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良鹏;秦双;闫争强
胸腔积液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见于晚期肺癌、胸膜炎、心功能不全及肝硬化患者川.中等量以上的胸腔积液在临床上可以出现压迫症状使病情多样化.穿刺放液有助于确定积液的性质和病原,早期、彻底穿刺放液还可以使受压的肺扩张,改善呼吸功能,减轻中毒症状.胸腔闭式引流是经胸壁切口安置胸壁导管以排出气体或液体的外科手术,也用此引流气体或液体.
作者:谢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直肠前突(rectocele,RC)是目前引起出口梗阻性便秘的主要原因之一.多见于经产妇、中老年女性,其主要病变是直肠阴道隔薄弱,直肠前壁呈囊袋状突入阴道内形成内疝,国外有学者称为阴道疝.在以顽固性排便报告的病例中,直肠前突发病率占首位,占30.6%~62.0%,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直肠前突的主要手段.
作者:王焕丽;范恩学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肝移植术(liver transplantation,LT)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随着近年来肝移植术的广泛发展,肝移植术后的诸多并发症逐渐被认识.其中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为5%~25%,包括肝流人道和流出道的异常,是影响围手术期生存率的重要因素.肝移植术后脾动脉窃血综合征(spleen arterial steal syndrome,SASS)虽少见报道,但可导致胆管狭窄甚至移植肝丧失功能,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作者:毛卫 刊期: 2011年第07期
Roux-en-Y术式已被广泛应用于肝、胆、胰、胃肠道外科领域.胆道Roux-en-Y加空肠人工瓣膜成型术是一种有效的胆肠内引流术式.为探讨空肠人工瓣膜在胆道Roux-en-Y吻合术中的作用,对我院2005年3月--2010年10月收治的胆道Roux-en-Y手术巧例和胆道Roux-en-Y加空肠人工瓣膜成型术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范爱国;张富;杨国兴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胰腺囊性肿瘤(cystic pancreatic neoplasms,CPN)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据统计不到全部胰腺肿瘤的1% .因胰腺位于腹膜后,囊性肿瘤生长缓慢,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困难.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临床医师的重视,越来越多的CPN得到及时的诊治.我院1999年4月--2010年6月手术治疗CPN 21例,报道如下.
作者:孙文郁;姜晓峰;林琳;王学范;梁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针对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缺血性胆道损伤(ITBL),试图建立区分各种导致ITBL的危险因素的临床路径,降低ITBL的发生率.方法:记录随访335例行原位肝移植术(OLT)病例的可能导致胆道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供肝热缺血时间、冷缺轿的时间、温缺血的时间及供肝脂肪肝情况等.按照冷缺血时间分两组:ITBL组和正常组.比较其他危险因素在两组间的差别.结果:冷缺血时间控制<8h,正常组81例,ITBL组2例,热缺血时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7);8~12h,正常组150例,ITBL组25例,胆道温缺血时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33);>12h,正常组57例,TIBL组25例,供肝脂肪肝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避免ITBL,冷缺血时间<8h,ITBL的发生北很低,只要控制好热缺血时间即可;冷垲血时间8~12h,尽量将胆道温缺血时间控制在1h左右;冷缺血时间>12h,对于有严重脂肪变的边缘供体可以考虑弃用.
作者:范宁;臧运金;陈新国;王建立;刘煜;吴凤东;邹卫龙;沈中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20世纪90年代丹麦医生Kehlet提出了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的概念,即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一系列优化措施,减轻患者的手术创伤,降低生理及心理的创伤应激,加速康复的围手术期处理程序.FTS符合社会和医学发展的要求,能明显加快患者的康复,缩短手术后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2008年1月-2009年10月期我们对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分别应用FTS和对照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
作者:刘伟;安杰;侯会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HC)病死率较高,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位居第三位.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表明,PHC的主要诱因是生活习惯(大量饮酒)、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动植物毒素对肝脏的毒害等.目前临床针对PHC的主要治疗方式是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近年来介入治疗等非外科切除方法也用于治疗PHC.本文收集2000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PHC患者,分别给予外科手术联合放化疗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
作者:郭小泉;彭丽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 ,TEM)是一种经肛门切除肿瘤的微创保肛手术方法,集内镜、腹腔镜和显微手术三种技术特点于一身,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镇痛、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经腹手术,较传统的局部切除术具有明显的优点.
作者:杨华;肖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约11万人,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早期切除的远期效果尤为显著,但是原发性肝癌恶性程度高、进展快,确诊时多数已是中晚期,采用手术切除方式很少,而且即便采用手术切除,其复发率也相当的高.
作者:侯智通;陈亮;梁凯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E-cadheri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EliVision(TM)plus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cadherin蛋白和mRNA在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旁正常砧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E-cadherin蛋白和mRNA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率显著低于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旁正常黏膜组织;E-cadherin的异常表达与结直肠癌组织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而与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结论:E-cadherin表达缺失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熏要作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2种方法在检测E-cadheri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上具有较高的-致性.
作者:朱习琴;王首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总结上腹部术后胃瘫的中西医结合诊治体会.方法:对我院2000年1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67例上腹部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7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者25例)患者术后5~1d发生胃瘫,多见于拔出胃管开始进流食或改半流饮食过程中.上消化道碘剂造影示造影剂胃储留或线性进入十二指肠,胃无蠕动,胃黏膜正常.胃镜显示胃内大量液体潴留,流出道无梗阻.经中西医结合综合措施均治愈,无再手术病例.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是处理胃瘫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平;李成林;赵燕;段育忠;周立艳;李晓鸥;杨鹤鸣;崔彦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肿瘤、穿孔、梗阻、出血、缺血等肠道病变往往需要切除部分肠道后再行吻合.传统方法切除肠道后,多以手工缝合.近年则多以管状吻合器吻合,但吻合口瘘、出血、狭窄和肠梗阻、肠功能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仍偏高,患者需长期静脉营养,留置腹、盆腔引流管,甚至再手术术.生物可崩解吻合环(biofragmentale anastomosis ring,BAR)由87.5%聚甘醇酸和12.5%的硫酸钡合成,其降解产物是生物体内自身存在的小分子,与肠管组织具有相容性,术后2~3周可逐步分解成无毒无害的物质,从体内代谢排除,不留异物.
作者:周建忠;陈少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良性胆管狭窄是胆管外科复杂的病变与并发症,多由胆管损伤、肝胆管结石和胆管炎反复发生所致.其后果是导致肝实质损害、胆汁性肝硬化,治疗颇为棘手.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经腹腔镜胆囊、胃、十二指肠、肝脏切除逐渐成为常规手术,由此引起的胆管损伤越来越多.良性胆管狭窄处理的难易程度、手术的风险差别较大,影响预后的因素很多.
作者:黄子明;张洪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ROS)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直肠癌裸鼠移植瘤HCT-15细胞COX-2、MMP-7、TIMP-1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抗肿瘤的机制.方法:建立直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荷瘤裸鼠随机分为未用药组、ROS组(ROS 25 mg·kg-1·2d-1),ATRA组(ATRA 11 mg·kg-1·2d-1)、ATRA联用ROS组f(ROS 25 mg+ATRA 11 mg),mg·kg-1·2d-1.灌胃40d后,观察各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变化;利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移植瘤细胞中COX-2、MMP-7、TIMP-1的表达.结果:1)用药3组瘤体体积与未用药组比较均缩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ATRA联用ROS组的荷瘤体积缩小更明显(P<0.05);ROS组与ATRA组瘤体体积相当(P>0.05);2)用药3组移植瘤细胞内COX-2、MMP-7、TIMP-1的表达与未用药组比较均降低(P<0.05),且ROS组与ATRA组移植瘤细胞内COX-2、MMP-7、TIMP-1下降更明显(P<0.01),ROS组与ATRA组移植瘤细胞内三者的表达相当(P>0.05),结论:ROS与ATRA均有一定的抑瘤作用,ROS与ATRA联用可发挥协同抗肿瘤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移植瘤细胞内COX-2、MMP-7、TIMP-1的表达而实现.
作者:王猛;苗瑞政;徐涛;郭仁乐;姜言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方法.但据文献报道,LC的并发症仍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且胆道并发症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部分胆道并发症处理困难,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2004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本院或他院施行LC后发生胆道并发症者20例,将诊治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董良鹏;秦双;闫争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2001年2月—2008年2月我们采用错位内括约肌部分切除加扩肛治疗慢性肛裂85例,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男45例,女40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5岁;病程3月~5年,平均2.5年.85例患者均为慢性肛裂,肛门后位区62例,肛门前正中位15例,其他位置8例;裂口下方均伴有大小不等的肛乳头肥大,皮下瘘及哨痔.
作者:刘建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发病机制不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存在较大困难.胰岛素生长因子是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和转化的关键因素,在肿瘤中,尤其是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表达与GIST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做一综述.
作者:蒋健;陈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胆囊癌早期无特殊症状,诊断率不高.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基本普及.我院2003-2008年实施LC700余台,术中发现胆囊癌6例,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例胆囊癌术前5例诊断为胆囊结石,1例诊断为胆囊息肉.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28~78岁,平均年龄56.8岁,50岁以上患者4例.
作者:张世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腹股沟疝是在后天性腹壁强度降低以及腹内压升高的同时腹横筋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薄弱或缺损等情况下导致的,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而且由于老年患者体质较差,身体机能恢复较慢等原因,对传统疝修补术耐受相对较差.现行的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疼痛轻、复发率低等优点,Lichtenstein术是现代疝修补术的代表,克服了传统术式对正常解剖结构的干扰,采用生物合成材料在无张力情况下修补腹横筋膜,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符合腹股沟区的解剖层次和生理功能要求.
作者:沈锋 刊期: 2011年第07期