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脾益肠方对脾虚型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钱佳丽;刘久利;何静岩;马腾飞;李冠汝;孙丽蕴

关键词:健脾益肠方, 特应性皮炎, 脾虚, 肠道菌群, 免疫
摘要:目的 探讨健脾益肠方对脾虚型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特殊处理后形成的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32只,随机分为治疗组(健脾益肠汤低、中、高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对照组8只小鼠灌服25 ml/(kg·d)药量的0.9%NaCl溶液,低、中、高剂量治疗组每日分别灌服质量浓度为0.5、1.0、2.0 g/ml的健脾益肠汤,按25 ml/(kg·d)药量进行治疗,以上4组小鼠的治疗周期均为14 d.实验结束后,观察小鼠皮损表现,并取小鼠粪便,培养后分别检测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类杆菌和大肠杆菌的含量;处死小鼠后,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IL-4以及IFN-γ含量,取肠道黏膜做组织病理切片.结果对照组小鼠腹部皮肤明显增厚、红斑、脱屑、渗出、糜烂、结痂,药物治疗各组小鼠腹部皮肤上述表现与对照组小鼠相比,严重程度较轻;用药前各组小鼠的肠道菌群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治疗组小鼠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以及乳酸杆菌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各组小鼠血清IL-4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小鼠肠黏膜组织病理表现为浆膜层不完整,肌层疏松水肿,固有层毛细血管扩张,管腔内充满红细胞,肠腺密集,黏膜层的上皮脱落较多、坏死,落入肠腔中;治疗组小鼠肠黏膜组织病理表现为浆膜层较为完整,肌层轻度疏松水肿,黏膜层中有可见柱状细胞及杯状细胞,仅有少量上皮细胞排列杂乱、部分脱落于肠腔中;且健脾益肠汤药物浓度越高,肠道黏膜炎症反应越轻.结论健脾益肠方对脾虚型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的肠道菌群失调有一定调整作用,可帮助恢复小鼠受损的肠黏膜屏障功能,并可降低小鼠体内炎性因子的含量,有效调节机体整体的免疫功能.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羚羊感冒制剂中挥发油稳定性研究

    目的 考察羚羊感冒制剂挥发油的稳定性,确保制剂质量稳定.方法 采用β-环糊精包合技术对所提荆芥、连翘的混合挥发油进行包合,并分别对包合与未包合的挥发油制剂进行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且采用气像色谱对挥发油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β-环糊精包合的挥发油在考察期内含量降低较少.结论 包合工艺简单可行,可提高荆芥连翘混合挥发油的稳定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顿佳颖;李佳佳;郑鹏;高亚玲;李春花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恶性肿瘤中医证形分布调查与研究

    目的 调查恶性肿瘤中医证型分布的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编制统一调查表.对516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年龄、性别、中医四诊资料、临床TNM分期、治疗状况等进行面对面调查,总结中医证型,运用描述性统计及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找出恶性肿瘤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分析其与TNM分期、治疗的相关性.结果 经统计,恶性肿瘤中医常见类型为6个,分别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阴阳两虚、气滞血瘀、湿热毒结、痰湿内蕴,证型构成比依次为脾肾气虚(33.88%)>气滞血瘀(28.12%)>肝肾阴虚(14.15%)>湿热毒结(12.71%)>痰湿内蕴(5.79%)>阴阳两虚(4.75%),经统计学检验,各组证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67,P<0.05).中医证型分布在恶性肿瘤不同TNM分期,证型分布与分期及治疗方式均具有相关性,χ2值分别为73.30和56.31,P值均小于0.05.结论 脾肾气虚、气滞血瘀、肝肾阴虚、湿热毒结、痰湿内蕴、阴阳两虚为恶性肿瘤6大主要证候,其证型分布与恶性肿瘤TNM分期和治疗情况密切相关.

    作者:张正标;赵新爱;高巧云;赵阳;翟丽娜;贾淑丽;张俊婷;简莉;杨萌;李盼照;冯丽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针康法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肠道菌群及血清TNF-α、IL-18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配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卒中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头穴丛刺组)、B组(康复训练组)和C组(针康法治疗组),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4 d肠道菌群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14 d后患者肠道内有益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均高于本组治疗前,而肠道内致病菌(肠球菌、小梭菌)数量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C组肠道菌群改善较其他两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14 d后各组血清中TNF-α、IL-18含量均观察到明显下降,其中C组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A、B组(P<0.05).结论 头穴丛刺长留针配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着调节肠道菌群和抑制炎性因子释放的作用,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的头穴丛刺或康复训练.

    作者:赵一点;唐强;朱路文;李宏玉;梁碧莹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杜宝俊教授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不孕症的临床经验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是一组以排卵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可能与内分泌功能紊乱、局部机械因素、医源性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是女性不孕症的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诊断率的提高,治疗方案也在不断改进.杜宝俊教授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不孕不育科主任,长期从事中医生殖内分泌的临床、科研与教学,根据多年临床观察与用药经验总结,将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不孕症的主要病因病机归纳为肾虚血瘀,又可兼有痰湿、气滞等实邪,并认为通过针刺可以起到补肾填精、调理冲任气血、疏通经络等作用,诱发排卵效果显著,在临床应用中通过辨证施治,针药联合,中药为主,针刺为辅,可显著提高患者排卵率,增加妊娠率,为中医药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型不孕症提供了一个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韩烁烁;闫朋宣;杜宝俊;朱晓彤;朱正川;温仕德;刘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温肾健脾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敏感性和旷场实验的影响

    目的 观察温肾健脾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及旷场实验的影响.方法 28只乳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温肾健脾方组、匹维溴铵组4组,每组7只.模型组、温肾健脾方组及匹维溴铵组乳鼠自出生第2天~第21天每天与母鼠分离3 h,正常组不予干预.第22天断奶,予常规自由饮食.第30天起模型组、肾健脾方组及匹维溴铵组予以番泻叶水煎液灌胃,同时温肾健脾方组和匹维溴铵组分别以温肾健脾方溶液和匹维溴铵片混悬液灌胃.正常组、模型组以相同剂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4周.观察各组大鼠腹壁撤退反射评分(AWR评分)及旷场试验结果.结果 温肾健脾方和匹维溴铵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AWR评分,缓解其内脏敏感性,显著缓解大鼠精神萎靡,提高其活跃性.结论 温肾健脾方可有效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的内脏敏感性及焦虑抑郁样行为.

    作者:史海霞;董永丽;杨俭勤;杨洋;郭宇;严宁娟;陈枫;魏玮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苏凤哲从湿论治顽固性口疮经验

    脾胃之经脉与口相连,故脾主口,开窍于口唇,口腔疾患为脾胃所主.脾喜燥恶湿,感受湿邪,易伤脾胃.脾胃受伤,则易滋生湿浊.湿性黏滞,脾虚湿盛,病则缠绵难愈.顽固性口疮多因脾胃虚弱,湿邪久恋,与寒、热、瘀、毒交织为病,或寒湿中阻,或湿热蕴结,或湿瘀杂合,或湿毒交织.苏凤哲教授治疗顽固性口疮,多以健脾除湿为基础,同时采用清热利湿、温补脾肾、散寒除湿、化瘀通络、解毒生肌诸法,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效法.

    作者:周光春;苏凤哲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补肾中药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补肾中药对肾阴虚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全部病例选自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生殖与遗传中心行IVF-ET治疗,同时需符合肾阴虚型的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建立病例档案,并作必要的准备工作.80例患者均按本中心常规方案进行超促排卵,观察组于降调节当月月经周期第3~14天服用二至天癸颗粒;并于降调节后月经周期第3天继续服用至取卵日,对照组不服中药,仅于降调节周期月经的第21天左右(即经超声检测排卵后第7天),患者知情同意后常规微创搔刮内膜,两组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经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分型、容积,子宫内膜下血流,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内膜下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结果 临床发现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分型,容积,内膜下血流,PI和RI,VI、FI、VFI均比服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中药可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分型及子宫内膜下血流,降低PI、RI,提升VI、FI及VFI,继而有助于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在胚胎成功着床方面起到一定积极影响.

    作者:刘卓;董相丽;连方;张宁;宋景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解毒洗剂优选方案对下肢静脉性溃疡疮周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 探索解毒洗剂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优选方案的疗效机制.方法 选取120例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根据分组采用不同温度、浓度(1袋浓缩药液:N升蒸馏水)方案治疗,疗程28 d.具体为A组:温度40℃,浓度1:32;B组:温度40℃,浓度1:64;C组:温度38℃,浓度1:32;D组:温度38℃,浓度1:64.对比4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及治疗前后疮周血流灌注量和经皮氧分压.结果 A组患者愈显率优于其余3组(P<0.05).4组患者治疗后疮周血流灌注量、氧分压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28 d后,A组患者血流灌注量高于B、D组,氧分压高于C、D组(P<0.05).结论 解毒洗剂优选方案通过改善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疮周微循环促进疮面愈合.

    作者:王鹤君;王雁南;赵波;陈柏楠;刘慧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焦虑状态与临床及生化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焦虑状态对临床特征、生化指标、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365例PCOS患者依据Zung焦虑评分量表评分分为焦虑组和非焦虑组,记录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多毛、痤疮和黑棘皮情况,并填写中华生存质量量表.于自然月经周期或孕激素撤退出血的第3~5天空腹采血,分别测定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雌二醇(E2)、睾酮(T)、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雄烯二酮(AND)、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焦虑组多毛发生率高于非焦虑组;焦虑组LH与T均高于非焦虑组,SHBG低于非焦虑组;T与焦虑状态呈正相关;焦虑组HDL水平明显低于非焦虑组,LDL和FPG焦虑组高于非焦虑组;HDL与焦虑状态呈负相关,FPG与焦虑状态呈正相关;焦虑状态可降低PCOS患者的生存质量,形神维度、喜、忧悲与惊恐方面均与焦虑状态呈负相关.结论焦虑状态加重PCOS患者多毛的发生率;焦虑状态影响PCOS患者LH、T、SHBG、HDL、LDL与FPG的分泌;焦虑状态降低PCOS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红阳;侯丽辉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益气养阴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肾脏组织TNF-α的影响

    目的 分析益气养阴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5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SD大鼠均采用高糖高脂饮食联合STZ腹腔注射法制备糖尿病肾病模型.模型组、中药组干预8周后,测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24 h尿肌酐、血肌酐水平,并采用HE染色法、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残肾组织病理变化、肾组织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 造模后,模型组、中药组大鼠24 h尿蛋白、24 h尿肌酐、血肌酐水平、肾组织TNF-α的表达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中药组24 h尿蛋白、24 h尿肌酐、血肌酐水平、肾组织TNF-α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且与剂量呈正相关,但仍高于正常组水平.治疗后,中药组大鼠肾病病理较模型组明显改善,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稍增多、肾小球内炎细胞浸润情况明显减少.结论 益气养阴通络方可能通过减少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排泄、血肌酐水平,增加尿肌酐排泄,抑制肾组织中TNF-α的表达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作者:秦益敏;孙伟;杜珍芳;强胜;马晓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五虎追风散配合咪达唑仑治疗重症破伤风患者痉挛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 观察五虎追风散配合咪达唑仑治疗重症破伤风患者痉挛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50例重症破伤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肌肉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破伤风抗毒素,并采用青霉素或甲硝唑抗感染.对照组患者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并采用咪达唑仑静脉泵入镇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加味五虎追风散治疗,两组均为7d一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痉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痉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以及张口大小,使用Ramsay评分法对患者意识状态进行评价,并记录镇静药物使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对中医证候进行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痉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张口大小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Ramsay评分低于对照组,且镇静药物使用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痉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五虎追风散配合咪达唑仑治疗重症破伤风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痉挛症状,提高疗效,并且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秦浩;吴凤影;魏金刚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真实世界中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脊柱疾病的临床联合用药特征分析

    目的 探索真实世界中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脊柱疾病的临床联合用药情况,为合理用药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思路.方法 提取全国19家三甲医院信息系统中使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脊柱疾病患者的医疗信息,标准化后,采用Apriori算法建立模型,使用Clementine 12.0对联合用药信息进行关联分析.结果纳入551例脊柱疾病患者联合用药中,常与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使用的中药是鹿瓜多肽、脉络舒通颗粒、仙灵骨葆胶囊;西药是前列地尔、地塞米松、阿托品、苯巴比妥、泮托拉唑;中药类别是活血化瘀剂、补益剂、祛风除湿剂;西药类别是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镇静催眠药、抗胆碱类药物等.结论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脊柱疾病联合用药广泛,西药间联合应用常见,中西药联合应用频率次之,中药间联合频率低.总体联合用药规律符合中西医对脊柱疾病病因机制的认识及基本治疗原则.

    作者:陈冠敏;谢雁鸣;刘峘;张寅;贾萍萍;庄严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糖尿病肾病微炎症状态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复杂,微炎症学说日益受到重视.微炎症反应可通过氧化应激、NF-κB、JAK/STAT通路、P38MAPK通路等作用,引起糖尿病患者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加快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进程.中医药在抗微炎症方面的实验研究既为中医药的疗效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又为后期临床新药的研发提供一定的指导.从糖尿病肾病微炎症机制及中医药抗微炎症基础研究方面进行概述,以期为中医药临床及科研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郭传;尹德海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参芪地黄汤联合氯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CRP、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究参芪地黄汤联合氯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氯沙坦,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参芪地黄汤.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微量蛋白(mALB)、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CRP、TNF-α和IL-6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FBG、HbAlc、mALB、NAG,SBP、DBP、CRP、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FBG、HbAlc、mALB、NAG、SBP、DBP、CRP、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芪地黄汤和氯沙坦联合使用后可以显著地改善糖尿病肾病的症状,更显著地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炎症反应.

    作者:王素利;丁凡;梁浩;陈丽玲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中医治疗乳痈初起的研究进展

    查阅近5年乳痈相关文献,分析自2013年-2017年采取中医绿色方法治疗乳痈初起的临床研究,其方法大致分成内治法、外治法、内外合治法3类.在临床研究文献中分析得出单独使用内治法效果并不明显,其相关文献少,需与抗生素或手法排乳或外敷等其他方法联合使用才能奏效;而在外治法、内外合治法中,研究上多数采用以手法排乳、中药外敷为基础的2种或3种方法联合运用,如针刺、推拿、拔罐、艾灸等因其方法的叠加使用临床有效率更为突出,但研究中亦有少许3种以上甚至更多方法的结合,虽临床疗效好因其操作时间长、应用困难等限制条件,且其疗效并未因手段方式的增加而使临床疗效呈上升趋势.考虑参考文献质量略低,证据级别不高,多数文献未能实现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等研究方式,后期还需要大量高质量样本去验证支持.

    作者:赵静;李桃花;祝东升;蔡蕊;李以良;李巍;梁晨;郭瑞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腹针治疗膝骨关节炎家兔模型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腹针治疗膝骨关节炎家兔模型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50只纯种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取10只作为空白组,正常喂养,不造模不给予任何治疗.其余40只建立膝骨关节炎模型,自造模成功的家兔中随机选取10只纳入模型组,不给予任何治疗;再选取10只造模成功的家兔纳入阳性对照组,给予双后肢外侧针刺治疗;后选取10只造模成功的家兔纳入腹针组,给予腹针治疗.治疗后,对比4组间家兔模型Lequesn膝关节损伤评分及关节软骨组织Mankin评分,观察各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前列腺素E2(PGE2)、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表达水平;分析各项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与Mankin评分、Lequesn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 4组间Mankin评分、Le-quesn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TNF-α、IL-1、PGE2、TIMP-1、MMP-3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ankin评分、Lequesn评分与TNF-α、IL-1、PGE2、TIMP-1、MMP-3间均具有高度正相关性(r≥0.8,P<0.05).结论 腹针治疗膝骨关节炎家兔模型疗效明确,并具有降低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改善膝关节功能及膝关节软骨组织损伤的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杜自尚;裴丽素;游文卫;崔瑞兵;左安西;王晓岚;赵宏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黄芪甲苷减少脓毒症大鼠心肌自噬的实验研究

    目的 分析黄芪甲苷对脓毒症大鼠Beclin1、p62和LC3自噬相关基因及蛋白以及心肌自噬情况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Blank组)、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组(NS组)、黄芪甲苷尾静脉注射组(黄芪甲苷组)3组,每组1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造脓毒症模型.利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心肌中Beclin1、p62和LC3 mRNA检测水平,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心肌中Beclin1、p62和LC3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及腺泡细胞内自噬小体的形成情况.结果 与Blank组相比,NS组大鼠心肌中Beclin1、p62和LC3自噬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黄芪甲苷干预组其表达明显降低(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电镜显示脓毒症造模24 h,NS组较Blank组心肌自噬小体明显增多,而黄芪甲苷组心肌自噬小体的形成较NS组明显减少.结论 黄芪甲苷能够减少脓毒症大鼠心肌中Beclin1、p62和LC3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减少心肌自噬小体的形成.

    作者:王艳;芦照清;陈誩;王国兴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王和天主任医师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用药经验数据挖掘分析

    目的 以临床表现多样的功能性胃肠病(FGIDs)为模型,应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全国名中医赵荣莱教授之徒王和天主任医师治疗脾胃病的用药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以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医名家经验.方法 收集王和天主任医师临床治疗有效、符合功能性胃肠病诊断标准的1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用药信息,分别应用因子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王和天主任医师的用药经验进行分析,并将二者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总结王和天主任医师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用药规律.结果 137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涉及的中医病种主要为胃痞、胃脘痛等11种,王和天主任医师治疗功能性胃肠病常用中药共计135种,其中出现率大于20%的药物有17种;因子分析的结果提示王和天主任医师临床治疗FGIDs的主要方剂为附子理中丸、四君子汤及柴胡舒肝散(去活血药);关联规则分析的结果与因子分析结果基本吻合,从强关联药物和规则药物组合归集的结果可以拆分出四君子汤及柴胡疏肝散成分.结论 王和天主任治疗FGIDs时更多注重的是疏肝理气、温中健脾,以此组方,临床常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陈亮;陈奇;张文娟;刘泽洲;朱辰辰;杜娜;王和天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库,纳入以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10月9日,对纳入研究的文献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26篇文献,合计31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西药组相比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在临床综合疗效[OR=4.07,95%(3.28,5.04)]、胃镜下疗效[OR=2.02,95%(1.27,3.19)]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在临床综合疗效、胃镜下疗效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但由于纳入研究文献数量及质量有限,上述结论仍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多中心、双盲的RCT研究进一步验证.

    作者:肖琨珉;李可歆;陈洁;贾子君;段绍杰;姚树坤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补阳还五汤改善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术后症状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比较补阳还五汤和甲钴胺片联合洛索洛芬钠片两种方法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术后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48例腰椎管狭窄症并已行椎管开窗减压加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22例,术后服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进行治疗;对照组26例,术后服用甲钴胺片联合洛索洛芬钠片进行治疗.结果 研究组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前,研究组VAS评分和JOA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研究组VAS评分和JOA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术后1年的随访中均无需要进行翻修和感染的情况,研究组不存在血栓形成的现象,对照组血栓形成率为23.1%,研究组血栓形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服用补阳还五汤能减少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降低了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鲁嘉良;牟天龙;何健飞;王建云;李俊岐;王强茂;魏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