中药的LMVP鉴别标准(特征)及其10种基本信息,以及117个科共358种中药及植物的相关参考文献,可供鉴别中药、方法学研究时查询相关鉴别标准(特征)、文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它是实施、推广、改进LMVP鉴别法,进一步对LMVP数据挖掘的技术平台。该数据库具有结构简单,功能较多、使用、管理维护便捷、适用于教学等特点。

    作者:黄金春;陈世革;何报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桃核承气汤对脓毒症大鼠不同脏器组织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桃核承气汤对脓毒症大鼠不同脏器组织的影响。方法:将雄性清洁级SD昆明大鼠10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6 h组、模型对照12 h组、桃核承气汤6 h组和桃核承气汤12 h组。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其余组别采用经典的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复制脓毒症动物模型,模型组每只大鼠每天按1 mL/100 g体质量灌胃给予生理盐水,核承气汤组每只大鼠每天按1 mL/100 g体质量予桃核承气汤药液灌胃,7天后造模。大鼠造模成功后6 h、12 h分别采集肺、心脏、肾、肝、小肠组织标本,光镜和电镜观察各组不同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情况。结果:与同时点模型组比较,桃核承气汤组大鼠肺、心、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不明显;桃核承气汤12 h组大鼠肝、小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比较明显,两组病理形态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核承气汤对CLP脓毒症大鼠肝、小肠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荣源;王大伟;李际强;刘云涛;黄宏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多指标正交试验优选体外模拟草酸钙结石模型佳条件

    目的:选取晶体生长速率和(COM和聚集体量)/总晶体量比例为评价指标,优化体外模拟草酸钙结石模型条件。方法:采用琼脂凝胶双向扩散法,选取琼脂凝胶浓度、培养温度、培养时间、氯化钙和草酸钠配比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通过光学显微镜定时观察对草酸钙晶体晶型的生成,优选出佳体外草酸钙结晶形成的条件。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不同浓度琼脂凝胶均呈现一定比例的一水草酸钙(COM)、二水草酸钙(COD)、三水草酸钙(COT)及聚集体,其中以1%琼脂浓度下的聚集速率快且易形成COM;培养温度在37℃时利于COM的成核、生长以及聚集;0.1/0.2 mol·L-1氯化钙/草酸钠,在37℃下培养3天,生成的COM及聚集体比例大,达总晶体量90%以上。结论:pH7.4、1%琼脂及0.1/0.2 mol·L-1氯化钙/草酸钠的琼脂凝胶研究系统在37℃下培养3天,为复制以COM为主的体外草酸钙结石模型佳条件。

    作者:曾春晖;杨柯;李先梅;谭娥玉;蔡妮娜;徐明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断血流的研究进展

    断血流为民间传统用药,现代研究发现断血流中含有三萜及其皂苷、黄酮类、挥发油、苯丙素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止血、抗菌、降血糖、抗氧化、抗炎等药理作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各种出血症,本文查阅了近20年有关中药断血流的文献,对断血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该药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朱海琳;孟兆青;丁岗;萧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全国名老中医王莒生教授巧用药物的临床经验

    王莒生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治病广泛,思路开阔,用药风格独特,治疗用药胆大心细,疗效明显。本文介绍王老临床中巧用及活用芍药、竹茹、威灵仙及乌梢蛇四味中药,给临床人员及研究者以启迪和指导。

    作者:贾绍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试验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经皮(耳甲腔)电刺激耳迷走神经(ta-VNS)可否作为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一种有效方法。方法: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双盲法。首先,对50名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经皮电刺激耳迷走神经治疗(ta-VNS),初步观察治疗效果。然后,将另外144名癫痫患者随机分为:经皮电刺激耳迷走神经组(ta-VNS,n=98)和经皮电刺激非耳迷走神经组(tn-VNS,n =46)。每日治疗两次,共治疗24周。除了ta-VNS和tn-VNS组患者以外,其余同期入院患者均接受药物治疗。以校准恩格尔分级标准为疗效观察指标。在治疗后的第8周、第16周和第24周,对癫痫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前期研究中的50例癫痫患者,经过8周治疗后,6例无癫痫发作,12例发作频率分别减少了50%~89%。经过24周治疗后,8例无癫痫发作,2例癫痫发作频率减少≧90%,9例发作频率分别减少了50%~89%。在144例癫痫患者的研究中,经过8周治疗后,ta-VNS组的98例患者中10例无癫痫发作,6例发作频率减少≧90%,25例发作频率减少了50%~89%。经过24周的治疗后,15例无癫痫发作,6例发作频率减少≧90%,26例减少了50%~89%。经过前8周的治疗,tn-VNS对照组的46例患者重只有3例无癫痫发作,2例患者减少90%以上,9例发作频率减少了50%~89%。经过额外16周的ta-VNS治疗后,46例患者中有7例无癫痫发作,14例发作频率减少50%~89%。各组间发作频率减少百分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ta-VNS与VNS作用相类似,能够抑制癫痫发作,是一个安全、有效、经济且广泛适用的治疗难治性癫痫方法。

    作者:荣培晶;刘爱华;张建国;王玉平;杨岸超;贲卉;李亮;李丽萍;宋潞;刘焕光;何伟;黄凤;李霞;刘儒鹏;吴鹏;朱兵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濒危药用植物麻花秦艽和粗茎秦艽cpDNA提取研究

    目的:对麻花秦艽和粗茎秦艽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提取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秦艽叶绿体的基因组序列特征、遗传多样性以及资源保护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本文以麻花秦艽、粗茎秦艽为对象,采用改良的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方法进行提取,优化纯化方法,分离得到秦艽叶绿体后测定cpDNA 浓度,检测其OD值并扩增ITS2序列验证其纯度。结果:获得高质量、高纯度的 cpDNA (0.1~0.4滋g/10 g),扩增ITS2序列验证其无核污染,满足后续测序要求。结论:cpDNA 的纯度和质量对叶绿体基因组测序的正确率和可信度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获得了高纯度、高质量的秦艽cpDNA,为秦艽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的获得提供保障。

    作者:高欢欢;倪梁红;胡志刚;姚辉;吴和珍;潘宏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均匀设计筛选理气活血中药提取物优化配伍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优化的均匀设计方法,以脂质代谢、血小板功能、血管活性物质和炎症因子等药理学指标,对理气活血中药配伍(简称气血并治方)水溶性提取物进行配伍配比,寻找和辨识其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组分及佳配比。方法:将气血并治方水溶性提取物通过大孔树脂按照不同极性分为6组分,运用优化的均匀设计方法进行不同比例的配伍,观察各配伍组分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血脂水平、血小板聚集性、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比较其作用强度和作用环节的差异。结果:通过优化均匀设计的药理实验和统计分析,与模型组比较,气血并治方水溶性提取物的D组分(主要为芍药苷,约占49.12%)、E组分(主要为总黄酮,约占30.0%)配伍具有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的作用(P<0.01),同时对血浆内皮素(ET)和血小板大聚集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方中F组分(主要为总酸,约占32.7%)具有抑制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作用(P<0.01)。结论:气血并治方中药水溶性提取物不同配伍可作用于机体的不同靶点或环节,其全方提取物的有效组分主要是芍药苷、黄酮类、总酸,佳比例约为1、1、1。

    作者:刘剑刚;马鲁波;张大武;史大卓;王毅;程翼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散结镇痛胶囊中皂苷类成分的指纹图谱研究和多指标成分定量测定

    目的:建立散结镇痛胶囊中皂苷类成分的指纹图谱,为评价散结镇痛胶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ShieldTM RP18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2 mL· 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03 nm。结果:各批次样品相似度在0.95以上,标示出9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比对,确定了5个成分,分别为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Re、Rb1、Rd,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作为评价该制剂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秦建平;吴建雄;李家春;陈保来;红梅;萧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江苏东海县金银花不同花期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动态变化研究

    目的:研究江苏省东海县金银花药材基地不同采收期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动态变化规律,确定金银花药材的佳采收期。方法: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金银花含量测定方法测定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结合液相指纹图谱技术和干花收率等指标考察金银花药材三青期、二白期、大白期、银花期及金花期的质量。结果:不同花期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存在明显变化,干花质量与产量也存在明显变化。结论:江苏省东海县药材基地金银花佳采收期为二白期与大白期,与地道产地一致。

    作者:王永香;吴云;孟瑾;沈娟;毕宇安;王振中;萧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医指导慢性病防治的思路与方法

    由于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抗生素等药物的广泛运用,多种急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与此相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却显著升高,世界已进入慢病时代。面对这一变化,中医药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结合慢性病的特点,从医患双方入手,提出中医相关干预方法,结合“中病即止”和“治未病”的中医理论指导患者进行慢病防治,以期能为慢性病治疗寻找可行之策。

    作者:杨乐;周春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优选牡丹皮中丹皮酚的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牡丹皮中丹皮酚的佳提取工艺。方法:以丹皮酚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佳提取工艺。结果:佳提取工艺为加15倍量水浸泡0.5 h,蒸馏提取2.5 h,收集馏出液,冷却至室温后,4℃下析晶24 h,过滤,室温干燥48 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丹皮酚提取率达到80%以上。

    作者:王丹丹;陈俊;李俊丽;杨时;唐建兰;丁岗;萧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活血化瘀法对慢性盆腔炎大鼠免疫调节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方剂对慢性盆腔炎(CPID)模型大鼠T细胞亚群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75只Wistar大鼠,用混合菌加机械损伤造模法建立CPID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桂枝茯苓胶囊组、少腹逐瘀胶囊对照组、金刚藤胶囊对照组,桂枝茯苓胶囊对照组、少腹逐瘀胶囊组、金刚藤胶囊对照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检测各组大鼠脾脏CD3+、CD4+、CD8+T细胞以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百分比,血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结果:各组药物均能提高模型鼠CD3+、CD4+T细胞数量百分比及CD4/CD8 T细胞比值(P<0.05),均能降低CD8+T细胞数量百分比(P<0.05)。桂枝茯苓胶囊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异常升高的CD4+CD25+Treg数量百分比(P<0.05)。桂枝茯苓胶囊及少腹逐瘀胶囊使模型大鼠RBC-C3bRR升高(P<0.05),RBC-ICR降低(P<0.05)。结论:活血化瘀方通过调控T细胞亚群和红细胞的免疫功能,达到治疗CPID的目的。

    作者:张海琴;刘瑞芬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李发枝教授艾滋病发热医案数据挖掘分析

    目的:分析李发枝教授治疗艾滋病发热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发热提供相应的用药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研究河南尉氏县2007年9月~2012年6月期间接受李发枝教授治疗过的艾滋病发热患者,分析艾滋病发热的病因病机、名老中医辨证论治及用药规律。结果:运用多维检索查询分析得出,本次研究中治疗艾滋病发热的核心药物为柴胡、甘草、黄芩等和解清热药物及党参、黄芪等益气扶正之品;核心处方为小柴胡汤和补中益气汤加减。结论:李发枝教授治疗艾滋病发热以清热兼补中益气为治则。

    作者:王丹妮;蒋自强;刘成丽;郭会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基于1H-NMR代谢组学技术的中药质量评价

    中药是现代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现代分析技术鉴别中药材的真伪、评价质量的优劣,是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1H-NMR代谢组学技术的发展和特点,以及在中药品种鉴定、道地药材评价、炮制加工、适宜采收期等研究中的应用。并在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上,对中药质量评价的1H-NMR代谢组学研究的技术方法、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中药等天然药物的品种鉴定与质量评价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作者:范刚;罗尚华;李艳;谭尔;张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干法制粒技术在FKⅣ颗粒剂制备中的应用

    目的:确定FKⅣ颗粒剂制粒的佳工艺条件。方法:比较湿法制粒与干法制粒制得颗粒剂的含量差异,选择干法制粒并考察该法中辅料种类、轧轮压力、轧轮转速和浸膏粉含水量对颗粒成型率、吸湿性和溶化性等影响,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干法制粒工艺参数。结果:添加50%浸膏粉量的微晶纤维素为稀释剂,1.0%的阿司帕坦为矫味剂,控制轧轮压力5.0 MPa,转速400 rpm,浸膏粉含水量约3.0%,所得颗粒具有成型率高、溶化性好、吸湿率低、口感好等优点。结论:FKⅣ颗粒剂干法制粒工艺合理可行,可满足生产需要。

    作者:钱俊;林夏;刘莉莉;王星星;吴云;萧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山药与《神农本草经》中“上品”中药配伍的临床运用探析

    山药是临床常用药之一,善滋补阴液,入肺、脾、肾三经。通过对历代所有运用山药的方剂分析,发现与山药配伍频率高的前30味中药,其中有28味来自于《神农本草经》,23味属“上品”。本文重点分析了山药与补益药的配伍意义及规律,以期为临床科学组方及人们日常保健使用提供依据,从而充分发挥山药的功效。

    作者:周滢;苏咏梅;曾志华;黄欣;周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主管: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主办: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