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先
本文综述了地理因子、气象因子和土壤因子对药材品质的影响、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应加强对生态因子的系统研究,为中药材实施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和建立中药材优质生产基地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刘洋;张佐双;贺玉林;张本刚;李先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本文论述了中医药研究中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关联关系.作者认为: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需要在整体论、系统论指导下的还原分析,应融入非线性复杂性科学;中医药学是科学人文水乳交融的学科,他体现了中医学原创思惟、原创成就与原创的优势;组学的发展,带来了海量的数据,对海量数据的处理亟需系统论意义指导下的还原分析;中医从整体论的角度出发,从望闻问切对神色、形态、症状、体征信息的收集、观察,进一步分析证候,证候就是一种生理、病理的过程与状态.天地人、精气神,宏观朝向人的健康.同时,器官、组织、细胞、基因、蛋白、组学,各种微观的研究也朝向人的健康,朝向疾病的防治.关键问题是我们要寻求契合点.要重视系统论意义下的还原分析,特别强调还原论与系统论的互动.
作者:王永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慢性疾病是一个复杂性疾病.本文阐述了在慢性疾病防治方面现有的西医药模式和传统的中医药模式所存在的局限性,分析讨论了慢性疾病所具有的复杂系统行为特征以及诊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将系统科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有机地融入中医药学将有助于慢性疾病防治的临床研究,并在理论依据和创新思路方面,为进一步建立中医药干预慢性疾病临床疗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模型体系和方法体系提供参考.
作者:严广乐;苏式兵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中医几千年临床实践是其科学性的有力佐证,所缺少的是逻辑检验,阴阳五行数学恰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应用阴阳五行数学不仅可以对中医的治疗方法进行严格的数学论证,并从逻辑检验的角度证明中医理论的科学性;而且可以反推出中医经典处方,从而为中医的创新开辟一条道路.
作者:孟凯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系统综述了提取、纯化、分析丹参中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有效成分丹酚酸B的方法,并对微波提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大孔树脂吸附技术与传统技术上作了比较和论述.
作者:孙金兰;韩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明确加味四妙丸有效部位群中指纹图谱共有峰与组方药材有效部位及药效的相关性,表征加味四妙丸有效部位群药效物质基础.方法:用指纹图谱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的相对偏差△t和紫外光谱夹角余弦特征相似度,考察共有峰与药材有效部位的相关性;将加味四妙丸中各有效部位及各组方药中的有效部位进行正交组合,测定指纹图谱及评价抗炎、镇痛及降尿酸作用,运用数理统计学的方法将药理数据与指纹图谱各色谱峰相对面积相关联,研究谱效相关性.结果:该方有效部位群12个共有峰分别来源于组方药苍术皂苷、黄柏皂苷、黄柏生物碱、土茯苓皂苷部位,与抗炎、镇痛、降尿酸作用均有相关性.结论:研究有效部位群指纹图谱共有峰的成分特征及谱效关系,是表征复方整体成分-配伍-药效相关性的有效途径.
作者:钱俊;尹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按2000版《中国药典》相关水分测定法、灰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对中药材白扁豆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等方面的质量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建立了白扁豆的质量标准体系,为建立和完善白扁豆的质量标准体系和新版《中国药典》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数据资料.
作者:童巧珍;周日宝;刘湘丹;贺又舜;刘平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利用多种免疫学方法研究民族药沙红合剂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小鼠脾细胞对刀豆蛋白A(ConA)和细菌脂多糖(LPS)的增殖反应、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溶血空斑试验、DTH反应和NK细胞活性.结果:沙红合剂能非特异地(多克隆)增强T、B淋巴细胞对丝裂原的增殖反应;特异地增强T细胞对异型抗原的MLR、DTH反应;特异地增强小鼠对绵羊红细胞(SRBC)的抗体反应;明显增强小鼠NK细胞的活性.结论:沙红合剂对正常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确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李翀;包·照日格图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本文概述了Caco-2细胞模型的基本特点、培养方法及其在中药研究方面的应用,提出了应用Caco-2细胞模型对毒性中药进行研究的新思路.
作者:罗明媚;刘树民;索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安宫清开灵注射液对胶原酶诱导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出血模型脑组织中多环节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CAM-1和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安宫清开灵注射液阻抑脑出血后炎症反应的作用环节以及作用效果.方法:成年SH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安宫清开灵低剂量组、安宫清开灵中剂量组、安宫清开灵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清开灵注射液).基底核注射胶原酶法复制大鼠48h脑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TNF-α、IL-1β、ICAM-1和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脑出血48h,大鼠脑组织TNF-α、IL-1β、ICAM-1以及NF-κB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安宫清开灵中剂量组均能明显阻抑出血后48h脑组织TNF-α、IL-1β、ICAM-1和NF-κB表达的增加;安宫清开灵低剂量组可以明显抑制ICAM-1和NF-κB的表达,而对TNF-α和IL-1β的作用不明显;安宫清开灵高剂量组对TNF-α、IL-1β和ICAM-1表达的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安宫清开灵注射液对抑制脑出血后炎症因子和黏附分子的表达具有良好的作用,从而能够减轻炎性损伤.其中以中剂量组作用效果尤为突出,对脑出血后48h前炎症因子和黏附分子的表达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以在多环节干预炎症反应过程、阻抑脑出血后损伤级联反应从而发挥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作者:徐雅;李澎涛;陈杰;贾旭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为了预测医学发展前景,把握医学发展大方向,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数据库分析、专家咨询和研讨等多种形式,对21世纪世界医学发展趋势与前景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4项预测,并据此就我国医学发展总体目标提出了实施前移战略和下移战略,落实模式转变和系统整合,以及从观念上实现5个转变,从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上实现6个转移等建议,从而提高健康科技水平,适应人民健康、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医学自身发展的需求.
作者:苏式兵;王汝宽;李梢;陈峰;王阶;邹健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带先验知识的支持向量机(P-SVM)数据挖掘算法在中医证候信息自动分类中的应用.方法:以中医证候数据库收集的30余万条中医证候文献信息作为训练和测试数据集,以中医专业知识作为先验知识,将样本集置信度通过带权分类间隔导入SVM模型中进行分类,计算其分类置信度.结果:在有中医专业知识的情况下,中医证候信息分类的正确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正确率约为95%.结论:P-SVM算法是统计学习理论在小样本数据集中较成功的应用,能对中医证候信息进行有效的分类,实现了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证候信息研究中的应用.实验表明P-SVM算法能把先验知识与训练样本中的信息量很好地结合起来,对一种对中医证候信息进行正确分类的有效算法.
作者:杨小波;梁兆晖;罗云坚;陈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中药作为药品,其新药的疗效评价应遵循药物疗效评价的一般科学准则,疗效确证性临床试验一般应为随机盲法对照试验.证的疗效评价是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疗效评价的一大特色,病、症结合模式有助于证的疗效评价.但在考虑证的疗效评价时,要避免无证可辨时的牵强附会.科学地对中药新药的疗效进行评价,有利于弘扬祖国医学.本文围绕中药新药疗效的判定,并联系药品注册技术审评中发现的问题,对随机盲法对照、样本例数与数据集、基线可比性与组间均衡性、剂量与疗程、合理的因果推断、证的疗效判定六个关键因素进行了扼要论述,并认为中药新药的疗效评价方法随着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水平的不断提高,正处在不断探索、完善、丰富之中.
作者:王海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本文从中医的研究角度综述了系统生物学的定义、研究框架、范围和方法论特点,并以PB-PK和PBPD研究为实例,详述了系统生物学方法论在药学研究中的新应用和进展,阐明了系统生物学是还原论基础上的整体论.中医药是中医整体辩证理论指导下的复杂体系,拟乘系统生物学之势将面对诸多基础问题的挑战,然而中药ADME性质的阐明将成为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研究的基石,从而将分子水平和整体水平有力地衔接起来.本文中同时简略地综述了作者研究组在该领域的有益尝试,结果表明中药的早期ADME性质研究方法将是揭开中药之谜并过渡到系统生物学水平的有力手段.
作者:杨凌;刘洪涛;马红;刘勇;郝大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本文剖析了历年来我国在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和中药应用开发研究,以及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的状况.认为21世纪中医药的发展,更需注重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加快中医药自身的发展并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的医疗疗效.
作者:陈凯先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以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为例,在流行病调查和RCT临床试验的基础上,开展了RA中医证候分类学的系统生物学基础研究.在重点探索RA寒热证候的基因组表达谱区别、RA中医四诊信息分类的统计学依据以及与传统中医分类的联系、RA中医证候分类与疾病分类指标的关联关系、RA中医证候分类与ACR疗效的关联关系的基础上,认为RA中医证候分类有系统生物学基础,RA中医证候分类能对RA再次分类,并对RA的进一步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吕爱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