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气化痰祛瘀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刘志刚;李泽庚;童佳兵;杨程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益气化痰祛瘀方, 血气分析, 肺功能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化痰祛瘀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3-2014年中医老年科收治的40例气虚痰瘀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均予抗感染、祛痰、解痉平喘、对症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化痰祛瘀方口服。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结果。结果两组治疗血气分析和肺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气化痰祛瘀方对气虚痰瘀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气情况和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清热凉血解毒法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肾损害的预防研究

    目的:采用中药清热凉血解毒法治疗过敏性紫癜,探讨一种有效防治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方法。方法选择符合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的2009-2013年门诊和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服用紫癜颗粒,2次/d,2包/次;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芦丁片、钙剂、扑尔敏,剂量按年龄、体重分别用药。治疗组患儿治疗期间若无腹痛、关节痛,则逐渐添加牛奶、鸡蛋、蔬菜及肉类,不需卧床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疗程均为2周,治疗2个疗程;观察中药清热凉血解毒法的临床疗效、尿常规异常例数;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 N-Acetyl-β-glu-cosaminase,NAG)、尿N-乙酰-β-半乳糖苷酶( N-Acetyl-β-Galactosidase,GAL)。结果治疗组有效35例(占77.78%),对照组有效26例(占57.7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尿常规异常例数明显减少,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尿NAG和尿GA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尿NAG和尿GAL降低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清热凉血解毒法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减少尿常规异常例数的发生,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减少尿NAG、尿GAL,对紫癜性肾损害有一定预防作用。

    作者:王金菊;李玉;周晓莉;张晓强;张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单纯中药治疗滤泡树突细胞肉瘤发热伴贫血1例

    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是一种低度或中度恶性软组织肉瘤,属于中医学中“瘰疬”范畴。文章以个案报道形式介绍了单纯中药治疗1例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患者。患者确诊后接受化疗8个疗程,疾病达部分缓解。然化疗后5个月仍反复发热伴贫血,经抗生素等治疗无效,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经中医辨证治疗给予单纯中药治疗后,发热和贫血症状逐渐得到改善并恢复正常,生活质量提高。这提示对于恶性肿瘤不明原因发热或贫血者,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指导,给予单纯中医药治疗,可获良效。

    作者:万姜维;刘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小针刀配合中医熥药治疗跟痛症4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中医熥药治疗跟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接受治疗的80例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小针刀配合中医熥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痛点封闭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视觉模拟(V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小针刀配合中医熥药治疗跟痛症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张博;娄亚兵;边朝辉;刘海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神经肽Y水平比较及其与常见中医证候要素相关性探讨

    目的:比较代偿期与失代偿期患者血清神经肽Y( Neuropeptides Y,NPY)水平及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分布,血清NPY水平在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之间的差异,探讨病性类证候要素与血清NP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运用本课题组统一制定的《肝炎肝硬化临床信息采集表》,进行全国多中心的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等信息,采集血液标本并统一检测指标;依据课题组形成的专家共识《肝炎肝硬化常见证候要素辨识标准》,判定患者的病性类证候要素;比较肝炎肝硬化患者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血清NPY水平及病性类证候要素分布,探讨血清NPY水平与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结果(1)714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失代偿442例,代偿期272例,失代偿期患者血清NPY水平显著低于代偿期( P﹤0.05);失代偿期(除气滞外)的诸证候要素出现频率高于代偿期,其中血瘀、气虚、阳虚、水停证候要素在两期之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不分期及分期比较结果均表明,具有湿热、气滞、阳虚、阴虚证候要素的患者血清NPY水平低于不具有者,具有气虚证候要素的患者血清NPY水平高于不具有者;代偿期,具有气滞、阴虚、阳虚证候要素的患者血清NPY水平显著低于不具有者(P﹤0.05);失代偿期,具有阴虚、阳虚证候要素的患者血清NPY水平显著低于不具有者,而具有气虚证候要素者其水平显著高于不具有者( P﹤0.05)。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失代偿期血清NPY水平低于代偿期;失代偿期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的出现频率高于代偿期,患者血清NPY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情程度,并且与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有一定相关性,可为今后进一步探讨肝炎肝硬化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的病理学基础提供一定依据。

    作者:张晓娜;王天芳;吴秀艳;薛晓琳;赵丽红;李昕;李宁;李永纲;李婷婷;任红;侯帅颖;张佳元;罗清香;刘路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麝香追风止痛膏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麝香追风止痛膏改善肩关节周围炎(寒湿痹阻证)临床症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双盲、阳性对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共计观察寒湿痹阻证肩关节周围炎病例154例,其中治疗组117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予麝香追风止痛膏外用,对照组予狗皮膏外用,两组用法均为1次1贴,1次/d,疗程2周。对中医主症“肩周压痛”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肩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疾病及肩周疼痛疗效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15±1)d后两组主要疗效指标,中医主症“肩周压痛”评分、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依从性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追风止痛膏对于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寒湿痹阻证)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且临床疗效优于对照药狗皮膏。

    作者:陈犁;吕姗珊;周年华;杨超;陈晓雪;唐桂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裴正学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验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ITP)以皮肤黏膜散在出血点、瘀斑为特征,临床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西医对此病之治疗常以糖皮质激素为首选药物,但因其毒副作用大、并发症多,易导致患者产生依赖,且停药后大部分患者病情复发,故临床疗效不尽人意。裴正学教授经50多年临床实践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此类疾病积累了丰富经验,根据病因病机和每位患者不同临床证候灵活辨证,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固本之法,治疗方法独具特色,临床每遇此类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何红珍;党芸芝;魏文婷;冯小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五味消痤饮治疗寻常痤疮冲任失调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五味消痤饮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90例冲任失调型寻常痤疮患者分为3组治疗。治疗组30例,口服五味消痤饮;对照组30例,口服维胺酯胶囊;联合用药组30例,口服五味消痤饮及维胺酯胶囊。结果治疗组、联合用药组在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治疗组、联合用药组睾酮水平均有所降低,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联合用药组雌二醇水平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五味消痤饮为主的治疗方法效果优于维胺酯胶囊为主的治疗方法。五味消痤饮是治疗女性寻常痤疮冲任失调型的有效药物。

    作者:赵学义;李晓亮;雷彩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丹参对妊娠晚期特发性临界羊水过少的围产期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治疗妊娠晚期特发性临界性羊水过少的围产期结局的影响。方法用随机的方法将77名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采用静脉补液的方法,每日静脉输液2000 ml。治疗组采用丹参注射液4 ml加入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1500 ml液体静脉滴注,1次/d。连续7 d为1个疗程。观察羊水指数、脐动脉S/D、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出生体重、剖宫产率、产后出血情况及凝血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羊水指数较治疗前增加,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虽然比治疗前羊水指数的平均值增加,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治疗后脐动脉S/D值较治疗前下降,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剖宫产比率为30.1%,对照组为55.3%;治疗组发生胎儿轻度以上窒息的有6例(15.4%),对照组有12例(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085±277)g,对照组为(2858±333)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未发生产后出血。两组在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丹参对治疗妊娠晚期特发性羊水过少有一定疗效,并且不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

    作者:赵慧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艾滋病常见中医证型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统计学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HIV/AIDS中医证型与T淋巴细胞亚群( CD3+T、CD4+T、CD8+T)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患者进行调查问卷,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对常见中医证型在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在被调查的252例HIV/AIDS患者中,职业主要是农民,243例(96.4%);民族大部分为汉族,250例(99.2%);男女比例为1:1.47;婚姻状况中以已婚为主,HIV/AIDS患者文化水平较低,以小学以下为主,感染途径主要是采供血;常见中医证型为肺脾气虚(29例)、气阴两虚证(19例)、肺气虚弱证(17例)、脾气亏虚证(13例);(2)常见中医证型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统计学分析:多组间在CD3+T、CD8+T计数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平均秩次进一步推断,常见中医证型在CD3+T、CD8+T数量上从高到低均依次是肺气虚弱证、脾气亏虚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多组间在CD4+T计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从CD4+T的平均数上看从高到低依次为肺气虚弱证、脾气亏虚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结论 HIV/AIDS患者常见中医证型多组间的统计学分析,艾滋病患者有病位由浅入里,由单个脏腑累及多个脏腑,由气虚到气阴两虚的趋势。

    作者:郭晓辉;张丽;谢世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研究述评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其发病机制复杂,远期预后不良。现代医学对酒精性肝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戒酒、营养支持、保肝及对症改善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等措施。虽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仍存在很多局限。而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既注重微观辨病,又注重宏观把握。处方用药不仅仅关注异常理化指标和疾病本身,更关注患病的人及其生活质量的改善。从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分析显示,中医药在降低患者中医临床证候积分方面疗效确切,具有抗炎、抗氧化应激、抗脂肪变性和抗肝纤维化等作用。文章将从辨证论治、基本方、自拟方、中成药、单味药及有效成分等方面分别阐述,拟为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提供参考。

    作者:庞树朝;郭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成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研究现状

    中成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具有较大的潜力与优势,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少、服用方便等特点。文章通过检索近年来关于中成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探讨中成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中成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效,具有广阔前景,应进一步临床推广。

    作者:王实;余俊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缺血性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研究进展

    气虚血瘀证是缺血性中风病的常见证型之一,以中风病恢复期、后遗症期多见。目前,针对缺血性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的基础研究,一般认为,本病证可能存在实验室指标、影像及超声检查等方面的紊乱。目前中医治疗气虚血瘀中风病多采用补阳还五汤以达到益气活血的作用,其效应机制则是通过临床观察或采用复合法建立大鼠模型进行研究。文章将近十年有关缺血性中风病气虚血瘀证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证候标准化研究、实验动物模型、病理生理学基础、临床效应及效应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及文献进行综述,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对今后的研究思路提出建议。

    作者:董洪坦;李令康;贺立娟;王嘉麟;邢佳;赵振武;史华伟;韩刚;郭蓉娟;张允岭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补肾疏肝针刺法对卵巢早衰模型大鼠性激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肾疏肝针刺法对卵巢早衰( POF)模型大鼠性激素的调节作用,初步探讨补肾疏肝针刺法保护卵巢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动情周期规律的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针刺组、己烯雌酚组。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正常饮食、饮水,每天抓拿1次。针刺组大鼠行针刺治疗30 d。己烯雌酚组大鼠给予己烯雌酚灌胃治疗30 d。治疗结束后ELISA测定血清中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的含量。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血清E2含量下降,模型对照组、针刺组、己烯雌酚组血清FSH、LH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针刺组、己烯雌酚组E2含量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组和己烯雌酚组大鼠血清E2水平升高,FSH、LH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和己烯雌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疏肝针刺法可以提高POF大鼠血清E2的含量,降低FSH、LH的含量,改善卵巢早衰大鼠生殖内分泌环境。

    作者:孔素平;王元耕;李明月;周胜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徐艳玲教授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验探析

    徐艳玲教授善于中西医结合诊治肺系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与中医学肺系“咳嗽”“喘证”“肺胀”等病证病机、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徐教授认为COPD病程发展某阶段或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更倾向于“咳嗽”“喘证”“肺胀”某一种病证,COPD本质是一种虚证,治疗当以治虚为要,肺脾肾同补,重在补肾,补气为先,养正徐图。文章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徐教授诊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经验:以“虚”为纲,肺脾肾同补;复法图治,尤重肺肾合方;宣降同调,燮理肺之气机;中西结合,不离病证结合。

    作者:邓虎;徐艳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癃闭舒胶囊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46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癃闭舒胶囊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前列腺增生提供依据。方法9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两组采用坦索罗辛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加癃闭舒胶囊,两组患者均药物治疗3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治疗3个月,进行I-P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QOL积分评估。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7.39%,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61,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I-PSS、中医证候积分、QOL积分均降低,其中对照组治疗3个月和治疗组治疗1个月、3个月I-PSS、中医证候积分、QOL积分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I-PSS、中医证候积分、QOL积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癃闭舒胶囊联合坦索罗辛可明显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I-P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QOL积分,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张玉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身痛逐瘀汤对骨癌痛大鼠痛觉行为学的影响

    目的:建立大鼠Walker-256乳腺癌细胞骨癌痛模型,探讨身痛逐瘀汤对骨癌痛的镇痛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右后肢胫骨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观察大鼠胫骨接种Walker-256乳腺癌细胞后右后肢机械痛觉缩足阈值、热痛觉缩足潜伏期、自发痛评分变化和骨密度变化。检测大鼠HE病理染色、血常规、肝肾功能,对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骨癌痛+身痛逐瘀汤组的缩足阈值小于假手术+生理盐水组( P﹤0.05),造模后第21天,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身痛逐瘀汤能够显著延长骨癌痛大鼠机械痛觉缩足阈值、热痛觉缩足潜伏期并减轻自发痛评分(P ﹤0.01);身痛逐瘀汤对骨癌痛大鼠模型侧胫骨骨密度无明显影响。安全性评价提示身痛逐瘀汤内服安全、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中药身痛逐瘀汤能够显著改善胫骨骨癌痛,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董昌盛;焦丽静;王菊勇;王芹;王胜飞;付艳丽;许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神经发生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且有很高的致残率,其核心问题是神经元受损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和再生医学的发展给脑缺血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即促进神经再生使脑缺血后神经缺失的修复成为可能。Toll样受体即 TLR ( Toll-like receptor,TLR)属于模式识别受体,是一类介导天然免疫的跨膜信号传递受体家族,在细胞活化信号传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公认其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调节。文章将对Toll样受体与脑缺血后神经发生的进展作一综述,将为探索中医药治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和靶点提供依据。

    作者:罗琳;周赛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火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大鼠疼痛阈值及NF-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火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大鼠机械性痛阈值、脊髓核转录因子-κB( nu-clear factor-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火针组,每组大鼠均为10只。通过VZV接种建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动物模型。于接种前1 d,接种后1 d、4 d、7 d、14 d和21 d分别进行机械性痛阈( 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测定。接种后第7天开始,火针组进行火针治疗,隔日治疗1次,7次1个疗程。第21天,取各组大鼠L4、5段脊髓,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脊髓NF-κBp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从造模后7 d开始出现PWT值下降( P﹤0.01),造模后第14天、21天时仍处于较低水平(P﹤0.01)。与模型组比较,火针组第7天治疗后开始出现PWT值上升(P﹤0.01),第14天、21天时PWT值上升明显(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脊髓组织中NF-κBp65表达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与模型组比较,火针组脊髓组织中NF-κBp65表达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火针可缓解PHN大鼠PWT值,抑制NF-κB 的表达,可能是火针治疗PHN的机制之一。

    作者:李雪薇;田晔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591例支气管哮喘儿童中医体质类型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哮喘儿童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为儿童哮喘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591例非急性发作期儿童支气管哮喘病例进行中医体质学分析。结果非急性发作期的支气管哮喘儿童的单一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前五位分别是特禀质(25.2%)、气虚质(24.2%)、阳虚质(21.0%)、痰湿质(13.7%)和湿热质(5.8%),共占总数的89.8%,不同性别与年龄段对此分布特点无显著影响;但随着患儿年龄增长,平和质、阴虚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所占比例似有所增加的趋势,而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特禀质则有呈减少趋势。591例受调查儿童中单一体质类型仅占31.0%,包含2种体质类型的复合体质类型占总数38.7%,包含3种体质类型的占18.8%,包含4种体质类型的占10.3%。结论非急性发作期的支气管哮喘儿童的单一中医体质类型以特禀质、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和湿热质为常见,多数患儿是以复合体质类型呈现;部分体质类型可能随年龄逐渐增加而变化。

    作者:刘映玲;郑艳萍;黄慧芳;侯梦晓;廖颖钊;郑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医方药“经-证-量-效-靶”归经假说的提出及其研究依据

    我们在归经模糊辨识过程中发现了经证关系,推测:量经关系是归经规律核心,重点研究了量经关系和归经本质规律及其量化思想。进而提出中医方药归经形成、应用和本质问题,通过推理和猜想提出解释该问题的“经-证-量-效-靶”归经假说,据此进行推理和初步确证。以系统研究中医方药归经规律,揭示其本质规律的科学原理,探究其形成规律的中医特色,总结其应用规律的临证特点,探讨新时代归经学说自主应用和创新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

    作者:李渡华;刘宇;王进;董尚朴;赵润生;支政;李芳;刘东艳;韩云鹏;李渡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