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辉;鲍正宇;陈锐;毛家亮
目的:检测p53蛋白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不同分组的表达率,分析p53蛋白阳性表达是否可以作为预测化疗耐药的指标.方法: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72例:初治组18例,完全缓解(CR)组38例,复发组16例.用流式细胞仪和单克隆抗体检测p53蛋白在骨髓标本中表达率.分析在不同分组之间表达率有无差异及阳性表达与诱导化疗CR率的关系.结果:1)p53蛋白总表达率为29.17%,初治组、CR组和复发组表达率分别为11.11%、21.05%和68.75%,复发组明显高于与初治组和CR组(P=0.0056,P=0.0085),初治组和CR组表达无差别(P=0.37).2)p53表达率在ALL 55.6%)显著高于AML(20.37%)(P=0.01).3)p53阳性组CR率(47.62%)显著低于阴性组CR率(74.51%)(P=0.028).结论:p53表达率于复发组显著高于初治和CR组,ALL组显著高于AML组.P53蛋白高表达是对化疗耐药的指标之一.
作者:庄静丽;徐建民;王宝珍;吴直江;高奇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测定已确诊为癫痫的48例患者(卡马西平组16例,苯妥英钠组16例,丙戊酸钠组16例)的血脂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16例进行比较.结果:1)血脂浓度与癫痫本身无相关性;2)长期服用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后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Apo-A)和脂蛋白(a)[LP(a)]明显增高(p<0.05),低密度脂蛋白(LDL-c)无变化,且LP(a)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浓度明显增高(r=0.74,p<0.05),丙戊酸钠对血脂无影响.结论:长期抗癫痫药治疗能使血脂浓度增高,因此需长期监测血脂水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金莉蓉;汪昕;马昱;张昱雯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急性肺水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58例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急性肺水肿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在不中断常规治疗的同时,机械通气后30min临床表现和有关临床监测指标均有所好转,有显著差异.结论:机械通气在较顽固的急性肺水肿的治疗中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有条件者应积极开展.
作者:马蒙恩;沈晓圆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雌激素和克罗米酚对海人酸(kainic acid,KA)致痫大鼠癫痫发作的影响.方法:给去势的雌性大鼠添加雌激素治疗,或添加雌激素和克罗米酚治疗,比较各组大鼠致痫后癫痫发作的行为学、脑电图和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变化.结果:给雌激素治疗的大鼠癫痫发作的潜伏期和到达4级或5级(4/5级)的时间均较KA组明显缩短,而同时给雌激素和克罗米酚治疗组的潜伏期比单纯给雌激素治疗组明显延长.脑电图的变化与行为学的改变基本一致.致痫后的大鼠海马均可见到明显的细胞损伤,与癫痫发作严重程度和时间相一致.结论:高水平的雌激素可促进癫痫发作,给克罗米酚治疗具有一定的抗癫痫作用.
作者:彭伟锋;汪昕;马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经过及其预后结果,总结其诊断和治疗经验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隐匿性乳腺癌诊断治疗方法以及各种治疗的效果.结果:9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均经腋窝淋巴结切除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其中7例行根治或改良根治术,所有患者均行进一步化疗,4例行放疗.出院后随访,肿瘤转移导致死亡3例.结论:腋窝淋巴结切除活检和免疫组化检查对隐匿性乳腺癌诊断有重要意义,治疗宜选择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并辅以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作者:章勇;石长清;李吉;张华云;俞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我院1996年~2003年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共65例,其中死于脑卒中的有21例,占死亡人数的32.3%.本文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为治疗和预防发生脑卒中提供依据.
作者:徐宏;朱富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AngⅡ对人心房肌细胞膜钙通道电流的影响及卡维地洛的拮抗作用,为应用卡维地洛治疗房性心律失常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急性分离单个人心房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记录L-型钙电流(ICa-L).实验分4组:对照组,AngⅡ(0.1μmol/L)组,卡维地洛(1 μmol/L)组,AngⅡ+卡维地洛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1 μmol/L AngⅡ使人心房肌细胞膜ICa-L峰值电流密度明显增加(-12.74±1.65 vs-5.78±0.82 pA/pF,P<0.05).1μmol/L卡维地洛对人心房肌细胞膜ICa-L无明显影响(-5.72±0.77pA/pF),但可拮抗AngⅡ的作用;AngⅡ+卡维地洛组的ICa-L峰值电流密度(-8.03±0.84 pA/pF)与AngⅡ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AngⅡ对人心房肌细胞具有明显的电生理学作用,0.1μmol/L AngⅡ可促进人心房肌细胞膜ICa-L,卡维地洛可拮抗AngⅡ对人心房肌细胞膜ICa-L的作用.
作者:张殿新;张荣庆;程何祥;黄岚;王海昌;郭文怡;刘兵;张清;李伟杰;秦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我国,COPD约占15岁以上人口的3%.血栓前状态从广义上可以分两类:先天性的和获得性的.前者通常为经明确鉴定的止血系统遗传上的异常,而后者是指存在血栓形成风险增加的临床疾病.
作者:孙加源;刘立根;许宾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2005年2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5例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资料,了解相关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15例中9例肝移植术后HCV复发,血清中检测到HCVRNA,和(或)出现病理肝活检组织学改变.3例死亡皆因HCV复发不能控制所致.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例,HCVRNA血清滴度在治疗后1周皆明显下降.结论:HCV复发是目前肝移植术后一个普遍而又处理棘手的问题.控制并减少HCV复发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是提高丙肝肝移植效果的重要途径.
作者:宋康;樊嘉;周俭;吴志全;邱双健;黄晓武;汤钊猷;王玉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发育调控基因PAX2和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以及nm23(肿瘤转移抑制因子)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同时作三者之间相关性的研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4例肾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及11例癌旁肾组织标本(距肿瘤边缘2cm的肾组织标本)中PAX2、PCNA、nm23的表达情况.结果:PAX2、PCNA、nm23在肾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及癌旁肾组织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差异(P<0.05).PAX2阳性表达率随肾细胞癌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增加,低分期组(Ⅰ+Ⅱ)与高分期组(Ⅲ+Ⅳ)相比差异显著(P<0.05).PCNA的阳性表达率随肾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有显著差异(P<0.05).nm23的阳性表达率随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升高而下降,之间有显著学差异(P<0.05).PAX2与nm23之间以及PCNA与nm23之间的阳性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PAX2、PCNA、以及nm23三者可能参与了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三者联合检测可减少单一指标检测的局限性,对肾细胞癌的诊断和恶性程度评估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清毅;顾晓箭;钱立新;吴宏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肝脏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主要有肝血管瘤、局灶性结节增生、肝腺瘤等.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本文就多普勒超声对肝脏肿瘤血流特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贾启禹;殷鸿图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甲状腺手术后出现头痛较为多见.据报道术后头痛发生率约44.6%,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2000年~2004年,我院行甲状腺手术后出现头痛者102例,占手术患者的38.1%.
作者:陈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survivin和p53表达在胃粘膜上皮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胃癌、88例胃粘膜异型增生和22例正常胃粘膜中survivin、p53的表达,分析它们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survivin在正常胃粘膜不表达.survivin阳性表达率在轻中度异型增生时较低,分别是3%(1/28)和7%(3/43);而在重度异型增生时达82%(14/17),与胃癌组76%(61/80)无显著差异(P>0.05).p53在正常胃粘膜和轻度异型增生无表达,中度异型增生时有少量表达16%7/43,至重度异型增生时阳性表达率达35%6/17,与胃癌组52%42/80无显著差异(P>0.05);(2)survivin表达与胃癌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53表达与胃癌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3)survivin和p53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survivin和p53共同参与胃癌的发生过程,是胃癌早期诊断的有用指标.p53亦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依据之一.
作者:任海军;刘天卿;蔡永清;王利;冯京连;张宏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大鼠骨代谢及其调控激素的改变.方法:20只大鼠分为2组,一组以四氯化碳肌注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另一组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2组的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m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总蛋白(serum total protein,TP)、白蛋白/球蛋白(A/G)、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γ-GT)];股骨和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代谢指标及其调控激素[血清钙、尿钙、25羟基维生素D3[25(OH)VitD3]、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尿吡啶酚/肌酐(urinary pyridinoline/creatinine,Pyd/Cr)].结果:肝纤维化大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股骨和腰椎骨密度下降,但无显著差异[0.149±0.014 vs0.151±0.006 g/cm2,P>0.05;0.139±0.012 vs 0.146±0.007 g/cm2,P>0.05];血清25(OH)VitD3无显著差异[18.97±1.52 vs18.20±1.03ng/ml,P>0.05];尿Pyd/Cr则显著升高[0.13±0.04 vs 0.08±0.02 nm/μmol,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腰椎骨密度与血清A/G呈正相关(r=0.586,P<0.01),而与尿Pyd/Cr呈负相关(r=-0.512,P<0.05).结论:肝纤维化大鼠骨吸收加强.
作者:俞华芳;朱金水;余小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影响TIMI帧数的临床及解剖相关因素.方法:分析280例患者的749支冠状动脉的校正TIMI帧数(CTFC),以及其与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血管直径、血管狭窄程度、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1)狭窄<50%的冠状动脉的帧数与冠脉血管直径正相关,与收缩压、心率负相关.相关系数(r)和P值分别为:前降支CTFC与血管直径r=0.312,P=0.002;与收缩压r=-0.241,P=0.019;与心率r=-0.165,P=0.05.回旋支CTFC与血管直径r=0.298,P=0.0001;与收缩压r=-0.267,P=0.001;与心率r=-0.172,P=0.033.右冠与血管直径r=0.210,P=0.05;与收缩压r=-0.274,P=0.001;(2)男性患者的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的TIMI帧数分别为23.55±8.90帧;29.77±15.55帧;21.08±9.28帧;女性患者分别为LAD 19.97±6.19帧;23.42±9.48帧;17.04±5.99帧,P值分别为0.023、0.001、0.001;3)按冠状动脉狭窄<70%、70%~90%、>90%分组,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的三组之间CTFC具有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001、0.001、0.0001.结论:(1)TIMI帧数计数是反应冠状动脉血流较好的连续变量;(2)冠状动脉血管直径与CTFC明显相关;(3)CTFC与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明显相关;(4)男性患者的CTFC明显长于女性患者.
作者:韩雅君;孙宁玲;王伟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表达与p53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40例胃癌组织中survivin和p53的表达状态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为46.4%(65/140),p53表达阳性率为47.9%(67/140).根据p53表达的阳性指数0、1、2、3、4将140例胃癌组织分为5组,各组survivin表达阳性指数分别为2.01±2.514、0.17±0.495、2.80±1.789、4.73±1.272、6.50±0.707,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67例p53表达阳性胃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阳性指数和p53表达阳性指数呈同步上升趋势(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表达和p53基因突变在免疫组化检测水平上具有同步相关性.
作者:汪学非;孙益红;左青松;卢韶华;秦新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增强、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orta,CTA)诊断肺隔离症和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1例经CTA确诊并经介入治疗的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我院1例经CTA证实有异常增粗的迷走血管,栓塞其异常血管,随访6个月症状无复发.国内自1954~2004年共有31篇文献,报道了肺隔离症304例,其中195例为手术后确诊,13例经血管造影确诊,47例CT增强扫描确诊,34例CTA确诊,其它经CT、MRI等确诊.本病诊断的关键是证实来自体循环的异常供血动脉,本文探讨了CT增强、CTA诊断肺隔离症的优势,提供了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自1954年至今,共195例经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创伤大,易造成大出血,危及生命.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血管栓塞治疗肺隔离症成为一种可能,它有微创的明显优势.结论:CTA可检查出异常供血动脉的阳性率高,应成为诊断肺隔离症的首选检查方法.经异常供血动脉栓塞治疗肺隔离症安全,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谢娟;邓星奇;高育瑶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寻求手部小管状骨折,特别开放骨折及掌、指骨头部粉碎性骨折的更为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自1998年10月~2004年6月,应用自行设计的手部外固定器,在电视X光机透视下,经皮固定手掌、指骨骨折112例,其中开放骨折21例,掌、指骨头部粉碎骨折41例.结果:随访92例,随访时间3~12个月.骨折愈合86例,不愈合1例,骨髓炎2例,畸形愈合1例.骨折愈合时间4~10周.其中粉碎性骨折及开放性骨折愈合时间6~10周.手功能恢复:按照TAM标准评价,优良率85.8%.结论:手部外固定器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固定掌、指骨稳固,特别对开放骨折及掌、指骨头部粉碎性骨折是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林阳;王利;刘磊;梁江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断面对拢缝合的技术要点及在肝外科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肝肿瘤患者肝切除手术中肝断面的处理方法.采用肝断面对拢闭合者68例,占91.9%,其中完全闭合者59例,肝断面敞开者6例.观察术后腹腔引流、术后出血、胆漏、腹腔感染、膈下积液、胸腔积液、切口感染等情况.结果:术后未发现大出血、胆漏、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膈下积液5例;需要处理的胸水9例;肝功能衰竭1例;切口感染2例.结论:肝断面对拢闭合是一种实用有效的肝外科技术,如果在手术中能够掌握技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可以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勇;马曾辰;樊嘉;周俭;叶青海;孙惠川;秦贤举;成剑文;杨柳晓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